吸收式制冷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92660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吸收式制冷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有效地循环溶液的吸收式制冷机,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为了达到高效性能对通过高低温发生器循环的稀溶液的流速进行控制的双效吸收式制冷机,以及一种双效吸收式冷热水发生器。
通常为了提高制冷机的效率(COP;结果系数),必须提高热交换器的热回收系数。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必然会增加热交换器的压力损失。例如在图3所示的传统吸收式制冷机中,由于在低温热交换器XL的压力损失增加的情况下,溶液不能完全返回到吸收器A,所以须设置一条用虚线表示的J管路,以便使溶液直接从低温发生器返回到吸收器,且溶液常常通过J管路返回。在这种情况下效率大大降低。为了避免此缺点,如图4所示,设置一台溶液喷射泵P3,以使压力回升。但是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循环溶液是靠单个溶液喷射泵来循环的,所以不能独立调节通过各回路循环的溶液量,这就产生了一个如何调节溶液量的问题。
在普通的吸收式制冷机中,热源的热量是根据冷却负荷信号或冷水温度信号来进行调节的。另外,在双效吸收式制冷机中,高温发生器和吸收器之间的压差和位差给从高温发生器流到吸收器的溶液提供了驱动力。通常对溶液流路的流阻进行调整(例如,靠设置孔板),以便在额定状态的驱动力作用下获得所需的流量。
这样,当高温发生器内的压力变化时,由于上述驱动刀也发生变化,所以流出高温发生器的溶液量发生变化。对溶液流入高温发生器的流入量进行调节,以补偿溶液流出高温发生器的量。为了调节流入量,通常在吸收器和发生器之间的稀溶液管路中设置一个调节阀,如在JP-U-54-182458(日本实用新型公开182458/79号)中所公开的那样。这样,虽然通过低温发生器循环的溶液量与高温发生器的压力和温度有关,但在过去,通过控制循环流过低温发生器的溶液的量来控制高温发生器的压力和温度的技术还不是十分有效的。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吸收式制冷机,该机能解决上述传统性问题,并能使制冷溶液的循环安全有效。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双效吸收式制冷机,该机在冷却负荷发生变化之后,通过控制循环流过高温发生器和低温发生器的溶液量来达到有效的工作特性。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吸收式制冷机,该机能独立地调节循环流过各回路的溶液量,并且能有效而经济地运行。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吸收式制冷机,它包括一个吸收器、一个蒸发器、一个发生器、一个冷凝器和一个溶液热交换器,它们通过一个溶液回路和一个制冷剂回路互相连接,以便将溶液热交换器中的浓溶液通过一个溶液喷射泵引到吸收器中,该溶液喷射泵设有一个转速调节装置,用于根据指示蒸发器内制冷剂液位或循环系统内溶液浓度的信号来控制泵的转速。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双效吸收式制冷机,它包括一个吸收器、一个蒸发器、一个高温发生器、一个低温发生器、一个冷凝器、一个高温热交换器和一个低温热交换器,所有这些装置都通过溶液回路和制冷剂回路互相连接,以便将从低温热交换器中流过高温和低温发生器的浓溶液通过一个溶液喷射泵引到吸收器中,该溶液喷射泵设有一个转速调节装置,用于根据指示蒸发器内制冷剂液位或循环系统内溶液浓度的信号来控制泵的转速。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双效吸收式制冷机,它包括一个吸收器、一个蒸发器、一个高温发生器、一个低温发生器、一个冷凝器、一个高温热交换器、一个低温热交换器、一条溶液管路、一条制冷剂管路和一条冷水管路;该高温发生器设有一个热源热量控制器,用于根据冷却负荷信号或冷水管路中冷水温度信号调节供给高温发生器的热源的热量,其中将一个高压泵设置在吸收器和高温发生器之间的溶液管路中,并设置一个与高压泵相联的控制器,用于根据来自液位传感器的信号调节循环流过高温发生器的液体量,该液位传感器设在高温发生器出口部分或从高温发生器引出的出口管路上,另外,将一个低压泵设置在吸收器和低温发生器之间的溶液管路上,并设置一个用于调节循环流过低温发生器的溶液量的控制器,以使高温发生器的压力或饱和温度保持在与低压泵有关的预定范围内。
在上述吸收式制冷机中,高温和低温发生器的控制器最好包括用于调节高压泵或低压泵的转速的循环流量控制阀或转换器。另外,最好根据热源热量、冷却负荷信号或冷水温度信号和/或根据来自检测高温发生器的压力或饱和温度的传感器的信号,通过获取给高温发生器设定的预定压力或预定温度来调节循环流过低温发生器的溶液量。利用冷却水温度可对高温发生器的预定压力或预定温度进行修正。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双效吸收式制冷机,它包括一个吸收器、一个蒸发器、一个高温发生器、一个低温发生器、一个冷凝器、一个高温热交换器和一个低温热交换器,所有这些装置都通过溶液回路和制冷剂回路互相连接,其中该溶液回路包括一条用于将稀溶液从吸收器通过高温热交换器提供给高温发生器的第一稀溶液回路、一条用于将稀溶液从吸收器通过低温热交换器提供给低温发生器的第二稀溶液回路、一条用于将浓溶液从高温发生器通过高温热交换器引到吸收器的喷射装置或引到连接该喷射装置的管路的第一浓溶液回路以及一条用于将浓溶液从低温发生器通过低温热交换器和一个溶液喷射泵引到吸收器的喷射装置的第二浓溶液回路。
在本发明中,溶液喷射泵最好设有一个转速控制器,用于根据指示蒸发器内的制冷剂液位或循环系统内溶液的浓度的信号控制上述泵的转速。另外,在本发明的上述双效吸收式制冷机中,通过提供一条具有一个用于将制冷剂蒸汽直接从高温发生器引入蒸发器的冷/热开关阀的第一旁路管和一条具有一个用于将制冷剂蒸汽直接从蒸发器引入稀溶液循环系统的冷/热开关阀的第二旁路管,可得到一个双效吸收式冷/热水发生器。在上述吸收式冷/热水发生器中,最好再设置一个用于加热操作中使溶液喷射泵停止运转的机构。
在本发明的具有溶液喷射泵的吸收式制冷机中,通过调节溶液喷射泵的流量的方法可消除由于蒸发器中制冷剂溶液量不足造成的缺陷。这就是说,当各循环中的溶液浓度降低时,如果蒸发器中的液态制冷剂量不足,或者估计蒸发器中的液态制冷剂量不足,那么也应降低喷射泵的转速,从而降低了送到喷射装置的流量。一部分低温发生器中的浓溶液绕过吸收器的热传递部分,并且另一部分低温发生器中的浓溶液的一部分进入稀溶液侧,因而提高了稀溶液的浓度,结果使蒸发器中的制冷剂增加。这样,可避免由于在蒸发器中的制冷剂不足引起的制冷剂泵的气蚀现象。
在双效吸收式制冷机中,吸收溶液先集中在高温发生器中,然后将它引导到一个吸收器中。但是,由于高温发生器中的压力比吸收器中的压力高得多,所以靠管路设备中对液体密封不能维持高压状态。
按照本发明,检测高温发生器的出口部分处的溶液液位,然后根据测得的溶液液位调整流入高温发生器的溶液流入量,以使溶液液位保持在预定的范围内。此外,当高温发生器中的压力改变时,由于流出高温发生器的溶液流量也相应改变,并改变了溶液液位,所以通过检测液位可调整流入量。
此外,当流入低温发生器的溶液量减小时,在低温发生器的出口部分的溶液浓度增加,从而使溶液的沸腾温度也相应增加。这样,由于高温发生器中制冷剂蒸汽(用于加热低温发生器)的冷凝温度提高,使得高温发生器中的压力也提高了。所以,循环流过高温发生器的液体量也提高了。
另一方面,当流入低温发生器的溶液量增加时,在低温发生器的出口部分的溶液浓度降低,从而使溶液的沸腾温度也相应降低。这样,由于高温发生器中制冷剂蒸汽(用于加热低温发生器)的冷凝温度降低,使得高温发生器中的压力也减小了。所以,循环流过高温发生器的溶液量也减小了。高温发生器中的压力按上述方式根据流入低温发生器的溶液量而改变,因此,循环流过高温发生器的溶液量也发生改变。
通过高温和低温发生器循环的溶液量影响着制冷机的效率。一般来说,循环量越小(即浓度范围越大),效率越高。由于通过低温发生器循环的液体量与通过高温发生器循环的溶液量的作用方式相反,并且通过低温发生器循环的溶液量可择优选取,所以控制通过低温发生器循环的溶液量是很重要的。
按照本发明,利用高温发生器的压力和温度控制通过低温发生器循环的溶液量,可获得好的性能。可根据在高温发生器中产生的制冷剂蒸汽的饱和温度或冷凝温度(低温发生器加热侧的温度)控制循环流过低温发生器的溶液量,以这种方式取代控制高温发生器压力的方式。
在本发明中,由于将溶液回路分成使溶液通过高温发生器循环的第一回路和使溶液通过低温发生器循环的第二回路,以便利用高温发生器内的压力将第一回路中的溶液直接引入吸收器的喷射装置,并且压力低于第一回路中溶液的第二回路中的溶液是由溶液喷射泵来补充的,靠溶液喷射泵来补充的溶液量可减少到传统循环中的溶液量的一半,因而减少了溶液的通过量。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双效吸收式制冷机的液动循环回路;图2(a)至图2(c)为曲线图,各示出了溶液喷射泵的转速控制;图3是传统的双效吸收式制冷机的溶液回路;图4是另一种传统的双效吸收式制冷机的液动循环回路;图5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双效吸收式制冷机的液动循环回路;图6(a)是表示冷却负荷与高温发生器的制冷剂蒸汽饱和温度之间关系的曲线图,图6(b)是表示根据冷却负荷进行控制的一个实例的曲线图。
图7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双效吸收式制冷机的液动循环回路;图8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双效吸收式制冷机的液动循环回路;图9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双效吸收式制冷机的液动循环回路;图10是表示图8的制冷机的溶液流动情况的视图;图11是表示图9的制冷机的溶液流动情况的视图;图12是表示图8和图9的制冷机内溶液的一个循环的曲线图;图13是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双效吸收式制冷机的液动循环回路;现在将参照附图更具体地解释本发明。在附图中,相同的标号代表相同或对应的部件,并减少对它们重复的说明。值得注意的是,本发明不一定只限于这些实施例。
图1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双效吸收式制冷机的液动循环回路。在图1中,该液动循环回路由一个吸收器A、一个低温发生器GL、一个高温发生器GH、一个冷凝器C、一个蒸发器E、一个低温热交换器XL、一个高温热交换器XH、一个溶液泵P1、一个制冷剂泵P6、一个溶液喷射泵P3、溶液回路(管路)1,2′,2,3-8,和制冷剂回路(管路)10至13。此外,还配备有冷却水管路17,18、一条与任何冷却负荷连接的冷水管路19、一个热源(管路)20、一个制冷剂液位传感器14、一个控制溶液喷射泵P3的控制器15和一个用于控制从热源20输送到所述高温发生器的热量的热量控制器26。
在上述吸收式制冷机的冷却操作中,利用溶液泵P1将吸收了制冷剂的稀溶液从吸收器A输送到低温热交换器XL和高温热交换器XH的加热侧,然后再通过回路2′引入高温发生器GH。
在高温发生器GH中,利用热源20给稀溶液加热,以产生制冷剂气体,以此来提高稀溶液的浓度,使之形成浓溶液。将浓溶液通过回路3送到高温热交换器XH,在高温热交换器XH内完成热交换,然后通过回路4将溶液引入低温发生器GL。在低温发生器中,利用来自高温发生器的制冷剂蒸气加热和浓缩溶液,然后再通过回路5将溶液送到低温热交换器XL的加热侧。接下来再将溶液通过回路6送到溶液泵P3,然后通过回路7和溶液喷嘴SN引入吸收器A。
在高温发生器GH中产生的气态制冷剂经制冷回路13流到低温发生器GL,气态制冷剂在这里用作热源并被冷凝。然后,将制冷剂送入冷凝器C内。在低温发生器GL中,利用从高温发生器中送来的气态制冷剂加热稀溶液,以便在低温发生器中从稀溶液中产生气态制冷剂。在冷凝器C中,利用冷却水18冷却和冷凝低温发生器GL中产生的气态制冷剂,然后通过回路12将气态制冷剂送入蒸发器E。在蒸发器E中,利用制冷剂泵P6使制冷剂循环流过回路10,11和制冷剂喷嘴CN,以使制冷剂蒸发,同时,从负荷侧中去除汽化热,以便进一步冷却用于冷却操作的冷水19。
蒸发后的制冷剂由吸收器A中的浓溶液吸收,以形成稀溶液,再利用溶液泵P1使稀溶液循环。通常,溶液喷射泵P3将稀溶液输送到吸收器的溶液喷嘴SN,输送的流量与输送到低温发生器的溶液流量相等或更多。
在吸收式制冷机中,当蒸发器E中的液态制冷剂量不足或估计不足时(制冷剂量随各循环中溶液浓度的降低而减小),溶液喷射泵P3的转速降低,从而减小了送到喷嘴SN的流量。
一部分浓溶液从低温发生器GL绕过吸收器A的传热部分并通过回路8进入稀溶液侧,从而提高了稀溶液的浓度。因此,蒸发器中的制冷剂增加了。这样便避免了因蒸发器中制冷剂不足引起的制冷剂泵气蚀现象。
现在将参照图2(a)解释具体的控制方法,该图表示溶液喷射泵P3的转速是根据来自制冷剂液位传感器14的信号由控制器15来控制的。图2(b)表示溶液喷射泵的转速是根据冷却水17的温度或与冷却水温度紧密相关的稀溶液的浓度进行控制的。图2(C)表示溶液喷射泵的转速是根据指示冷却水17的温度和冷却负荷19的信号进行控制的。因此,溶液喷射泵的转速可根据冷却水的温度或同时根据冷却水的温度和冷却负荷进行控制。虽然已对双效吸收式制冷机进行了解释,但应注意到,单效吸收式制冷机可具有与之相同的优点。
图5示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双效吸收式制冷机的液动循环回路。在图5中,液动回路包括一个低温发生器GL的低压泵PL、一个高温发生器GH的高压泵PH、一个制冷剂泵P6、溶液管路9,9′、一条制冷剂管路13、一个用于检测高温发生器内液位的传感器21、一个用于控制高压泵的转速的控制器22、温度传感器23,24、一个用于控制低压泵转速的控制器25和一个热源热量控制器26。
在图5的吸收式制冷机的冷却操作中,利用低压泵PL将吸收了制冷剂的稀溶液的一部分从吸收器A输送到低温热交换器XL的加热侧,然后再通过管路9送到低温发生器GL内。在利用来自高温发生器的制冷剂蒸汽的热量加热并浓缩稀溶液之后,将浓缩的溶液从管路5通过低温热交换器XL的加热侧送到管路6。
另一方面,利用高压泵PH将吸收器A中的剩余稀溶液通过管路2送到高温热交换器XH的加热侧,然后再通过管路2′将其引入高温发生器GH。在高温发生器GH中,热源20加热稀溶液,使制冷剂蒸发并形成浓溶液。将浓溶液通过管路3送到高温热交换器XH,浓溶液在此进行热交换。然后在将浓缩的溶液通过溶液喷嘴SN引入吸收器A之前,将其输送到管路4,以便与低温热交换器XL中的浓溶液混合。
通过制冷剂管路13将在高温发生器GH中汽化的气态制冷剂送到低温发生器GL,在低温发生器GL中,来自高压发生器的气态制冷剂用作热源并被冷凝成液态制冷剂。然后将液态制冷剂通过管路13′引入冷凝器C。在冷凝器C中,利用冷却水18对低温发生器中产生的气态制冷剂进行冷却并将其冷凝,然后通过管路12送到蒸发器E。在蒸发器E中,制冷剂靠制冷剂泵P6循环流过管路10,11,从而蒸发制冷剂。当制冷剂蒸发时,从冷却负荷的管路19中的冷水中提取汽化热,以进一步冷却用于冷却作用的冷水。将汽化的制冷剂吸收到吸收器A的浓溶液中,以形成稀溶液,然后利用泵循环稀溶液。
在该冷却操作中,按照本发明,高压泵PH的转速是利用转速控制器22根据来自高温发生器的液位传感器21的信号进行控制的,因而可调节循环流过高温发生器的溶液量。此外,通过控制低压泵PL的转速调节流到低温发生器的溶液循环量,以在预定的范围内保持高温发生器的饱和温度,该温度由温度传感器24来检测。低压泵PL的转速可利用高温发生器GH的饱和温度进行控制,但也可以用图6(a)和6(b)所示的方法进行控制。
图6(a)表示冷却负荷与高温发生器制冷剂蒸汽饱和温度之间关系。由于饱和温度与冷却负荷成正比(如图6(a)所示),所以可根据冷却负荷(由温度传感器23检测的冷却水温度)决定低压泵PL的基本或基础转速,从而控制流到低温发生器的溶液的循环量。另外,由于在稳定运行状态(正常状态)下冷却负荷与热源热量(由热量控制器26检测)之间的关系基本恒定,所以可用热源的热量取代冷负却荷信号。
图7示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双效吸收式制冷机的液动循环回路。高温发生器GH中浓缩蒸汽的预定温度是利用一个设定装置27根据热源热量或冷却负荷(冷水的温度)设定的,并利用控制器25调节低压泵的转速,以达到该预定温度。
图8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双效吸收式制冷机的液动循环回路。在图8中,该液动循环回路包括一个溶液泵P0、一个制冷剂泵P6、一个溶液喷射泵P3、一条溶液回路7′和9′。
在图8的吸收式制冷机的冷却操作中,通过溶液泵P0将吸收了制冷剂的稀溶液的一部分从吸收器A中引导到高温热交换器XH的加热侧,然后通过管路2引入高温发生器GH。在高温发生器GH中,利用热源加热稀溶液,以使制冷剂蒸发,从而将稀溶液浓缩成浓溶液。通过管路3将浓溶液送入到高温热交换器XH,在高温热交换器XH中进行热交换,然后通过管路4′和7′将溶液送入吸收器A。
另一方面,将流过溶液泵P0的剩余的稀溶液通过管路9引入低温热交换器XL的被加热侧,然后再通过回路9′送入低温发生器GL。在低温发生器中,利用高温发生器中的制冷剂蒸汽的热量加热溶液并使之浓缩,然后通过管路5将溶液送到低温热交换器XL的加热侧。再通过管路6将溶液送到溶液喷射泵P3,然后通过管路7和7′将其引入吸收器A。
在高温发生器GH中蒸发的气态制冷剂经制冷剂管路13流到低温发生器GL,在低温发生器GL中将气态制冷剂用作它的热源。此后,使气态制冷剂冷凝并将其引入冷凝器C。在冷凝器C中,用冷却水使低温发生器GL中的气态制冷剂冷却并冷凝,然后通过管路12将其送入蒸发器E内。在蒸发器E中,利用制冷剂泵P6使制冷剂通过管路10,11循环,以使其蒸发;同时从负荷侧中将汽化热排出,以便进一步冷却用于冷却操作的冷水。蒸发的制冷剂被吸收器A中的浓溶液吸收,从而形成稀溶液,再利用溶液泵使稀溶液循环。
图10表示图8的制冷机的溶液流动情况的视图,图12是表示溶液循环的曲线图。如上所述,在图8中,由于溶液喷射泵P3是独立的,所以可对流过该泵的流量进行调节。通常需控制溶液喷射泵,使由它输送到吸收器喷嘴SN的溶液流量等于或大于送到低温发生器GL的溶液流量。
图9表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双效吸收式制冷机的液动循环回路。在图9中,溶液泵装置包括一个用于通过高温发生器GH循环溶液的溶液泵P1和用于通过低温发生器GL循环溶液的溶液泵P2。此外,还设置一个制冷剂液位传感器14和一个控制溶液喷射泵P3的控制器15,以及一个浓溶液(在高温发生器GH中)液位传感器21和一个控制通过高温发生器GH循环的稀溶液量的控制器22。
在图9的吸收式制冷机中,当蒸发器E中的制冷剂液体量不足时或者估计蒸发器中制冷剂液体量不足时(制冷剂量随各循环中的溶液浓度的降低而减小),溶液喷射泵P的转速降低,从而减小送到喷嘴SN的溶液流量。低温发生器GL中的一部分浓溶液绕过吸收器A的热传递部分并进入稀溶液侧,因此提高了稀溶液的浓度。结果使蒸发器中的制冷剂增加。这样就避免了由于蒸发器中制冷剂不足而引起的制冷剂泵的气蚀现象。在该实施例中,具体的控制方法与参照图2描述的方法相同。
图11表示图9的制冷机的溶液流动情况,图12是溶液循环的曲线图。
图13表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双效吸收式冷水或热水发生器的液动循环回路,该液动循环回路能用在冷却操作和加热操作中,并且这种液动循环回路可通过在双效吸收式制冷机中设置冷却/加热转换阀V1,V2来实现。
图13的双效吸收式制冷机除了图1中所示的吸收式制冷机的构件外,还包括具有用于直接从高温发生器中将制冷剂蒸汽送入蒸发器的冷却/加热转换阀V1的第一旁通管路40和具有用于直接将蒸发器中的液态制冷剂引入稀溶液循环系统的冷却/加热转换阀V2的第二旁通管路41。
在图13中,在加热操作期间,冷却/加热转换阀V1,V2开启,使高温发生器中的蒸汽进入构成A/E(吸收器/蒸发器)的圆筒形壳体内,从而加热流过蒸发器管子的热水。在这种情况下,制冷剂蒸汽冷凝成冷凝液(液态制冷剂),该冷凝液又通过阀V2回到稀溶液循环系统中。
此外,在该实施例中,吸收器不进行吸收运行,而只充注热溶液,因而使热溶液的温度接近于与蒸发器E的制冷剂压力相对应的饱和温度。因此,即使在溶液喷射泵P3停止运转时也不会发生问题。这样,溶液喷射泵的停止运转就节省了驱动该泵所需的能源。此外,当使用用于图9所示的低温发生器的低压泵(如溶液泵P2)时,可停止该低压泵和溶液喷射泵的运转,从而又节省了能源。
按照本发明,由于溶液喷射泵由蒸发器内液态制冷剂的液位或循环内的溶液浓度控制,所以可调节蒸发器内的液态制冷剂的量,从而可安全而又有效地运行该吸收式制冷机。
在本发明中,由于高温发生器中的溶液液位是靠调节通过高温发生器的溶液循环量(例如调节高压泵的转速)的控制器来调节的,又由于高温发生器的压力或饱和温度是靠调节通过低温发生器的液体循环量(例如调节低压泵的转速)的控制器来调节的,所以与冷却负荷连接后可稳定达到有效工作特性。
在本发明中,由于溶液喷射泵可与溶液回路分开运行,所以由溶液喷射泵补充的溶液量可减小到传统循环中补充的溶液量的一半,并且该溶液量是可调的,因此可实现制冷机的安全有效地运行。
权利要求
1.一种吸收式制冷机,其中将从发生器的溶液中分离的气态制冷剂冷却并变成液态制冷剂,然后将所述液态制冷剂在蒸发器(E)中蒸发,使所述蒸发器中的冷却负荷(19)冷却,并将在所述发生器中产生的浓溶液通过一个热交换器和一个溶液喷射泵(P3)送到吸收器(A),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式制冷机包括一个用于控制送到所述吸收器(A)的浓溶液的流量的浓溶液控制器(15),在所述蒸发器内的液态制冷剂液位高于给定值时所述控制器(15)增加要送到所述吸收器(A)的浓溶液的流量,并且在所述蒸发器中的液态制冷剂液位不高于所述给定值时减小要送到所述吸收器(A)中的浓溶液的流量,以及蒸发器内的所述液态制冷剂液位是否高于所述给定值根据如下一组因素中的至少一种确定由蒸发器中的制冷剂液位传感器发出的液位信号、经检测或计算的溶液浓度值和经检测的冷却水温度值。
2.按照权利要求1的吸收式制冷机,其特征在于上述浓溶液控制器(15)通过增加或减小所述溶液喷射泵(P3)的转速来提高或降低提供给所述吸收器(A)的浓溶液的所述流量。
3.按照权利要求1的吸收式制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生器包括一个高温发生器(GH)和一个低温发生器(GL),所述热交换器包括一个高温热交换器(XH)和一个低温热交换器(XL),将在所述高温发生器(GH)产生的气态制冷剂用作所述低温发生器(GL)的热源,将浓溶液从所述高温发生器(GH)中通过所述高温热交换器(XH)送到所述低温发生器(GL),将浓溶液从所述低温发生器(GL)通过所述低温热交换器(XL)和所述溶液喷射泵(P3)送到所述吸收器(A),并将稀溶液从所述吸收器(A)通过所述低温热交换器(XL)和所述高温热交换器(XH)送到所述高温发生器(GH),从而构成了一个双效吸收式制冷机。
4.一种双效吸收式制冷机,其中将在高温发生器(GH)中产生的气态制冷剂用作低温发生器(GL)的热源,将稀溶液从吸收器(A)中通过高压泵(PH)和高温热交换器(XH)送到所述高温发生器(GH),将浓溶液从所述高温发生器(GH)中通过所述高温热交换器(XH)送到所述吸收器(A),将稀溶液从所述吸收器(A)通过低压泵(PL)和低温热交换器(XL)送到所述低温发生器(GL),再将浓溶液从所述低温发生器(GL)通过所述低温热交换器(XL)送到所述吸收器(A),所述制冷机包括一个热量控制器(26),用于根据冷却负荷或冷水温度控制从热源(20)供给所述高温发生器(GH)的热量,一个第一稀溶液控制器(22),用于根据反映所述高温发生器(GH)的溶液液位、在所述低温发生器内的压力或类似参数的信号控制送到所述高温发生器(GH)的所述稀溶液的流量,以及一个第二稀溶液控制器(25),用于根据所述热源提供的所述热量、所述冷却负荷、所述冷水温度、所述高温发生器(GH)内的压力或温度、气态制冷剂饱和温度、气态制冷剂冷凝温度和所述低温发生器(GL)加热侧温度中的至少一个因素控制送到所述低温发生器(GL)的所述稀溶液的流量。
5.按照权利要求4的双效吸收式制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稀溶液控制器(22)包括一个用于控制所述高压泵(PH)转速或稀溶液控制阀的转换器,所述第二稀溶液控制器(25)包括一个用于控制所述低压泵(PL)转速或稀溶液控制阀的转换器。
6.按照权利要求4的双效吸收式制冷机,其特征在于操作所述第二稀溶液控制器(25)使所述高温发生器内的压力达到预定压力,或使气态制冷剂饱和温度达到预定饱和温度。
7.按照权利要求6的双效吸收式制冷机,其特征在于利用所述冷却水温度修正所述预定压力或所述预定饱和温度。
8.一种双效吸收式制冷机,其中将高温发生器(GH)中产生的气态制冷剂用作低温发生器(GL)的热源,其特征在于将稀溶液从吸收器(A)通过一个溶液泵(P0,P1)和一个高温热交换器(XH)送到所述高温发生器(GH),将浓溶液从所述高温发生器(GH)通过所述高温交换器(XH)送到所述吸收器(A),将稀溶液从所述吸收器(A)通过所述溶液泵(P0,P1)和一个低温热交换器(XL)送到所述低温发生器(GL),将浓溶液从所述低温发生器(GL)通过所述低温热交换器(XL)和一个溶液喷射泵(P3)送到所述吸收器(A),浓溶液控制器(15)控制从所述低温发生器(GL)送到所述吸收器(A)的所述浓溶液的流量。
9.按照权利要求8的双效吸收式制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浓溶液控制器(15)根据指示蒸发器(E)内的液态制冷剂液位的信号或指示溶液浓度的信号控制所述溶液喷射泵(P3)的转速。
10.按照权利要求8的双效吸收式制冷机,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如下一组部件中的至少一种一个用于在所述制冷机的加热操作期间将气态制冷剂从所述高温发生器(GH)直接引入蒸发器(E)内的第一冷却/加热转换阀(V1),一个用于在所述制冷机的加热操作期间将液态制冷剂从所述蒸发器(E)直接引导到稀溶液循环系统内的第二冷却/加热转换阀(V2)和一个用于在所述制冷机的加热操作期间使所述溶液喷射泵(P3)停止运转的装置。
全文摘要
一种吸收式制冷机,包括一个吸收器A、一个蒸发器E、一个发生器GH、GL、一个冷凝器C、一个热交换器XH,XL和溶液回路1,2等,以及连接部件的制冷剂回路10,11等。将浓溶液从发生器通过溶液喷射泵P
文档编号F25B49/04GK1132342SQ9511710
公开日1996年10月2日 申请日期1995年8月30日 优先权日1994年8月30日
发明者井上修行 申请人:株式会社荏原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