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组件及其应用_3

文档序号:9259847阅读:来源:国知局
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二集流管12的第二接管18。所述微通道冷凝器2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三集流管21的第三接管27以及连接于所述第四集流管22的第四接管28,其中所述第二、第四接管18、28为进口管,所述第一、第三接管17、27为出口管。所述第二接管18穿过所述第一让位空间150,且埋在所述第一让位空间150内;所述第四接管28穿过所述第二让位空间250,且埋在所述第二让位空间250内。如此设置,一方面,能够节省空间,实现紧凑化;另一方面,也避免了与对应的换热芯过度硬干涉而损坏所述换热芯。在本发明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第二接管17、18与对应第一、第二集流管11、12的连接处在所述空气流动方向A-A上依次排布,所述第三、第四接管27、28与对应第三、第四集流管21、22的连接处在所述空气流动方向A-A上依次排布。
[0063]在本发明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第二集流管11、12与所述第三、第四集流管21、22都是铝管,所述第一、第二接管17、18与所述第三、第四接管27、28都是铜铝接管。其中所述各个接管中与对应集流管相连接的部位均为铝管,以降低焊接难度、提升焊接可靠性和耐腐蚀性能;而所述各个接管中的外端口均为铜管,以提升客户端连接的可靠性。请参图10及图11所示,所述外端口沿所述空气流动方向A-A依次为第二接管18的外端口、第三接管27的外端口、第一接管17的外端口以及第四接管28的外端口。
[0064]就所述微通道蒸发器I而言,在所述空气流动方向A-A上,由于所述进口管位于所述出口管之后,因此所述第二换热芯120的表面平均温度低于所述第一换热芯110的表面平均温度,如此设计,在所述空气流动方向A-A流动的空气能够递进式除湿,即表面平均温度较低的第一换热芯110首先将空气的大部分水分冷凝出来,然后表面平均温度更低的第二换热芯120再将空气中的少部分水分冷凝出来,从而达成较好的除湿效果。类似地,就所述微通道冷凝器2而言,在所述空气流动方向A-A上,由于所述进口管位于所述出口管之后,因此所述第四换热芯220的表面平均温度高于所述第三换热芯210的表面平均温度,如此设计,在所述空气流动方向A-A流动的空气能够递进式升温,即表面平均温度较高的第三换热芯210首先将空气加热到某一温度,然后表面平均温度更高的第四换热芯220再将空气进一步升温,从而达成较好的升温效果。
[0065]请参图10所示,所述微通道蒸发器I与所述微通道冷凝器2之间设有一个内部空间10。在本发明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换热器组件100还包括串联在所述第二接管18上的节流元件4以及干燥过滤器5。在本发明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节流元件4以及干燥过滤器5位于所述内部空间10内。在本发明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节流元件4是毛细管,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节流元件也可以是能够起到节流降压作用的热力膨胀阀或者电子膨胀阀。所述干燥过滤器5大致呈圆柱形,中间较粗,两端较细。
[0066]在本发明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微通道蒸发器I与所述微通道冷凝器2平直布置且大致平行。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微通道蒸发器I与所述微通道冷凝器2也可以呈一定的夹角,例如所述微通道蒸发器I倾斜布置,一方面,在安装高度被限制的情况下,向水平面方向倾斜布置的所述微通道蒸发器I能够具备较低的高度;另一方面,在安装宽度被限定的情况下,倾斜布置的微通道蒸发器I相较于平直布置的微通道蒸发器I具有更大的换热面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换热能力。
[0067]所述壳体3固定于所述微通道蒸发器I与所述微通道冷凝器2的外围,一方面能够形成一个整体,另一方面也能够起到对空气的引向作用。请参图4、图8及图20至图30所示,所述壳体3包括相互组装在一起的第一壳体31以及第二壳体32。在本发明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壳体31为下壳体,所述第二壳体32为上壳体,所述第一、第二壳体31、32沿竖直方向组装在一起。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第二壳体31、32也可以左右组装在一起。
[0068]以下就本实施方式所揭不的第一、第二壳体31、32进行详细描述。所述第一壳体31包括底壁311、自所述底壁311 —侧向上延伸的第一侧壁312以及自所述底壁311的另一侧向上延伸的第二侧壁313。所述第一壳体31设有至少容纳部分所述微通道蒸发器I的第一空间3111以及至少容纳部分所述微通道冷凝器2的第二空间3112。所述微通道蒸发器I及所述微通道冷凝器2安装后位于所述第一、第二侧壁312、313之间。所述第一侧壁312包括沿所述空气流动方向A-A依次设置的第一壁部3121、第二壁部3122、第三壁部3123以及第四壁部3124,其中所述第一壁部3121对应于所述微通道蒸发器I的一侧,所述第三壁部3123对应于所述微通道冷凝器2的一侧,所述第二壁部3122在所述空气流动方向A-A上,位于所述微通道蒸发器I与所述微通道冷凝器2之间。所述第二壁部3122位于竖直平面内且呈倾斜状,所述第二壁部3122沿所述空气流动方向A-A向内倾斜,即所述第二壁部3122靠近所述第一壁部3121的部分靠外,而所述第二壁部3122靠近所述第三壁部3123的部分靠内,所述第二壁部3122靠近所述第二换向部233的部位位于所述第二换向部233的内侧,如此设置,所述第二壁部3122能够起到对空气进行导向的作用。
[0069]请参图18所示,所述第一壁部3121的内侧设有与所述第一空间3111连通的第一凹槽3125,所述第一凹槽3125用以导引位于所述微通道蒸发器I 一侧(例如左侧)的第一边板15。所述底壁311设有向上延伸且沿所述空气流动方向A-A依次排列的第一凸起部3113、第二凸起部3114、第三凸起部3115以及第四凸起部3116,其中所述第一凸起部3113与所述第二凸起部3114用以定位所述微通道蒸发器I的底部,所述第三凸起部3115与所述第四凸起部3116用以定位所述微通道冷凝器2的底部。所述第一凸起部3113设有在竖直方向上具有一定高度的第一遮挡壁3117,所述第一遮挡壁3117在所述空气流动方向A-A遮挡住所述第一无翅片区134。在本发明图示的实施方式中,由于所述第二无翅片区135位于所述第一无翅片区134的正后方,因此当所述第一遮挡壁3117遮挡住所述第一无翅片区134时,也同时遮挡住了所述第二无翅片区135,从而减少漏风。另外,所述第二凸起部3114以及所述第四凸起部3116均设有若干用以前后定位所述微通道蒸发器I与所述微通道冷凝器2的定位结构3118。在本发明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定位结构3118为弹片,所述弹片是简支梁。所述定位结构3118的顶部设有用以导引所述微通道蒸发器I与所述微通道冷凝器2,且呈收缩状的倾斜部332。所述底壁311还设有上下贯穿的排水口 310,所述排水口 310对应于所述第一空间3111且位于所述第一、第二集流管11、12的下方。
[0070]另外,请参图7及图6所示,由于另一侧(例如右侧)的第一边板15与所述第二侧壁313之间具有第一间隙314,所述壳体3还设有位于所述第一间隙314内的挡风片315。在本发明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侧壁313设有安装槽331,所述挡风片315设有从上而下插入所述安装槽331的安装条3151。所述安装条3151的截面呈工字形,如此设置,所述挡风片315能够稳定固持于所述第二侧壁313上。所述挡风片315能够在所述空气流动方向A-A上挡住所述第一间隙314,从而减少风直接从所述第一间隙314中流过。
[0071]请参图18所示,所述第三壁部3123的内侧设有与所述第二空间3112连通的第二凹槽3131,所述第二凹槽3131用以收容所述微通道冷凝器2的第二换向部233。所述第三壁部3123在所述空气流动方向A-A能够遮挡住至少部分所述第六无翅片区236,从而减少对应区域发生漏风,提升空气加热温度。请参图28所示,所述底壁311设有向上凸伸入所述第二凹槽3131内的定位柱3119,所述第二换向部233套接在所述定位柱3119上,以实现定位。另外,所述底壁311还设有向上凸伸入所述第二凹槽3131内的定位块316、第一支撑块3162以及第二支撑块3163。所述定位块316设有凹陷3161,所述凹陷3161的内径略大于所述第三集流管21及/或所述第四集流管22的外径。装配时,所述第三集流管21及/或所述第四集流管22插入所述凹陷3161
当前第3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