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组件及其应用_5

文档序号:9259851阅读:来源:国知局
对应于所述第七壁部3223,所述第四壁部3124对应于所述第八壁部3224,其中,所述第二壁部3122与所述第六壁部3222的结合处减少漏风。在本发明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壁部3122设有凹口 3141,所述第六壁部3222部分插入所述凹口 3141内,两者的结合端面没有缝隙或缝隙较小,提高组装壳体的密封性,减少漏风。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所述第六壁部3222上设置凹口,而将所述第二壁部3122部分插入所述凹口内,同样能够实现减少漏风的目的。另外,也可以通过在结合处贴上胶带或者涂上密封胶的方式来实现减少漏风的目的。此外,通过使所述第六壁部3222部分插入所述凹口 3141内,还有利于第一壳体31与第二壳体32之间的组装,从而限制壳体之间的相对位移。
[0080]本发明的换热器组件100可以应用于除湿设备中(例如洗碗机、干衣机或者洗衣干衣机等),其中所述微通道蒸发器I与所述微通道冷凝器2连接于所述除湿设备的热泵系统中。当所述热泵系统工作时,空气沿所述空气流动方向A-A运动,此时,所述微通道蒸发器I与所述空气进行热交换,将空气中的水分冷凝出来。在本发明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第二集流管11、12之间间隔一定的距离,以形成排水槽111,保证冷凝水被及时排出而不会堆积在所述微通道蒸发器I的底部,提高所述微通道蒸发器I的排水能力。请参图14及图15所示,所述微通道蒸发器I还设有夹持在所述第一、第二集流管11、12之间的一个或者多个隔板112。通过所设置所述隔板112,一方面能够形成所述排水槽111,另一方面还能够加强所述第一、第二集流管11、12之间的连接。在本发明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隔板112的两侧设有圆弧面1121,以提高与所述第一、第二集流管11、12相配合的紧密性。从空气中析出来的冷凝水经过所述排水槽111以及排水口 310排出。通过设置在所述壳体3上的各种挡风结构,尽量将所述空气通过所述第一、第二换热芯110、120的有翅片区,将空气中更多的水分冷凝出来,提升效率。
[0081]穿过所述微通道蒸发器I的空气变成湿度较低的干空气,然后所述干空气再经过所述微通道冷凝器2进行加热。类似地,通过设置在所述壳体3上的各种挡风结构,尽量将所述空气通过所述第三、第四换热芯210、220的有翅片区,将空气升温到较高的温度。最后,温度较高的干空气吹过湿物品(例如湿衣物),带走水分,从而实现干燥所述湿物品的功倉泛。
[0082]当所述换热系统工作结束后,一般会继续通风以消除所述微通道蒸发器I上附着的冷凝水,使其达到一定的干燥要求,避免长时间运转后出现发霉的现象。但是由于所述第二遮挡壁3216的作用,所述微通道蒸发器I的第一换向部133上附着的冷凝水不容易被消除。然而,如图6所示,通过开设的若干风槽3218以让一定量的空气可以流过所述第一换向部133,保证所述微通道蒸发器I能够达到系统的干燥要求。
[0083]相较于管翅式的换热器组件,本发明的换热器组件100包括微通道蒸发器I与微通道冷凝器2,通过采用微通道技术,提升了所述换热器组件100的换热性能、减小体积和重量、提高了抗腐蚀能力等。另外,由于所述微通道蒸发器I与微通道冷凝器2具有较高的设计灵活性(例如安装与布局),因此能够有效提升除湿设备的设计。在本发明图示的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壳体3来承载所述微通道蒸发器I与微通道冷凝器2,能够对它们实现较好的固定;另外,通过将所述壳体3安装于所述外壳200内,又能够实现对壳体的固定。因此,在不改变现有的外壳200的情况下,本发明通过所述壳体3能够将所述微通道蒸发器I与微通道冷凝器2很好的安装于所述外壳200内,并通过设计挡风结构提升了空气换热效率。
[0084]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中关于“第一”、“第二”、“第三”等类似的表述仅仅是为了命名,不包括任何顺序的限定。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并非限制本发明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仍然可以对本发明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换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微通道蒸发器、微通道冷凝器以及承载所述微通道蒸发器与所述微通道冷凝器的壳体,所述微通道蒸发器与所述微通道冷凝器沿空气流动方向依次排列,所述微通道蒸发器包括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连接所述第一、第二集流管的若干第一流通管以及与所述第一流通管接触的第一翅片;所述微通道冷凝器包括第三集流管、第四集流管、连接所述第三、第四集流管的若干第二流通管以及与所述第二流通管接触的第二翅片;所述微通道蒸发器与所述壳体之间具有第一间隙,所述换热器组件设有位于所述第一间隙内的挡风片。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以及与所述第一壳体组装配合的第二壳体,其中所述微通道蒸发器与所述微通道冷凝器被固定在所述第一、第二壳体之间,所述第一壳体为下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为上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包括底壁、自所述底壁一侧向上延伸的第一侧壁以及自所述底壁的另一侧向上延伸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二壳体包括顶壁、自所述顶壁一侧向下延伸的第三侧壁以及自所述顶壁的另一侧向下延伸的第四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三侧壁对应,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四侧壁对应,所述微通道蒸发器包括位于侧边的第一边板,所述第一间隙位于所述第一边板与所述第二、第四侧壁之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设有安装槽,所述挡风片设有从上而下插入所述安装槽内的安装条。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条的截面呈工字形。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通道蒸发器为多层蒸发器,其包括第一换热芯以及第二换热芯,所述第一流通管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集流管且位于所述第一换热芯上的第一流通部、连接于所述第二集流管且位于所述第二换热芯上的第二流通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一、第二流通部的第一换向部,所述顶壁设有向下抵压所述第一换向部的第一弹性片。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向部为未与所述第一翅片接触的第三无翅片区,所述顶壁设有沿所述空气流动方向遮挡所述第一换向部的第二遮挡壁。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遮挡壁设有若干用以让少量空气穿过的风槽。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通部包括未与所述第一翅片接触的第一无翅片区,所述第二流通部包括未与所述第一翅片接触的第二无翅片区,所述底壁包括沿所述空气流动方向遮挡所述第一、第二无翅片区的第一遮挡壁。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设有相互配合的导向板及卡持槽,所述导向板插入并至少部分穿过所述卡持槽。10.一种换热器组件在除湿设备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设备设有热泵系统,所述换热器组件为权利要求1至9项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换热器组件,所述换热器组件连接于所述热泵系统中,所述除湿设备利用所述换热器组件对放置在所述除湿设备中的湿物品进行除湿、烘干。
【专利摘要】一种换热器组件及其应用,所述换热器组件包括微通道蒸发器、微通道冷凝器以及位于外部的壳体。所述微通道蒸发器与所述微通道冷凝器沿空气流动方向依次排列。所述微通道蒸发器包括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连接所述第一、第二集流管的若干第一流通管以及与所述第一流通管接触的第一翅片。所述微通道冷凝器包括第三集流管、第四集流管、连接所述第三、第四集流管的若干第二流通管以及与所述第二流通管接触的第二翅片。所述微通道蒸发器与所述壳体之间具有第一间隙,所述壳体设有位于所述第一间隙内的挡风片,以减少漏风。
【IPC分类】D06F58/26, F25B39/00
【公开号】CN104976821
【申请号】CN201410137951
【发明人】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人】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0月14日
【申请日】2014年4月8日
当前第5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