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氟泵供液制冷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156091阅读:631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氟泵供液制冷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氟栗供液制冷系统。
【背景技术】
[0002]在氟利昂制冷系统中,向末端蒸发器提供制冷剂的方式有直接膨胀供液、重力供液和氟栗供液几种方式。直接膨胀供液系统由压缩机动力驱动整个循环,高压制冷剂液体通过膨胀阀节流制冷,结构简单,投资较少,是目前最常用供液方式;重力供液是一种根据重力作用使制冷剂流入蒸发器进行循环制冷的一种方式,其优点是系统简单,制冷剂通过重力以数倍供液量进行循环,传热系数高,蒸发器面积得到充分应用,但是要求制冷机组的安装位置同蒸发器存在一定的高度差;氟栗供液系统是加入了低压循环桶和氟栗,液体制冷剂通过氟栗进行强制供液进入蒸发器,但是由于其回油存在问题,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必须配备熟练技术操作人员,因此未得到广泛的应用。
[0003]复叠冷凝制冷机组在高低温试验室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是当制冷系统系统复杂,蒸发器数量多、相距较远且分散时。直接膨胀供液和重力供液两种方式不再适合该制冷系统。而对现有氟栗供液方式进行改进,避免回油问题,显的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0004]针对现有技术难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氟栗供液制冷系统,供液均匀,换热效率高,操作简单,解决常规氟栗供液存在回油问题的难点。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6]—种新型氟栗供液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循环容器、分别与循环容器组成独立循环的冷却循环和制冷循环;所述的冷却循环包括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的冷却循环出口、第一截止阀、第一过滤器、第一屏蔽栗、第一单向阀、中间板式换热器、第二截止阀、冷却循环入口、喷淋头;所述的中间板式换热器还与复叠冷凝机组相连;所述的制冷循环包括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的制冷循环出口、第三截止阀、第二过滤器、第二屏蔽栗、第二单向阀、蒸发器、第四截止阀、制冷循环入口。
[0007]所述的一种新型氟栗供液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却循环和制冷循环中的介质为氟利昂R32。
[0008]所述的一种新型氟栗供液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却循环内增设逆循环管路一,制冷循环内增设逆循环管路二。
[0009]所述的一种新型氟栗供液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循环容器底部设有制冷循环出口、冷却循环出口、液位开关、温度传感器;中部设有第一逆循环入口、第二逆循环入口 ;上部设有冷却循环入口、制冷循环入口 ;顶部设有压力传感器、安全阀。
[0010]所述的一种新型氟栗供液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循环管路一包括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的第一屏蔽栗的逆循环出口、第五截止阀、第一逆循环入口 ;所述的逆循环管路二包括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的第二屏蔽栗的逆循环出口、第六截止阀、第二逆循环回气口。
[0011]所述的一种新型氟栗供液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屏蔽栗为变频栗,设置在蒸发器出风口的温度传感器通过PID调节表与第二变频栗的变频器相连接。
[0012]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氟栗供液制冷系统,关键在于循环容器,循环容器上部为气相区,下部为液相区;载冷剂冷却循环和制冷循环为独立的循环,制冷循环将环境实验室中热量带走,载冷剂由液态转化为气态后流回循环容器的气相区;冷却循环中载冷剂吸收复叠制冷机组的冷量降温后进入循环容器中的喷淋头,通过喷淋将气相区的气体冷却成液体,依次循环;具有如下优点:
[0014](1)采用载冷剂R32带走复叠制冷机组的制冷量,避免复叠机组直接膨胀供液或氟栗供液的系统复杂、回油难的问题;
[0015](2)循环容器中设置喷淋装置,通过R32液体喷淋冷却气体,换热效果好,不存在使用换热器造成的换热温差;
[0016](3)载冷剂制冷循环采用的屏蔽栗为变频栗,该屏蔽栗的变频器与设置在蒸发器出风口的温度传感器通过信号线电连接,通过变频栗控制流量的方式控制环境实验室内温度,与热对抗控温方式相比更节能。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实用新型氟栗供液制冷系统原理图。
[0018]图中标记的含义如下:
[0019]10-循环容器;11-第一逆循环入口 ;12_第二逆循环入口 ;13_液位开关;14-温度传感器;15_有压力传感器;16_安全阀;20_冷却循环;21_冷却循环出口 ;22_第一截止阀;23_第一过滤器;24_第一屏蔽栗;25_第一单向阀;26_第二截止阀;27_冷却循环入口 ;28_喷淋头;29_第五截止阀;30_制冷循环;31_制冷循环出口 ;32_第三截止阀;33_第一过滤器;34_第二屏蔽栗;35_第二单向阀;36_蒸发器;37_第四截止阀;38_制冷循环入口 ;39_第六截止阀;40_复叠冷凝机组;41_中间板式换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1]如图1,一种新型氟栗供液制冷系统,包括循环容器10、分别与循环容器10组成独立循环的冷却循环20、制冷循环30。其中,所述冷却循环20包括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的:冷却循环出口 21、第一截止阀22、第一过滤器23、第一屏蔽栗24、第一单向阀25、中间板式换热器41、第二截止阀26、冷却循环入口 27、喷淋头28。所述中间板式换热器41还与复叠冷凝机组40相连。
[0022]所述制冷循环30包括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的:制冷循环出口 31、第三截止阀32、第一过滤器33、第二屏蔽栗34、第二单向阀35、蒸发器36、第四截止阀37、制冷循环入口 38。所述载冷剂冷却循环内还设逆循环管路一,所述载冷剂制冷循环内还设逆循环管路二。
[0023]本实用新型所述循环容器底部设有制冷循环出口 31、冷却循环出口 21、液位开关13、温度传感器14;中部设有第一逆循环入口 11、第二逆循环入口 12、;上部设有冷却循环入口 28、制冷循环入口 38 ;顶部设有压力传感器15、接安全阀16。
[0024]其中,所述逆循环管路一包括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第一屏蔽栗24逆循环出口、第五截止阀29到第一逆循环入口 11上;所述逆循环管路二包括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第二屏蔽栗34逆循环出口、第六截止阀39到第二逆循环回气口 12上。
[0025]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屏蔽栗34为变频栗,设置在蒸发器36出风口的温度传感器通过PID调节表与第二变频栗的变频器相连接。
[0026]优选的,所述载冷剂为氟利昂R32。
[0027]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氟栗供液制冷系统具体工作原理做进一步说明:
[0028](1)启动复叠制冷机组,其在中间板式换热器中提供冷量;启动第一屏蔽栗,将循环容器中R32载冷剂栗入中间板式换热器中吸收冷量,然后再进入喷淋头中喷淋雾化使循环容器中气相区的R32气体冷凝为液体,依次循环。
[0029](2)当循环容器中温度传感器检测到R32载冷剂温度冷却至目标温度,并且液位计输出显示液位处于正常状态,启动第二屏蔽栗,将循环容器中R32载冷剂栗入高低温试验室中的末端蒸发器,R32液体气化吸热,并流回循环容器,被冷凝为液体,继续参与循环。
[0030](3)当高低温实验室中低温温度需要恒定时,控制系统根据温度传感器信号,控制变频栗的输出流量,进而控制实验室中的温度。
[0031](4)系统设有液位保护装置,当循环容器中载冷剂液位降低至设定值时,第二屏蔽栗停止工作,防止栗空转;设有机械式和控制式两种压力安全保护方式,当循环容器压力升高至一定值时,泄压安全阀打开,如果压力继续升高,压力传感器输出信号,控制复叠机组和第一屏蔽栗启动,把循环容器中的载冷剂温度冷却下来,降低循环容器中压力。
【主权项】
1.一种新型氟栗供液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循环容器、分别与循环容器组成独立循环的冷却循环和制冷循环;所述的冷却循环包括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的冷却循环出口、第一截止阀、第一过滤器、第一屏蔽栗、第一单向阀、中间板式换热器、第二截止阀、冷却循环入口、喷淋头;所述的中间板式换热器还与复叠冷凝机组相连;所述的制冷循环包括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的制冷循环出口、第三截止阀、第二过滤器、第二屏蔽栗、第二单向阀、蒸发器、第四截止阀、制冷循环入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氟栗供液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却循环和制冷循环中的介质为氟利昂R3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氟栗供液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却循环内增设逆循环管路一,制冷循环内增设逆循环管路二。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氟栗供液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循环容器底部设有制冷循环出口、冷却循环出口、液位开关、温度传感器;中部设有第一逆循环入口、第二逆循环入口 ;上部设有冷却循环入口、制冷循环入口 ;顶部设有压力传感器、安全阀。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氟栗供液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循环管路一包括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的第一屏蔽栗的逆循环出口、第五截止阀、第一逆循环入口 ;所述的逆循环管路二包括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的第二屏蔽栗的逆循环出口、第六截止阀、第二逆循环回气口。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氟栗供液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屏蔽栗为变频栗,设置在蒸发器出风口的温度传感器通过PID调节表与第二变频栗的变频器相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氟泵供液制冷系统,包括循环容器及分别与循环容器组成独立循环的冷却循环和制冷循环;制冷循环中载冷剂液体通过屏蔽泵送入末端蒸发器并汽化吸热后流回循环容器;冷却循环的载冷剂通过复叠冷凝机组进行冷却,降温后的载冷剂通过循环容器中的喷淋头将制冷循环流回的气体冷却;循环容器接有压力传感器、安全阀、液位开关对系统安全保护,制冷循环中的屏蔽泵为变频泵,变频器与设置在蒸发器出风口的温度传感器通过信号线电连接,可稳定控制环境实验室的温度,不用投入加热负荷,节能效果明显。本实用新型采用R32载冷剂,在循环容器中进行接触换热,换热效果更好,避免回油难题。
【IPC分类】F25B49/00, F25B43/00
【公开号】CN205066261
【申请号】CN201520722166
【发明人】邱彪, 严善仓, 马学焕, 李港生
【申请人】安徽亿瑞深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3月2日
【申请日】2015年9月16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