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地源热泵机组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10297633阅读:来源:国知局

[0027]工作原理及过程:
[0028]制冷时,四通阀5的C口与D口接通、S口与E 口接通,此时,热源侧换热器8作为冷凝器,使用侧换热器3作为蒸发器,由压缩机I排出的高压制冷剂蒸汽经四通阀5的D-C通路进入热源侧换热器8,将热量传给热源水,制冷剂蒸汽被冷凝成液体,之后制冷剂液体经第一管路(经节流阀11节流降压)进入使用侧换热器3,并在使用侧换热器3中吸热(吸收载冷剂中的热量)蒸发,载冷剂得到冷却(载冷剂12°C流入、7°C流出),实现制冷,蒸发后的制冷剂蒸汽,经四通阀5的S-E通路后被压缩机I吸入,这样周而复始,实现制冷循环;
[0029]制热时,四通阀5的D口与E 口接通、C口与S 口接通,此时,使用侧换热器3作为冷凝器,热源侧换热器8作为蒸发器,压缩机I排出的高温高压制冷剂蒸汽经四通阀5的D-E通路进入使用侧换热器3,将热量传给载冷剂,载冷剂得到升温(载冷剂40°C流入、45.5°C流出),实现制热,同时制冷剂蒸汽被冷凝成液体,冷凝后的制冷剂液体通过第二管路(经节流阀11节流降压)进入热源侧换热器8,并在热源侧换热器8中吸热(吸收热源水的热量)蒸发,蒸发后的制冷剂蒸汽,经四通阀5的C-S通路后被压缩机I吸入,这样周而复始,实现制冷循环。
[0030]本实施例中,根据水地源热栗机组中热源水与载冷剂的流量与温度,合理匹配使用侧换热器3与热源侧换热器8的换热面积,将传统使用侧换热器3的换热面积加大,并减小传统热源侧换热器8的换热面积,使使用侧换热器3的换热面积达到热源侧换热器8的换热面积的1.05倍,从而能够充分提高制冷制热的能效比,确保制冷制热效率,使制热时的冷凝温度更加合理,降低了整个机组的输入功率、延长了使用侧换热器3和热源侧换热器8的清洗周期。
[0031]无论在制热还是制冷过程中,制冷剂液体经过节流阀11节流降压之后都会变成气液两相,如果还继续采用相同管径,就会增大流体阻力,降低流速,进而影响整个机组的制冷制热效率,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实施例中采用如下设计:一管13、四管9、五管19、七管10的管径φ均为22cm,二管15、三管17、六管18的管径Φ均为16cm。
[0032]除上述外,本实施例还采用如下优选方案:上述的三管17上,沿制冷剂流动方向在过滤器14之前或者过滤器14与节流阀11之间设置一贮液器16;使用侧换热器3、热源侧换热器8均采用壳管式换热器或者均采用板式换热器;节流阀11采用膨胀阀。
[0033]实施例二:
[0034]如图2所示,水地源热栗机组包括四通阀5、压缩机1、使用侧换热器3和热源侧换热器8,四通阀5具有D口、C口、S口、E口四个口,D口通过管道2与压缩机I的输出端连接,S口通过管道6与压缩机I的输入端连接,C 口通过管道7连接热源侧换热器8的一端,热源侧换热器8的另一端通过双向管路与使用侧换热器3的一端连接,使用侧换热器3的另一端通过管道4连接E 口,使用侧换热器3的换热面积是热源侧换热器8的换热面积的1.17倍;双向管路包括两端的总管20和并列设置在两总管20之间的两支路,两支路上沿制冷剂流动方向均依次设有单向阀12、过滤器14、节流阀11、单向阀12,且同一支路上的两单向阀12同向,不同支路上的单向阀12反向;当C 口与D 口接通、S 口与E 口接通时,制冷剂通过双向管路的一支路21从热源侧换热器8流入使用侧换热器3;当0 口与E 口接通、C口与S 口接通时,制冷剂通过双向管路的另一支路22从使用侧换热器3流入热源侧换热器8。
[0035]本实施例中,水地源热栗机组的工作原理及过程与实施例一相同。
[0036]为了降低流体阻力,确保制冷剂的流速,作如下设计:沿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两支路上节流阀11之后的部分以及两总管20的管径Φ均为22cm,两支路上节流阀11之前的部分的管径Φ均为16cm。
[0037]除上述外,本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与实施例一相同的优选方案,S卩:所述的使用侧换热器3、热源侧换热器8均采用壳管式换热器或者均采用板式换热器;所述的两支路上,在过滤器14之前或者过滤器14与节流阀11之间设置一贮液器16;节流阀11采用膨胀阀。
【主权项】
1.一种水地源热栗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四通阀(5)、压缩机(I)、使用侧换热器(3)和热源侧换热器(8),四通阀(5)具有D口、C口、S口、E口四个口,D口通过管道(2)与压缩机(I)的输出端连接,S 口通过管道(6)与压缩机(I)的输入端连接,C 口通过管道(7)连接热源侧换热器(8)的一端,热源侧换热器(8)的另一端通过双向管路连接使用侧换热器(3)的一端,使用侧换热器(3)的另一端通过管道(4)连接E 口,使用侧换热器(3)的换热面积是热源侧换热器(8)的换热面积的1.03?2.00倍; 双向管路的第一管路包括顺次连接的一管(13)、二管(15)、三管(17)、四管(9)、五管(19),二管(15)、四管(9)上安装同向的单向阀(12),三管(17)上依次设置有过滤器(14)和节流阀(II),当C口与D口接通、S口与E口接通时,从热源侧换热器(8)流出的制冷剂依次流经一管(13)、二管(15)、三管(17)的过滤器(14)及节流阀(11)、四管(9)、五管(19)并进入使用侧换热器(3); 双向管路的第二管路包括一管(13)、三管(17)、五管(19)、六管(18)、七管(10),六管(18)连接三管(17)首端和五管(19)首端,七管(10)连接三管(17)末端和一管(13)末端,六管(18)、七管(10)上安装同向的单向阀(12),当D口与E口接通、C口与S口接通时,从使用侧换热器(3)流出的制冷剂依次流经三管(17)的过滤器(14)及节流阀(11)、七管(10)、一管(13)并进入热源侧换热器(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地源热栗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使用侧换热器(3)、热源侧换热器(8)均采用壳管式换热器或者均采用板式换热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地源热栗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三管(17)上,在过滤器(14)之前或者过滤器(14)与节流阀(11)之间设置一贮液器(16)。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水地源热栗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管(13)、四管(9)、五管(19)、七管(10)的管径大于二管(15)、三管(17)、六管(18)的管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地源热栗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管(13)、四管(9)、五管(19)、七管(10)的管径Φ均为22cm,二管(15)、三管(17)、六管(18)的管径Φ均为16cm。6.—种水地源热栗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四通阀(5)、压缩机(I)、使用侧换热器(3)和热源侧换热器(8),四通阀(5)具有D口、C口、S口、E口四个口,D口通过管道(2)与压缩机(I)的输出端连接,S 口通过管道(6)与压缩机(I)的输入端连接,C 口通过管道(7)连接热源侧换热器(8)的一端,热源侧换热器(8)的另一端通过双向管路与使用侧换热器(3)的一端连接,使用侧换热器(3)的另一端通过管道(4)连接E 口,使用侧换热器(3)的换热面积是热源侧换热器(8)的换热面积的1.03?2.00倍; 双向管路包括两端的总管(20)和并列设置在两总管(20)之间的两支路,两支路上沿制冷剂流动方向均依次设有单向阀(12)、过滤器(14)、节流阀(11)、单向阀(12),且同一支路上的两单向阀(12)同向,不同支路上的单向阀(12)反向; 当C 口与D 口接通、S 口与E 口接通时,制冷剂通过双向管路的一支路(21)从热源侧换热器(8)流入使用侧换热器(3); 当D 口与E 口接通、C 口与S 口接通时,制冷剂通过双向管路的另一支路(22)从使用侧换热器(3)流入热源侧换热器(8)。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地源热栗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使用侧换热器(3)、热源侧换热器(8)均采用壳管式换热器或者均采用板式换热器。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地源热栗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支路上,在过滤器(14)之前或者过滤器(14)与节流阀(11)之间设置一贮液器(16)。9.根据权利要求6、7或8所述的水地源热栗机组,其特征在于:两支路上节流阀(11)之后的部分以及两总管(20)的管径大于两支路上节流阀(11)之前的部分的管径。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水地源热栗机组,其特征在于:两支路上节流阀(11)之后的部分以及两总管(20)的管径Φ均为22cm,两支路上节流阀(11)之前的部分的管径Φ均为16cm0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热泵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地源热泵机组,包括四通阀、压缩机、使用侧换热器和热源侧换热器,四通阀具有D、C、S、E四个口,D口通过管道与压缩机的输出端连接,S口通过管道与压缩机的输入端连接,C口通过管道连接热源侧换热器的一端,热源侧换热器的另一端通过双向管路连接使用侧换热器的一端,使用侧换热器的另一端通过管道连接E口,使用侧换热器的换热面积是热源侧换热器的换热面积的1.03~2.00倍。本实用新型通过合理匹配使用侧换热器与热源侧换热器的换热面积,充分了提高制冷制热的能效比,使制热时的冷凝温度更加合理,并降低整个机组的输入功率,同时还能延长使用侧换热器和热源侧换热器的清洗周期。
【IPC分类】F25B41/04, F25B30/06
【公开号】CN205209010
【申请号】CN201521035366
【发明人】陈泽, 荆茂银, 段晓晨
【申请人】山东创尔沃热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5月4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10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