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曝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17942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曝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生化处理中使氧气有效溶入水中的曝气装置,尤其是通过微孔导气的曝气装置。
在污水生化处理中,特别是大中型污水处理厂,曝气装置的耗电占整个污水厂耗电量的60-70%,曝气装置的效率直接影响污水处理的效果、工程投资和运行费用。现有的曝气装置,一般均由进气管和导气体组成,导气体大多采用钛、陶瓷、硅石、钢玉材料制成带有许多微孔的导气体,气体经泵送入进气管,再进入导气体内经其微孔送入水中。这类曝气装置的不足是微孔易堵塞,则造成维护工作量较大;此外,为防止微孔的堵塞,则需对输入的气体进行特殊的除尘、除油和除锈处理,使运行和维护成本提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曝气装置,它具有充氧效率高、不易堵塞、耐腐蚀、且安装方便和结构简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包括进气管,还包括支撑管和薄膜,支撑管上分别开有气体分配槽和充水腔,进气管通过螺栓和密封圈固定在支撑管上,进气管与支撑管的气体分配槽相通,薄膜上开有微孔,并通过环形箍包络在支撑管外。曝气时,气体经泵送入进气管,再经支撑管的气体分配槽、薄膜上的微孔送入水中。
为保证薄膜在曝气时能微微鼓起,使各微孔都可送气,在薄膜位于支撑管的气体分配槽处不开设微孔,在其它部位都均匀地开设微孔,在支撑管的气体分配槽的相对位置处设有凸槽。
上述支撑管和薄膜由聚丙烯制成。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开有微孔的薄膜作导气体,在曝气中薄膜微微震动和鼓起,其微孔微微张开,气体经微孔扩散到水中,形成许多微小气泡,既加大气体与水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充氧效率,又使生物垢不易沉积在薄膜上;在停止供气时,薄膜在自身的弹力和水压的作用下,紧贴在支撑管上,其微孔闭合,水不会进入进气管内;又由于薄膜较薄,微孔的通道较短,气体中少量尘埃也可通过,不易造成堵塞。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具有耐腐蚀、安装、维护方便和结构简单之优点,可广泛应用于污水生化处理和水产养殖业中。
下面给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附图,并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示图。

图1所示,进气管1通过螺栓2、螺母3、垫圈12和密封圈4、5、6固定在支撑管10上。在支撑管10上开有气体分配槽7、凸槽14和充水腔8,进气管1与支撑管10上的气体分配槽7相通。薄膜9通过环形箍11包络在支撑管10上。为使薄膜9在曝气时各微孔都能吐出气泡,在薄膜9位于支撑管10的气体分配槽7处不开设微孔,在其它部位都开有微孔13,在支撑管10的气体分配槽7的相反位置处设有凸槽14。使用时,曝气装置安装在污水处理槽底部,充水腔8内即可充满水,以消除浮力对曝气装置的影响。气体经泵送入进气管1,再进入支撑管10的气体分配槽7和薄膜9之间,在气压和薄膜9自身弹性的作用下,使薄膜9微微鼓起,其微孔13也微微张开,气体从微孔13扩散出去,形成大量微小气泡;由于泵入的气压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总是略有波动,则使薄膜9在曝气时也产生微小震动,这种震动对防止生物垢的沉积带来了极大的益处。停止供气时,薄膜9在自身弹性和水压的作用下,紧贴在支撑管10上,其微孔13闭合。
权利要求1.一种曝气装置,它包括进气管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管10和薄膜9,支撑管10上开有气体分配槽7和充水腔8,进气管1通过螺栓2、螺母3、垫圈12和密封圈4、5、6固定在支撑管10上,进气管1与支撑管10上的气体分配槽7相通,薄膜9上开有微孔13,薄膜9通过环形箍11包络在支撑管10外。
2.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薄膜9位于支撑管10的气体分配槽7处不开设微孔,在其它部位都均匀地开设微孔13,在支撑管10的气体分配槽7的相反位置处设有凸槽14。
3.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撑管10和薄膜9由聚丙烯材料制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污水生化处理中使氧气有效溶入水中的曝气装置,尤其是通过微孔导气的曝气装置。它由进气管、支撑管和薄膜组成,支撑管上开有气体分配槽和充水腔,进气管固定在支撑管上,并与气体分配槽相通,薄膜开有微孔并包络在支撑管上。曝气时,气体经进气管、气体分配槽,再由薄膜的微孔送出。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充氧效率高、不易堵塞和沉积生物垢、耐腐蚀,且结构简单和安装、维护方便。
文档编号C02F3/20GK2412012SQ0021696
公开日2000年12月27日 申请日期2000年3月23日 优先权日2000年3月23日
发明者杨兆东, 郭建 申请人:杨兆东, 郭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