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地式无动力生活污水净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35758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埋地式无动力生活污水净化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可埋设于地面以下的无需动力源的生活污水净化器。
居民生活区、宾馆、饭店等时刻都在向外排放废水,也就是生活污水。这些生活污水在公共设施较完善的城市、小区来说,不存在什么问题,因为这些地区都有较好的下水道等污水排放系统,可以通过这些系统连接各废水产生单位的下水道,集中处理生活废水。但对于设施较差的地区就截然不同了,生活污水不断产生,而下水设施不能与集中的污水处理设施连通,而是直接排放到地面或地下。污水不仅放出难闻的味道,而且还会污染地下水源,并且其较高的生物耗氧量和化学耗氧量不能降低,直接造成环境污染。
传统的污水处理设备一般都是修建固定的污水处理池,并且具有较大的占地面积,需要污水泵等动力设施,还会发出难闻的味道,有的还存在着污水渗透严重,污染地下水源的问题,且大部分的污水处理设备结构庞大,布局复杂,不能实现自流,安装不便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制作简单,并可埋于地下的,无需动力源的埋地式无动力生活污水净化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污水净化器包括污水进口、净水出口和净化池,其中,所述净化池为包括包括壳体的三层直立结构,分别形成第一层的沉淀区、第二层的水解澄清区和第三层的生物化学处理区;所述沉淀区与所述污水进口连通;所述水解澄清区是一中空的区域;在所述生物化学处理区内填充人工生物填料;在所述沉淀区与所述水解澄清区上部设一溢流区,所述水解澄清区与生物化学处理区的下部设一渗透区。
上述的埋地式无动力生活污水净化器可以做成圆形的三层嵌套结构,其中最内层是第一层的沉淀区,最外层是第三层的生物化学处理区。
当然上述的埋地式无动力生活污水净化器的结构也可以是矩形或椭圆形等三层嵌套结构。
其中,所述的污水进口伸入到沉淀区的下部空间,并呈一进小出大的喇叭口状。所述净水出口与生物化学处理区的上部连通。
在生物化学处理区的人工生物填料层内布置多根相互连通的水管,这些水管在填料层内均匀分布,并在这些水管上开设多个均匀分布的小孔。
污水从所述的污水进口进入,通过位于沉淀区下部空间的喇叭口进入净化池的沉淀区,在该区内静置一段时间,在这一过程中,污水内的固体沉渣等沉淀到该区的底部。随着后续污水的不断进入,已沉淀澄清的一次处理污水逐渐上升,待一次处理污水到达位于沉淀区与水解澄清区上部的溢流区时,通过该溢流区进入水解澄清区。在水解澄清区内,经一次处理的污水随着水流逐渐下降,并在这一过程中水解澄清,到达水解澄清区的底部时成为二次处理污水。该二次处理污水经过设于水解澄清区和生物化学处理区下部的渗透区进入生物化学处理区。该二次处理污水在该生物化学处理区内上升,从下往上逐渐经过该区的人工生物填料,经过该生物填料的降解、吸附等作用,成为较洁净的水,上升到出水口的部位,通过净水出口排除净化器外,完成处理过程。
本实用新型是将净化池做成多层的直立结构,并利用流体自然流动的原理,通过设置上部溢流区和下部渗透区,实现污水在各层之间相互流动而进行净化的。因而可以将该净化器埋在地面以下,污水不需要任何动力源就可以进入净化器,并可在净化器内流动。这种结构的污水净化器制作简单,可埋入地下,不占空间,无需动力。较适用于独立的污水排放系统的生活污水处理。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剖面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正面剖面图;图3是图2的俯视图。
溢流区9是沉淀区7与水解澄清区6之间隔板的上缘形成的锯齿形顶缘形成的。渗透区14是由鹅卵石填充并固定于生物化学处理区5的底部形成的。在生物化学处理区5内渗透区14的上面,填充人工生物填料13。
污水进口1从沉淀区7的顶部伸入净化池8,并在净化池8的沉淀区7的中央下部形成一进小出大的喇叭口4;在生物化学处理区的环行空间内设有多圈互相连通的均匀分布的环行水管2,并在该水管2的管壁上开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小孔3。净水出口12从生物化学处理区5的顶部引出。
在净化池8的上面铺设一层毛管网11,再在毛管网的上面铺设一层生物土壤10,可以在上面栽植花草等植物。
在使用时,将该污水净化器埋入地面以下,污水进口1连通到生活污水下水道。污水通过污水进口1的喇叭口4漫漫流进净化池8的沉淀区7,并在此静置沉淀,喇叭口4的设置可以缓冲水流速度,确保沉淀区7内的污水相对稳定。随着污水的不断进入,已沉淀的污水漫漫上升,并在上升过程中继续沉淀。待上升到顶部的溢流区9时,经沉淀的一次处理污水从沉淀区7的上部经溢流区9溢出,到达水解澄清区6的上部。然后在水解澄清区6内随着水流逐渐下降,在这一过程中进行水解澄清。随着水流的不断涌入和水自身重力的影响,渐渐下降至位于水解澄清区6和生物化学处理区5底部的渗透区14。通过渗透区14的鹅卵石之间的空隙,渗透至生物化学处理区5的人工生物填料层13。在水解澄清区6内高水位的水压力压迫下,污水渐渐上升通过人工生物填料层13,并在其内进行一系列的反应和吸附,使污水内的有害物质分解去除,形成较清洁的水。在水的自然压力下经处理的水从净水出口12流出,完成处理过程。
在本实用新型使用一段时间后,沉淀在沉淀区7的污泥可以用吸泥装置吸出,以保证正常工作。
安装于生物化学处理区的水管2与外界的压力水管连通,用于将具有一定压力的清水引进水管2,从小孔3内喷出,洗涤该净化池。
在加强净化效果和增加净化水量时可以将本实用新型的埋地式无动力生活污水净化器串联或并联使用。
本实用新型仅以圆形的净化池作为实施例加以说明,但还可以将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做成矩型、方形、椭圆形结构。处理层次也不仅限于三层,可以是多层,但不论什么形状,多少层次,只要利用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特征,均视为未超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埋地式无动力生活污水净化器,包括污水进口、净水出口和净化池,其特征在于该净化池为包括壳体的三层直立结构,分别构成第一层的沉淀区、中间层的水解澄清区和第三层的生物化学处理区,所述沉淀区与所述污水进口连通;所述水解澄清区是一中空区域;在所述生物化学处理区内填充人工生物填料;在所述沉淀区与所述水解澄清区的上部设一溢流区,所述水解澄清区与生物化学处理区下部设一渗透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埋地式无动力生活污水净化器,其特征在于该净化池是一圆形三层嵌套直立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埋地式无动力生活污水净化器,其特征在于该三层嵌套结构的最内层是第一层的沉淀区,最外层是第三层的生物化学处理区。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埋地式无动力生活污水净化器,其特征在于该污水进口伸入净化池沉淀区的内部靠下的部位,并呈进小出大的喇叭口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埋地式无动力生活污水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净水出口从所述净化池的生物化学处理区的上部引出。
6.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埋地式无动力生活污水净化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生物化学处理区内还设有数根均匀分布的互相连通的水管,并在该水管的管壁上开有均匀分布的小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埋地式无动力生活污水净化器,其特征在于位于沉淀区于水解澄清区上部的溢流区是由该两区中间隔板上缘的锯齿形顶缘形成的。
8.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埋地式无动力生活污水净化器,其特征在于位于水解澄清区与生物化学处理区下部的渗透区是一固定于生物处理区下部的鹅卵石层。
9.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埋地式无动力生活污水净化器,其特征在于还有一层毛管网覆盖在净化池上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埋地式无动力生活污水净化器,其特征在于在毛管网的上面覆盖有一生物土壤层。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埋地式无动力生活污水净化器,包括污水进口、净水出口和处理池。处理池包括壳体和三层直立结构,第一层是沉淀区;第二层是水解澄清区;第三层是生物化学处理区。在沉淀区和水解澄清区的上部设溢流区,水解澄清区和生物化学处理区的底部设有渗透区。污水先进入沉淀区,经沉淀区沉淀后,经溢流区进入水解澄清区,再经渗透区进入生物化学处理区,再经净水出口引出。该净化器整体结构可埋入地下,无需动力。
文档编号C02F9/02GK2476549SQ0122016
公开日2002年2月13日 申请日期2001年4月25日 优先权日2001年4月25日
发明者何其伟 申请人:何其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