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污水的脱氮处理设备及方法

文档序号:4852688阅读:377来源:国知局
生活污水的脱氮处理设备及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生活污水的脱氮处理设备及方法,该设备设有外槽体,该外槽体内依序设有第一厌气槽、第二厌气槽、曝气槽、沉淀槽及消毒槽,其中该外槽体的一侧壁面上设有延伸入该第一厌气槽内的进流管,该第一厌气槽与该第二厌气槽内均设有接触滤材,该第一厌气槽内设有延伸至该第二厌气槽的第一导流管,该第二厌气槽内设有延伸至该曝气槽的第二导流管,该曝气槽的槽底设有曝气系统和回流泵,该回流泵上设有延伸至该第一厌气槽内的回流管,该曝气槽内放置有生物担体,该曝气槽与该沉淀槽间的壁面底部设有连通道,该沉淀槽内设有延伸至该消毒槽的第三导流管,该消毒槽内注入有消毒药剂,该外槽体位于该消毒槽的壁面上设有放流管。
【专利说明】生活污水的脱氮处理设备及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活污水的脱氮处理设备及方法。
【背景技术】
[0002]一般生活中所排放的生活污水,因含有大量的有机污染物,易导致河川、湖泊等水域遭受污染,使排放水中含有偏高的碳、氮、磷等有机营养物质,易降低水中的溶氧,影响水源的安全与卫生,也会破坏水中原有的生态环境;而目前的生活污水的放流水标准除水源水质保护区之外,并未针对氮、磷的排放进行规范,然而,行政院农业委员会于92年11月7日依据《农田水利会灌溉排水管理要点》第二十条公告《灌溉用水水质标准》予以规范总氮量(T-N)浓度上限值为3.0mg/1,因此;目前的预铸式的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利用固液分离及曝气的方法仅能满足目前一般的排放标准,尚无法提供有效的达到脱氮的功能。
[0003]一般预铸式的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及方法,请参阅图1、2所示,其生活污水处理设备I主要设有一外槽体10,该外槽体10内设有一第一厌气槽11、一第二厌气槽12、一曝气槽13、一沉淀槽14及一消毒槽15,外槽体10的壁面上设有进流管100及通气管101延伸至第一厌气槽11内,第一厌气槽11与第二厌气槽12之间设有一第一导流管110,第二厌气槽12与曝气槽13之间设有一第二导流管120,另设有鼓风机(图中未不)于曝气槽13内送风产生曝气,曝气槽13与沉淀槽14之间设有溢流孔140,沉淀槽14内设有回流管16,回流管16的一端设有回流泵160将污泥导引回流至第一厌气槽11内,消毒槽15设于沉淀槽14内,消毒槽15的外侧设有一放流管17 ;如此,将生活污水由进流管100进入第一厌气槽11内,进行初步处理,再由第一导流管110将第一厌气槽11内的污水导送至第二厌气槽12内,进行二次处理,再由第二导流管120将第二厌气槽12内的污水导送至曝气槽13内,进行接触曝气,经过接触曝气后的污水再由溢流孔140流入沉淀槽14内,沉淀槽14中的污泥则由回流管16将污泥导引回流至第一厌气槽11内,沉淀后并经过消毒槽15污水则可由放流管17放流,而第一厌气槽11内的污泥则须定期清运,如此,即为传统的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及方法。
[0004]现有的预铸式的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及方法具有以下之缺点:
[0005]1.现有生活污水处理设备,无法提供有效的脱氮功能,又污水易由表面溢流,污水在未经处理即溢流出,该处理设备则失去处理功效,且生活污水中的含氮量浓度无法处理至排放的标准值,故无法将处理后的污水排放或搭接至农业排水渠道。
[0006]2.现有生活污水的处理设备,其厌气槽内并无设置接触滤材为生物载体,污水的停留时间须较长,所须的有效容积也需较大。
[0007]3.现有生活污水的处理设备,因厌气槽内无设置接触滤材的因素,无法提供自营性微生物(脱硝菌…等)的生长环境及附着空间,这也是导致脱硝效果不佳的主因。
[0008]4.现有生活污水的处理设备,在生活污水处理后排放至放流管的设计,容易发生短流的现象,由于进流污水不易于各槽中有效停留,而直接由出水端流出,致使各处理槽的容积无法充分利用,也为效率无法发挥的因素之一。[0009]5.现有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其曝气槽反应速率慢,须有冗长的时间给予沉淀,以分离污泥。
[0010]6.现有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其曝气槽并未提供硝化菌合适的生长环境与附着空间。
[0011]7. 现有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其鼓风机设置的容量(风量)不足,无法同时提供曝气槽与回流泵所需风量,而使曝气槽内溶氧不足,生物分解有机物和硝化功能有限。
[0012]8.现有生活污水的处理设备,由于并未考虑有效的脱氮功能,因此,原有设计逻辑上,即无脱氮所需的有效回流量。
[0013]9.现有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处理水水质不稳定,由于短流、鼓风机风量不足、回流量短少等因素的加总,使得处理水水质无法得到确保。

【发明内容】

[0014]有鉴于此,本发明针对现有生活污水的处理设备所存在的缺失加以改良、设计,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对生活污水有效脱氮的处理设备及方法。
[0015]本发明生活污水的脱氮处理设备,该设备设有外槽体,该外槽体内依序设有第一厌气槽、第二厌气槽、曝气槽、沉淀槽及消毒槽,其中该外槽体的一侧壁面上设有进流管延伸入该第一厌气槽内,该第一厌气槽内设有接触滤材,该第一厌气槽内注入有生物助剂A,该第一厌气槽内设有第一导流管,该第一导流管的一端设于该第一厌气槽的槽底,该第一导流管的另一端则延伸至该第二厌气槽内,该第二厌气槽内也设有接触滤材,该第二厌气槽内设有第二导流管,该第二导流管的一端设于该第二厌气槽的槽底,该第二导流管的另一端则延伸至该曝气槽内,该曝气槽的槽底设有曝气系统,该曝气系统连接至一鼓风机,该鼓风机送风至该曝气系统内进行曝气,该曝气槽的槽底另设有一回流泵,该回流泵上连接有一回流管,该回流管延伸至该第一厌气槽内,该曝气槽内放置有生物担体,该曝气槽内注入有生物助剂B,该曝气槽与该沉淀槽间的壁面底部设有连通道,该沉淀槽的槽底设有一斜板,该沉淀槽内设有第三导流管,该第三导流管的一端设于该沉淀槽的槽体上部,该第三导流管的另一端系延伸至该消毒槽内,该消毒槽内注入有消毒药剂,该外槽体位于该消毒槽的壁面上设有放流管。
[0016]本发明生活污水的脱氮处理方法,其方法步骤如下:
[0017](1).将生活污水由进流管进流入第一厌气槽内,并于该第一厌气槽中加入生物助剂A,营造有效菌种最佳的生存环境,提升脱硝反应,生活污水于该第一厌气槽的槽体内由上而下均匀的穿过接触滤材,通过该接触滤材的设置可增加微生物与污水的接触面积,使其能长时间停留于该第一厌气槽中,将生活污水进行初步处理,使污水可与该接触滤材有效接触,促进反应完全。
[0018](2).经过该第一厌气槽初步处理后的污水,再由该第一厌气槽的槽底的第一导水管导引至第二厌气槽内,污水再于该第二厌气槽内由上而下均匀穿过该第二厌气槽内的接触滤材,通过该接触滤材的设置可再次增加微生物与污水的接触面积,并提供脱氮菌与水质净化微生物的着床,使其能长时间停留于该第二厌气槽中,促进脱氮反应,而经该第一厌气槽反应后的污水在该第二厌气槽中与该接触滤材有效接触后,使得脱硝菌参与反应进而完成脱氮程序。[0019](3).经过该第二厌气槽脱氮处理后的污水,再由该第二厌气槽的槽底的第二导水管导引至曝气槽内,并于该曝气槽中加入生物助剂B,营造有效菌种最佳的生存环境,提升脱硝反应,通过鼓风机将空气打入该曝气槽中的曝气系统内,使空气由该曝气系统曝气于该曝气槽的污水中,而置于该曝气槽中的生物担体可随着水中曝气循环产生扰动,使微生物与该曝气槽中进行好氧分解反应,利用该生物担体的生物处理功能及过滤功能,促进COD降解及硝化反应。
[0020](4).通过该曝气槽中的回流泵,将该曝气槽的槽底内经好氧反应后的部分污泥及污水抽引并由回流管导引至该第一厌气槽中,提供该第一厌气槽中回流水的硝酸盐氮,通过原水COD提供碳源,加上回流水的硝酸盐氮,使得脱硝菌参与反应进而完成脱氮程序。
[0021](5).经由该曝气槽的好氧反应后的污水则由连通道进入沉淀槽中,污水经由该沉淀槽澄清,使固体沉降并由该沉淀槽的槽底的斜板导引由连通道回流至该曝气槽的槽底,该曝气槽的槽底的污泥则由该回流管导引至该第一厌气槽中。
[0022](6).经由该沉淀槽澄清后的污水则可由一第三导水管导引至一消毒槽中,于该消毒槽中注入消毒药剂,将污水进行消毒,消毒后的污水则由放流管放流或回收再利用。
[0023]本发明生活污水的脱氮处理设备及方法,其中,该第一厌气槽与该第二厌气槽内的接触滤材为球形多孔性滤材或绳状滤材。
[0024]本发明生活污水的脱氮处理设备及方法,其中,该生物助剂A为酵素或营养盐。
[0025]本发明生活污水的脱氮处理设备及方法,其中,该生物助剂B为硝化菌。
[0026]本发明生活污水的脱氮处理设备及方法,其优点在:利用厌氧、好氧及回流的方式,达成生活污水中脱氮功能,并能有效降解总氮量(T-N)、生化需氧量(BOD)及悬浮固体(SS)。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现有生活污水的处理设备的示意图;
[0028]图2为现有生活污水的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0029]图3为本发明生活污水的脱氮处理设备的示意图;
[0030]图4为本发明生活污水的脱氮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0031]附图标记说明:1-生活污水处理设备;10-外槽体;100-进流管;101-通气管;11-第一厌气槽;110-第一导流管;12_第二厌气槽;120_第二导流管;13_曝气槽;14-沉淀槽;140-溢流孔;15-消毒槽;16-回流管;160-回流泵;17-放流管'2-外槽体;20-进流管;21-第一厌气槽;210-接触滤材;211-生物助剂A;212-第一导流管;22-第二厌气槽220-接触滤材;221-第二导流管;23_曝气槽;230_曝气系统;231_鼓风机;232_回流泵;233_回流管;234_生物担体;235_生物助剂B ;236_连通道;24_沉淀槽;240-斜板;241_第三导流管;25_消毒槽;250_消毒药剂;26_放流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32]有关本发明为达上述的使用目的与功效,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兹举出较佳可行的实施例,并配合图式所示,详 述如下:
[0033]本发明利用将传统的生物处理技术,依据微生物的生长机制与各别的生存特性,将一般生活污水导入,先进行一段的厌气处理、加上一段的缺氧处理后、再给予待处理水一好氧处理程序,因生活污水与一般工业废水不同,生活污水浓度较低且产生水量不稳定,无法如传统脱氮方式在厌(兼)气槽中设置搅拌装置,所以如何让自营性的脱氮菌生长,又能与原水充分混合接触是一重要的课题,本发明就是针对此症结,设计出完全混合的脱氮环境。
[0034]本发明生活污水脱氮处理设备,请参阅图3所示,该设备主要设有外槽体2,外槽体2内依序设有一第一厌气槽21、一第二厌气槽22、一曝气槽23、一沉淀槽24及一消毒槽25,其中外槽体2位于第一厌气槽21的侧壁面上设有一进流管20,进流管20延伸入第一厌气槽21内,第一厌气槽21内设有接触滤材210,接触滤材210可为球形多孔性滤材或绳状滤材,第一厌气槽21内注入有生物助剂A211,生物助剂A211可为酵素或营养盐,第一厌气槽21内设有一第一导流管212,第一导流管212的一端设于第一厌气槽21的槽底,第一导流管212的另一端则延伸至第二厌气槽22内,第二厌气槽22内也设有接触滤材220,接触滤材220可为球形多孔性滤材或绳状滤材,第二厌气槽22内设有一第二导流管221,第二导流管221的一端设于第二厌气槽22的槽底,第二导流管221的另一端则延伸至曝气槽23内,曝气槽23的槽底设有曝气系统230,曝气系统230连接至一鼓风机231,鼓风机231送风至曝气系统230内进行曝气,曝气槽23的槽底另设有一回流泵232,回流泵232上连接有一回流管233,回流管233延伸至第一厌气槽21内,曝气槽23内放置有生物担体234,生物担体234可为悬浮担体或绳状担体,曝气槽23内注入有生物助剂B235,生物助剂B235可为硝化菌,曝气槽23与沉淀槽24间的壁面底部设有连通道236,沉淀槽24的槽底设有一斜板240,沉淀槽24内设有一第三导流管241,第三导流管241的一端设于该沉淀槽24槽体内的上部,第三导流管241的另一端延伸至该消毒槽25内,消毒槽25内注入有消毒药剂250,外槽体2位于消毒槽25的壁面上设有一放流管26,如此,即为一生活污水的脱氮处理设备。
[0035]本发明的第一厌气槽21其目的,是提供良好的厌气环境,并于其中设置球形多孔性滤材或绳状滤材,利用设置的接触滤材210增加微生物与污水的接触面积,并提供厌气性脱硝菌和水质净化微生物的着床.使其能长时间停留于第一厌气槽21中,避免厌气菌流失,并可吸附进流水中的基质,本发明的进流管20将生活污水由第一厌气槽21的槽体上部由上而下均匀的穿过滤床(接触滤材210),可有效增加微生物与基质的接触,提升处理效率。
[0036]生活污水在第一厌气槽21内停留时间设计为32小时,并于第一厌气槽21内添加适当生物助剂A211 (如酵素或营养盐),营造有效菌种最佳的生存环境,使之形成优势菌种,并提升脱硝反应,以维持系统稳定。
[0037]本发明并调整第一厌气槽21至第二厌气槽22间的第一导流管212的配置位置,第一导流管212的一端设于第一厌气槽21的槽底,另一端设于第二厌气槽22槽体内的上部,使生活污水可由第一厌气槽21反应完成后,再经由第一导流管212溢流至第二厌气槽22内,可使进流的生活污水与回流处理水(硝化完成)可在第一厌气槽21中有效停留、混合,使污水可与生物接触滤材210有效接触,促进反应完全。
[0038]本发明的第二厌气槽22其目的,是提供良好的兼气环境,于其中设置球形多孔性滤材或绳状滤材,利用设置的接触滤材220增加微生物与污水的接触面积,并提供厌气性脱氮菌和水质净化微生物的着床.使其能长时间停留于该第二厌气槽22中,促进脱氮反应于此区段进行,并可吸附进流水中的基质,另外一定高度的滤床(接触滤材220)可有效增加微生物与基质的接触,提升处理效率。
[0039]生活污水在第二厌气槽22内停留的时间设计为16小时,调整第二厌气槽22至曝气槽23的第二导流管221的配置位置,第二导流管221的一端设于第二厌气槽22的槽底,另一端设于该曝气槽23槽体内的上部,使生活污水可由第二厌气槽22上部向下流经整个生物滤床(接触滤材220),再由第二厌气槽22槽底的第二导流管221溢流至曝气槽23内,可使生活污水在第二厌气槽22中有效停留,经第一厌气槽21反应后的污水在此与接触滤材220有效接触后,通过原水COD提供碳源,加上回流水中的硝酸盐氮,使得脱硝菌参与反应进而完成脱氮程序。
[0040]本发明的曝气槽23的设计,利用鼓风机231提供适当的空气连通至槽底配置的曝气系统230内,使微生物于曝气槽23中进行好氧分解反应,促进COD (Chemical OxygenDemand,化学需氧量)降解及硝化反应。
[0041]为提高生物反应效率及减少污泥产生,于曝气槽23内放置生物担体234,可随着水中曝气循环产生扰动,增加生物反应性,利用生物担体234的生物处理功能及过滤功能,使COD及氨氮能降低,并过滤污泥,减少放流水的悬浮固体(SS)浓度。
[0042]本发明于曝气槽23停留的时间设计为30小时,曝气槽23于槽底设有一回流泵232,将经好氧反应后的污泥及液体回流至第一厌气槽21内,以进行再次脱氮反应,回流率规划为200%。
[0043]本发明于曝气槽23中添加适当的生物助剂B235 (如硝化菌),营造有效菌种最佳的生存环境,使之形成优势菌种,并提升硝化反应,维持系统稳定。
[0044]本发明的沉淀槽24 (分离区),经好氧反应后污水流入该沉淀槽24澄清,使固体沉降并由沉淀槽24的槽底的斜板240导引由连通道236回流至曝气槽23的槽底,曝气槽23的槽底的污泥则由回流泵232与回流管233导引至第一厌气槽21中,经沉淀槽24沉淀处理后的上澄液则由第三导流管241导引至消毒槽25内,经由完整处理并消毒后的污水则可由放流管26予以放流或回收再利用。
[0045]本发明生活污水的脱氮处理方法,请参阅图4所示,其方法步骤如下:
[0046](1).将生活污水由进流管20进流入第一厌气槽21内,并于第一厌气槽21中加入生物助剂A211,营造有效菌种最佳的生存环境,提升脱硝反应,生活污水于第一厌气槽21的槽体内由上而下均匀的穿过接触滤材210,通过接触滤材210的设置可增加微生物与污水的接触面积,使其能长时间停留于第一厌气槽21中,将生活污水进行初步处理,使污水可与接触滤材210有效接触,促进反应完全。
[0047](2).经过该第一厌气槽21初步处理后之污水,再由第一厌气槽21槽底的第一导水管212导引至第二厌气槽22内,污水再于第二厌气槽22内由上而下均匀穿过第二厌气槽22内的接触滤材220,通过接触滤材220的设置可再次增加微生物与污水的接触面积,并提供脱氮菌与水质净化微生物的着床,使其能长时间停留于第二厌气槽22中,促进脱氮反应,而经第一厌气槽21反应后的污水,在第二厌气槽22中与接触滤材220有效接触后,通过原水COD提供碳源,加上回流水的硝酸盐氮,使得脱硝菌参与反应进而完成脱氮程序。
[0048](3).经过该第二厌气槽22脱氮处理后之污水,再由第二厌气槽22槽底的第二导水管221导引至曝气槽23内,并于曝气槽23中加入生物助剂B235 (硝化菌),营造有效菌种最佳的生存环境,提升脱硝反应,通过鼓风机231将空气打入曝气槽23中的曝气系统230内,使空气由曝气系统230曝气于曝气槽23的污水中,而置于曝气槽23中的生物担体234可随着水中曝气循环产生扰动,使微生物与曝气槽23中进行好氧分解反应,利用生物担体234的生物处理功能及过滤功能,促进COD降解及硝化反应。
[0049](4).通过回流泵232将曝气槽23的槽底内经好氧反应后的部分污泥及污水抽引并由回流管233导引至第一厌气槽21中,提供第一厌气槽21中回流水的硝酸盐氮,使得脱硝菌参与反应进而完成脱氮程序。
[0050](5).经由曝气槽23曝气好氧反应后的污水则由连通道236进入沉淀槽24中,污水经由沉淀槽24澄清,使固体沉降并由沉淀槽24的槽底的斜板240导引由连通道236回流至曝气槽23的槽底,曝气槽23的槽底的污泥则由回流管233导引至第一厌气槽21中。
[0051](6).经由沉淀槽24澄清后的污水则由第三导水管241导引至消毒槽26中,于消毒槽25中注入消毒药剂250,将污水进行消毒,消毒后的污水则由放流管26放流或回收再利用。
[0052]本发明的处理设备的后段经硝化处理后的污水,经回流泵232及回流管233的导引回流至第一厌气槽21内,与原水一并由上向下流经接触滤材210,进而完成脱氮程序,且脱氮菌乃一兼气自营性细菌,生长缓慢,因而设置二个厌气槽,以二段式的脱氮程序,使总氮量得以降低,进而对水质净化有所贡献。
[0053]本发明通过整合传统的污水处理技术及生活污水中自有存在的环境微生物相,利用厌氧、好氧及回流的方式,达成生活污水中脱氮功能,并能有效降解总氮量(T-N)、生化需氧量(BOD)及悬浮固体(S S)。
[0054]综上所述,本发明确实已达到所预期的使用目的与功效,且更较习知者为之理想、实用,惟,上述实施例仅针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具体说明而已,该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举凡其它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手段下所完成的均等变化与修饰,均应包含于本发明所涵盖的申请专利范围中。
【权利要求】
1.一种生活污水的脱氮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其设有外槽体,该外槽体内依序设有第一厌气槽、第二厌气槽、曝气槽、沉淀槽及消毒槽,其中该外槽体的一侧壁面上设有进流管延伸入该第一厌气槽内,该第一厌气槽内设有接触滤材,该第一厌气槽内设有第一导流管,该第一导流管的一端设于该第一厌气槽的槽底,该第一导流管的另一端则延伸至该第二厌气槽内,该第二厌气槽内也设有接触滤材,该第二厌气槽内设有第二导流管,该第二导流管的一端设于该第二厌气槽的槽底,该第二导流管的另一端则延伸至该曝气槽内,该曝气槽的槽底设有曝气系统,该曝气系统连接至一鼓风机,该鼓风机送风至该曝气系统内进行曝气,该曝气槽的槽底另设有一回流泵,该回流泵上连接有一回流管,该回流管延伸至该第一厌气槽内,该曝气槽与该沉淀槽间的壁面底部设有连通道,该沉淀槽的槽底设有一斜板,该沉淀槽内设有第三导流管,该第三导流管的一端设于该沉淀槽的槽体上部,该第三导流管的另一端延伸至该消毒槽内,该消毒槽内注入有消毒药剂,该外槽体位于该消毒槽的壁面上设有放流管。
2.一种生活污水的脱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0.将生活污水由进流管进流入第一厌气槽内,并于该第一厌气槽中加入生物助剂A,营造有效菌种最佳的生存环境,提升脱硝反应,生活污水于该第一厌气槽的槽体内由上而下均匀的穿过接触滤材,通过该接触滤材的设置可增加微生物与污水的接触面积,使其能长时间停留于该第一厌气槽中,将生活污水进行初步处理,使污水可与该接触滤材有效接触,促进反应完全。 (2).经过该第一厌气槽初步处理后的污水,再由该第一厌气槽的槽底的第一导水管导引至第二厌气槽内,污水再于该第二厌气槽内由上而下均匀穿过该第二厌气槽内的接触滤材,通过该接触滤材的设置可再次增加微生物与污水的接触面积,并提供脱氮菌与水质净化微生物的着床,使其能长时间停留于该第二厌气槽中,促进脱氮反应,而经该第一厌气槽反应后的污水在该第二厌气槽中与该接触滤材有效接触后,使得脱硝菌参与反应进而完成脱氮程序。 (3).经过该第二厌气槽脱氮处理后的污水,再由该第二厌气槽的槽底的第二导水管导引至曝气槽内,并于该曝气槽中加入生物助剂B,营造有效菌种最佳的生存环境,提升脱硝反应,通过鼓风机将空气打入该曝气槽中的曝气系统内,使空气由该曝气系统曝气于该曝气槽的污水中,而置于该曝气槽中的生物担体可随着水中曝气循环产生扰动,使微生物与该曝气槽中进行好氧分解反应,利用该生物担体的生物处理功能及过滤功能,促进COD降解及硝化反应。 (4).通过该曝气槽中的回流泵,将该曝气槽的槽底内经好氧反应后的部分污泥及污水抽引并由回流管导引至该第一厌气槽中,提供该第一厌气槽中回流水的硝酸盐氮,通过原水COD提供碳源,加上回流水的硝酸盐氮,使得脱硝菌参与反应进而完成脱氮程序。 (5).经由该曝气槽的好氧反应后的污水则由连通道进入沉淀槽中,污水经由该沉淀槽澄清,使固体沉降并由该沉淀槽的槽底的斜板导引由连通道回流至该曝气槽的槽底,该曝气槽的槽底的污泥则由该回流管导引至该第一厌气槽中。 (6.)经由该沉淀槽澄清后的污水则可由一第三导水管导引至一消毒槽中,于该消毒槽中注入消毒药剂,将污水进行消毒,消毒后的污水则由放流管放流或回收再利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生活污水的脱氮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厌气槽与该第二厌气槽内的接触滤材为球形多孔性滤材或绳状滤材。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生活污水的脱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厌气槽与该第二厌气槽内的接触滤材为球形多孔性滤材或绳状滤材。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生活污水的脱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生物助剂A为酵素或营养盐。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生活污水的脱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生物助剂B为硝化菌。
【文档编号】C02F9/14GK103896452SQ201410087574
【公开日】2014年7月2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11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11日
【发明者】沈尧坚, 蔡仁智, 吕宸宇 申请人:沈尧坚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