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净化装置及水臭氧混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34597阅读:2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水净化装置及水臭氧混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净化水的水净化装置、及用于向水中混合臭氧的水臭 氧混合装置。
背景技术
从以往开始,希望将从井或河川等水源汲取的水或雨水利用作洗涤用 水或洗澡水,或为了植物栽培而浇水。
但是,最近,由于地层自身的变化或污染物质的向地下水脉的浸透等, 井的水质恶化显著,难以将汲取的净水直接利用的发生正在发生。同样, 河川的水也有时发生水质恶化。在此所述的水质恶化例如是指水的浊度及 色度变高,或从水产生异臭的情况。
作为这样的水质恶化,例如专利文献l中记载,井水有时为红锈水。 "红锈水"是由于井水中铁成分或锰成分作为离子含有,汲取的井水随着 时间的经过,变化为红色的水。因此,"红锈水"存在不能适用于作为洗 涤用水或洗澡水的使用,另外,对植物栽培也产生影响的问题。
为了改善如上所述的水质恶化的井或河川的水等污染水的水质,提出 了通过臭氧处理,氧化除去水中的铁成分,并且,通过臭氧的氧化作用, 能够对井水中的杂菌、大肠菌、细菌等进行杀菌的受水型井水改善装置(例 如,参照专利文献l)。
另外,还希望将臭氧混合于自来水中,生成臭氧水,将该臭氧水利用 于手脚的除菌洗净、放入鲜鱼等的箱的除菌 除臭 除粘等。
为了生成如上所述的臭氧水,提出了通过混合自来水和臭氧,使得除
菌 除臭性能优越的臭氧水生成系统(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l:特许第2715244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3—305348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l中记载的水质改善装置是复杂地组合了大型受水槽、第一级处理机及第二级处理机的装置。
还有,例如,在印度尼西亚有水道设备的基础结构没有备齐的地域, 在这样的地域中,将用桶等汲取的包括红锈水的井或河川的水、或贮存的 雨水等作为生活用水利用。因此,在这样的地域中,导入水质改善装置的 期望很高,希望水质改善装置的结构尽量简单,但如上述水质改善装置一 样,大型且复杂的结构的装置是难以导入的。
另外,在上述水质改善装置中,臭氧产生装置配置于臭氧添加部的下方。
通常,臭氧产生装置具有通过取入周围的空气来进行高电压的放电而 产生臭氧的结构,因此,若臭氧产生装置暴露于水中,则有时发生不能放 电的不妥善情况。另外,若关闭暴露于水的臭氧产生装置的电源,则有可 能导致漏电"触电,还存在操作上的问题。当然,不限于臭氧产生装置, 控制装置等其他电装品的情形也相同,但像上述水质改善装置一样,在臭 氧添加部的下方配置有臭氧产生装置的结构中,臭氧添加部的水由于其自 重,可能导致经由臭氧导入管浸入臭氧产生装置。
因此,为了改善这些不妥善情况,提出了将像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臭 氧水生成系统一样,不依赖于流路条件而可以通用使用,进而,臭氧产生 器设置于向流过供水线路内的水中混合臭氧的入口即喷射器的上方的系 统的结构导入上述水质改善装置的技术。但是,在导入了该系统的结构的 情况下,若在系统的电源关闭时,供水线路内被充满水,则从设置于喷射 器的止逆阀发生微小的漏水,还是发生水浸入臭氧产生器的情况。另外, 若突然阻止流过供水线路内的水的流动,则发生水击现象,导致供水线路 内的水压上升,即使有止逆阀,供水线路内的水也逆流,可能到达臭氧产 生器。
另外,这样的水质改善装置需要例如部件交换'修理等维护,因此, 希望能够容易进行维护。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所述背景而做成的,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容易地进 行维护的水净化装置。
8另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在净化水的情况下,能够以简单的 结构,良好地改善水质的水净化装置。
另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实现紧凑化的水净化装置。
另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操作性良好的水净化装置。
另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防止电装品的浸水的水净化装置。
另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在净化水的情况下,能够安全地运 转的水净化装置。
还有,本发明的进而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在向水中混合臭氧的情况下, 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抑制臭氧的混合效率的降低的水臭氧混合装置。
第一发明所述的发明是一种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泵,其 用于汲水;净化装置,其用于净化水;导入路,其用于将由所述泵汲取的 水向所述净化装置导入;净水供水路,其输出由所述净化装置净化的净水, 所述净化装置包括框体、在所述框体的外表面设置的操作部和控制装置,
该控制装置用于控制在所述框体内配置的臭氧产生装置、用于将所述臭氧 产生装置产生的臭氧混合于水中的气液混合器及所述泵和所述臭氧产生
装置的运行。
若设为这样的结构,则在与框体有关的部位(框体表面或框体内部) 进行水净化装置的操作、控制、运行。其结果,例如,能够容易地进行定 期进行的部件更换、或故障的部位的修理等维护。另外,通过将臭氧产生 装置、气液混合器及控制装置汇集于框体,还能够实现水净化装置的紧凑 化。
第二方面所述的发明是第一方面所述的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泵用于从水源汲取原水,所述净水供水路包括导出路,该导出路用于取 出由所述净化装置净化的净水。
若设为这样的结构,则在与框体有关的部位(框体表面或框体内部) 进行水净化装置的操作、控制、运行。其结果,例如,能够容易地进行定 期进行的部件更换、或故障的部位的修理等维护。另外,通过将臭氧产生 装置、气液混合器及控制装置汇集于框体,还能够实现水净化装置的紧凑 化。
9第三方面所述的发明是第一或第二方面所述的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 于,所述控制装置基于所述泵的喷出侧的水压,联动控制所述泵及所述臭 氧产生装置的运行。
若设为这样的结构,则能够提供容易操作的水净化装置,进而,能够 形成为时常适当维持向用户使用侧放出的水压,而且操作性良好的水净化 装置。
第四方面所述的发明是第一方面所述的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泵用于从被净化水的贮水源汲取水,所述净水供水路包括返送路,该返 送路用于使由所述净化装置净化的净水向所述贮水源返回。
若设为这样的结构,则在与框体有关的部位(框体表面或框体内部) 进行水净化装置的操作、控制、运行。其结果,例如,能够容易地进行定 期进行的部件更换、或故障的部位的修理等维护。另外,被净化的水再次 返回贮水源。因此,能够在贮水源中贮存净水,能够容易地利用净水。进 而,将装置配备于用太阳能运行的情况等白昼的日照时间内制作净水,夜 间的利用等中。
第五方面所述的发明是第四方面所述的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贮水源包括贮存生活用水的贮水罐,在所述贮水罐具备用于取出所述贮 水罐的水的用户用供水管,所述贮水罐配置在高位,以在所述用户用供水 管被打开时,通过重力使水流出,所述泵及所述净化装置配置于比所述贮 水罐低的位置。
若设为这样的结构,则在用户使用贮存于贮水罐的水时,例如,仅打 开水龙头即可。另外,将净化装置配置于低的位置。因此,能够容易地操 作净化装置,进而,能够进一步容易地进行维护。
第六方面所述的发明是第五方面所述的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具 备被组装部件,该被组装部件组装有所述净化装置及所述泵,所述贮水罐 配置于所述被组装部件的上方,所述净化装置配置于所述被组装部件的上 端部,所述泵配置于比所述净化装置低的位置。
若设为这样的结构,则净化装置通过配置于被组装部件的上端部,尽 量靠近在被组装部件的上方配置的贮水罐而配置,因此,能够减小净化装
置和ie水罐的高低差,能够抑制在贮水罐贮存的水到达净化装置时的水位
10差的损失。由此,能够防止在净化装置的气液混合器流动的水的压力损失, 因此,抑制在气液混合器中与水混合的臭氧的、向气液混合器的吸入流量 的降低,从而能够防止气液混合的效率的降低。因此,通过该水净化装置, 能够以简单的结构良好地改善水质。
另外,通常为重物的泵配置于比净化装置低的位置,因此,能够使水 净化装置的姿势稳定
第七方面所述的发明是第五或第六方面所述的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 于,在所述导入路的中途设置有用于捕获导入所述净化装置的水中的异物 的过滤器。
若设为这样的结构,则由过滤器捕获了异物的水导入净化装置,因此, 能够防止气液混合器等水在净化装置内部流过的部分被异物堵塞的情况。
还有,该过滤器设置于导入路的中途,因此,从水的流动方向上观察 的情况下,放置于净化装置的上游侧。通常,在水通过过滤器时,过滤器 成为阻力,因此,在过滤器附近的水发生压力损失。因此,在过滤器配置 于净化装置的下游侧的情况下,上述压力损失在净化装置的下游侧发生, 由此可能导致在气液混合器中与水混合的臭氧的、向气液混合器的吸入流 量的降低。但是,在本发明中,过滤器配置于净化装置的上游侧,因此, 抑制向上述气液混合器的臭氧的吸入流量的降低,能够防止气液混合的效 率的降低。由此,通过该水净化装置,能够以简单的结构良好地改善水质。
第八方面所述的发明是第七方面所述的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 括压力传感器,其用于检测在从所述泵到所述过滤器为止之间流过的水 的压力;控制装置,其用于根据由所述压力传感器检测的压力值,判断所 述过滤器的堵塞;报知机构,其用于在由所述控制装置判断为所述过滤器 的堵塞时,报知所述过滤器的堵塞。
若设为这样的结构,则在过滤器的堵塞发生的情况下,导入路及净化 装置中的水的流动变差,因此,可能导致在净化装置的气液混合器中与水 混合的臭氧的、向气液混合器的吸入流量的降低。但是,在本发明中,压 力传感器检测从泵到过滤器为止之间流过的水的压力,由此能够管理过滤 器的堵塞状态。还有,控制装置根据由压力传感器检测的压力值,判断过 滤器的堵塞,根据所述判断,报知机构报知过^l器的堵塞,由此能够防止过滤器的意外的堵塞,因此,抑制上述臭氧的吸入流量的降低,能够防止 气液混合的效率的降低。
另外,贮水罐配置的位置越高,如上所述,越可能导致向臭氧混合器 的臭氧的吸入流量的降低。若在那里发生过滤器的堵塞,则可能导致向臭 氧混合器的臭氧的吸入流量的进一步的降低。因此,为了防止由过滤器的 堵塞引起的臭氧的吸入流量的降低,希望尽早检测过滤器的堵塞,但在泵 配置于比贮水罐低的位置的结构中,贮水罐配置的位置越高,压力传感器 检测的压力值越高,因此,比实际提前判断过滤器的堵塞,向用户报知。 由此,能够防止由过滤器的堵塞引起的向臭氧混合器的臭氧的吸入流量的 降低。
第九方面所述的发明是第一 第八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水净化装置, 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框体内具备水路,其一端与所述导入路连接,另一 端与所述净水供水路连接,电装品区域,其划分在所述水路的上方,隔断 壁,其用于将所述电装品区域从所述水路隔断,其中,所述气液混合器与 所述水路结合,所述臭氧产生装置及所述控制装置配置于所述电装品,区 域。
若设为这样的结构,则所谓臭氧产生装置及控制装置的电装品配置于 在水路的上方划分的电装品区域,因此,即使水从水路漏出,漏出的水也 不会由于自重而到达臭氧产生装置及控制装置。进而,该电装品区域被隔 断壁与水路隔断,因此,即使在维护时从水路分飞散水,也能够可靠地防 止所述水向臭氧产生装置及控制装置浸水的情况。
第十方面所述的发明是第九方面所述的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水路在所述框体内,在左右方向上沿大致水平延伸, 一端向所述框体的 一侧面外方突出,在外方与所述导入路连接,另一端向所述框体的另一侧 面外方突出,在外方与所述净水供水路连接。
若设为这样的结构,则在框体内,在左右方向上沿大致水平延伸的水 路不存在折曲部分。若存在折曲部分,则需要另行设置弯管等连结部件, 在那种情况下,部件件数增加,而且从连结部件和水路的结合部分可能发 生漏水,但通过本发明的水路,消除这些忧虑,能够进一步可靠地防止臭 氧产生装置及控制装置的浸水。另外,水路的一端向筐体的一侧面外方突出,在外方与导入路连接, 另一端向筐体的另一侧面外方突出,在外方与净水供水路连接。在作为导 入路及净水供水路的连接部分的水路的一端及另一端可能发生漏水,但这 些一端及另一端均向筐体的侧面外方突出,不位于框体内部。因此,即使 水路的一端及另一端发生漏水,也能够进一步可靠地防止框体内部的臭氧 产生装置及控制装置的浸水。
还有,水路被框体的一侧面及另一侧面支撑,因此,能够稳定地配置 于框体内,使得水路的向框体的组装变得容易。
第十一方面所述的发明是第十方面所述的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液混合器以构成所述水路的所述一端或所述另一端的方式与所述 水路结合。
若设为这样的结构,则气液混合器以构成水路的一端或另一端的方式 与水路结合,因此,与气液混合器结合在水路的中途的情况相比,能够减 少气液混合器和水路的结合部分即可能发生漏水的部分,能够进一步可靠 地防止臭氧产生装置及控制装置的浸水。
第十二方面所述的发明是第九 十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水净化装 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断壁配置于所述水路及所述气液混合器的结合部 分的上方。
若设为这样的结构,则在所谓水路及气液混合器的结合部分的可能发 生漏水的部分的上方配置隔断壁,因此,能够进一步可靠地防止臭氧产生 装置及控制装置的浸水。
第十三方面所述的发明是第九 十二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水净化装 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路包括在维护时能够拆卸的部件,所述隔断壁 配置于所述部件的上方。
若设为这样的结构,则在水路、和在维护时能够拆卸的部件之间存在 结合部分,所述结合部分可能导致漏水,但隔断壁配置于该部件的上方, 因此,能够进一步可靠地防止臭氧产生装置及控制装置的浸水。
第十四方面所述的发明是第一方面所述的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液混合器具备水流路,其在一端具有水的流入口,在另一端具有 水的流出口,并连通所述流入口及所述流出口;气体通路,其在一端具有气体入口,在另一端具有气体出口,所述气体出口合流于所述水流路的中 途,所述臭氧产生装置产生的臭氧从所述气体入口供给于所述气体通路, 所述水净化装置具备排水路,其用于在所述水流路的水从所述气体出口 浸入而在所述气体通路中流动时,将流出所述气体通路的水排出;空气流 入抑制机构,其设置于所述排水路,且用于在向所述气体通路的臭氧供给 中,抑制空气向与水流出所述排水路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流入。
若设为这样的结构,则气液混合器的水流路内的水从气体出口向气体 通路内浸入的情况下,所述水也不会浸入臭氧产生装置,通过排水路排出。 这样,能够防止水浸入臭氧产生装置内,能够防止臭氧产生装置暴露于水 中,导致不能放电的情况,能够稳定地供给臭氧。另外,向气体通路的臭 氧供给中,排水路被空气流入抑制机构隔断,外部的空气不会从排水路向
气体通路流入,因此,能够防止臭氧浓度降低,能够向气体通路有效地供
6厶 5口 o
第十五方面所述的发明是第一方面所述的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气液混合器具备水流路,其在一端具有水的流入口,在另一端具 有水的流出口,并连通所述流入口及所述流出口;气体通路,其在一端具
有气体入口,在另一端具有气体出口,且从所述气体入口朝着所述气体出 口向上方延伸,所述气体出口合流于所述水流路的中途,所述臭氧产生装 置产生的臭氧从所述气体入口供给于所述气体通路,所述水净化装置包
括止逆阀,其配备于所述气体通路,用于容许从所述气体入口朝向所述 气体出口的从下方朝向上方的臭氧的通过,但阻止向相反方向的水的通 过,该止逆阀包括阀体,该阀体在供给臭氧时,利用臭氧的供给压力开放 所述气体通路,在不供给臭氧时,通过自重闭锁所述气体通路。
若设为这样的结构,则止逆阀的阀体在臭氧供给时,利用臭氧的供给 压力(例如,在气体通路内产生的负压)开放气体通路,从而能够容许从 气体入口向气体通路供给的臭氧朝向气体出口通过的情况。另一方面,在 臭氧非供给时,阀体通过自重,闭锁气体通路,由此能够阻止水的向相反 方向的通过(逆流)。在该气液混合器中,水流路的水可能从与水流路合 流的气体出口朝向气体通路内向下方漏出,但通过这样的简单的结构的止 逆阀,即使不从外部进行另行的操作,也能够自动开闭气体通路,阻止水
14的逆流。
第十六方面所述的发明是一种水臭氧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气液混合器,其具有水流路和气体通路,所述水流路在一端具有水的流入口,在另一端具有水的流出口,并连通所述流入口及所述流出口,所述气体通路在一端具有气体入口,在另一端具有气体出口,所述气体出口合流于所述水流路的中途;臭氧供给装置,其产生臭氧,将产生的臭氧从所述气体入口向所述气体通路供给;排水路,其用于在所述水流路的水从所述
气体出口浸入而在所述气体通路流动时,将流出所述气体通路的水排出;
空气流入抑制机构,其设置于所述排水路,且用于在向所述气体通路的臭氧供给中,抑制空气向与水流出所述排水路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流入。
若设为这样的结构,则即使在气液混合器的水流路内的水从气体出口浸入气体通路内的情况下,所述水也不浸入臭氧产生装置,通过排水路被排出。这样,能够防止水浸入臭氧产生装置内,能够防止臭氧产生装置暴露于水中,导致不能放电的情况,能够稳定地供给臭氧。另外,向气体通路的臭氧供给中,排水路被空气流入抑制机构隔断,外部的空气不会从排水路向气体通路流入,因此,能够防止臭氧浓度降低,能够向气体通路有效地供给。
第十七方面所述的发明是第十六方面所述的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混合器具有所述水流路的中途被縮径的縮径部,所述气体出口与所述縮径部合流。
若设为这样的结构,则气液混合器具有水流路的中途被缩径的縮径部,气体通路的出口合流于所述縮径部。从而,通过水路文丘里作用,能够利用在縮径部由于流速增加而产生的负压,将臭氧取入水流路内。更具体来说,在臭氧产生装置产生的臭氧利用在縮径部流过的水引起的负压来混合,因此,例如,能够不设置鼓风机等装置,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将臭氧混合于水流路内的水中。
第十八方面所述的发明是第十七方面所述的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流入抑制机构通过臭氧被吸入所述縮径部而变化的所述排水路内的压力变化来动作。
若设为这样的结构,则空气流入抑制机构引起的排水路的隔断通过臭氧被吸入縮径部而变化的排水路内的压力变化来进行。例如,利用在缩径部产生的负压来进行。这样,不需要从外部进行另行的操作,能够以简单的结构,自动隔断排水路,防止空气的流入。
第十九方面所述的发明是第十八方面所述的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流入抑制机构包括收容室,其在一端具有入口,在另一端具有出口,并通过将所述入口及所述出口与所述排水路连接而插入于所述排水路的中途;隔断部件,其收容于所述收容室,具有挠曲性,通过臭氧被吸入所述缩径部而变化的所述排水路内的压力变化而堵塞所述入口,从而隔断所述排水路,除了水流出所述排水路时且臭氧被吸入所述縮径部时,所述隔断部件与所述收容室的内壁接触或接近,在水流出所述排水路时,所述隔断部件被流出的水挤压而挠曲,从而在所述收容室的内壁和所述隔断部件之间形成间隙,由此开放所述排水路。
若设为这样的结构,则在空气流入抑制机构中,隔断部件除了在水流出排水路时(排水时)且臭氧被吸入縮径部时,与收容室的内壁接触或接近。因此,即使排水路内的压力变化小,隔断部件也可靠地运行,从而能够堵塞入口,隔断排水路,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空气的流入。
另外,隔断部件具有挠曲性,在水流出排水路时(排水时),被流出的水挤压而挠曲,由此在收容室的内壁和隔断部件之间形成间隙,从而开放排水路,因此,能够确保排水路处的顺畅的排水。
第二十方面所述的发明是第十九方面所述的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接受部件,其设置于所述收容室内,形成有向所述相反方向凸出弯曲的接受面,且用于用所述接受面接受所述隔断部件。
若设为这样的结构,则在接受部件的、与在排水时水流出的方向(流出方向)相反的方向凸出弯曲的接受面,接受面的周缘侧与接受面的中心侧相比,位于水的流出方向下游侧,因此,在该周缘侧部分,能够在接受面和收容室的内壁之间确保间隙。因此,在排水时,在该间隙中,使隔断部件挠曲至能够消除收容室的内壁和隔断部件的接触为止,从而能够可靠地开放排水路。
第二十一方面所述的发明是第十六 二十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检测传感器,其用于检测从所述排水路排
16出的水;臭氧供给控制机构,其用于根据所述水检测传感器的检测,停止
所述臭氧供给装置。
若设为这样的结构,则臭氧供给装置根据水检测传感器的检测,被臭氧供给控制机构停止。这样,若根据水检测传感器的检测,停止臭氧供给装置,则即使在水浸入臭氧供给装置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漏电或触电,能够安全地运转装置。
第二十二方面所述的发明是一种水臭氧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气液混合器,其具有水流路和气体通路,所述水流路在一端具有水的流入口,在另一端具有水的流出口,并连通所述流入口及所述流出口,所述气体通路在一端具有气体入口,在另一端具有气体出口,从所述气体入口朝着所述气体出口向上方延伸,所述气体出口合流于所述水流路的中
途;臭氧供给装置,其产生臭氧,将产生的臭氧从所述气体入口向所述气体通路供给;止逆阀,其配备于所述气体通路,且用于容许从所述气体入口朝向所述气体出口的从下方朝向上方的臭氧的通过,但阻止向相反方向的水的通过,其中,该止逆阀包括阀体,该阀体在供给臭氧时,利用臭氧的供给压力开放所述气体通路,在不供给臭氧时,通过自重闭锁所述气体通路。
若设为这样的结构,则止逆阀的阀体在臭氧供给时,通过利用臭氧的供给压力(例如,在气体通路内产生的负压)开放气体通路,能够容许从气体入口向气体通路供给的臭氧朝向气体出口通过的情况。另一方面,在不供给臭氧时,通过阀体由于自重而闭锁气体通路,能够阻止水的向相反方向的通过(逆流)。在该气液混合器中,水流路的水可能从与水流路合流的气体出口朝向气体通路内,向下方漏出,但通过这样的简单的结构的止逆阀,即使不从外部进行另行的操作,也自动开闭气体通路,能够阻止水的逆流。
第二十三方面所述的发明是第二十二方面所述的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以能够向上下移动的自由状态收容在所述气体通路内,且具有向上方凸出弯曲的上表面。
若设为这样的结构,则阀体在气体通路内以能够向上下移动的自由状态收容。即,阀体在气体通路内被其他部件支撑。在止逆阀的用途方面,阀体的运行频度比较高,因此,在气体通路内被其他部件支撑的情况下, 所述支撑部分可能方式损伤,但本发明的阀体在气体通路内未被其他部件 支撑,因此,不存在上述支撑部分,不会发生损伤。
另外,该阀体具有上方凸出弯曲的上表面。如上所述,在该气液混合 器中,设想水流路的水从与水流路合流的气体出口朝向气体通路内,向下 方漏出而对阀体的上表面加压,但阀体的上表面向上方凸出弯曲,因此, 通过该上表面,能够将来自水流路的水的压力向周围释放。例如,该上表 面从外缘到内侧中心为止同样平坦的情况下,不能将来自水流路的水的压 力向周围释放,因此,在上表面的内侧部分不能经得住压力的情况下,阀 体全体挠曲,导致不能完全闭锁气体通路,可能发生水的逆流。但是,本 发明的阀体的上表面如上所述,朝向与水的漏出方向相反的方向(上方) 凸出弯曲,因此,即使由于水击现象而急剧上升的水的压力作用于阀体的 上表面,所述压力也向周围释放,由此阀体不会挠曲,能够维持其整体形 状。因此,阀体能够完全闭锁气体通路,能够可靠地阻止水的逆流。
第二十四方面所述的发明是第二十三方面所述的水净化装置,其特征 在于,为了防止所述阀体的位置偏离,在所述气体通路内设置有与所述阀 体的上表面接触的突起。
若设为这样的结构,则防止由于在气体通路内设置的突起而导致阀体 的位置偏离的情况,因此,能够将气体通路时常配置于能够开闭的适当位 置,能够提高止逆阀的运行可靠性。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水净化装置1的概略立体图。 图2是表示水净化装置1的结构例的系统图。
图3是臭氧混合器7的图解图。
图4是止逆阀17的图解图,图4 (a)表示通常时的状态,图4 (b) 表示吸引时的状态。
图5是表示排水阀36的一例的图解图,图5 (a)表示通常时的状态, 图5 (b)表示吸引时的状态。
图6是表示排水阀36的一例的图解图,图6 (a)表示通常时的状态,
18图6 (b)表示吸引时的状态。
图7是表示该水净化装置1的电结构的方框图,是表示与本发明有关
的部分的图。
图8是表示与水净化装置1的净化供水有关的控制部49的控制动作 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与水净化装置1的漏水异常检测有关的控制部49的控制 动作的流程图。
图IO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水净化装置1的概略立体图。
图11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水净化装置1的结构例的系统图。
图12是第二实施方式的水净化装置1的操作显示部55的概略俯视图。
图13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水净化装置1的电结构的方框图,是表
示与第二实施方式有关的部分的图。
图14是表示与第二实施方式的水净化装置1的净化供水有关的控制
部49的控制动作的流程图。
图15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水净化装置1的结构例的系统图。 图16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臭氧生成装置70的结构例的系统图。 图17是第五实施方式的水净化装置1中的框体27的正面侧立体图。 图18是框体27的内部的正面侧立体图。 图19是框体22的内部的俯视图。
图20是表示图18中臭氧产生装置21配置于控制部49的上方的方式 的图。
图21是第二实施方式的水净化装置1的正面侧立体图。
图22是第七实施方式的臭氧混合器7的侧剖面图。
图23是从下方观察的在第七实施方式的臭氧混合器7中使用的止逆 阀17中的阀室29内部的图。
图24是拱形阀(archvalve) 81的上侧立体图。
图25是配置了拱形阀81的状态下的阀室29内部的上侧立体图。
图26是第七实施方式的止逆阀17的图解图,图26 (a)表示通常时 的状态,图26 (b)表示吸引时的状态。
图27是表示拔出了图22中的排水阀36的图,图27(a)表示通常时
19的状态,图27 (b)表示吸引时的状态,图27 (c)表示排水时的状态。 图28是阀室38内部中的止动器47的上侧立体图。
图中,l一水净化装置;2 —水臭氧混合装置;3 —水源;4一吸入管; 5 —泵;6 —原水供水管;7 —臭氧混合器;8 —臭氧供给装置;9一净水供 水管;IO —臭氧除臭柱;ll一压力传感器;12 —流入口; 13 —流出口; 14 一水流路;15 —縮径部;16 —气体通路;17 —止逆阀;18 —三通支管;19 一入口; 20—出口; 21 —臭氧产生装置;24 —臭氧供给管;27 —框体;29
一阀室;31—入口; 34 —排水口; 35 —排水管;36 —排水阀;37 —水接受 盘;38—阀室;40 —入口; 42—出口; 45 —漏水传感器;46—圆板阀;47 一止动器;48—间隙;49一控制部;55 —操作显示部;61 —开闭阔;65_ 罐;67 —用户用供水管;69 —贮水管;81—拱形阀;89 —突起;99 —被加 压面;100 —密封面;101—弹性凸部;103 —接受面;180—隔断壁;181 一电装品区域;187—水路;189—过滤器;190 —框架。
具体实施例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具体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水净化装置l的结构)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水净化装置1的概略立体图。图2是 表示水净化装置l的结构例的系统图。还有,在涉及方向的情况下,参照 图示的表示方向的箭头。另外,在图2的系统图中,实线箭头表示水的流 动,虚线箭头表示电的流动。
主要参照图2可知,该水净化装置1包括本发明的水臭氧混合装置2, 利用该水臭氧混合装置2向水中混合臭氧,进行水的净化。更具体来说, 水净化装置1具备用于从井或河川等水源3通过吸入管4吸入原水的泵 5;作为从泵5喷出的原水的水路即供水路及导入路的原水供水管6;作为 连接于原水供水管6,向原水中混合臭氧的气液混合器的臭氧混合器7; 产生臭氧,将产生的臭氧向臭氧混合器7供给的臭氧供给装置8 (这些臭 氧混合器7及臭氧供给装置8包括于水臭氧混合装置2);用于将在臭氧混 合器7混合臭氧而净化的净水向用户使用侧供给的净水供水管9(导出路、及净水供水路及臭氧水输出管);作为用于插入净水供水管9中,分解在 净水中残留的臭氧的臭氧分解装置的臭氧除臭柱10,通过这些净化水源3
的水,进而,还分解残留臭氧,将其作为生活用水向用户供给。
在泵5具备用于检测原水供水管6的流路压力(喷出侧的流路压力)
的压力传感器ll;叶片(未图示);用于使该叶片旋转的马达(未图示)。 压力传感器11是在喷出侧流路压力为规定压力以上的情况下关闭,在小 于规定压力的情况下打开的传感器。压力传感器11的打开/关闭信号被赋 予至后述的控制部49,利用控制信号,打开压力传感器11的情况下,驱 动泵5。从而,原水时常以规定压力以上的压力送至臭氧混合器7。
在此,参照图3,说明臭氧混合器7的结构。图3是臭氧混合器7的 图解图。还有,在图3中,实线箭头表示水的流动,虚线箭头表示气体的 流动。
臭氧混合器7具备 一端具有水的流入口 12,另一端具有水的流出口 13的水流路14。
水流路I4具有其中途被縮径,内径变窄的缩径部15。另外,在縮 径部15连接气体通路16。气体通路16在其中途具有止逆阀17,在其下 方具有三通支管18。作为向三通支管18的侧方开口的气体入口的入口 19 是臭氧进来的入口,臭氧出来的上端的、作为气体出口的出口 20以T字 状与縮径部15连通。
从流入口 12流入的水在縮径部15中,其流速增加。由于该流速增加 的水的流动,縮径部15内成为负压,因此,由于该负压,流入气体通路 16的臭氧从出口 20被吸入水流路14内,例如,作为直径为50|am以下的 超微细气泡(所谓的微泡)混合水中。这样,若在水流路14设置縮径部 15形成为文丘里结构,则能够在不设置例如鼓风机的情况下,利用由縮径 部15内的水的流动产生的负压,向水流路14内有效地取入臭氧。
还有,在该实施方式中,将臭氧混合器7作为文丘里结构进行了说明, 但作为臭氧混合器7,例如,还可以使用T字管等。若是T字管,则没有 縮径部15,在水路中没有直径细的部分,因此,能够防止水路由于异物等 而堵塞的情况。
参照图2可知,臭氧供给装置8具有通过对空气进行放电,将空气中的氧转换为臭氧的臭氧产生装置21。
臭氧产生装置21在其内部具有放电元件电路(未图示)及放电电极
板(未图示),并与控制部49 (后述)电连接。
另外,在臭氧供给装置8包括用于吸入后述的框体27外的空气的吸 入管22、插入吸入管22的过滤器23、供给管及作为臭氧供给路的臭氧供 给管24、插入臭氧供给管24的止逆阀17,吸入管22与臭氧产生装置21 的吸气口 25连接,臭氧供给管24与臭氧产生装置21的排气口 26连接。 若通过控制部49 (后述)打开臭氧产生装置21,则对于从吸气口25取入 臭氧产生装置21内的空气,在电极板(未图示)放电(例如,沿面放电、 无声放电等),由此生成臭氧。从吸气口25流入的空气中含有的尘埃被过 滤器23捕获,因此,能够防止尘埃混合臭氧产生装置21,放电元件(未 图示)或电极板(未图示)破损的情况。
生成的臭氧可以从排气口 26流出,通过止逆阀17、臭氧供给管24供 给于三通支管18的入口 19 (参照图3)。
臭氧混合器7被供给臭氧,进行基于臭氧的除菌 除臭而净化的水流 过净水供水管9,在臭氧除臭柱10中残留臭氧被分解,并供给于用户使用 侧。具体说明臭氧除臭柱10中的臭氧分解如下,在臭氧除臭柱10中例如 填充有活性炭等,该活性炭和净水中残留的未反应的臭氧发生氧化反应, 由此分解未反应的臭氧。通过这样分解,在供给于用户使用侧的水中不存 在臭氧,从而用户能够安心使用净水。
通过以上的说明的流程,进行水的净化,被净化的水供给于用户。在 水净化装置1中,这样的水净化在收容水臭氧混合装置2的框体27内进 行(参照图1)。
框体27配置于泵5的上方,在其表面形成有作为进行与水净化装置1 的运行有关的各种操作或各种显示的操作部的操作显示部55。操作显示部 55与控制部49 (后述)电连接。因此,用户通过操作操作显示部55,能 够向控制部49 (后述)赋予指示,能够进行水净化装置l的运行,另外, 能够知道其运行状态。
另外,如上所述,在框体27收容与泵5及臭氧产生装置21电连接的 控制部49。这样,作为与水的净化的操作 控制 运行有关的净化装置,操作显示部55形成于框体27,且臭氧产生装置21、臭氧混合器7及控制 部49收容于框体27,因此,用户例如能够容易地定期进行部件更换或发 生故障的部位的修理等维护。还有,关于控制部49的电结构,参照图7, 在后叙述。
另外,在框体27的外侧面安装有臭氧除臭柱10。臭氧除臭柱10设置 于框体27的附近,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臭氧除臭柱10的维护、例如, 填充于臭氧除臭柱10中的活性炭的更换或臭氧除臭柱10主体的更换等。 进而,不是设置于框体27的内部,而是设置于外部,因此,在进行维护 时,不需要打开框体27的盖等。
另外,在框体27内,臭氧产生装置21配置于三通支管18的上方。 因此,即使水进入三通支管18,也能够防止所述水浸入至臭氧产生装置 21的情况。
还有,也可以形成为能够装卸图1中示出的例如原水供水管6 (弯管 28的下游侧)及净水供水管9 (臭氧除臭柱10的上游侧),能够将框体27 搬运至需要水的净化的场所的结构。
再次参照图3可知,在与水流路14连接的气体通路16中插入有止逆 阀17。止逆阀17用于容许在气体通路16内从下到上的流动(尤其臭氧的 流动),但防止从上到下的流动(尤其水的流动)。
在此,参照图4,说明止逆阀17的结构例。图4是止逆阀17的图解 图,图4 (a)表示水未在水流路14中流动时(以下,称为通常时)的状 态,图4 (b)表示水在水流路14流动时(以下,称为吸引时)的状态。 还有,在图4中,虚线箭头表示气体的流动。
止逆阀17具有阀室29;能够在阀室29内移动的球阀30;作为在 阀室29的一侧(例如,下侧)及另一侧(例如,上侧)形成的流体通过 孔的入口31及出口32;以使球阀30时常堵塞入口 31的方式推顶的弹簧 33。阀室29的形状在该例中为朝向上方前端变细的火箭形状,但不限定 于此。重要的是,球阀30能够在阀室29内移动,在不堵塞入口 31时, 流体能够在入口 31和出口 32之间移动的形状即可。
球阀30例如为公知的橡胶或树脂等的球体,以比入口 31的直径大的 直径形成。
23弹簧33具有在吸引时,利用负压能够使球阀30向上方移动的推顶力。
弹簧33例示了巻簧,但例如,可以为棒状弹簧或板状弹簧等。 止逆阀17的入口 31通常时如图4 (a)所示由于球阀30的自重及弹
簧33的推顶力而被堵塞。因此,即使水浸入阀室29内,所述水也在阀室
29内被堵住。
另一方面,在吸引时,如图4 (b)所示,球阀30通过负压被吸引, 形成为曾被堵塞的入口31与阀室29内部连通的状态。因此,形成为与臭 氧产生装置21—>臭氧供给管24—>三通支管18的入口 19一>气体通路16 连接的路径连通的状态,臭氧供给于气体通路16。还有,在吸引时,水在 水流路14内流动,因此,所述水不会从出口20向气体通路16漏出。
另外,若设置有止逆阀17,则例如即使由于从吸引状态向通常状态切 换,急剧阻止水流路14内的水的流动而发生的水击现象等的原因,水流 路14的水从出口 20向气体通路16内浸入,也由于阀室29的入口 31被 球阀30堵塞,因此,所述浸入的水被止逆阀17堵住。因此,能够阻止水 浸入止逆阀17的下游侧即臭氧产生装置21侧的情况。另外,即使在插入 气体通路16的止逆阀17发生破损等,导致水通过了所述止逆阀17的情 况下,也由于在臭氧供给管24也插入有止逆阀17,因此,能够利用该止 逆阀17堵住水,能够阻止水浸入臭氧产生装置21的情况。
还有,气体通路16的止逆阔17根据需要可以以串联状配置多个。
参照图3可知,在三通支管18除了上述入口 19之外,还具备作为朝 向下方开口的排水用开口的排水口 34,在排水口 34连接有作为用于排出 浸入气体通路16的水的排水路的排水管35 (参照图2)。
排水管35从三通支管18向下方延伸,在其中途设置有作为用于抑制 空气在臭氧供给中通过排水管35而流入的情况的、空气流入抑制机构的 排水阀36。另外,在排水管35的下端的出口具备作为用于接受从出口流 出的水的水接受部的水接受盘37。
排水管35用于将浸入气体通路16的水向外部排出。如上所述,在气 体通路16插入有止逆阀17,因此,在通常时,浸入的水被球阀30堵住, 但随着时间的经过,有时水从球阀30和入口 31的微小的间隙漏出,经过三通支管18,流入排水管35。即使在那样的情况下,也由于设置有排水
管35,因此,能够将不能由止逆阀17堵住的水向外部排出。
另外,排水管35的流路路径设计为能够以一定时间(例如,IO分钟) 排出从出口20向气体通路16漏出的水量以上的水路。从而,例如,未设 置有止逆阀17的情况下或止逆阀17破损的情况下,向气体通路16漏出 的水也不停滞在排水管35内,顺畅地向外部排出。g口,能够防止水停滞 于排水管35内,从三通支管18的入口 19向臭氧产生装置21侧流出的情 况。
排水阀36是在臭氧供给中,抑制空气向与排水管35的水的流动方向 相反的方向流入的情况的阀。
在此,参照图5,说明排水阀36及水接受盘37等的结构例。图5是 表示排水阀36的一例的图解图,图5 (a)表示通常时的状态,图5 (b) 表示吸引时的状态。还有,在图5中,实线箭头表示水的流动,虚线箭头 表示气体的流动。另外,关于图5 (b),省略表示图5 (a)所示的水接受 盘37等的结构的图。
参照图5可知,排水阀36具有作为收容室的阀室38;收容于阀室 38内的球阀39。
在阀室38的上表面形成有入口 40。在阀室38的下表面形成有球阀 39通过自重所处的凹部41,在避开该凹部41的下表面形成有出口 42。还 有,排水阀36插入排水管35中,以使连通这些入口40和出口42的流路 成为排水管35的流路的一部分。
球阀39例如为公知的橡胶或树脂等的球体,形成为比入口 40的直径大。
球阀39在通常时如图5 (a)所示,由于其自重,位于阀室38内的凹 部41。因此,在排水管35中落下的水通过排水阀36被排出。
另一方面,在吸引时,如图5 (b)所示,球阀39通过负压被吸引, 堵塞入口40。因此,位于排水阀36的上游侧的排水管35隔着排水阀36 与外部隔断。
水接受盘37的内部通过比水接受盘37的周面壁的高度低的分隔壁73 分隔为两个室,其两个室的一方的室为用于接受从排水管35的出口排出的水的水接受室74,另一方的室为从水接受室74超过分隔壁73而溢出的 水进入的溢水室75。还有,在溢水室75连接有与框体27的外部相通的排 出管76 (参照图2)。从排水管35的出口排出的水临时被水接受室74接 受,当其水位为分隔壁73的高度以下的情况下,不向溢水室75溢出,随 着时间的经过而蒸发。另一方面,在其水位超过分隔壁73的高度的情况 下,所述超过的量如图5 (a)的实线箭头所示,向溢水室75溢出,从排 出管76向外部排出。
另外,在水接受盘37周面壁的、比分隔壁73的上端部略低的位置设 置有作为水检测传感器的漏水传感器45。
漏水传感器45是在检测到贮存于水接受室74的水的水位为规定水位 (例如,图5 (a)中的虚线的高度)以上的情况下打开,在除此之外的情 况下关闭的传感器。漏水传感器45的打开/关闭信号被赋予控制部49,利 用控制信号,打开漏水传感器45,经过规定时间的情况下,泵5及臭氧产 生装置21通过控制部49被关闭。还有,参照图9在后详细说明基于漏水 传感器45的检测的流程。
参照图6,说明排水阀36的第二结构例。
该第二结构例的排水阀36具有阀室38;作为收容于阀室38内的隔 断部件的圆板阀46。另外,在阀室38内具备接受圆板阀46的止动器47。 阀室38在上表面形成有入口 40,在止动器47下方的下表面形成有大的出 □ 42。
圆板阀46例如为公知的橡胶或树脂等的圆板形状的阀,以比入口 40 的直径大的直径形成。
止动器47配置为在承接圆板阀46的情况下,在圆板阀46的周围和 阀室38的内壁之间形成间隙48的高度。
圆板阀46在通常时如图6(a)所示,由于其自重,被止动器47承接。 因此,形成为入口 40侧的排水管35和出口 42侧的排水管35经由排水阀 36的内部连通的状态,漏出的水经由排水管35被排出。
另一方面,在吸引时如图6 (b)所示,圆板阀46通过负压被吸引, 堵塞入口 40。位于排水阀36的上游侧的排水管35隔着排水阀36与外部 隔断。这样,在吸引时即向入口 19的臭氧供给中,排水管35隔着排水阀36 与外部隔断,外部的空气不会从排水管35经过三通支管18向气体通路16 流入,因此,能够防止供给的臭氧的浓度降低的情况,能够稳定地供给一 定的浓度的臭氧。其结果,能够有效地进行水的净化处理。另外,能够利 用在縮径部15产生的负压,进行这样的排水管35的隔断,因此,不需要 另行的操作,能够自动防止自外部的空气的流入。
还有,在该实施方式中,利用排水阀36阻止了臭氧供给时的空气的 流入,但也可以代替排水阀36,例如设置电磁阀等,利用控制部49 (后 述)进行控制。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设为如下,在水净化装置l的运行中, 关闭电磁阀,使空气不流入,在停止中,打开电磁阀,排出从出口 20漏 出的水。
在该水净化装置1例如具备用于控制泵5或臭氧产生装置21等的臭 氧供给控制机构及作为控制装置的控制部49,控制部49收容于框体27 的内部,与外部的电源50连接(参照图2)。在此,参照图7,说明控制 部49。
图7是表示该水净化装置1的电结构的流程图,是表示与本发明有关 的部分的图。
控制部49例如由微小计算机等构成,具备CPU51; ROM52; RAM53; 定时器54。另外,控制部49分别与操作显示部55、臭氧产生装置21、泵 5、漏水传感器45及压力传感器11电连接。
在操作显示部55分别设置有用于进行控制部49的打开/关闭的电源 开关56;用于进行臭氧产生装置21的打开/关闭的臭氧开关57及用于对 用户进行各种显示的电源LED58;臭氧LED59及异常LED60等。
在以上说明的该水净化装置1的结构中,由臭氧混合器7、臭氧供给 装置8、排水管35、和排水阀36构成的部分作为本发明的水臭氧混合装 置2发挥功能,在水净化装置l中,通过用户操作操作显示部55,水臭氧 混合装置2被控制部49控制,由此使臭氧与水混合,进行水的净化。 (水净化装置1的控制)
图8是表示与水净化装置1的净化供水有关的控制部49的控制动作 的流程图。以下,参照图8,说明与水净化装置1的净化供水有关的控制。
27若由用户打开电源开关56 (步骤S1的是),则判断臭氧开关57是否 被打开(步骤S2)。若未打开臭氧开关57 (步骤S2的否),则单独控制泵 5 (步骤S9)。 gp,仅打开泵5,向水源3的水中不供给臭氧,直接向用户 使用侧供给。另一方面,若打开臭氧开关57 (步骤S的是),则联动控制 泵5和臭氧产生装置21 (步骤S3)。 g卩,通过用户打开水龙头等,流路内 的水压降低,压力传感器11打开的情况下(步骤S4的是),泵5及臭氧 产生装置21同时被打开(步骤S5),进行水源3的水被臭氧净化而供给的 净化供水。
还有,在净化供水中,判断关闭压力传感器ll (步骤S6的是)的情 况下,压力传感器11从关闭后是否经过了 Tl秒例如1秒(步骤S7)。若 经过T1秒(步骤S7的是),则关闭泵5及臭氧产生装置21 (步骤S),结 束净化供水。另外,用户通过关闭电源开关56,也能够结束净化供水。另 外,还有,在上述供水结束后,用户欲再次使用净水的情况下,仅打开水 龙头即可。即,若用户打开水龙头,则压力传感器ll再次打开(步骤S4 的是),联动于此,泵5及臭氧产生装置21被自动打开,因此,用户能够 使用净水。
这样,能够提供通过联动控制泵5及臭氧产生装置21,操作简单,容 易操作的水净化装置l。另外,利用压力传感器ll控制流路内的水压,因 此,能够形成为时常适当维持向用户使用侧放出的水压,而且操作性良好 的水净化装置l。
图9是表示与水净化装置1的漏水异常检测有关的控制部49的控制 动作的流程图。以下,参照图9,说明与水净化装置1的漏水异常检测有 关的控制。还有,在此所述的漏水异常检测是指检测从气体通路16漏 出的水浸入臭氧产生装置21的可能性。
在图8所示的向用户的净化供水中,判断在水接受室74贮存规定水 位以上的水,漏水传感器45打开的情况下(步骤S11的是),漏水传感器 45从打开后是否经过了T2秒例如1秒(步骤S12)。还有,若经过T2秒 (步骤S12的是),则关闭泵5及臭氧产生装置21 (步骤S13),点亮异常 LED60,臭氧LED59闪烁(步骤S14),停止向用户的供水。
还有,在上述供水停止后,用户再次使用了净水的情况下,通过再次打开电源开关56,能够再次起动水净化装置1。此时,漏水传感器45重
置为初始状态。即,即使在漏水传感器45打开的状态下停止供水的情况
下,再次起动后也重置为关闭的状态。还有,在供水停止后,在水接受室
74也残留有规定水位以上的水的情况下,再次起动后再次进行上述处理及 判断(步骤S11 14),停止供水。
这样,对应于漏水传感器45的检测,停止泵5及臭氧产生装置21, 由此能够将漏电 触电等防患于未然,能够安全地运转水净化装置1。
另外,与此同时,通过异常LED60的点亮或臭氧LED59的闪烁,向 用户报知异常,因此,用户能够对漏水异常检测迅速应对。另外,若水接 受室74的水位小于规定水位(例如,图5 (a)中的虚线的高度),则漏水 传感器45不能检测漏水异常,进而,漏水传感器45打开的情况下,经过 T2秒(步骤S12的否)也不进行异常检测。因此,能够防止用户对无用 的漏水异常强化应对的情况,能够有效地进行水的净化处理。
如上所述,在该水净化装置1中,水流路14内的水从入口 19漏出的 情况下,所述水在三通支管18中,也不会从入口 19向臭氧产生装置21 侧浸入,从排水口34通过排水管35排出。这样,能够防止水浸入臭氧产 生装置21内,因此,能够防止臭氧产生装置21暴露于水中,从而不能放 电的情况,能够稳定地供给臭氧。即,能够防止水质的改善效率(臭氧的 混合效率)的降低。
另外,在向入口 19的臭氧供给中,排水管35隔着排水闽36与外部 隔断,外部的空气不会从排水管35经过三通支管18,流入气体通路16, 因此,能够防止供给的臭氧的浓度的降低,能够稳定地供给一定的浓度的 臭氧。其结果,能够有效地进行水的净化处理。
进而,通过基于漏水传感器45的漏水异常检测,使泵5及臭氧产生 装置21停止,因此,能够将漏电,触电等防患于未然,能够安全地运转 水净化装置l。
<第二实施方式> (水净化装置l的结构)
图10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水净化装置1的概略立体图。图11 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水净化装置l的结构例的系统图。还有,关于与图
29l及图2重复的部分,标注相同符号,省略其说明。另外,在图ll的系统 图中实线箭头表示水的流动,虚线箭头表示电的流动。
主要参照图11可知,在该第二实施方式的水净化装置1中不具备图2
所示的泵5及压力传感器11,在原水供水管6具备作为用于开闭原水供水 管6的开闭阀的开闭阀61。
开闭阀61例如为电方面开闭的电磁阀等阀,与控制部49电连接。因 此,原水供水管6例如与水道的水龙头等连接,通过适当开闭开闭阔61, 用户能够使用净水。还有,供给于用户的净水通过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 方法来生成。
图12是第二实施方式的水净化装置1的操作显示部55的概略俯视图。 图13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水净化装置1的电结构的方框图,是表示与 第二实施方式有关的部分的图。还有,关于与图7重复的部分,标注相同 符号,省略其说明。
该第二实施方式的水净化装置1的控制部49例如由微小计算机等构 成。另外,控制部49分别与操作显示部55、臭氧产生装置21、开闭阀61 及漏水传感器45电连接。
在操作显示部55除了电源开关56、电源LED58、臭氧LED59及异常 LED60之外分别设置有用于选择是否向供给的水中混合水的程序开关 62;用于进行开闭阀61的开闭操作的供水开关63及用于显示是否为供水 中的供水LED64。因此,用户能够通过操作操作显示部55,开闭开闭阀 61而进行供水,或向供给的水中混合臭氧而生成净水。 (水净化装置l的控制)
图14是表示与第二实施方式的水净化装置1的净化供水有关的控制 部49的控制动作的流程图。以下,参照图14,说明与第二实施方式的水 净化装置1的净化供水有关的控制。
若由用户打开电源开关56(步骤S21),则从ROM52读出程序设定(步 骤S22)。在此,程序设定是例如设定有供给于供水中的水的臭氧的量等的 程序内容,用户通过适当变更ROM52的内容,能够变更程序设定。还有, 若打开程序开关62 (步骤S23的是),则臭氧产生装置21被打开(步骤 S24)。还有,若通过打开供水开关63 (步骤S25),打开开闭阀61来开始供 水(步骤S26),则通过负压向臭氧混合器7供给臭氧。此时,即使不打开 程序开关62(步骤S23的否),打开供水开关63的情况下,也开始开始供 水。还有,此时,未混合臭氧的水送至用户使用侧。另外,用户即使在不 打开程序开关62地开始供水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在供水中打开程序开 关62而向臭氧混合器7供给臭氧。然后,若关闭电源开关56(步骤S27), 则结束净化供水。
这样,在原水供水管6设置有开闭阀61,只要是用户能够通过适当的 操作,进行净水的供水的结构,就可以在例如水源(例如,井、河川等) 与用户的使用场所远离的情况下,也能够将汲取泵等在水源的附近驱动, 若将开闭阀61设置于用户的使用场所的附近,则不需要在每次使用时驱 动汲取泵等,仅根据使用时操作开闭阀61就能够利用净化的水。
另外,不是像第一实施方式一样,驱动基于压力传感器11的泵5的 结构,因此,也不需要在用户侧设置水龙头等流路开闭部件等。即,无论 原水供水管6及净水供水管9的端部相通的在先的状况(例如,水龙头的 有无等)为哪一种状况,也能够通过该第二实施方式的水净化装置1,使 用净水。
还有,该第二实施方式的水净化装置1的漏水异常检测的控制与第一 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在此省略说明。 <第三实施方式> (水净化装置l的结构)
图15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水净化装置1的结构例的系统图。还有, 关于与图l及图2重复的部分,标注相同符号,省略其说明。
在该第三实施方式的水净化装置l中,图2所示的水源3为作为用于 l&存水的jl&水罐的罐65。
组装与房屋77的屋顶大致相同的高度,例如专用的铁塔等,将罐65 设置于其上。在罐65连接有包括用于从水源(例如,井或河川等)汲取 水的罐用泵66的贮水管69,通过罐用泵66的驱动力,在罐65内贮存水。
另外,在比罐65低的位置,更具体来说,在房屋77的地面78设置 有泵5,在房屋77的内壁79设置有框体27,泵5和框体27 (更具体来说为臭氧混合器7 (参照图l))通过原水供水管6连接。
在泵5连接有从罐65内部向下方延伸的吸入管4,在框体27 (更具 体来说为臭氧混合器7 (参照图l))连接作为返送路的净水供水管9的一 端,净水供水管9的另一端从罐65上方与罐65内部连接。
因此,罐65内的水通过泵5的驱动力,沿罐65—>吸入管4一>泵5 一>原水供水管6—〉框体27—>净水供水管9一>罐65的路径(循环用流 路净水供水管9),在框体27内净化的同时进行循环。这样,罐65内的水 被净化循环,因此,能够在罐65中贮存净水。另外,泵5及框体27分别 设置于所谓地面78及内壁79的低的位置,因此,用户能够容易地进行水 净化装置l的运行操作或维护。
另外,在罐65连接有向罐65的下方延伸且在中途弯曲而向房屋77 的内部延伸的用户用供水管67的一端,在用户用供水管67的另一端设置 有水龙头68。因此,在用户使用水时,例如,不需要汲取泵等特别的装置, 用户仅通过打开水龙头68等简单的操作就可以使用罐65内水。
进而,在用太阳能运行的情况下等白昼的日照时间内制作净化水,夜 间的利用等中配备该水净化装置1。
还有,在该第三实施方式中,将罐65设置于专用的铁塔等上,但例 如,也可以设置于房屋77的屋顶上。另外,在罐65贮存的水不限于用罐 用泵66从水源汲取的水,例如,也可以在罐65贮存雨水。进而,举出罐 65作为例子,但若形成为省略贮水管69和用户用供水管67,将罐65例 如置换为游泳池或浴槽等的结构,则能够通过净化循环除去在游泳池或浴 槽等中]C存的水中含有的杂菌等,因此,能够在不进行定期的水的更换的 情况下贮存清洁的水。
<第四实施方式>
图16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臭氧生成装置70的结构例的系统图。还 有,关于与图l及图2重复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说明。另外, 在图16的系统图中,实线箭头表示水的流动,虚线箭头表示电的流动。
该第四实施方式的臭氧生成装置70具备用于贮存自来水等的罐65; 用于通过吸入管4吸入在罐65贮存的水的泵5;向从泵5喷出,并通过原 水供水管6输送的水中混合臭氧的水臭氧混合装置2;用于放出在水臭氧
32混合装置2生成的臭氧水的净水供水管9。还有,在本发明中,净水供水 管9相当于臭氧水输出管。
更具体来说,图2所示的水净化装置1的水源3被置换为罐65,省略 了臭氧除臭柱IO。另外,在罐65例如贮存自来水等。因此,在罐65贮存 的自来水在水臭氧混合装置2中被混合臭氧,从净水供水管9作为除菌+余 臭功能优越的臭氧水放出。
另外,在图2所示的水净化装置1中,将泵5设置于框体27的外部, 但在该臭氧生成装置70中,包括罐65及泵5的部件也例如收容于安装有 轮胎71等的移动式框体72,净水供水管9及吸入管22的端部从移动式框 体72露出。因此,用户在欲使用臭氧水的情况下,通过在净水供水管9 的端部例如安装水龙头或淋浴喷嘴等,能够用臭氧水洗手脚,或将臭氧水 撒布。
进而,若如上所述地使用移动式框体72,则能够简单地搬运。例如, 在鲜鱼运输用卡车的货架上载置,卸下鲜鱼后,向放入有所述鲜鱼的箱洒 水,由此能够进行手推车箱的除菌,除臭,除粘等。还有,用户使用的臭 氧水通过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方法来生成。
<第五实施方式>
图17是第五实施方式的水净化装置1中的框体27的正面侧立体图。 图18是框体27的内部的正面侧立体图。图19是框体2的内部的俯视图。 图20表示图18中臭氧产生装置21配置于控制部49的上方的方式。
在第五实施方式的水净化装置l中,框体27如图17所示,形成为在 左右方向上长,在前后方向(连结框体27的正面侧和背面侧的方向)上 薄的箱状,在正面右上侧配置有上述操作显示部55。在框体27中,作为 里侧的背面部分作为设置面固定于壁等。还有,臭氧混合器7的流入口 12 设置为向框体27的右侧面外方突出,在框体27的左侧面将与臭氧混合器 7的流出口 13 (参照图18)结合的连结管183 (后述)的、连结侧出口 184 设置为向框体27的左侧面外方突出。
该框体27的内部如图18所示,划分为大致长方体形状,在上下方大 致中央位置设置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隔断壁180。隔断壁180形成为在俯 视的情况下呈与框体27的平面形状大致相等的大小的矩形薄板状,框体27的内部利用隔断壁180划分为在上下方向上排列的两个区域。以下,在
框体27的内部中划分的两个区域中,上侧的区域设为电装品区域181,下 侧的区域设为水路区域182。
在水路区域182中,臭氧混合器7及连结管183 (总称为水路187) 如图19所示,配置于框体27的跟前侧(即,正面侧、图19中的下侧)。 连结管183为在左右方向上沿大致水平延伸的圆管,在左端部设置有上述 连结侧出口 184,在右端部设置有连结侧入口 185。在连结管183中,连 结侧出口 184在框体27的外方与净水供水管9 (参照图2)连接,连结侧 入口 185与臭氧混合器7的流出口 13结合。另外,臭氧混合器7的流入 口 12在框体27的外方与原水供水管6 (参照图2)连接,在该水路187 中,水从右侧向左侧流动。
臭氧混合器7的水流路14也与连结管183相同地,形成为在左右方 向上沿大致水平延伸。因此,水路187作为整体形成为在左右方向上沿大 致水平延伸。
另外,在该臭氧混合器7中,在维护时,能够拆卸图18所示的止逆 阀17及排水阀36。
电装品区域181被隔断壁180与水路187隔断,上述臭氧产生装置21 及控制部49如图19所示,配置于框体27的里侧(即,背面侧、图19中 的上侧)。具体来说,如图18所示,在主视的情况下,臭氧产生装置21 配置于电装品区域181的左侧,控制部49相对于臭氧产生装置21,并列 配置于其右侧,且夹着隔断壁180配置于臭氧混合器7的上方。
臭氧产生装置21的上述臭氧供给管24由具有挠曲性的原材料,具体 来说对臭氧劣化具有优越的耐久性的铁氟龙(注册商标,亍7口y)或硅 橡胶构成,从臭氧产生装置21向下方延伸,贯通在隔断壁180形成的贯 通孔191,然后,向斜向右侧下方延伸,与臭氧混合器7的入口 19连接。
这样,在第五实施方式中,所谓臭氧产生装置21及控制部49的电装 品配置于在水路187的上方划分的电装品区域181,因此,即使水从水路 187漏出,漏出的水也不会由于自重而到达臭氧产生装置21及控制部49。 进而,该电装品区域181通过隔断壁180与水路187隔断,因此,即使在 维护时,水从水路187飞散,也能够可靠地防止所述水浸入臭氧产生装置21及控制部49的情况。
尤其,隔断壁180配置于所谓的水路187、和臭氧混合器7的结合部 分(即,流出口 13及连结侧入口 185附近)的可能发生漏水的部分的上 方,因此,能够进一步可靠地防止臭氧产生装置21及控制部49的浸水。 另外,如上所述,在臭氧混合器7中,在维护时,能够拆卸止逆阀17及 排水阀36,因此,在这些能够拆卸的部件、和水路187之间存在结合部分。 在这些结合部分可能发生漏水,但隔断壁180配置于止逆阀17及排水阀 36的上方,因此,能够进一步可靠地防止臭氧产生装置21及控制部49 的浸水。还有,隔断壁180的、上述臭氧供给管24贯通的贯通孔191位 于从上述结合部分远离的位置,因此,即使漏水,水也不会经由该贯通孔 191浸入电装品区域181。
还有,在框体27内,在左右方向上沿大致水平延伸的水路187不存 在折曲部分。若存在折曲部分,则需要另行设置弯管等连结部件,在那种 情况下,部件件数增加,而且从连结部件和水路187的结合部分可能发生 漏水,但通过本发明的水路187,除去这些忧虑,从而能够进一步可靠地 防止臭氧产生装置21及控制部49的浸水。
另外,形成为水路187中的一端的臭氧混合器7的流入口 12向框体 27的右侧面外方突出,在框体27的外方与原水供水管6(参照图2)连接, 形成为水路187中的另一端的连结管183的连结侧出口 184向框体27的 左侧面外方突出,在框体27的外方与净水供水管9 (参照图2)连接。这 样,在成为原水供水管6及净水供水管9的连接部分的流入口 12及连结 侧出口 184可能发生漏水,但这些流入口 12及连结侧出口 184均设置为 向框体27的侧面外方突出,不位于框体27内部。因此,即使在流入口 12 及连结侧出口 184中发生漏水,也能够进一步可靠地防止框体27内部的 臭氧产生装置21及控制部49的浸水。
另外,通过臭氧混合器7的流入口 12设置于框体27的右侧面,连结 管183的连结侧出口 184设置于框体27的左侧面,水路187被框体27的 左右方向两侧面支撑,因此,能够稳定地配置于框体27内,还容易将水 路187组装于框体27。还有,在臭氧混合器7形成有向上方延伸的毂部(求 7部)192,所述毂部192通过螺钉等固定于隔断壁180,由此臭氧混合器
357还被隔断壁180支撑(参照图18)。
另外,臭氧混合器7的流入口 12以构成水路187的方式与水路187结合,因此,与臭氧混合器7在水路187的中途结合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臭氧混合器7和水路187的结合部分即可能发生漏水的部分,能够进一步可靠地防止臭氧产生装置21及控制部49的浸水。为了起到同样的效果,臭氧混合器7的流出口 13构成水路187的另一端(即,在图18专用为连结侧出口 184)也可。在这种情况下,省略连结管183,使流出口 13向框体27的左侧面外方突出地延长臭氧混合器7的水流路14。当然,臭氧混合器7的水流路14构成水路187自身的情况下,能够消除上述连结部分,能够进一步可靠地防止臭氧产生装置21及控制部49的浸水。
另外,所谓臭氧产生装置21及控制部49的电装品由于从外部取入电力的关系,如图19所示,优选配置于框体27的里侧(即,背面侧、图19中的上侧)。另一方面,水路187配置于跟前侧(即,正面侧、图19中的下侧),由此能够容易地进行维护。另外,由于这样的配置关系,配置于里侧的臭氧产生装置21及控制部49、和配置于跟前侧的水路187之间产生间隔,因此,即使水从水路187露出,也能够可靠地防止臭氧产生装置21及控制部49的浸水。
另外,臭氧产生装置21配置于臭氧混合器7的上方的情况下,臭氧产生装置21和臭氧混合器7的间隔变得较窄。在这种情况下,臭氧供给管24不能带有适当的曲率连接臭氧产生装置21和臭氧混合器7之间,导致在中途不自然地弯曲,可能不能将来自臭氧产生装置21的臭氧向臭氧混合器7顺畅地供给。但是,在本发明中,如图18所示,在臭氧混合器7的上方配置控制部49,臭氧产生装置21配置为相对于控制部49,在其左侧排列。由此,能够相对增大臭氧产生装置21和臭氧混合器7的间隔,因此,臭氧供给管24能够带有适当的曲率连接臭氧产生装置21和臭氧混合器7之间,能够将来自臭氧产生装置21的臭氧向臭氧混合器7顺畅地供给。
另外,从图3所示的臭氧混合器7的出口 20浸入气体通路16的水路187 (具体来说水流路14)的水由于自重,到达位于出口 20的下方的入口19,但如图18所示,入口 19朝向斜上方与臭氧供给管24连接。因此,浸入气体通路16的水不会经由入口 19及臭氧供给管24到达臭氧产生装置21。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臭氧产生装置21的浸水,进而,能够用图5所示的排水管35将浸入气体通路16的水可靠地排出。
另外,如图18所示,在电装品区域181中,臭氧产生装置21及控制部49配置为在左右方向上排列,但代替此,如图20所示,臭氧产生装置21配置于控制部49的上方也无妨。臭氧产生装置21需要研究针对向其他电装品的浸水的对策,但通过在控制部49的上方配置,与水路187隔着一层配置,因此,能够进一步可靠地防止臭氧产生装置21的浸水。进而,与图18中的结构相比,能够将框体27在左右方向縮小(窄幅),因此,也能够仅由臭氧混合器7构成水路187。
<第六实施方式>
图21是第六实施方式的水净化装置1的正面侧立体图。如图21所示,在第六实施方式的水净化装置1中,在作为呈上下方向为长边的长方体的格子状被组装部件的框架190的内部组装有上述净化装置(框体27、和配置于框体27的操作显示部55、臭氧产生装置21、臭氧混合器7及控制部49)、吸入管4、泵5及原水供水管6。还有,第六实施方式的框体27及框体27的内部结构与第五实施方式中所示的结构相同。还有,在图21中,未示出臭氧产生装置21、臭氧混合器7及控制部49 (参照图18)。
框体27配置于框架190的正面侧上端部。泵5配置于比框体27低的位置,具体来说框架190的右侧下端部。还有,在泵5的斜向左侧上方配置有上述压力传感器ll。
原水供水管6在右侧面观察的情况下,从泵5巻绕三次顺时针方向的螺旋的同时向左侧延伸。原水供水管6的各螺旋部分形成为在右侧面观察的情况下的上下方向为长边的大致矩形状,在各螺旋部分的里侧部分插入有各一个上下方向为长边的圆筒状过滤器189。即,在原水供水管6中,
三个过滤器189配置为串联状。在此,上述压力传感器11检测从泵5到在框架190内位于右端的过滤器189为止之间流过的水的压力。还有,压力传感器11检测的压力值被赋予上述控制部49。
另外,原水供水管6从在框架190内位于左端的过滤器189向下方延伸,折曲而向上方延伸,与框体27的水路187连接。在原水供水管6的与水路187连接的部分的附近部分插入有手动阀188。通过用手动开闭该手动阀188,能够将原水供水管6开放或隔断。还有,手动阀188还插入在原水供水管6的压力传感器11的附近部分。
另外,未图示,但在框架190的上方配置有第三及第四实施方式中所示的罐65,吸入管4从罐65向下方延伸,与泵5连接。还有,上述框体27相对于罐65,在其下方与其邻接。
在水净化装置1中,在罐65内贮存的水在吸入管4中向下方流动后,被吸入泵5,向原水供水管6喷出。然后,该水在原水供水管6中沿原水供水管6的形状巻绕螺旋,同时,进而,在过滤器189被除去异物(铁成分或锰成分等)的同时,向左侧流动,到达框体27的水路187。到达水路187的水如图18所示,在臭氧混合器7混合臭氧而被净化,然后,在与水路187连接的净水供水管9 (参照图2、图15及图16)中流动,如上所述,向用户使用侧供给。
这样,在第六实施方式的水净化装置1中,如图21所示,净化装置(框体27、和配置于框体27的操作显示部55、臭氧产生装置21、臭氧混合器7及控制部49)如上所述,配置为相对于罐65尽量接近,因此,能够减小净化装置和罐65的高低差,能够抑制在罐65贮存的水到达净化装置时的水位差的损失。由此,能够防止流过净化装置的臭氧混合器7的水的压力损失,因此,抑制向臭氧混合器7的臭氧的吸入流量的降低,从而能够防止气液混合的效率的降低。因此,在该水净化装置l中,能够以简单的结构良好地改善水质。
另外,通常为重物的泵5配置于比净化装置低的位置,因此,能够使水净化装置1的姿势稳定。
另外,由过滤器189捕获异物的水导入净化装置,因此,能够防止在臭氧混合器7等净化装置内部水流过的部分被异物堵塞的情况。
还有,该过滤器189设置于原水供水管6的中途,因此,从水流动的方向观察的情况下,配置于净化装置的上游侧。通常,在水通过过滤器189时,过滤器189成为阻力,因此,过滤器189附近的水发生压力损失。因此,过滤器189配置于净化装置的下游侧的情况下,由于上述压力损失在净化装置的下游侧发生,可能导致向臭氧混合器7的臭氧的吸入流量降低。 但是,在本发明中,过滤器189配置于净化装置的上游侧,因此,抑制向 臭氧混合器7的臭氧的吸入流量的降低,从而能够防止上述气液混合的效 率的降低。由此,在该水净化装置l中,能够以简单的结构良好地改善水 质。
另外,如上所述,压力传感器11检测在从泵5到框架190内位于右 端的过滤器189为止之间流过的水的压力,该压力值被赋予上述控制部 49。该压力值在过滤器189堵塞的情况下上升,因此,控制部49在由压 力传感器11检测的压力值上升至规定的值为止的情况下,判定为过滤器 189堵塞。还有,若由控制部49判断为过滤器189的堵塞,则点亮在操作 显示部55配备的过滤器堵塞LED (未图示),向用户报知过滤器189的堵 塞。在此,操作显示部55作为报知机构发挥功能。还有,代替过滤器堵 塞LED (未图示),利用蜂鸣器等用声音报知也可。
艮口,若发生过滤器189的堵塞,则原水供水管6及净化装置中的水的 流动变差,因此,可能导致在臭氧混合器7中混合于水中的臭氧的、向臭 氧混合器7的吸入流量的降低。但是,在本发明中,压力传感器11检测 在从泵5到过滤器189为止之间流过的水的压力,由此能够管理过滤器189 的堵塞状态。还有,控制部49根据由压力传感器11检测的压力的值,判 断过滤器189的堵塞,根据所述判断,操作显示部55报知过滤器189的 堵塞,由此能够防止意外的堵塞,因此,抑制上述臭氧的吸入流量的降低, 从而能够防止气液混合的效率的降低。
另外,罐65配置的位置越高,如上所述,越可能导致向臭氧混合器7 的臭氧的吸入流量的降低。若在那里发生过滤器189的堵塞,则可能导致 向臭氧混合器7的臭氧的吸入流量的进一步的降低。因此,为了防止由过 滤器189的堵塞引起的臭氧的吸入流量的降低,希望尽早检测过滤器189 的堵塞,但在泵5配置于比罐65低的位置的结构中,罐65配置的位置越 高,压力传感器ll检测的压力值越高,因此,比实际提前判断过滤器189 的堵塞,向用户报知。由此,能够防止由过滤器189的堵塞引起的向臭氧 混合器7的臭氧的吸入流量的降低。
<第七实施方式>(臭氧混合器)
图22是第七实施方式的臭氧混合器7的侧面剖面图。还有,在图22 中,实线箭头表示水的流动,虚线箭头表示气体的流动。另外,在与图3
重复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说明。
如图22所示,三通支管18的入口 19希望朝向斜上方。进而,臭氧 产生装置21优选配置于臭氧供给管24 (参照图2)和入口 19的连接部分 的上方。
由此,即使经由出口 20浸入气体通路16中的水流路14的水到达入 口 19,所述水也不会经由入口 19及臭氧供给管24 (参照图2)到达臭氧 产生装置21 (参照图2)。因此,可靠地防止臭氧产生装置21的浸水,进 而,能够将浸入气体通路16的水流路14的水经由排水口 34用排水管35 (参照图5)可靠地判处。 (止逆阀)
图23是从下方观察的在第七实施方式的臭氧混合器7中使用的止逆 阀17中的阀室29内部的图。图24是在阀室29内配置的拱形阀81的上 侧立体图。图25是配置了拱形阀81的状态下的阀室29内部的上侧i体 图。图26是第七实施方式的止逆阀17的图解图,图26 (a)表示水在水 流路14流动时的状态(以下,称为通常时),图26 (b)表示水在水流路 14流动时的状态(以下,称为吸引时)。还有,在图26中,虚线箭头表示 气体的流动。
在第七实施方式的止逆阀17中,阀室29形成为分割结构,如图22 所示,从水流路14侧依次具有上部件82及下部件83,在阀室29内,代 替上述球阀30及弹簧33 (参照图4),收容有作为阀体的拱形阀81。
上部件82形成为大致中空圆筒状,其上端部与水流路14连接。在上 部件82的外周面形成有螺纹部。还有,上部件82的中空部分包括朝向 上侧的前端变细的大致圆锥状区域(作为圆锥区域85)、和从圆锥区域85 向下方连续的大致圆筒状区域(作为圆筒区域86)。
另外,具体来说,在圆锥区域85的上端部形成有向上方延伸的大致 圆筒状区域(作为小圆筒区域87)、和从小圆筒区域87的上端向上方延伸, 与水流路14的缩径部15连接,如图23所示,在底面仰视的情况下,呈矩形的狭缝状区域(作为狭缝区域88)。还有,如图22所示,狭缝区域 88和縮径部15的连接部分为上述出口 20。
如图23所示,在上部件82的内周面,以在底面仰视的情况下包围小 圆筒区域87而呈十字的方式,在周围隔着等间隔设置有四个突起89。
各突起89形成为上下方向为长边的大致平行四边形的薄板状(参照 图22),上端部与上部件82的内周面的、相当于圆锥区域85的部分连接。 另外,各突起89的、上部件82的内周面的径向上的外侧端部与上部件82 的内周面的、相当于圆筒区域86的部分连接。各突起89的下端缘在从上 述上部件82的内周面的径向上观察的情况下,形成为从内侧朝向外侧水 平延伸后,在中途向下方倾斜。以下,将各突起89的下端缘的、沿水平 延伸的部分作为水平部分90,将倾斜的部分作为倾斜部分91。
下部件83如图22所示,由比上部件82大径的大致中空圆筒状大径 圆筒部92、和经由上述止逆阀17的入口 31 (参照图4)与大径圆筒部92 的下端部连接,向下方延伸的细管93—体地形成。
在大径圆筒部92的内周面形成有螺纹部。在大径圆筒部92的底壁下 侧壁)的径向中心位置形成有入口 31,还有,形成有包围入口31的阀载 置面95。阀载置面95在俯视的情况下形成为环状,且在水平方向上平坦, 沿其外周缘向上方突出的抵接部96与阀载置面95 —体地形成。
细管93与上述排水管35 (参照图5)连接。
拱形阀81如图24所示,形成为由对臭氧劣化具有优越的耐久性的铁 氟龙(注册商标)或硅橡胶构成的大致盘状,上表面(作为被加压面99) 形成为朝向上方而凸出弯曲,下表面(作为臭氧除臭柱10)形成为在水平 方向上平坦。在被加压面99 一体地设置有向上方突出的、在俯视的情况 下为环状的弹性凸部101。
在组装这样的止逆阀17的情况下,首先如图25所示,在下部件83 的阀载置面95载置拱形阀81。此时,拱形阀81的密封面100与阀载置面 95同样接触,密封入口 31。还有,通过将在下部件83的内周面形成的螺 纹部拧入在上部件82的外周面形成的螺纹部,将下部件83组装于上部件 82。
在上部件82组装了下部件83的状态下,下部件83的抵接部96嵌入上部件82的内周面的下端部,由此将下部件83相对于上部件82定位。 另外,在抵接部96的径向外侧,下部件83的底壁的上侧面相对于上部件 82的下端面,夹着衬垫102没有间隙地压接。由此,通过上部件82的中 空部分(圆锥区域85及圆筒区域86)、和下部件83的阀载置面95及抵接 部96,上述阀室29内部相对于外部形成为气密且液密。
还有,在阀室29内收容的拱形阀81如图26(a)所示,弹性凸部101 被上部件82的各突起89的水平部分90略向下挤压,除此之外,在阀室 29内配置为能够向上下移动的自由状态。gp,拱形阀81在阀室29 (即气 体通路16)内未被其他部件支撑。在止逆阀17的用途方面,拱形阀81 的运行频度较高,因此,在阀室29内被其他部件支撑的情况下,在所述 支撑部分可能发生损伤,但本发明的拱形阀81在阀室29内未被其他部件 支撑,因此,不存在上述支撑部分,不会发生损伤。
另外,拱形阀81的弹性凸部101被各突起89的倾斜部分91在水平 方向上隔着间隔包围,因此,利用各突起89防止拱形阀81的水平方向的 位置偏移的情况。因此,能够将拱形阀81在阀室29内时常配置于密封面 100能够密封入口31 (即,能够开闭后述气体通路16)的适当的位置,从 而,能够提高止逆阀17的运行可靠性。
在拱形阀81配置于阀室29内的状态下,弹性凸部101在通常时9参 照图26 (a)),如上所述,被各突起89的水平部分90挤压而弹性变形, 将拱形阀81自身具体来说将密封面100向入口 31推顶。另外,密封面100 的向入口31的推顶中还有拱形阀81的自重也发挥作用。由此,利用密封 面100密封入口31,隔断气体通路16 (闭锁)。因此,即使来自水流路14 (参照图22)的水能够进入阀室29内,所述水也在阀室29内被堵住。
具体来说,如上所述,该拱形阀81具有向上方凸出弯曲的被加压面 99。从该臭氧混合器7的结构方面来说,水流路14的水可能从与水流路 14 (参照图22)合流的出口 20在气体通路16内向下方漏出,设想该水对 被加压面99加压的情况,但被加压面99向上方凸出弯曲,因此,通过该 被加压面99,能够将来自水流路14的水的压力向周围释放。例如,该被 加压面99从外缘(径向外侧)到内侧中心同样平坦的情况下,不能将来 自水流路14的水的压力向周围释放。因此,在被加压面99的内侧部分经不住压力的情况下,拱形阀81整体挠曲,拱形阀81不能完全闭锁气体通
路16(即,在密封面100和阀室29的入口31之间产生间隙),可能导致 发生水的逆流。但是,本发明的拱形阀81的被加压面99如上所述,朝向 与水的漏出方向相反的方向(上方)而凸出弯曲,因此,即使由于水击现 象而急剧上升的水的压力作用于被加压面99,所述压力也向周围被释放, 由此拱形阀81不会挠曲,从而能够维持其全体形状。因此,拱形阀81完 全地闭锁气体通路16 (即,密封面100没有间隙地密封入口31),从而, 能够可靠地阻止水的逆流。还有,被加压面99只要是相互为将对被加压 面99加压的水的压力向周围释放的结构,可以不像上述一样凸出弯曲。
还有,如上所述,被加压面99的弹性凸部101由于被各突起89挤压 而弹性变形,推顶拱形阀81,使其闭锁气体通路16。例如,与上述水击 现象相反地极低的压力的水的情况下,该水可能通过闭锁气体通路16的 拱形阀81、和所述气体通路16之间(具体来说,密封面100和入口 31 之间)的微小的间隙而逆流。但是,通过弹性凸部101被各突起89挤压, 将拱形阀81推顶为闭锁气体通路16 (g卩,将密封面100向入口 31推顶), 因此,消除上述微小的间隙,能够可靠地阻止水的逆流。
因此,通过该弹性凸部IOI、和向上方凸出弯曲的被加压面99,可以 无论水的压力的大小,可靠地阻止所述水的逆流。
另外,弹性凸部101通过被各突起89局部地(即,在与各突起89对 应的周围四处位置)挤压,挤压力局部地集中而发挥作用,因此,即使小 的挤压力,也容易弹性变形,将密封面100向入口 31推顶,从而能够可 靠地消除密封面100和入口 31之间的间隙。
另一方面,在吸引时,如图26(b)所示,拱形阀81通过负压比吸引。 由此,拱形阀81克服被各突起89挤压的弹性凸部101的推顶力,向上方 浮起,由密封面100密封的入口 31与阀室29内部连通,完成气体通路16 (开放)。因此,与图4 (b)中的止逆阀17相同地,形成连接臭氧产生装 置21—>臭氧供给管24—>三通支管18的入口 19一>气体通路16的路径 连通的状态,臭氧供给于气体通路16。
这样,在第七实施方式的止逆阀17中,拱形阀81在臭氧供给时(参 照图26 (b)),通过臭氧的供给压力(上述负压),开放气体通路16,由此如图22所示,能够容许从三通支管18的入口 19向气体通路16供给的 臭氧朝向出口20,向上方通过的情况。另一方面,在臭氧非供给时(参照 图26(a)),拱形阀81通过其自重及弹性凸部101的推顶力,闭锁气体通 路16,从而能够阻止向水的逆向(图26 (a)中的下方)的通过(逆流)。 即,通过这样的简单的结构的止逆阀17,能够在从外部不进行另行的操作 的情况下,自动开闭气体通路16,阻止水的逆流。 (排水阀)
图27是表示拔出了图22中的排水阀36的图,图27(a)表示通常时 的状态,图27 (b)表示吸引时的状态,图27 (c)表示排水时的状态。 还有,图27中,入口 19的朝向表示为与图22中所示的朝向相反的朝向。 图28是阀室38内部中的止动器47的上侧立体图。
在第七实施方式的排水阀36中,如图27所示,作为收容室的阀室38 内部形成为上侧部分向上方凸出弯曲的圆筒状。另外,在阀室38的底壁 的中央位置以圆形状形成有上述出口42。还有,作为设置于阀室38内的 接受部件的止动器47在侧面观察剖面的情况下,形成为与阀室38的内部 形状相似,向上方凸出弯曲。具体来说,止动器47如图28所示,包括-以在阀室38的底壁上包围出口 42的方式以放射状设置的六组肋105的对。 各肋105的上表面形成为朝向出口 42的径向外侧平缓地降低(参照图27), 以下,将所有肋105的上表面总称为接受面103。即,接受面103形成上 述止动器47的凸出弯曲的部分。另外,在一对肋105之间形成有排水槽 104。
如图27所示,作为隔断部件的圆板阀46由具有挠曲性的原材料构成, 在通常时,如图27(a)所示,在阀室38内,载置于接受面103上地被止 动器47承接。在该状态下,圆板阀46的周缘与阀室38的内壁接触,或 例如隔着小于lmm,优选约0.3mm的间隙接近。
还有,在吸引时,如图27 (b)所示,圆板阀46通过负压被吸引,入 口40被堵塞,由此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地,排水管35被隔断(参照图6 (b))。此时,圆板阀46沿阀室38的内部旋转的、上述上表面形状挠曲。 在此,在排水管35的内周面的、接近入口 40的位置,以朝向排水管35 的中心突出的方式,在同一圆周上以等间隔设置有三个防脱落肋106,通过这些防脱落肋106,在吸引时,防止圆板阀46被吸引至排水管35内的情况。
如上所述,在该排水阀36中,在图27 (a)所示的通常时,圆板阀46 与阀室38的内壁接触或接近,因此,在阀室38内连通入口 40和出口 42 的间隙(相当于图6的间隙48)几乎不存在。但是,载置圆板阀46的接 受面103向上方凸出弯曲,因此,其周缘侧(各肋105的上表面的、从出 口42远离的部分)与中心侧(各肋105的上表面的、出口42侧的部分) 相比,位于下侧,在该周缘侧部分,能够在接受面103和阀室38的内壁 之间确保间隙。因此,在图27 (c)所示的排水时,通过从入口40流入阀 室38内的水挤压圆板阀46,圆板阀46的周缘部分在上述间隙挠曲。由此, 消除阀室38的内壁和圆板阀46的接触,在阀室38的内壁和圆板阔46之 间形成上述间隙48。由此,连通入口40和出口42,开放排水管35,因此, 流入阀室38内的水通过各排水槽104到达出口 42,经由排水管35被排出。
艮口,根据第七实施方式的排水阀36可知,圆板阀46在通常时(排水 时以外且吸引时以外),与阀室38的内壁接触或接近,因此,即使吸引时 的排水管35内的压力变化(上述负压)小,也可靠地运行,能够堵塞入 口40,隔断排水管35,从而能够可靠地防止来自外部的空气的流入。
另外,圆板阀46具有挠曲性,在排水时,被流出的水挤压而挠曲, 由此在阀室38的内壁和圆板阀46之间形成上述间隙48,由此开放排水管 35,因此,能够确保排水管35处的顺畅的排水。
还有,在向上方即与排水时水流出的方向(流出方向)相反的方向凸 出弯曲的接受面103,接受面103的周缘侧与其中心侧相比,位于水的流 出方向下游侧(下侧),因此,在该周缘侧部分,能够在接受面103和阀 室38的内壁之间确保间隙。因此,在排水时,在该间隙使圆板阀46挠曲 至阀室38的内壁和圆板阀46的接触被消除为止,从而能够可靠地开放排 水管35。
<第八实施方式>
如图3所示,在止逆阀17 (参照图4)中,若阀室29内堵塞异物, 则在止逆阀17中,可能难以阻止自水流路14的縮径部15到气体通路16 (具体来说三通支管18)的水的逆流(漏水)。还有,在逆流的水的量比较多的情况下,所述水从三通支管18的入口 19到达臭氧产生装置21,可 能臭氧产生装置21被水润湿(参照图2)。若在该状态下打开臭氧产生装 置21,则如上所述,不能放电,可能导致发生漏电。
在此,水在水流路14流动时,縮径部15内成为负压,因此,难以发 生从縮径部15向气体通路16的逆流。换而言之,水没有在水流路14中 流动时,难以发生逆流。因此,利用该负压,能够将到达臭氧产生装置21 的水向縮径部15内返送。具体来说,控制部49在打开臭氧产生装置21 之前,以规定时间(例如,IO秒以上,设想缩径部15处的水的流动最慢 的情况而设定)的期间,驱动泵5,使水流过水流路14 (缩径部15)(参 照图7)。由此,縮径部15内成为负压,因此,能够使经由臭氧供给管24 (参照图2)及气体通路16到达与缩径部15连通的臭氧产生装置21的水 返回縮径部15内。即,在打开臭氧产生装置21的情况下,在这之前,必 须除去臭氧产生装置21内部的水分。由此,能够可靠地防止臭氧产生装 置21以润湿的状态被打开。
本发明不限定于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可以在发明范围内进行各种变 更。例如,可以将本发明的水臭氧混合装置2、水净化装置l或臭氧生成 装置70的结构使用于利用洗澡水进行洗涤的洗衣机等中的洗澡水的净化 处理等。另外,在第五、第六、第七及第八的实施方式中所示的结构不限 定于水净化装置l,也可以适用于水臭氧混合装置2。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将臭氧混合于水的结构的臭氧混合器 7,但不限定于此,可以将该臭氧混合器7作为通用的气液混合器使用。 还有,使用了第七实施方式所示的拱形阀81的止逆阀17不限于本发明的 臭氧混合器7、水臭氧混合装置2、水净化装置1及臭氧生成装置70,能 够将其适用于需要阻止流体的逆流的所有的机构。
4权利要求
1. 一种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泵,其用于汲水;净化装置,其用于净化水;导入路,其用于将由所述泵汲取的水向所述净化装置导入;净水供水路,其输出由所述净化装置净化的净水,所述净化装置包括框体、在所述框体的外表面设置的操作部和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用于控制在所述框体内配置的臭氧产生装置、用于将所述臭氧产生装置产生的臭氧混合于水中的气液混合器及所述泵和所述臭氧产生装置的运行。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泵用于从水源汲取原水,所述净水供水路包括导出路,该导出路用于取出由所述净化装置净化的净水。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基于所述泵的喷出侧的水压,联动控制所述泵及所述臭氧产生装置的运行。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泵用于从被净化水的贮水源汲取水,所述净水供水路包括返送路,该返送路用于使由所述净化装置净化的净水向所述贮水源返回。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贮水源包括贮存生活用水的贮水罐,在所述贮水罐具备用于取出所述贮水罐的水的用户用供水管,所述贮水罐配置在高位,以在所述用户用供水管被打开时,通过重力使水流出,所述泵及所述净化装置配置于比所述贮水罐低的位置。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被组装部件,该被组装部件组装有所述净化装置及所述泵,所述贮水罐配置于所述被组装部件的上方,所述净化装置配置于所述被组装部件的上端部,所述泵配置于比所述净化装置低的位置。
7. 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入路的中途设置有用于捕获导入所述净化装置的水中的异物的过滤器。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压力传感器,其用于检测在从所述泵到所述过滤器为止之间流过的水的压力;控制装置,其用于根据由所述压力传感器检测的压力值,判断所述过滤器的堵塞;报知机构,其用于在由所述控制装置判断为所述过滤器的堵塞时,报知所述过滤器的堵塞。
9. 根据权利要求1 8中任一项所述的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框体内具备水路,其一端与所述导入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净水供水路连接,电装品区域,其划分在所述水路的上方,隔断壁,其用于将所述电装品区域从所述水路隔断,其中所述气液混合器与所述水路结合,所述臭氧产生装置及所述控制装置配置于所述电装品区域。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路在所述框体内,在左右方向上沿大致水平延伸, 一端向所述框体的一侧面外方突出,在外方与所述导入路连接,另一端向所述框体的另一侧面外方突出,在外方与所述净水供水路连接。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混合器以构成所述水路的所述一端或所述另一端的方式与所述水路结合。
12. 根据权利要求9 11中任一项所述的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断壁配置于所述水路及所述气液混合器的结合部分的上方。
13. 根据权利要求9 12中任一项所述的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路包括在维护时能够拆卸的部件, 所述隔断壁配置于所述部件的上方。
1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混合器具备水流路,其在一端具有水的流入口,在另一端 具有水的流出口,并连通所述流入口及所述流出口;气体通路,其在一端具有气体入口,在另一端具有气体出口,所述气体出口合流于所述水流路 的中途,所述臭氧产生装置产生的臭氧从所述气体入口供给于所述气体通路,所述水净化装置具备排水路,其用于在所述水流路的水从所述气体 出口浸入而在所述气体通路中流动时,将流出所述气体通路的水排出;空气流入抑制机构,其设置于所述排水路,且用于在向所述气体通路的臭氧 供给中,抑制空气向与水流出所述排水路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流入。
15.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气液混合器具备水流路,其在一端具有水的流入口,在另一端具有水的流出口,并连通所述流入口及所述流出口;气体通路,其在一端具有气体入口,在另一端具有气体出口,且从所述气体入口朝着所述气 体出口向上方延伸,所述气体出口合流于所述水流路的中途, 所述臭氧产生装置产生的臭氧从所述气体入口供给于所述气体通路,所述水净化装置包括止逆阀,其配备于所述气体通路,用于容许从所述气体入口朝向所述气体出口的从下方朝向上方的臭氧的通过,但阻止 向相反方向的水的通过,该止逆阀包括阀体,该阀体在供给臭氧时,利用臭氧的供给压力开放 所述气体通路,在不供给臭氧时,通过自重闭锁所述气体通路。
16. —种水臭氧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气液混合器,其具有水流路和气体通路,所述水流路在一端具有水的 流入口,在另一端具有水的流出口,并连通所述流入口及所述流出口,所 述气体通路在一端具有气体入口,在另一端具有气体出口,所述气体出口合流于所述水流路的中途;臭氧供给装置,其产生臭氧并将产生的臭氧从所述气体入口向所述气体通路供给;排水路,其用于在所述水流路的水从所述气体出口浸入而在所述气体 通路流动时,将流出所述气体通路的水排出-,空气流入抑制机构,其设置于所述排水路,且用于在向所述气体通路 的臭氧供给中,抑制空气向与水流出所述排水路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流入。
17.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液混合器具有使所述水流路的中途被縮径的縮径部, 所述气体出口合流于所述縮径部。
18. 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气流入抑制机构通过臭氧被吸入所述缩径部而变化的所述排水路内的压力变化来动作。
19.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气流入抑制机构包括收容室,其在一端具有入口,在另一端具有出口 ,并通过将所述入口及所述出口与所述排水路连接而插入于所述 排水路的中途;隔断部件,其收容于所述收容室,具有挠曲性,通过臭氧被吸入所述 縮径部而变化的所述排水路内的压力变化而堵塞所述入口,从而隔断所述 排水路,除了水流出所述排水路时且臭氧被吸入所述缩径部时,所述隔断部件 与所述收容室的内壁接触或接近,在水流出所述排水路时,所述隔断部件被流出的水挤压而挠曲,从而 在所述收容室的内壁和所述隔断部件之间形成间隙,由此开放所述排水 路。
20. 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接受部件,其设置于所述收容室内,形成有向所述相反方向凸出弯曲的接受面,且用于用所述接受面接受所述隔断部件。
21. 根据权利要求16 20中任一项所述的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水检测传感器,其用于检测从所述排水路排出的水; 臭氧供给控制机构,其用于根据所述水检测传感器的检测,停止所述臭氧供给装置。
22. —种水臭氧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气液混合器,其具有水流路和气体通路,所述水流路在一端具有水的 流入口,在另一端具有水的流出口,并连通所述流入口及所述流出口,所 述气体通路在一端具有气体入口,在另一端具有气体出口,从所述气体入 口朝着所述气体出口向上方延伸,所述气体出口合流于所述水流路的中 途;臭氧供给装置,其产生臭氧并将产生的臭氧从所述气体入口向所述气 体通路供给;止逆阀,其配备于所述气体通路,且用于容许从所述气体入口朝向所 述气体出口的从下方朝向上方的臭氧的通过,但阻止向相反方向的水的通 过,其中该止逆阀包括阀体,该阀体在供给臭氧时,利用臭氧的供给压力开放 所述气体通路,在不供给臭氧时,通过自重闭锁所述气体通路。
23. 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阀体以能够向上下移动的自由状态收容在所述气体通路内,且具有向上方凸出弯曲的上表面。
24. 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为了防止所述阀体的位置偏离,在所述气体通路内设置有与所述阀体 的上表面接触的突起。
全文摘要
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进行维护,能够以简单的结构良好地改善水质,能够实现紧凑化,操作性良好,或能够防止电装品的浸水的水净化装置。通过在框体27配置操作显示部55、臭氧产生装置21、臭氧混合器7及控制部49,在与框体27有关的部位进行装置的操作、控制、运行,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维护,还能够实现装置紧凑化。另外,控制部49基于泵5的喷出侧的水压,联动控制泵5及臭氧产生装置21的运行,因此,操作性良好,所述臭氧产生装置21及控制部49的电装品位于水路187的上方,进而,利用隔断壁180与水路187隔断,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这些电装品的浸水。
文档编号C02F1/78GK101466645SQ20078002117
公开日2009年6月24日 申请日期2007年4月13日 优先权日2006年6月8日
发明者上村透, 平田俊之, 广田达哉, 广直树, 汀祥子, 河村要藏, 稻本吉宏 申请人: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