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移动填料的生物滤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37574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可移动填料的生物滤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移动填料的生物滤池。
背景技术
在现有常用曝气生物滤池中,滤料多采用陶粒滤料作为生物载体和过
滤滤料。该种陶粒比较重,挂膜后的比重一般在2-2. 5t/m3,该种滤池中, 圆形陶粒滤料堆放在滤池下部的承托滤板上,滤池反应一段时间后,填料 由于膜的厚度增大,水力阻力增大,因此,滤料需要定期反冲洗。由于陶 粒滤料较重,为了使得反洗效果较理想,避免出现滤料结球现象,陶粒滤 料生物滤池一般反洗过程分气洗、气水联合冲洗和水洗三个步骤。气洗主 要为松动滤料,使滤料相互摩擦,使较厚生物膜部分脱落;气水联合冲洗 加大冲洗力度,生物膜边脱落边随反洗水带走;联合冲洗后的水洗对脱落 的生物膜进行清洗和扫洗,使得反洗水排水变得清澈为止。反洗结束后, 系统重新进污水进行生化反应。因为陶粒滤料反洗力度较大,所以滤池反 洗后一段时间水质难以达到达标或设计要求,随着生物膜的增长,污水渐 渐达标。生物膜增长到一定阶段,部分生物膜表面脱落,随着出水带走。
另外,由于一般生物滤池不设二沉池,因此生物滤池的出水的悬浮物 很容易超标。陶粒滤料生物滤池有机污染物负荷可达4 ~ 6kgBOD5/m3滤料.d, 考虑到滤料层负荷的不均匀性和反洗前后处理效果的区别,陶粒滤料生物 滤池一船:i殳计有^L污染物负荷宜小于4kgBOD5/W滤料.d。然而陶粒滤料生物 滤池一旦出现曝气系统损坏或滤头损坏,需要将全部滤料清理出滤池,工 作量非常大。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控制填料区 的相互交错位置的变化,从而实现易于反洗的可移动填料的生物滤池。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生物可移动填料的 生物滤池,由下往上依次包括进水配水室、滤板及设于其上的上滤头、微 孔曝气区、填料区及清水区,该进水配水室的一端连接进水管,另一端连 接反沖洗水管,该清水区与一出水渠相连通,且该出水渠连接有排水管及
反洗排水管,该填料区包括可移动填料层及固定填^r+层,该可移动填料层 通过第 一 吊起装置连接至 一传动装置。
固定填料层通过第二吊起装置连接至该传动装置;该可移动填料层及 固定填料层间隔分布于填料区中;该填料区的两端^:有能供可移动填料层 上下移动的导轨。
可移动填料层与固定填料层为螺旋交织的生物填料。
进水管及反冲洗水管分别通过控制阀与进水配水室连接,排水管及反 洗排水管也通过控制阀与出水渠连接。
与现有拔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在反冲洗过程中,通过可移动填料层和 固定填料层之间位置的交错变化,简单实现带走多余和脱落的生物膜,避 免现有技术滤池的气洗松动,而只需水力冲洗过程,简化了冲洗过程。
另外,当滤池下部曝气系统或上滤头出现损坏,可移动填料层和固定 填料层均可在传动装置及吊起装置的作用下沿导轨滑动至池顶,这样以利 于维修人员下滤池进fl"维修工作。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可移动填料的生物滤池正常处理污水工况的结构示 意图2为本实用新型可移动填料的生物滤池反洗工况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及图2所示, 一种生物可移动填料的生物滤池,由下往上依次 包括进水配水室l、滤板2及设于其上的上滤头3、;徵孔曝气区4、填料区 及清水区7,该进水配水室1的一端连接进水管13,另一端连接反冲洗水 管14,该清水区7与一出水渠8相连通,且该出水渠6连接有排水管15及 反洗排水管16,该填料区包括可移动填料层5及固定填料层6,该可移动 填料层5通过第一吊起装置11连接至一传动装置10。本实用新型中,池体 为长方体,填料区,即可移动填料层5与固定填料层6均采用螺旋交织的 生物填料,对悬浮物的过滤效果好。
固定填料层6通过第二吊起装置12连接至该传动装置10,该可移动填 料层5及固定填料层6间隔分布于填料区中。
为了更好地控制可移动填料层的移动路径及有效减少移动时的摩擦阻 力,该填料区的两端设有能供可移动填料层5上下移动的导轨9。
为了实现生物滤池正常处理污水工况及反洗工况,进水管及反冲洗水 管分别通过控制阀与进水配水室1连接,排水管及反洗排水管也通过控制 阀与出水渠8连接。
如图l所示,生物滤池正常处理污水工况时,污水从进水管13进入配 水室1,再经过滤头3均匀配送到填料区,污水通过生物降解去除有^4勿并 过滤悬浮物,净化后的污水上流至清水区7,清水区7净化水溢流至出水渠 8,再通过排水管15实现污水达标排力丈。
如图2所示,生物滤池反洗工况时,停止污7jc进水管13进水;反沖洗 水管14开始进水;同时,传动装置10开始工作,通过吊起装置ll带动可 移动填料层5沿着导轨9朝上松动。可移动填料层5与固定填料层6在松 动过程中由于相互摩擦,部分生物膜脱落,避免常规滤池的气洗松动。反 冲洗水经过上滤头3至+>动后填料区,反洗水很容易对生物填料进行清洗。脱落后的生物膜随着反洗水溢流至出水渠,再经反洗排水管16进入污水系 统。
现有技术的生物滤池正常工作时水力阻力约为0. 015 ~ 0. 025MPa,而本 实用新型正常工作时水力阻力约为0. 005 ~ 0. 01 MPa;现有技术的生物滤池 水力反洗时清洗水压力要求大于0. lMPa;而本实用新型在相同沖洗强度下, 清洗水压力要求大于0. 06MPa。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特制的螺旋交织生物填 料,有机污染物负荷高达3 5kgBOD5/V滤料.d,滤池反洗前后水质波动小。
另外,本实用新型中可移动填料层5和固定填料层仅6用于区别反洗 工作时的变动情况,当滤池进行反洗时在传动装置10与第一吊起装置11 的作用下,可移动填料层5上下移动,与固定填料层6之间形成碰撞,实 现填料区的松动,使反洗易于带走多余和脱落的生物膜。当滤池下部的微 孔曝气区4或上滤头3出现损坏,可移动填料层5和固定填料层6均可在 传动装置及第一、第二吊起装置ll、 12的作用下沿导轨9滑动至池顶,这 样以利于维修人员下池进行维修工作。
为了更充分i兌明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效果,以下列举了本实用浙,的 几种^f吏用实施例。 实施例1
采用可移动填料生物滤池处理小区生活污水,水量为20t/h。生物滤池 采用碳钢结构,表面作防腐处理。生物滤池尺寸为3. 0mx 3. 0mx 4. 5m, i真 料层高度为3. 0m。生物滤池有效停留时间为1. 2h。生活污水由调节池直接 泵送至可移动填津+生物滤池。该处理工艺COD去除率为84%,原进水的COD 平均228mg/L,处理后COD值为36mg/L。可移动填料生物滤池反洗周期为 24h, SS可有效保ii小于或等于13mg/L。 实施例2
采用可移动填料生物滤池处理啤酒分装厂洗瓶、清洗废水。水量为15t/h。生物滤池采用碳钢结构,表面作防腐处理。生物滤池尺寸为4.5m x 3. Ooix 4. 5m,填料层高度为3. Om。生物滤池有效停留时间为2. 6h。废水 由调节池直接泵送至可移动填料生物滤池。该处理工艺COD去除率为90°/。, 原进水的COD平均578mg/L,处理后COD值为58mg/L。可移动填料生物滤 池反洗周期为18h, SS可有效保证小于或等于15mg/L。 实施例3
采用可移动填料生物滤池处理炼油厂废水。水量为2t/h。生物滤池采 用碳钢结构,表面作防腐处理。生物滤池尺寸为2. 4mx 1. 8mx 3. 5m,填料 层高度为2. Om。生物滤池有效停留时间为3h。废水经气浮处理后直接泵送 至可移动填料生物滤池。该处理工艺COD去除率为89°/ ,原进水的COD平均 655mg/L,处理后COD值为72mg/L。可移动填料生物滤池反洗周期为24h, SS可有效保证小于或等于12mg/L。
权利要求1、一种生物可移动填料的生物滤池,由下往上依次包括进水配水室(1)、滤板(2)及设于其上的上滤头(3)、微孔曝气区(4)、填料区及清水区(7),该进水配水室(1)的一端连接进水管(13),另一端连接反冲洗水管(14),该清水区(7)与一出水渠(8)相连通,且该出水渠(6)连接有排水管(15)及反洗排水管(16),其特征在于该填料区包括可移动填料层(5)及固定填料层(6),该可移动填料层(5)通过第一吊起装置(11)连接至一传动装置(10)。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填料的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固定填料 层(6)通过第二吊起装置(12)连接至该传动装置(10)。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填料的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该可移动 填料层(5 )及固定填料层(6 )间隔分布于填料区中。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填料的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该填料区 的两端设有能供可移动填料层(5)上下移动的导轨(9)。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填料的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可移动填 料层(5)与固定填料层(6)为螺旋交织的生物填料。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填料的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进水管及 反冲洗水管分别通过控制阀与进水配水室(l)连接,排水管及反洗排水管也通 过控制阀与出水渠(8)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公开了一种生物可移动填料的生物滤池,其由下往上依次包括进水配水室(1)、滤板(2)及设于其上的上滤头(3)、微孔曝气区(4)、填料区及清水区(7),该进水配水室(1)的一端连接进水管(13),另一端连接反冲洗水管(14),该清水区(7)与一出水渠(8)相连通,且该出水渠(6)连接有排水管(15)及反洗排水管(16),该填料区包括可移动填料层(5)及固定填料层(6),该可移动填料层(5)通过第一吊起装置(11)连接至一传动装置(10)。本实用新型易于实现滤池的反洗,简化了反洗过程。
文档编号C02F3/12GK201250143SQ20082005059
公开日2009年6月3日 申请日期2008年7月11日 优先权日2008年7月11日
发明者芳 毕, 江儒兵, 石云峰, 亮 黄 申请人:广州市金龙峰环保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