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曝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47473阅读: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曝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装置部件,尤其涉及一种曝气装置,属于 水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水资源紧缺的问题日益严重,水将成为制约社会发展 的一项重要因素。人们也越来越重视水处理技术的开发和改进。
污水生物处理工艺是污水处理工艺中比较特殊的一种,又称为活性污泥 法。活性污泥法可以分为好氧法和厌氧法等。在好氧生物污水处理系统中, 微生物利用水中的溶解氧,氧化降解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然后进行微生物和
水的分离操作,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溶解氧英文名称为Dissolved Oxygen, 通常记作DO,是指溶解在水里氧的含量,用每升水里氧气的毫克数表示,单 位为mg/L。水中溶解氧的多少是生物污水处理工艺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 为了使水中微生物获得足够的溶解氧,人们利用鼓风机压缩空气或者通 过表面搅拌向水中进行充气。为微生物提供氧气的鼓气装置以及配套的管线、 固定装置等,统称为曝气装置。曝气装置有盘式曝气装置、管式曝气装置、 表曝系统等。
现有的曝气装置中,曝气管的安装一般从曝气池体长端布置,间距在 500mm 1500mm,这样的安装方式,由于曝气管之间的间距较大,曝气过程中 存在曝气盲区,即有些区域曝气气泡不能达到,曝气的过程中气泡体积大, 气泡碰撞汇集后将更大,上升流速快,充氧效率低,曝气能耗大,并且这样 大的曝气间距,曝气区域各处的溶氧浓度严重不均匀。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曝气装置, 该曝气装置能够提供较为均匀的曝气,不存在曝气盲区。
为了解决以上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曝气装置,包括布气装置和多根曝气管,布气装置与曝气管连通,
所述曝气管上有曝气微孔,其特征在于,相邻曝气管的间距为80 ~ 300mm, 每米曝气管上有至少2000个曝气微孔。
现有技术中的曝气管的间距一般在500mm~ 1500mm,这样大的间距存在 曝气盲区,本实用新型经过长期的工程实践摸索、研究发现,相邻曝气管的 间距需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当间距为80~ 300mm,并且每米曝气管上有 至少2000个曝气微孔时,在低通气量的情况下,能够实现比较均匀的曝气, 从曝气管鼓出的曝气气泡比较小,而且不容易碰撞,在相同曝气量的情况下, 曝气气泡的比表面积大,可以提高充氧效率。并且从工程实践中发现,在曝 气管这样的间距布置下,辅以其它专项技术,可以实现较小的溶氧浓度控制, 例如溶氧浓度在0. 10-0. 35mg/L之间,在一个曝气池内便可实现同时脱碳和 同步硝化反硝化。
优选地,所述相邻曝气管的间距为100 - 200mm。
优选地,曝气管底端母线距池底垂直高度小于100mm,更优选小于50腿。 优选地,所述曝气管的直径小于等于75mm,更优选小于67mm。 优选地,每米曝气管上有3000-6000个曝气微孔。更优选,每米曝气管 上有3500 ~ 4500个曝气微孔。
优选地,所述曝气纟效孔的直径为1. 5mm以下,更优选为lmm以下。 优选地,所述曝气管为曝气软管。
优选地,所述曝气软管的末端固定在曝气池末端的池顶附近。 优选地,所述曝气软管的末端通过绳结固定在曝气池末端的池顶附近。 优选地,所述布气装置为空气分配器,所述曝气软管与空气分配器之间 通过卡箍连接。
优选地,所述多根曝气管沿曝气池的短端横向布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曝气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相邻曝气管之间的间距为 80 300rarn,每米曝气管上有至少2000个曝气微孔,曝气管间距设定合理, 充氧效率提高,既能降低曝气能耗,又能消除曝气盲区,使污水中的溶氧浓 度较为均衡,可为微生物提供相对温和的生长环境以便更有效、更彻底地去 除水中的各种污染物。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曝气装置,特别适用于污水生物处理工艺。

图l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曝气装置的正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曝气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常规曝气方式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曝气装置其曝气方式的示意图。
图中各标记的含义是
1一一空气分配器,2——导轨滑槽,3—一导轨,4---Nl, 5—一平衡
滚轴,6——平衡装置,7—一平衡支架,8——曝气管,9一一牵引绳,10— 一挂钩,11一一预埋铁,12—一鼓风支管,13 — 一活结,14一一控制阀门, 15——鼓风主管,16——走道桥。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
进行阐

请参见图l和图2,图l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曝气装置的正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曝气装置的俯视图。
如图所示,在曝气池的进气端顶部位置有鼓风主管15,曝气主管15的 侧面开设有孔,将一端短管焊接在开孔处,然后连接控制阀门14,控制阀门 14的开度可以控制曝气气流的大小,将弯头等连接件焊接在控制阀门14上, 鼓风支管12通过活结13与曝气池上部的鼓风主管15连接,鼓风支管12的 下部与空气分配器1连通,空气分配器1可以与一根或者多根曝气管8连通, 空气分配器1为曝气管8布气,从空气分配器1分配出的曝气管8从平衡装 置6对应孔中穿过,平衡装置6前端和后端有平衡滚轴5,可以使得曝气管8 顺利的通过平衡装置,在曝气管8的末端拴有牵引绳9,牵引绳9拉紧后拴 在曝气池尾墙上端的挂钩10上。曝气管8在此实施例中选择使用曝气软管, 能够方便的拆卸。
鼓风主管15为曝气池提供曝气气源,鼓风主管15与供气装置连通,最常用的供气装置是鼓风机。
鼓风主管15的侧面开孔是较为常用和比较优选的方式,鼓风主管的开孔 也可以开设在鼓风主管的上部或者下部,开孔的最低要求是能够为鼓气支管 和曝气管提供系统设计所需的空气量即可。较为优选的是能够提供的空气量 要大于系统设计的空气量,这样的设置可以通过调节控制阀门14的开度,实 现曝气量的调整。
控制阀门14可以选用各种阀件,例如截门形、旋塞形、蝶形阀等,按照
连接方法可以分为螺紋连接阀门、法兰连接阀门、焊接连接阀门、卡箍连接 阀门、卡套连接阀门和对接连接阀门等。控制阀门的材料可以选择金属材料 阀门和非金属材料阀门等,金属材料阀门如铸铁阀、碳钢阀、不锈钢阀、合 金钢阀、铝合金阀、铅合金、钬合金阀等,非金属材料阀门如塑料阀、玻璃
钢阀、陶t;阀等。对于以上的阀门优选选用耐腐蚀的阀门。
鼓气支管12通过导轨3上的导轨滑槽2滑移至曝气池的底部,这样可以 为操作人员安装提供便利,安装省时省力。
空气分配器1通过卡箍4与曝气管8连接。此处的连接可以是可拆卸的 连接方式,也可以是固定的连接方式,优选使用可拆卸的连接方式,卡箍是 典型的可拆卸连接方式中的一种,还可以使用卡套、以及内螺紋或者外螺紋 连接。可拆卸的连接方式不仅为曝气管以及整套设备的安装提供便利,而且 也为曝气管的更换提供了更大的自由度。
曝气管8优选使用曝气软管,也可以选用金属管等硬质管,重要的是相 邻两个曝气管之间的间距不能大,所述相邻两个曝气管之间的距离为80 ~ 300mm,优选的是100 ~ 200mm,在本实施例中可以使用的间距是150腿,安装 过程中可能存在正负误差。在上述的间距范围之内,优选的是每两根相邻的 曝气管的间距都是相等的。
曝气管8可以选用常用的曝气管,曝气管的直径选用78mm或者78mm以 下,优选67mm或者67mm以下。曝气管上开有微孔,微孔直径一般在lmm左 右。每米曝气管上有至少2000个曝气孩i孔,曝气微孔的直径可以在l.5mm 以下,优选为l,以下。曝气管可以选择市售的曝气管,曝气管的空气阻力 要求满足国家标准,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工艺的要求来选择使用不同类型的曝气管。
曝气管8沿着曝气池的短端布置,这样的布置能够为曝气池提供更加均 匀的溶氧浓度。安装过程中,曝气管通过^f黄向较短的距离即可完成安装,即
曝气管安装跨度小,为更好地实现上述的间距提供便利;另外,曝气管在较 短3争度安装条件下,因为鼓风主管15中的气流压降变化小,故能更加均匀的 完成曝气。
平衡装置6前端及末端设置有平衡滚轴5,平衡装置6通过螺栓固定在 平^f支架上,而平衡支架7固定在池底。平衡滚轴可以转动,以利于曝气管 的移动。也可以采用表面较为光滑而不能转动的轴。平衡装置主要的作用是 固定曝气管的竖向位置且装卸曝气管时可起滑轮、定位的作用。
预埋铁11为鼓气支管导轨3等装置提供固定载体,例如,空气分配器l 底座可以焊接在预埋铁11上。
平衡装置6 —方面可以为曝气软管提供导向作用,另一个方面还可以为 曝气软管提供固定作用。当采用曝气软管时,曝气软管一般为塑料等密度较 低的非金属材料,在曝气过程中,因为浮力的作用而为其连接件施加很大的 拉力,容易形成应力集中。在设置平衡装置6之后,除了可以束縛曝气软管, 另外还可分散浮力作用。对于平衡装置6的布置间距, 一般在30cm 80cm 之间,优选35 ~ 75cm,更优选45 ~ 55cm。
在本实施例中,空气分配器1分配出两根曝气软管8,在运行过程中, 如果需要更换曝气软管8,那么可以先用一个与曝气池长度相当的绳子或者 更长的绳子与曝气软管上的牵引绳连接,然后关闭需要更换的曝气软管所对 应的控制阀门,将拉伸绳从曝气池池顶附近的挂钩上取下,拉动鼓气支管及 空气分配器,曝气软管随着空气分配器^皮拉出曝气池,在才喿作过程中要注意 拉住拉伸绳以使得曝气软管緩慢移动,将曝气软管拉出曝气池之后,取下需 要更换的曝气软管,换上新的曝气软管后或者对曝气软管清理检修后,然后 将更换好的曝气软管或者清理4企修后的曝气软管重新固定在空气分配器上, 从另一端拉动与拉伸绳连接的绳子,将空气分配器置入导轨轨道,拉动与拉 伸绳连接的绳子直至将拉伸绳重新拉出曝气池,然后将其固定在曝气池池顶 附近的挂钩上。上述操作,仅需两人即可完成,不需要其他复杂的设备或者工具;另外,在曝气过程中通常需要多个曝气软管同时工作,而此种更换方 法不需要全部停止曝气,而只需要停止需要更换的曝气软管的曝气,能够保
证工艺的正常运转,整个操作一般在15 ~ 20分钟之内即可完成单根曝气管的
更换。曝气软管需要有一定的拉伸强度。
在曝气池的一端,如图1所示的左端可以设置一座走道桥16,便于工作
人员安装设备、监测工艺参数等。
请参见图3和图4,图3是常规曝气方式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 才是供的曝气装置的曝气方式的示意图。
从图上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曝气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相邻曝 气管的间距为80~ 300腿,每米曝气管上有至少2000个曝气微孔,曝气管间 距设定合理,充氧效率提高,既能降低曝气能耗,又能消除曝气盲区,使污 水中的溶氧浓度较为均衡,可为微生物提供相对温和的生长环境以便更有效、 更彻底地去除水中的各种污染物。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 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L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曝气装置,包括布气装置和多根曝气管,布气装置与曝气管连通,所述曝气管上有曝气微孔,其特征在于,相邻曝气管的间距为80~300mm,每米曝气管上有至少2000个曝气微孔。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曝气管的间 i 巨为100~ 200薩。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曝气管底端母线距池 底垂直高度小于100mm。
4、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曝气管底端母线距池 底垂直高度小于50mm。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管的直径小 于等于75mm。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管的直径小 于等于67mm。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每米曝气管上有3000 ~ 6000个曝气孩t孔。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每米曝气管上有3500 ~ 4500个曝气孩t孔。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微孔的直径 为1. 5mm以下。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微孔的直径 为lmm以下。
11、 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管为曝气软管。
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软管的末 端固定在曝气池末端的池顶附近。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软管的末 端通过绳结固定在曝气池末端的池顶附近。
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气装置为空气分配器,所述曝气软管与空气分配器之间通过卡箍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根曝气管沿曝 气池的短端横向布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曝气装置,包括布气装置和多根曝气管,布气装置与曝气管连通,所述曝气管上有曝气微孔,其特征在于,相邻曝气管的间距为80~300mm,每米曝气管上有至少2000个曝气微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曝气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相邻曝气管的间距为80~300mm,曝气管间距设定合理,充氧效率提高,既能降低曝气能耗,又能消除曝气盲区,使污水中的溶氧浓度较为均衡,可为微生物提供相对温和的生长环境以便更有效、更彻底地去除水中的各种污染物。
文档编号C02F3/12GK201280471SQ20082010855
公开日2009年7月29日 申请日期2008年6月13日 优先权日2008年6月13日
发明者华 张, 李建国, 源 邵 申请人:必德普(北京)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邵 源;张 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