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活性水直饮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48283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抗菌活性水直饮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的处理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抗菌活性水直饮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世界人口的增加、现代工农业发展及高科技的诞生,水的污染日趋
严重,地表以下300米己无洁净水源。而农药化肥洗涤剂、各种工业排放带 来的重金属盐和放射粒子就是污染来源。
自来水处理的传统工艺就是沉淀、过滤、杀菌,这样的处理方式无法有 效去除所有的有害物质,而且氯气杀菌会产生三氯甲垸等致癌的副产物,处 理后的自来水通过漫长而陈旧的铸铁管道很容易被二次污染,因此, 一般的 生活用水中都存在铁锈、泥沙、悬浮物、病毒、细菌、病原微生物、化学污 染(农药、工农业废料排放)物、放射重金属离子如砷、钴、镉、汞等等。
饮水机在上世纪80年代进入我国城乡,尔后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并使 用,可以说饮水机改变了人们传统的饮水方式。然而,市售各种瓶装水、桶 装水或超纯水大多是采用化学工业法或化学实验室法对水进行净化分离的, 即采用所谓离子交换、反渗透、活性碳过滤法或超滤、紫外线杀菌等方法生 产的,其最大缺点在于离子交换法虽能将硬水中的钙、镁离子交换而弃除 成为软水,但此法不能滤除细菌、荧光物、三氯甲烷等杂质,如保养不好反 而成为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霍乱菌、弧菌)繁殖的温床;反渗透法 虽可将重金属、细菌等杂质分离,但其最大的缺陷和离子交换法一样,如保 养不好反而成为细菌繁殖的温床,且处理后的水纯度过高,这种纯净水由于 没有人体所需的养份和微量元素,是一种容易使人体健康受损的饮用水;利 用活性碳过滤也可吸附一些臭味、有机物等,但不能除去水中的重金属离子, 如若不经常保养,细菌也会在碳层中大量繁殖,完全失去过滤等功效;此外 利用紫外线杀死水中的细菌效果差,不彻底,同时也无法滤除重金属杂质。 因此,提供一种对以自来水为水源或以井水地表水为水源的饮用水水质进行深度净化和生物活性处理、解决因使用饮水机造成的反复加热和二次污染问 题的饮用水净化装置,才能适应节能环保产品市场的行业发展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简便、无需依赖任何化学药剂,具有 强力除垢、防垢功能的抗菌节能型活性水直饮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抗菌活性水直饮 机,设有入水口和直饮出水口,由抗菌处理单元、活性处理单元依次连接组 成;所述入水口连接抗菌处理单元;所述活性处理单元连接直饮出水口。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抗菌处理单元由壳体和置于壳体内的 抗菌纳米材料构成。
所述抗菌纳米材料是指分子筛载银-稀土抗菌纳米材料。
所述活性处理单元由稀土高能场前级活性处理单元和稀土高能场后级活 性处理单元依次连接组成。
所述稀土高能场前级活性处理单元或稀土高能场后级活性处理单元由壳 体和置于壳体内的稀土高能场体磁块和带水通道的食品级塑料注塑心芯构 成。
所述壳体是指不锈钢壳。
所述抗菌活性水直饮机还包括预处理单元,所述入水口连接预处理单 元,所述预处理单元连接抗菌处理单元。
所述预处理单元由壳体和置于壳体内的带微孔的高分子材料构成。 所述高分子材料是指PP棉;所述壳体是指食品级塑料壳体或钢壳。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原理是经预处理和抗菌处理后的洁净水,再经前、 后两级稀土高能场反复处理,可将无穷大分子聚合水,有效地切刈成极限小 分子水,并瞬间形成弱碱性小分子水一一活性健康水,而且可以即时提供直 接饮用,实现活性小分子健康水快捷制造,使水质时刻保持新鲜、卫生。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工作的自来水或经预处理的井水由入水口输送入预 处理单元先作预处理弃除肉眼可见的机械杂质、红虫;然后送入抗菌处理单 元进行抗菌处理杀灭水中大肠菌群等病源微生物;同时通过离子交换弃除重 金属、余氯(三氯甲烷等)强致癌物质;再经过稀土高能场前级活性处理单元和稀土高能场后级活性处理单元进行两级稀土高能场活性处理将无穷大分 子聚合水,有效地切刈成极限小分子水,并快速形成弱碱性小分子水即为活 性健康水,所得的活性水送往直饮出水口即可饮用。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实用新型可有效去除 自来水中的重金属、细菌、三氯甲烷等强致癌物质,自动调控自来水的pH
值为弱碱性(pH=7.3~7.8),抑菌率达90%以上,溶解力极强,能有效预防 人体结石症,高钙血病、心脑血管等疾病,可使普通自来水变成洁净的弱碱 性小分子活性水、饮用口感甘甜的健康水;(2)本实用新型无耗能或低能耗, 安装使用简便,产生的活性直饮水饮用安全性高,是目前家用水处理技术中 一种最为理想的、高效的绿色环保直饮机。


图1是本实用新型抗菌活性水直饮机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抗菌活性水直饮机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实用新 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抗菌活性水直饮机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适用于地 表水源水质差的农村、边疆,尤其适用于水质硬度大的北方地区。图1中, 1为入水口, 2为预处理单元,3为抗菌处理单元,4为稀土高能场前级活性 处理单元,5为稀土高能场后级活性处理单元,6为直饮出水口。
预处理单元2由壳体和置于壳体内的带微孔的高分子材料(PP棉)构 成,壳体采用食品级塑料壳体或钢壳。抗菌处理单元3由壳体和置于壳体内 的抗菌纳米材料构成,抗菌纳米材料采用分子筛载银一稀土抗菌纳米材料, 它们是由微波负载法合成的;稀土高能场前级活性处理单元4和稀土高能场 后级活性处理单元5均由壳体和置于壳体内的稀土高能场体磁块和带水通道 的食品级塑料注塑心芯构成。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是这样的自来水或经预处理的井水由入水口 1输送入预处理单元2先作预处理弃除肉眼可见的机械杂质、红虫;然后送入 抗菌处理单元3进行抗菌处理杀灭水中大肠菌群等病源微生物,同时通过离 子交换反应弃除重金属、余氯(三氯甲烷等)强致癌物质;再经过稀土高能 场前级活性处理单元4和稀土高能场后级活性处理单元5进行两级稀土高能 场活性处理,将无穷大分子聚合水,有效地切刈成极限小分子水,并快速形 成弱碱性小分子水即为活性健康水。此时,将上述四级处理后所得的活性水 送往直饮出水口 6作直接饮用。
实施例2
本实用新型抗菌活性水直饮机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适用于 水源为自来水,水质较好的城镇居民。其中,1为入水口, 3为抗菌处理单 元,4为稀土高能场前级活性处理单元,5为稀土高能场后级活性处理单元, 6为直饮出水口。
抗菌处理单元3由壳体和置于壳体内的抗菌纳米材料构成,抗菌纳米材 料采用分子筛载银一稀土抗菌纳米材料,它们是由微波负载法合成的;稀土 高能场前级活性处理单元4和稀土高能场后级活性处理单元5均由壳体和置 于壳体内的稀土高能场体磁块和带水通道的食品级塑料注塑心芯构成。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是这样的自来水由入水口1输送入抗菌处理单 元3进行抗菌处理杀灭水中大肠菌群等病源微生物,同时通过离子交换反应 弃除重金属、余氯(三氯甲烷等)强致癌物质;然后经过稀土高能场前级活 性处理单元4和稀土高能场后级活性处理单元5进行两级稀土高能场活性处 理,将无穷大分子聚合水,有效地切刈成极限小分子水,并快速形成弱碱性 小分子水即为活性健康水。此时,将上述三级处理后所得的活性水送进直饮 出水口6作直接饮用。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 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 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本实用新型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 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抗菌活性水直饮机,设有入水口和直饮出水口,其特征是,由抗菌处理单元、活性处理单元依次连接组成;所述入水口连接抗菌处理单元;所述活性处理单元连接直饮出水口。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抗菌活性水直饮机,其特征是,所述抗菌处理单元 由壳体和置于壳体内的抗菌纳米材料构成。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抗菌活性水直饮机,其特征是,所述抗菌纳米材料 是指分子筛载银一稀土抗菌纳米材料。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抗菌活性水直饮机,其特征是,所述活性处理单元由稀土高能场前级活性处理单元和稀土高能场后级活性处理单元依次连接组 成。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抗菌活性水直饮机,其特征是,所述稀土高能 场前级活性处理单元或稀土高能场后级活性处理单元由壳体和置于壳体内的稀 土高能场体磁块和带水通道的食品级塑料注塑心芯构成。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抗菌活性水直饮机,其特征是,所述壳体是指不锈 钢壳。
7、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抗菌活性水直饮机,其特征 是,所述活性水直饮机还包括预处理单元,所述入水口连接预处理单元,所述 预处理单元连接抗菌处理单元。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抗菌活性水直饮机,其特征是,所述预处理单元由 壳体和置于壳体内的带微孔的高分子材料构成。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抗菌活性水直饮机,其特征是,所述高分子材料是 指PP棉;所述壳体是指食品级塑料壳体或钢壳。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抗菌节能型活性水直饮机,其设有入水口和出水口,由抗菌处理单元、活性处理单元依次连接组成;所述入水口连接抗菌处理单元;所述活性处理单元连接出水口。本实用新型可以弃除自来水中肉眼可见的机械杂质、红虫,抗菌杀灭水中大肠菌群等病源微生物,并将其活化形成弱碱性小分子活性健康水,可广泛应用于以自来水为水源的家庭、军队、宾馆、学校、企事业单位,更适用于农村、边疆,北方等水源复杂、水质较差或以井水地表水为水源的地区。
文档编号C02F1/50GK201317699SQ20082020430
公开日2009年9月30日 申请日期2008年11月28日 优先权日2008年11月28日
发明者奕 张, 张迈生, 林永成 申请人:中山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