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缓冲带控制平原感潮河网地区农业面源污染的方法

文档序号:4808497阅读:3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利用缓冲带控制平原感潮河网地区农业面源污染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环境保护技术领域的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利用缓冲带控 制平原感潮河网地区农业面源污染的方法。
背景技术
缓冲带全称保护缓冲带,指靠近河边植物群落包括其组成,植物种类及土壤 湿度等同高地植被明显不同的地带,既受到水体的影响,又受到陆地系统的影响, 具有明显的边缘效应。
缓冲带是陆地生态系统与水生生态系统交错带的一种类型,是湿地的组成部 分之一,在滨岸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较高的生态、社会和经济价值。 滨岸缓冲带是以植被作为其存在的主要标志,植被在缓冲带中所起的不仅仅是起
到绿化、美观的作用,更多的是对农田地表径流、废水排放、地下径流及深层地 下水流中携带的营养物质、沉积物、有机质等污染物质在进入水体之前起到一个 净化、过滤的缓冲作用,从而降低了污染源与接纳水体之间的联系,形成了一个 阻碍污染物质进入水体的生物和物理障碍,从而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并且可以 截留固体颗粒物进入河流、湖泊等接纳水体,因此成为了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一
个最为有效的形式。
以前关于缓冲带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丘陵、山区等地形较为复杂的集水区,对 平原河网地区的缓冲带技术研究较少,对感潮河网地区缓冲带技术的研究更是鲜 见报道。而经对现有技术的査新,尚未发现利用人工构建缓冲带系统控制感潮河 网地区农业面源污染相同或者类似的文献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利用缓冲带控制平原感潮河 网地区农业面源污染的方法,具有简便实用、净化效果好、免维护管理的特点。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发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选择农田和河道之间的河岸作为缓冲带区域,在缓冲带区域中选取与河 道间隔5 10ra的位置作为缓冲带中心线,确定缓冲带的具体区域;2) 缓冲带初步整理按照2% 5%坡度对选定的缓冲带进行平整处理,采 用木排桩打入土壤加固软质河岸;
3) 设置缓冲带布水系统依次在缓冲带靠近农田一侧沿河岸方向开凿布水 槽和混凝土砖;
所述的布水槽为矩形结构,该布水槽的深度为15厘米,宽度为30厘米,有 效截面积为2平方分米。
所述的混凝土砖厚度为5厘米,具体是沿着布水槽的槽底以及侧壁进行铺设。
4) 缓冲带植物选取与种植依径流水在缓冲带中的流向依次按照草本、灌 木、湿生植物和水生植物的顺序进行单纯种植或混和种植,各类植物种植宽度或 种植数量比例依次为3: 2: 2: 1;
所述的软质河岸是指沙质或淤泥质河岸。
所述的草皮是指百慕大、白花三叶草、高羊茅、黑麦草或香根草中的一种 或其组合。
所述的灌木是指杞柳、美人蕉、黄杨、水竹或桃叶珊瑚中的一种或其组合。 所述的湿生植物是指卢苇、水葱、菖蒲或千屈菜中的一种或其组合。 所述的水生植物是指菹草、睡莲、金鱼藻或苦草中的一种或其组合。
5) 缓冲带水源导入对缓冲带内的农田排水沟渠和其它自然形成的排水渠 进行引流,就近引导进入缓冲带的布水槽中,经缓冲带净化后入河。
所述的布水槽中暴雨蓄积塘,水质稳定后经缓冲带入河。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第一、缓冲带能有效截留农田径流污 染物,进而改善河流水质;第二、滨岸缓冲带提供良好的生物栖息地功能,提高 区域生物种类和生物量;第三、能有效改善土壤质量,有利于土壤生态系统功能 尤其物质循环功能的充分发挥;第四、通过合理的植物群落的构建和配置,提高 了区域物种丰富度,具备良好的景观功能;第五、缓冲带植被在提高土壤抗侵蚀 能力、防止土壤侵蚀方面都有一定的作用,提高了固土护坡的能力,具有良好的 水土保持功能。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
5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 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1
首先在河道和稻田之间确定缓冲带区域,在缓冲带区域中选取与河道间隔5 的位置作为缓冲带中心线,根据区域河道水环境功能区划,确定缓冲带的宽度为 10m;
然后按照3%的坡度及宽度对缓冲带区域进行平整处理,并对沙质坡岸用木 桩加固;
再从稻田至河道之间依次按3: 2: 2: l的比例种植百慕大、美人蕉、芦苇 和菖蒲)、睡莲;
最后将缓冲带内的农田排水沟渠和其它自然形成的排水渠进行引流,将缓冲 带区域涉及的农田径流排水引入缓冲带,经缓冲带净化后入河。
对实施例1的监测结果表明,该缓冲带对径流水SS去处率达到85%以上, 对氮、磷养分的去处率达到30%以上。结果证明本方法能有效降低径流污染物 的入河量,减轻地表水环境污染负荷。
实施例2
首先在河道和稻田之间确定缓冲带区域,在缓冲带区域中选取与河道间隔 10m的位置作为缓冲带中心线,根据区域河道水环境功能区划,将河道水环境容 量或氮磷等主要农田径流污染物含量符合功能区划的标准值作为目标值,结合区 域农田径流氮磷流失特征,确定缓冲带的宽度为20m;
然后按照2%的坡度及宽度平整处理缓冲带,并对沙质坡岸用木桩加固;
再从稻田至河道之间依次按3: 2: 2: l的比例种植高羊茅、杞柳、水葱、 金鱼藻和苦草;
最后将缓冲带内的农田排水沟渠和其它自然形成的排水渠进行引流,将缓冲 带区域涉及的农田径流排水引入缓冲带,经缓冲带净化后入河。
对实施例2为期1年的监测结果表明,该缓冲带对径流水SS去处率达到85 %以上,对氮、磷养分的去处率达到35%以上。结果证明本方法能有效降低径 流污染物的入河量,减轻地表水环境污染负荷。
实施例3
6首先在河道和稻田之间确定缓冲带区域,在缓冲带区域中选取与河道间隔 7m的位置作为缓冲带中心线,根据区域河道水环境功能区划,将河道水环境容 量或氮磷等主要农田径流污染物含量符合功能区划的标准值作为目标值,结合区 域农田径流氮磷流失特征,确定缓冲带的宽度为14m;
然后按照4%的坡度及宽度平整处理缓冲带,并对沙质坡岸用木桩加固;
再从稻田至河道之间按3: 2: 2: 1的比例种植依次种植白花三叶草、水竹、 千屈菜、菹草和苦草;
最后将缓冲带内的农田排水沟渠和其它自然形成的排水渠进行引流,将缓冲 带区域涉及的农田径流排水引入缓冲带,经缓冲带净化后入河。
对实施例3为期1年的监测结果表明,该缓冲带对径流水SS去处率达到85 %以上,对氮、磷养分的去处率达到30%以上。结果证明本方法能有效降低径 流污染物的入河量,减轻地表水环境污染负荷。
权利要求
1、一种利用缓冲带控制平原感潮河网地区农业面源污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选择农田和河道之间的河岸作为缓冲带区域,在缓冲带区域中选取与河道间隔5~10m的位置作为缓冲带中心线,确定缓冲带的具体区域;2)缓冲带初步整理按照2%~5%坡度对选定的缓冲带进行平整处理,采用木排桩打入土壤加固软质河岸;3)设置缓冲带布水系统依次在缓冲带靠近农田一侧沿河岸方向开凿布水槽和混凝土砖;4)缓冲带植物选取与种植依径流水在缓冲带中的流向依次按照草本、灌木、湿生植物和水生植物的顺序进行单纯种植或混和种植,各类植物种植宽度或种植数量比例依次为3∶2∶2∶1;5)缓冲带水源导入对缓冲带内的农田排水沟渠和其它自然形成的排水渠进行引流,就近引导进入缓冲带的布水槽中,经缓冲带净化后入河。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缓冲带控制平原感潮河网地区农业面源污染 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布水槽为矩形结构,该布水槽的深度为15厘米,宽度为30厘米,有效截面积为2平方分米。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利用缓冲带控制平原感潮河网地区农业面源 污染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混凝土砖厚度为5厘米,具体是沿着布水槽的槽 底以及侧壁进行铺设。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缓冲带控制平原感潮河网地区农业面源污染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软质河岸是指沙质或淤泥质河岸。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缓冲带控制平原感潮河网地区农业面源污染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草皮是指百慕大、白花三叶草、高羊茅、黑麦草或香根草中的一种或其组合。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缓冲带控制平原感潮河网地区农业面源污染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灌木是指杞柳、美人蕉、黄杨、水竹或桃叶珊瑚中 的一种或其组合。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缓冲带控制平原感潮河网地区农业面源污染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湿生植物是指芦苇、水葱、菖蒲或千屈菜中的一种 或其组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缓冲带控制平原感潮河网地区农业面源污染 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水生植物是指菹草、睡莲、金鱼藻或苦草中的一种 或其组合。
全文摘要
一种环境保护技术领域的利用缓冲带控制平原感潮河网地区农业面源污染的方法,包括选择缓冲带区域,缓冲带初步整理,设置缓冲带布水系统,缓冲带植物选取与种植以及缓冲带水源导入。本发明具有简便实用、净化效果好、免维护管理的特点。
文档编号C02F3/32GK101555071SQ20091005116
公开日2009年10月14日 申请日期2009年5月14日 优先权日2009年5月14日
发明者吴建强, 浩 唐, 熊丽君, 敏 王, 黄沈发 申请人: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