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综合利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39219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河道综合利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河道综合利用的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河道只有单一排水功能,河道本身难以进行水质治理,河道自身的经济产出效益 低。特别是城市河流,其河水水质较差,而河流的两岸是城市建成区,无土地兴建相应的河 水净化设施,在河流中兴建河水净化设施除了影响排洪外,还影响城市的景观。因此,在一 些城市的河流综合整治中,河流的地下空间开发已提到议事日程。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综合利用河道空间的系统。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河道综合利用系统,利用河道的下部空间,修建地下综合利用建筑物。 进一步,在地下综合利用建筑物的上方设有上水闸和下水闸。 其中,在所述地下综合利用建筑物内包括有河水净化系统。 其中,在所述地下综合利用建筑物内包括有污泥处理系统。 其中,在所述地下综合利用建筑物内包括有循环补水系统。
当然,在所述地下综合利用建筑物内同时包括有河水净化系统、污泥处理系统和循环补 水系统。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系统能够充分利用河道的土地,兴建地下综合利用建筑物,从 而解决城市河道的水质治理、生态修复、景观、水上娱乐等功能,并可以运用地下综合利用 建筑物的商业开发收益获取河道水质治理、生态修复、景观和水上娱乐等公益性项目的建设 费用及运行费用。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图l是本发明的原理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河水净化系统的原理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污泥处理系统的原理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循环补水系统的原理示意具体实施例方式
参照图l-图4,河道综合利用系统,利用河道的下部空间,修建地下综合利用建筑物l。 进一步,在地下综合利用建筑物1的上方设有上水闸2和下水闸3。
另外,作为优选实施方案,所述的上水闸2和下水闸3之间可以设有生态景观设施和/或 水上娱乐设施等,便于上水闸2和下水闸3之间河段的开发利用。
在本发明中,在所述地下综合利用建筑物l内可以包括有河水净化系统、污泥处理系统 和循环补水系统中的某一系统或者部分系统的组合。当然,作为优选实施方式,如图l所示 ,在该地下综合利用建筑物l内可以可以同时具有上述三个系统。另外,该建筑物内还可以 进一步设有其它商业设施等。
以下结合在综合利用建筑物1上设置有上水闸2和下水闸3的实施方式来对河水净化系统 、污泥处理系统和循环补水系统作进一步说明。
对于其中的河水净化系统,参照图1和图2,包括有进水管51、阀门52、分流管53、河水 净化反应器54、清水池55、清水泵56、清水管57和排泥管58,进水管51的前端与上水闸2的 上游河道相通,后端与河水净化反应器54相通,中间设阀门52,分流管53的一端在进水管 51的前端与阀门52之间与进水管51联通,另一端与下水闸3下游的河道相通,分流管53也设 有阀门控制,河水净化反应器54后接清水池55,清水管57的一端与设在清水池内的清水泵56 相通,另一端与上水闸2的下游河道相通。
在正常的工况下关闭上水闸2和下水闸3,开启阀门52,让进水管51的前端与上水闸2的 上游河道相通,把河水通过进水管51引到河水净化反应器54进行净化处理,经河水净化反应 器54净化后的河水流入清水池55中临时存储,设在清水池55中的清水泵56把清水通过清水管 57送到上水闸2的下游侧河道,作为河道补水及景观、水上娱乐之用。当上水闸2的上游河 道来水量较大,并且超出了河水净化反应器54的处理能力时,开启设在分流管53上的阀门, 让分流管53过水分流。若河道的来水量继续加大,超过了河水净化反应器54的处理能力及分 流管53的过流能力,此时要开启上水闸2和下水闸3,恢复河道的排水功能,并且关闭阀门 52及分流管53上的阀门。当河道的来水量减少至河水净化反应器54的处理能力及分流管53的 过流能力时,重新开启进水管51上的阀门52和分流管53上的阀门,关闭上水闸2及下水闸3, 恢复上水闸2与下水闸3之间河道的使用功能。
另外,参照图1和图3,其中的所述污泥处理系统,包括有排泥管61、排泥控制阀62、集 泥管63及污泥处理成套设备64,排泥管61的前端与上水闸2及下水闸3之间的河道相通,后端 与集泥管63相通,两端之间设排泥控制阀62,集泥管63的末端与污泥处理成套设备64相通。该系统工作时,当上水闸2与下水闸3之间的河段所积的污泥较多,需要清理时,关闭上 水闸2,开启下水闸3及分流管53上的阀门,放空上水闸2与下水闸3之间的河水,同时分别开 启排泥系统中的排泥控制阀62,通过排泥管61和集泥管63把河道的污泥输送到污泥处理成套 设备64中处理后再把污泥外运处理,污泥处理后的残液送到河水净化反应器54中进行净化处 理,河水净化反应器54中的污泥也是通过排泥管58输送到污泥处理成套设备64中处理。
另外,参照图1和图4,所述循环补水系统,包括有补水管71、控制阀门72及循环水泵 73,补水管71的一端与上水闸2的下游侧河道相通,另一端与下水闸3的上游侧河道相通,补 水管71的中部还设有控制阀门72及循环水泵73 。
当上游的来水量较小或需要增加河道补水或水上娱乐用水的流量时,要开启循环补水系 统,开启控制阀门72和循环水泵73,把下水闸3上游侧河道的水体通过补水管71输送到上水 闸2的下游侧河道进行循环补水。
当然,本系统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无需设置上下水闸,只要稍微改变进水管51前端的水 流状态,河水净化系统、污泥处理系统和循环补水系统与有设置上下水闸的情况完全一样, 即可以在综合利用建筑物内使用。
该系统能够充分利用河道的土地,兴建地下综合利用建筑物,从而解决城市河道的水质 治理、生态修复、景观、水上娱乐等功能,并可以运用地下综合利用建筑物的商业开发收益 获取河道水质治理、生态修复、景观和水上娱乐等公益性项目的建设费用及运行费用。
当然,本发明创造除了上述实施方式之外,其它等同技术方案也应当在本发明的保护范 围之内,如在湖泊、海洋的下部空间采取与本发明类似的系统都应得到本发明的保护。
权利要求
1.河道综合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利用河道的下部空间,修建地下综合利用建筑物(1)。
2.根据权利要去l所述的河道综合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地下综合利用建筑物(1) 的上方设有上水闸(2)和下水闸(3)。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河道综合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地下综合利用建 筑物(1)内包括有河水净化系统。
4.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河道综合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地下综合利用建 筑物(1)内包括有污泥处理系统。
5.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河道综合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地下综合利用建 筑物(1)内包括有循环补水系统。
6.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河道综合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地下综合利用建 筑物(1)内包括有河水净化系统、污泥处理系统和循环补水系统。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河道综合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河水净化系统包括有进水 管(51)、阀门(52)、分流管(53)、河水净化反应器(54)、清水池(55)、清水泵( 56)、清水管(57)和排泥管(58),进水管(51)的前端在综合利用建筑物(1)的上游 端与河道相通,后端与河水净化反应器(54)相通,中间设阀门(52),分流管(53)的一 端在进水管(51)的前端与阀门(52)之间与进水管(51)联通,另一端在综合利用建筑物(1)的下游端与河道相通,分流管(53)也设有阀门控制,河水净化反应器(54)后接清 水池(55),清水管(57)的一端与设在清水池(55)内的清水泵(56)相通,另一端在进 水管(51)前端的下游处且靠近进水管(51)前端的位置与河道相通。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河道综合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处理系统包括有排泥 管(61)、排泥控制阀(62)、集泥管(63)及污泥处理成套设备(64),排泥管(61)的 前端与综合利用建筑物(1)上部的河道相通,后端与集泥管(63)相通,两端之间设排泥 控制阀(62),集泥管(63)的末端与污泥处理成套设备(64)相通。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河道综合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地下综合利用建筑物(1) 的上方设有上水闸(2)和下水闸(3),所述循环补水系统包括有补水管(71)、控制阀门(72) 及循环水泵(73),补水管(71)的一端与上水闸(2)的下游侧河道相通,另一端 与下水闸(3)的上游侧河道相通,补水管(71)的中部还设有控制阀门(72)及循环水泵(73) 。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河道综合利用系统,利用河道的下部空间,修建地下综合利用建筑物。此系统能够充分利用河道的地下空间兴建地下综合利用建筑物,在维护河道的正常排洪的条件下,还能进行河水净化、河流生态修复、景观再造、娱乐生活及商业经营等多项功能,特别适用于城市中心区域的河流。
文档编号C02F3/00GK101591899SQ20091030375
公开日2009年12月2日 申请日期2009年6月26日 优先权日2009年6月26日
发明者甄建伟, 甄豪波 申请人:甄建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