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混合厌氧反应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82701阅读:3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内混合厌氧反应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工业污水处理生化处理阶段的厌氧反应装置,属于厌氧反应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阶段用的各种厌氧反应器可以归类为高、中、低速反应器。高度小于10米,上升 流速在O. 5-1. O米/小时之间的厌氧反应器归类为中速厌氧反应器,中速厌氧反应器COD容积负荷通常小于5kgC0D.m3.d,启动和运行时可以用絮状污泥。中速反应器占地面积适中,投资省,运行方便,但是缺点是无法适用高浓度水质和可生化差的污水,并且系统的厌氧污泥容易流失。高速厌氧反应器以颗粒污泥反应床系统为特点的IC为代表,其HRT (水力停留时间)短,容积负荷高,通常COD容积负荷大于5kgC0D. m3. d,但是启动和运行必须使用颗粒污泥,通常高径比要求2:1以上,上升流速要求lm/h以上,且颗粒污泥生长缓慢,需经常补充新鲜的颗粒污泥。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厌氧生物反应器特别是常规IC厌氧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抗冲击负荷能力高、罐体高度低、能耗低、可用絮状厌氧污泥启动且颗粒污泥形成快、生长快的内混合厌氧反应罐。本发明的内混合厌氧反应罐,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该反应罐,包括罐体,罐体呈柱状,高径比为1:1.5-1 :2,罐体内自下至上依次设置有锥形污泥膨胀区、反应区、气固液分离区和沉淀分离出水区;锥形污泥膨胀区为一锥形罩,气固液分离区内设置有三相分离器,沉淀分离出水区的上方设置有出水堰,出水堰上设有出水管,罐体的顶部设置有自动回流系统,该自动回流系统包括气提管、气水分离罐和回流管,气提管一端与锥形污泥膨胀区连接,一端与气水分离罐连接,回流管一端与气水分离罐连接,一端伸入到反应区下部,气水分离罐与气固液分离区之间连接有沼气管,气水分离罐与布水管之间连接有沼气循环管,罐体的底部设置有伸入锥形污泥膨胀区内的布水管,罐体的底部还设置有排泥管,排泥管上设置有排泥阀。运行时,废水从布水管进入锥形污泥膨胀区,同时通过沼气循环管带入沼气,在外界压力的作用下,气固液沿气提管到达气水分离罐,在气水分离罐内气体释放,水与污泥在重力的作用下沿回流管又返回反应区下部,在反应区内再次形成气固液,然后一起上升至气固液分离区,并在此通过实现气固液分离,清液经出水堰排出池体外,污泥在重力的作用下向池底沉降,沼气沿沼气管进入气水分离罐。池体产生的颗粒污泥经排泥管定期排出池外。本发明具有罐体高度低、絮状污泥快速启动、耐冲击负荷的能力强,进水PH值要求宽松,颗粒污泥增长快,处理能耗低的优点,且处理效率高,出水水质稳定,适用于各种浓度有机污染物的处理,操作简单,运行方便。


附图是本发明内混合厌氧反应罐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罐体,2、锥形污泥膨胀区,3、反应区、4、气固液分离区,5、沉淀分离出水区,6、气水分离罐,7、出水堰,8、布水管,9、排泥管,10、回流管,11、气提管,12、沼气循环管,13、沼气管,14、出水管。
具体实施例方式如附图所示,本发明的内混合厌氧反应罐主要包括柱状罐体1,罐体高径比为1:1.5-1 :2,罐体I采用钢结构,整个构筑物呈柱状,为一多区域、多功能结合体。罐体I内自下至上依次设置有锥形污泥膨胀区2、反应区3、气固液分离区4和沉淀分离出水区5。锥形污泥膨胀区2为一锥形罩。气固液分离区4内设置有三相分离器。沉淀分离出水区5的 上方设置有出水堰7,出水堰7上设有出水管14。罐体I的顶部设置有自动回流系统,该自动回流系统包括气提管11、气水分离罐6和回流管10,气提管11 一端与气水分离罐6连接,一端与锥形污泥膨胀区2连接,气提管11将锥形污泥膨胀区2内的高浓度污泥和高浓废水混合液提升至气水分离罐6,借助高效传质,达到颗粒污泥快速生长的目的。回流管10 —端与气水分离罐6连接,一端伸入到反应区3的下部,分离后的泥水经回流管10自流回反应区3。罐体I的底部设置有伸入锥形污泥膨胀区2内的布水管8,布水管8设有进水阀。罐体I的底部还设置有排泥管9,排泥管9上设置有排泥阀,排泥时打开控制阀,通过自压将池底污泥排出。气水分离罐6与气固液分离区4之间连接有沼气管13,将反应区3内的沼气引入气水分离罐6,再通过气水分离罐6排出。气水分离罐6与布水管8之间连接有沼气循环管12,将沼气引入锥形污泥膨胀区2,通过沼气的循环,使锥形污泥膨胀区2内始终与外界形成密度差,保证连续进行气提。上述内混合厌氧反应罐的运行过程是
废水从布水管8进入锥形污泥膨胀区2,同时通过沼气循环管12将沼气带入,使锥形污泥膨胀区2内水密度降低,于是在外界压力的作用下气固液沿气提管11到达气水分离罐6,在气水分离罐6内气体释放,水与污泥在重力的作用下沿回流管10又返回反应区3下部,在反应区3内仍存在厌氧菌对有机物的降解,同时产生沼气,再次形成气固液,然后一起上升至气固液分离区4,并在此通过三相分离器实现气固液分离,清液经沉淀区5和出水堰7沿排水管14排出池体外,污泥在重力的作用下向池底沉降,沼气沿沼气管13进入气水分离罐6。池体I产生的颗粒污泥经排泥管9定期排出池外。锥形污泥膨胀区2内污泥浓度高,产气量大,反应区3内污泥浓度低,气提管11内与管外形成明显的密度差,气水混合液提升至气水分离罐6,反应区3内的气水混合液上升,锥形污泥膨胀区2内形成负压,反应区3内泥水混合液快速补充。锥形污泥膨胀区2是使泥水混合充分、传质效率最高的地方。在反应区3内微生物与有机污染物充分吸附降解,是污染物去除最高的地方。气水分离罐6起到连接锥形污泥膨胀区2和反应区3的作用,目的在于让高浓度的有机废水在短时间内与微生物充分接触,为颗粒物的快速繁殖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促进生物繁殖,同时借助高速冲刷,剪切,形成活性高的颗粒污泥。
上述内混合厌氧反应罐的特点是高径比小(1:1. 5-1 :2),高度一般在10米以下,减少提升能耗;C0D容积负荷高,可达10 kg/m3, d以上;可用絮状污泥启动,且颗粒污泥的形成快;反应器底部水的流速快,传质效率高,促进了微生物与污染物的有效接触和能量传递;布水方式按照壁面射流力学的理论设计,避免死角,克服短流现象的发生;沼气循环气提,强化传质效率。整个系统启动快,颗粒污泥的产生率高,有效解决了现有厌氧工艺中颗粒污泥生长慢,需要经常补充的问题。工程实例
利用一个Φ5. 72*7. 5米的UASB (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和同样高径比的本发明(实用新型)内混合厌氧反应罐对污水进行处理,水质及负荷情况如下
UASB :进水C0D12000mg/l,出水3600mg/l,去除率70%,ph值5,需加碱调节ph值至7,水量 160m3 /d,容积负荷 7. 5kg/m3. d。 内混合厌氧反应罐进水C0D12000mg/l,出水400_600mg/l,去除率95%,pH值进5,不需要加减调节,处理水量160m3/d,容积负荷达到10. 2kg/m3. d。
权利要求
1.一种内混合厌氧反应罐,包括罐体,其特征在于罐体呈柱状,高径比为1:1. 5-1 .2,罐体内自下至上依次设置有锥形污泥膨胀区、反应区、气固液分离区和沉淀分离出水区;锥形污泥膨胀区为一锥形罩,气固液分离区内设置有三相分离器,沉淀分离出水区的上方设置有出水堰,出水堰上设有出水管,罐体的顶部设置有自动回流系统,该自动回流系统包括气提管、气水分离罐和回流管,气提管一端与锥形污泥膨胀区连接,一端与气水分离罐连接,回流管一端与气水分离罐连接,一端伸入到反应区下部,气水分离罐与气固液分离区之间连接有沼气管,气水分离罐与布水管之间连接有沼气循环管,罐体的底部设置有伸入锥形污泥膨胀区内的布水管,罐体的底部还设置有排泥管,排泥管上设置有排泥阀。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内混合厌氧反应罐,罐体呈柱状,罐体内自下至上依次设置有锥形污泥膨胀区、反应区、气固液分离区和沉淀分离出水区;锥形污泥膨胀区为一锥形罩,沉淀分离出水区的上方设置有出水堰,罐体的顶部设置有自动回流系统,该自动回流系统包括气提管、气水分离罐和回流管,气提管与锥形污泥膨胀区和气水分离罐连接,回流管伸入到反应区下部,气水分离罐与气固液分离区之间连接有沼气管,气水分离罐与布水管之间连接有沼气循环管。本发明具有罐体高度低、絮状污泥快速启动、耐冲击负荷的能力强,进水PH值要求宽松,颗粒污泥增长快,处理能耗低的优点,且处理效率高,出水水质稳定,适用于各种浓度有机污染物的处理,操作简单,运行方便。
文档编号C02F3/28GK103011404SQ20131000172
公开日2013年4月3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5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5日
发明者许中华 申请人:许中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