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恒温储能交换余热回收离子净化饮用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59718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电磁恒温储能交换余热回收离子净化饮用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水的重金属离子净化,电磁加热恒温,开水储能交换,废水余热回收的电磁恒温储能交换余热回收离子净化饮用水系统。它是在连接管接离子净化器,余热回收器,电磁阀,储能交换器,电磁恒温器;安装放水旋塞三通的下端联接电磁恒温器的上端,上端连接管接储能交换器下底面的管接头,储能交换器上底面管接头接出水球阀组成的装置中。当电磁恒温器接通电源,电磁线圈工作,同时感应线圈为净化器提供电源;电磁恒温器加热到设定的温度时,可调温控开关接通电磁阀;水经过离子净化器去除重金属离子,加热到100℃经过三通,一路由放水旋塞放出,另一路通过储能交换器放热后的温开水由球阀放出。使用后的废水再流入余热回收器预热管中的进水,热能释放接近进水温度时再排放。从而达到电磁恒温储能交换余热回收离子净化饮用水的目的。
【专利说明】电磁恒温储能交换余热回收离子净化饮用水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的重金属离子净化,电磁加热恒温,储能交换,余热回收的 饮用恒温热水器装置,尤其是热能循环利用,水电分离的电磁恒温储能交换余热回收离子 净化饮用水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公知的水污染严重。饮用热水器能耗高,污染大,寿命短,管路多,热能及水 的利用率低。


【发明内容】

[0003] 为了克服现有的饮用热水器的能耗大,污染重,管路多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 种电磁恒温储能交换余热回收离子净化饮用水系统;该装置由离子净化器、电磁恒温器、储 能交换器、余热回收器组成。
[0004]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连接管接离子净化器,余热 回收器,电磁阀,储能交换器上底面内桶管接头,内桶下底面管接头由连接管接电磁恒温器 下端;安装放水旋塞三通的下端联接电磁恒温器的上端,上端连接管接储能交换器下底面 的外桶管接头,储能交换器上底面外桶的管接头由连接管接出水球阀组成的装置中,电磁 恒温器是在不锈钢凹形槽板边的端部为凸形脚,槽板的上端中心部分为圆孔带弧边的D形 面和下端中心部分为圆孔的D形面向内折直角为带弧边上底面盖和下底面底槽背板的槽 边,同带圆孔的Π形面板的两个边由螺钉联接的D形柱壳中。D形柱壳中的电磁恒温器是在 内螺纹管二端部套C型环,上端联接管接头,温控器,螺母连接上底面盖,中部由内到外为 云母管、玻璃漆布垫、电磁线圈、感应线圈、玻纤带、渐开线形硅钢片叠管、绝缘套管、C形管, 下端联接管接头;管接头上部绝缘支架联接热敏电阻器,中部D形卡片联接电位器,下部螺 纹,螺母连接下底面底;电磁线圈、感应线圈的头尾都从下C型环缺口出;电磁线圈的头接 凹形槽背板内下部的固体调压器的一端,尾接交流电源的零线;固体调压器的另一端串联 下端盖上的保险管座接电源火线;电位器并联热敏电阻后,一端接固体调压器控制极的一 端,另一端串联上C型环端的温控器,再接固体调压器控制极的另一端;下底面孔中的红色 指示灯并联在固体调压器的两端,绿色指示灯同电磁线圈并联;感应线圈的头接整流二极 管的正极,尾和二极管负极并联电容器后从下底面的护线套出至离子净化器,电源正极接 出水室侧电极,负极接进水室侧电极。电磁阀线圈导线从下底面的护线套穿入,再和下底面 孔中的黄色指示灯并联,一端接电源零线,另一端串联可调温控器接保险管座。
[0005] 离子净化器是在圆台外壳中轴线上部分隔为进、出水二室,二室的侧面中部内螺 纹各联接一电极,上底面二室各一内螺纹孔,出水室内螺纹孔由管连接至余热回收器圆柱 桶侧面壁的下部进水管接头,进水室内螺纹孔由堵头密封,侧面上部的管接头接进水管,下 底面圆盖的内螺纹与圆台侧面壁下部的外螺纹连接,由橡胶垫封闭,室内下部填入过滤料, 组成圆台室离子净化器。
[0006] 余热回收器是在下部锥形底的顶部为锥管的圆柱桶内,等速螺线盘绕螺旋式重叠 铜管组的头、尾联接管接头,头由螺母固定在圆柱桶侧面壁的下部,尾固定在上部;锥管 的外壁接排水管,内壁装入圆柱管下端部二个U槽中套的〇形橡胶圈,圆柱管和螺旋重叠 管之间装入管壁上端密封下端带弧形缺口的圆管筒;C形管环口虚球面盆底中心部圆内相 邻的三个小圆孔均成等边三角形排列,盆底部4个圆孔,由螺钉连接在圆柱桶口上。
[0007] 储能交换器是在保温材料的圆柱管内,夹层偏心圆管内外管壁的一条母线相连, 同为一个上底面和下底面的密封圆柱桶,内外管的上底面和下底面各联接一个管接头。
[0008] 当电磁恒温器接通电源,电位器旋到需用的功率,电磁线圈工作,同时感应线圈产 生的交流电势经整流滤波,为离子净化器出水室侧电极提供正电位,进水室侧电极得到负 电位;内螺纹管工作水被加热到设定的温度时,可调温控开关接通电磁阀工作,水管中高 于〇°C的水从净化器侧面的管接头进入,经过电解、过滤器去掉重金属离子后,从出水室上 底面管口的管到余热回收器圆柱桶侧面壁下部的管接头进入管内,由下而上经过等速螺线 盘绕螺旋式重叠铜管组后,从上部管接头的管经电磁阀到储能交换器上底面的管接头进入 内桶,经过内桶后从下底面的管接头出,通过管到电磁恒温器下管接头进入;水被加热到 KKTC经过三通,一路由弯嘴放水旋塞放出,另一路通过管到储能交换器下底面的管接头进 入外桶,经内桶壁内外交换放热至40°C左右,从外桶上底面的管接头,经球阀放出。使用后 的废水从虚半球面盆底部圆形微圆孔流入余热回收器圆柱桶内,由上至下经等速螺线盘绕 螺旋重叠管组释放热能给管中的进水,接近进水温度时,通过柱线的圆管筒内上升到圆柱 管顶,再经圆柱管流入到锥管排放。从而达到电磁恒温储能交换余热回收离子净化饮用水 的目的。
[0009]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节能环保,只需一路管件结构合理,水电分离安全高效, 热能循环余热利用,恒温热水中无重金属离子。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11]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0012] 图2是图1中电磁恒温器正面视图
[0013] 图3是图2的侧面及部分剖视图。
[0014] 图4是图2的背板和上下端盖展开视图
[0015] 图5是图2的前弧面及二侧面板展开图
[0016] 图6是图2的A-A断面俯视图。
[0017]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0018] 图8是图3中电位器支架展开图。
[0019] 图9是图1的余热回收器圆柱桶及等速螺线盘绕螺旋式重叠管的剖视图。
[0020] 图10是图9的E-E面仰视图。
[0021] 图11是图1中虚球面盆的剖视图。
[0022] 图12是图1中储能交换器剖视图。
[0023] 图13是图12的D-D断面左视图。
[0024] 图14是图12的B-B断面图。
[0025] 图15是图12的C-C断面右视图。
[0026] 图16是图1中离子净化器俯视图。
[0027] 图17是图16的F-F柱剖视图。
[0028] 图中.1.排水管,2、4、10、33、19、22、23、24.管接头,3.余热回收器圆柱桶,5.虚球 面盆,6、16、17、20、25、101、102.水管,7.保险管座,8.电磁阀,9.电磁恒温器面板,11.背 板,12.护线套,13.放水旋塞,14.旋钮,15.球阀,18.三通,21.储能交换器保温管,26.红 色指示灯,27.黄色指示灯,28.绿色指示灯,29、30、31、32、45、78、79、80、81.锁紧螺母, 34.温控器,35.C形管,36.渐开线形硅钢片,37.电磁线圈,38.内螺纹管,39.管内螺纹孔, 40.背板槽边,41.C型环,42.可调温控器,43.电位器,44、48、51.螺钉,46.D形卡,47.固 体调压器,49、50、62、63、68.内螺纹孔,52.0形上底面盖,53.弧边,54.0形下底面底,55、 56、57、58、59、60、65、66、67、70、71·圆孔,61、64·扁圆孔,69.方孔,72.圆管筒,73.圆柱管, 74.铜管,75、76.〇形橡胶圈,77.锥管,82.内管83.外管,84.上底,85.下底,86.电容器, 87.线圈,88.二极管,89、90·电极,91.管接头,92、94·内螺纹孔,93.堵头,95.隔板,96.过 滤器,97.橡胶垫圈,98.下底盖,99.上底面,100.圆台壳侧面壁,RT.热敏电阻MZ1。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在附图16、17所示实施例中,离子净化器(100)是:采用无规共聚聚丙烯料经注射 成,轴线上部分由隔板(96)分为二室,二室的侧面中部各有1个内螺纹孔,上底面二室各一 内螺纹孔(92)、(94),一室的侧面顶部联外螺纹管接头(91),侧面壁下部分为外螺纹的圆 台外壳(100);经注射成内螺纹圆盖(98);经注射成外螺纹堵头(93)。内螺纹圆盖(98)内 垫上橡胶垫(97)后旋在圆台外壳(100)的螺纹中,在圆台外壳(100)侧面的内螺纹孔中分 别旋入电极(89)、(90),从上底的内螺纹孔(92)中装入过滤材料(96),旋入堵头(93)。
[0030] 在附图14、12所示实施例中,用不锈钢钢板卷成Ω形管(82)C形管(83)。
[0031] 在附图13、15所示实施例中,上下底面端盖(84)、(85)的设制,是将不锈钢圆板的 边拉深,冲圆孔,分别焊接外螺纹管接头(19)、(23),(22)、(24)。
[0032] 在附图12、14所示实施例中,储能交换器,是分别将上下底面端盖(84)、(85)焊接 在Ω形内管(82)的两端,在把C形外管(83)套在圆柱桶(82)的上下底面端盖(84)、(85) 被拉深的边上,内外管缝对齐重叠焊接为一体,再焊接上下底面端盖(84)、(85),制好的圆 柱桶壁(83)装入保温管(21)内。
[0033] 在附图9、10所示实施例中,余热回收器桶(3)的设制是,第一种方式是采用无规 共聚聚丙烯料经注射成,下部锥形底的顶部为锥管(77)的圆柱桶;或第二种方式是采用不 锈钢钢板,压制成的锥形环底板的内边焊接锥管(77)后,在焊接在圆柱管的下端,再联接C 形管脚。
[0034] 在附图9、10所示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将铜盘管用卷管机卷叠成,等速螺线盘绕 螺旋式重叠的连续管组(74),把头、尾焊接外螺纹铜管接头(2)、(4),头由锁紧螺母(78)、 (79)垫上密封垫,安装在圆柱桶(3)侧面壁的下部,尾由锁紧螺母(81)、(80)垫上密封垫 安装在圆柱桶(3)侧面壁的上部。
[0035] 在附图9、10所示的第三个实施例中,在无规共聚聚丙烯圆柱管(73)下端部加工 的2个U形槽处套上〇形橡胶圈(75、76),从圆柱桶(3) 口向下经等速螺线盘绕螺旋重叠的 连续管组(74)的柱线装入到锥管(77)的内壁。
[0036] 在附图9、10、所示的第四个实施例中,把无规共聚聚丙烯圆柱管上端密封下端部 加工4个Π形缺口的圆管筒(72)套在圆柱管(73)上。
[0037] 在附图1、11所示的实施例中,把不锈钢钢板拉深制成虚球面盆(5) 口的边向外卷 成C形的管环,盆底中心部圆内相邻的三个小圆孔均成等边三角形排列,盆底部冲4个圆 孔,由螺钉连接在圆柱桶(3) 口上。
[0038] 在附图8所示实施例中,用不锈钢钢片,冲圆孔(70)、(71),冲方孔2个(69),攻制 内螺纹(68),折成D形卡(46)。
[0039] 在附图5、6所示实施例中,用不锈钢钢板冲直径为6. 5毫米的孔1个(66),冲直 径为3. 5毫米的孔8个(67),以孔(66)为中双边对折成Π形面板(9)。
[0040] 在附图4、3、2、6所示实施例中,凹形槽边的端部为凸形平脚的背板(11)、中心部 分为圆孔(65)的D形上底面盖(52)的弧边(53)和中心部分为圆孔(59)的D形下底面 底(54)的设制,是用不锈钢钢板冲圆孔(55)、(56)、(57)、(58)、(59)、(60)、(65),扁圆孔 4 个(61)、(64),攻制内螺纹孔 10 个(49)、(50)、(62)、(63),剪D形边(54),裁弧边(53), 边(40)及对边和弧边(53)切口。弧边(53)拉深为中心部分为圆孔(65)的D形上底面盖 (52)的弧边(53)。边(40)及对边向内折90度。上底面盖(52)和下底面底(54)都向内 折90度。制造成的不锈钢凹形槽背板带凸形脚,槽端联向内折成90度的D形面带弧边的 上底面盖(52)和D形下底面底为整体的壳体(11、40、52、53、54)。
[0041] 在附图6、3所示实施例中,电磁恒温器的设制,在二端为外螺纹管接头(10、33)的 内螺纹管(38)上两端部各套上C型环(41),中部用有机硅玻璃云母板裹成管,缠上聚酰亚 胺玻璃漆布、绕电磁线圈(37)、感应线圈(87),线圈的头尾都套上硅橡胶玻丝漆管从下C型 环(41)的缺口出,缠玻璃纤维带,浸绝缘漆,烤干后,在包裹渐开线形硅钢片叠管(36),缠 玻璃纤维带,浸绝缘漆,烤干后,再套上硅钢片C形管(35)。
[0042] 在附图2、3、4、6、所示实施例中,固体调压器(47)由二个螺钉(48)与螺孔(63)固 定在背板(11)槽内,保险管座(7)固定在下底面圆孔(55)上,护线套(12)固定在下底面 圆孔(60)中,红色(26)、黄色(27)、绿色(28)指示灯分别从内穿进圆孔(56)、(57)、(58) 中并固定在下底面上。
[0043] 在附图3、6、7所示实施例中,ΜΖ1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RT)由绝缘支架安装在 进水管接头(10)的上部。电位器(43)由锁紧螺母(45)固定在D形卡片(46)的方孔(69)、 圆孔(70)中,由螺钉(44)从圆孔(71)穿入螺纹孔(68)旋紧固定;
[0044] 在附图3、6所示实施例中,KSD301型温控器(34)由U形螺栓固定在管接头(33) 的联接内螺纹管(38)处,KST205型可调温控器(42)由螺栓固定在C型环(41)端面。
[0045] 在附图2、3所示实施例中,电磁恒温器管接头(10)、(33)上旋进锁紧螺母(30)、 (32),先将管接头(10)从背板(11)槽内穿入D形下底面(54)的圆孔(59)中,在往D形上 底面(52)弧边(53)盖端移回到管接头(33)从圆孔¢5)中传出,再旋进锁紧螺母(29)、 (31)固定。
[0046] 按图7所示实施连接导线,保险管座内装入保险丝管,从护线套(12)中穿入供电 电源电线,穿出电磁阀、离子净化器电源线。
[0047] 在附图2、3、5所示实的施例中,将Π形面板(9)的上端插入上底面盖(52)的弧形 边(53)内,电位器(43)的柄在圆孔(66)中,由螺钉(51)从圆孔(67)穿入背板槽边(40) 的螺纹孔联接,旋钮(12)安装在电位器(43)的柄上。
[0048] 在附图1所示实的施例中,圆台式离子净化器(100)侧面上部的管接头连接进水 管(101),上底面的螺纹孔(94)由管接头,管(102)连接到余热回收器圆柱桶侧面壁的下 部管接头(2),圆柱桶侧面壁的上部管接头(4)由管(6)连接到电磁阀(8)的进水端;电磁 阀出水口由管(25)连接到储能交换器上底面的管接头(23),储能交换器下底面的管接头 (24)由管(16)连接到电磁恒温器下端的管接头(10);电磁恒温器上端的管接头(33)连接 三通(18)的一端,三通(18)上安装弯嘴放水旋塞(13),三通(18)的另一端由管(20)连接 到储能交换器下底面的管接头(22);储能交换器上底面的管接头(19)由管(17)安装出水 球阀(15)。电磁恒温器内穿出的电磁阀电源线联接电磁阀(8)的线圈,离子净化器电源线 的正极联接圆台式离子净化器(100)侧面中部的出水室侧电极(89),负极联接进水室侧电 极(90),供电电源电线接空气开关,接漏电保护器接入50/60赫兹220 (或110/380)伏的电 源。
【权利要求】
1. 一种电磁恒温储能交换余热回收离子净化饮用水系统,在离子净化器上端的管接头 由连接管接余热回收器下部的管接头,余热回收器上部的管接头由连接管经电磁阀接储能 交换器上底面内桶的管接头,内桶下底面管接头由连接管接电磁恒温器的下端;安装放水 旋塞三通的下端联接电磁恒温器的上端,上端连接管接储能交换器下底面的外桶管接头, 储能交换器上底面外桶的管接头由连接管接出水球阀组成的装置中,其特征是:电磁恒温 器是在不锈钢凹形槽板边的端部为凸形脚,槽板的上端中心部分为圆孔带弧边的D形面和 下端中心部分为圆孔的D形面向内折直角为带弧边上底面盖和下底面底槽背板的槽边,同 带圆孔的η形面板的两个边由螺钉联接的D形柱壳中。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恒温储能交换余热回收离子净化饮用水系统,其特征 是:D形柱壳中的电磁恒温器是在内螺纹管二端部套C型环,上端联接管接头;管接头的中 部安装温控器,上部套螺母穿在D形柱壳的上底面盖的孔中,由螺母固定;中部由内到外为 云母管、玻璃漆布垫、电磁线圈、感应线圈、玻纤带、渐开线形硅钢片叠管、绝缘套管、C形管, 下端联接管接头;管接头上部绝缘支架联接热敏电阻器,中部D形卡片联接电位器,下部螺 纹,螺母连接下底面底;电磁线圈、感应线圈的头尾都从下C型环缺口出;电磁线圈的头接 凹形槽背板内下部的固体调压器的一端,尾接交流电源的零线;固体调压器的另一端串联 下端盖上的保险管座接电源火线;电位器并联热敏电阻后,一端接固体调压器控制极的一 端,另一端串联上C型环端的温控器,再接固体调压器控制极的另一端;下底面孔中的红色 指示灯并联在固体调压器的两端,绿色指示灯同电磁线圈并联;感应线圈的头接整流二极 管的正极,尾和二极管负极并联电容器后从下底面的护线套穿出至离子净化器,电源正极 接出水室侧电极,负极接进水室侧电极。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恒温储能交换余热回收离子净化饮用水系统,其特征 是:余热回收器是在下部锥形底的顶部为锥管的圆柱桶内,等速螺线盘绕螺旋式重叠铜管 组的头、尾联接管接头,头由螺母固定在圆柱桶侧面壁的下部,尾固定在上部;锥管的外壁 接排水管,内壁装入圆柱管下端部二个U槽中套的〇形橡胶圈,圆柱管和螺旋重叠管之间 装入管壁上端密封下端带弧形缺口的圆管筒;C形管环口虚球面盆底中心部圆内相邻的三 个小圆孔均成等边三角形排列,盆底部4个圆孔,由螺钉连接在圆柱桶口上。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恒温储能交换余热回收离子净化饮用水系统,其特征 是:离子净化器是在圆台外壳中轴线上部分隔为进、出水二室,二室的侧面中部内螺纹各联 接一电极,上底面二室各一内螺纹孔,出水室内螺纹孔由管连接至余热回收器圆柱桶侧面 壁的下部进水管接头,进水室内螺纹孔由堵头密封,侧面上部的管接头接进水管,下底面圆 盖的内螺纹与圆台侧面壁下部的外螺纹连接,由橡胶垫封闭,室内下部填入过滤料,组成圆 台室离子净化器。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恒温储能交换余热回收离子净化饮用水系统,其特征 是:储能交换器是在保温材料的圆柱管内,夹层偏心圆管内外管壁的一条母线相连,同为一 个上底面和下底面的密封圆柱桶,内外管的上底面和下底面各联接一个管接头。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恒温储能交换余热回收离子净化饮用水系统,其特征 是:电磁阀线圈导线从下底面的护线套穿入,再和下底面孔中的黄色指示灯并联,一端接电 源零线,另一端串联可调温控器接保险管座。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恒温储能交换余热回收离子净化饮用水系统,其特征 是:使用后的废水从半球型面盆底部圆形的微圆孔流入余热回收器圆柱桶内,由上至下经 等速螺线盘绕螺旋重叠管组释放热能给管中的进水,接近进水温度时,通过柱线的圆管筒 内上升到圆柱管顶,再经圆柱管流入到锥管排放。
【文档编号】C02F9/10GK203866145SQ201420052136
【公开日】2014年10月8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23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23日
【发明者】曾仲伟 申请人:曾仲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