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成本生化法污水处理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79861阅读:70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特别是一种利用河道、沟渠地理环境的污水处理方法。

2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对于水污染处理方面大量运用的是“氧化沟”及活性污泥法技术,是通过生化法对污水进行处理,但该技术占地面积较大,少则几万平方米,多则几十万平方米,现如今城市发展较快的前提下,土地资源日益紧张,价格上涨,因此新建污水处理厂的投资也随之大量增加,直接造成污水处理运行成本大幅度提升,对其发展存在巨大制约。

3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低成本生化法污水处理渠,在现有的待处理的河道、沟渠地理环境基础上,不再新增污水处理占地,科学巧妙的将污水处理厂直接设计在原有、新开的排污河道、沟渠上,大量节约了土地资源。

本发明技术方案具体为:

一种低成本生化法污水处理渠,根据现有或设计的排污沟渠地理环境,选一段长与宽之比必须大于等于8:1的河道或沟渠,河道或沟渠的弯直不限。其内部是由多个污水处理单元构成,分别为:理化法的格栅、沉沙池、混药器、混凝反应器、沉淀池、沙滤、排污泥装置;生化法的格栅、沉沙池、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膜一生物反应器组件,沉淀池,回流装置、脱污泥装置。所选用的沟渠长度应根据每天所需处理的污水量计算其所需的相对容积,再以此为基础,计算出相应长度,从而,确定各单元所应占的比例,分别实施安装。

工艺流程:

1、物化法:

污水进口—格栅—沉沙池一混药器—混凝反应器—沉淀池—沙滤—清水出口

2、生化法:

污水进口—格栅—沉沙池一厌氧池一缺氧池一好氧池—清水出口(好氧池到厌氧池之间有回流装置)

本发明因地制宜的在原有待处理的河道、沟渠地理环境基础上,对其内的污水进行处理,处理效果与“氧化沟”技术相当,根据用不同的理化、生化法处理后,去磷达到93%以上,去总氮达到85%以上,悬浮物去处可达到l2mg/L,大量减少污水处理用地,节约成本,大幅度降低污水处理的投资总额。

4、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低成本生化法污水处理渠,是由多个污水处理单元构成。根据小区原有的排污暗沟的基础上,选取一段长为8米,宽为1米作为污水处理渠之用。采用物化法进行设计,用本渠的0.2米作为格栅,0.4米作为沉沙池,0.3米作为混药器,4米作为混凝反应器,沉淀池与沙滤集成为一体,长度为4.7米,污水由污水进口入.清水出口出。保证生活污水处理量为120立方/天,5立方/小时,达到国家城市污水排放一级标准。

实施例2:

一种低成本生化法污水处理渠,是由多个生化污水处理单元构成。根据所处理的河道,选取一段长为80米,宽为10米,深3米作为本处理渠之用。采用生化法进行设计,本渠的0.8米作为格栅,1.7米作为沉沙池,厌氧、缺氧和好氧池一体化为75米,好氧到厌氧之间有回流装置。一体化后端配套设置有相应的刮泥设施和脱水机房。污水由污水进口入,清水出口出。保证生活污水处理量为2500立方/天,105立方/小时,达到国家城市污水排放一级A标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