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土壤修复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68903阅读:51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生态农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农业土壤修复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农业中的土壤会受到各种污染的危害,废气随重力作用飘落进入土壤,被污染的水随灌溉过程进入土壤,城市空中形成酸雨引起土壤酸度的降低。污染后的土壤用于培育会影响幼苗的正常生长,甚至会导致幼苗死亡。因此,需要对农业中的土壤进行处理,改善土壤的性能,从而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以供农业苗木生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农业土壤修复处理系统,以便更好地改善生态农业土壤环保处理效果,方便更好地培育,使用方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农业土壤修复处理系统,包括底座板,底座板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左承载立柱和右承载立柱,左承载立柱和右承载立柱上部分别固定连接有左承载机构和右承载机构,左承载机构和右承载机构上部分别安装有左育苗器和右育苗器,左育苗器和右育苗器内部均安装有多个隔板,左育苗器和右育苗器内部均安装有多个培养容器,底座板上部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左侧板和右侧板,左侧板和右侧板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平台,支撑平台上部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左支撑杆和右支撑杆,左支撑杆和右支撑杆顶部位置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支撑架中间位置安装有上搅拌容器,上搅拌容器上部右侧连接有进液管,上搅拌容器下部连接有供液管,供液管下部连接有出液容器,出液容器下部连接有多个喷雾管,上搅拌容器上部安装有上动力机构,上动力机构下部连接有上动力机构轴,上动力机构轴左右两侧均连接有多个搅拌叶片;支撑架左右两侧均安装有进料容器,进料容器下部均连接有进料管,进料管下部连接有下搅拌容器,下搅拌容器下部中间位置连接有出料管,左侧板左侧安装有下动力机构,下动力机构右侧连接有下动力机构轴,下动力机构轴侧面安装有搅拌机构。

进一步地,供液管中间位置安装有球形阀。

进一步地,左承载立柱和右承载立柱下部分别安装有左移动轮和右移动轮。

进一步地,左侧板和右侧板中间位置分别安装有左轴承和右轴承,下动力机构轴穿过左轴承和右轴承安装。

进一步地,支撑平台左右两侧均安装有供电机构,培养容器上部均安装有紫外灯,供电机构上安装有电源线与紫外灯相连接。

该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该发明系统能有效地生态农业土壤进行环保处理,改善了土壤环保处理效果,方便更好地用于培育,改善了培育处理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以便更好的理解本发明。

本实施例中的农业土壤修复处理系统,包括底座板,底座板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左承载立柱和右承载立柱,左承载立柱和右承载立柱上部分别固定连接有左承载机构和右承载机构,左承载机构和右承载机构上部分别安装有左育苗器和右育苗器,左育苗器和右育苗器内部均安装有多个隔板,左育苗器和右育苗器内部均安装有多个培养容器,底座板上部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左侧板和右侧板,左侧板和右侧板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平台,支撑平台上部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左支撑杆和右支撑杆,左支撑杆和右支撑杆顶部位置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支撑架中间位置安装有上搅拌容器,上搅拌容器上部右侧连接有进液管,上搅拌容器下部连接有供液管,供液管下部连接有出液容器,出液容器下部连接有多个喷雾管,上搅拌容器上部安装有上动力机构,上动力机构下部连接有上动力机构轴,上动力机构轴左右两侧均连接有多个搅拌叶片;支撑架左右两侧均安装有进料容器,进料容器下部均连接有进料管,进料管下部连接有下搅拌容器,下搅拌容器下部中间位置连接有出料管,左侧板左侧安装有下动力机构,下动力机构右侧连接有下动力机构轴,下动力机构轴侧面安装有搅拌机构。供液管中间位置安装有球形阀。左承载立柱和右承载立柱下部分别安装有左移动轮和右移动轮。左侧板和右侧板中间位置分别安装有左轴承和右轴承,下动力机构轴穿过左轴承和右轴承安装。支撑平台左右两侧均安装有供电机构,培养容器上部均安装有紫外灯,供电机构上安装有电源线与紫外灯相连接。

该系统在具体实施时,进液管接通外部管道,打开进液管上的阀门开关,土壤处理剂从进液管进入上搅拌容器。启动上动力机构,上动力机构轴带动搅拌叶片转动,对土壤处理剂进行搅拌,使土壤处理剂更加均匀。完成搅拌后,将上动力机构关闭。将松散的土壤倒入进料容器,土壤从进料管进入下搅拌容器。打开球形阀,上搅拌容器内的土壤处理剂从供液管进入出液容器,再从喷雾管喷出,喷洒在土壤上。启动下动力机构,下动力机构轴带动搅拌机构转动,利用搅拌机构对土壤进行搅拌,土壤能和土壤处理剂充分地接触,使土壤处理剂的效果能完全发挥。完成对土壤的处理后,关闭下动力机构。打开出料管上的阀门开关,下搅拌容器内的土壤从出料管排出进行收集。将土壤放入培养容器内,再在土壤上栽培幼苗。供电机构接通外部电源,紫外灯开始发出紫外光,对土壤进行杀菌处理,将土壤中潜藏的病菌杀灭。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