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34985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一种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备,适合用于较小污水量、无市政管网接入且出水直接排入自然水体的休闲娱乐场所、旅游景点等地点的生活污水处理。



背景技术:

小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迄今已有30多年的研究历史。目前,日本、欧美等国家和地区已将其广泛应用于生活污水和部分工业废水处理。我国相关政策已规定对不能纳入城市污水收集系统的居民区、旅游景区、度假村等分散的人群聚居地排放的污水和工业废水应就地处理达标排放。公知的较小水量污水处理设备所采用的工艺已从原来单一的活性污泥法或生物膜法逐渐发展到现在的多种方法结合的复合工艺。目前市场上出现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多是以生化反应为基础,将生化、沉淀、消毒、污泥回流等多个功能不同的单元有机的结合在一个设备之中而形成的污水处理组合体,而其生化部分多采用生物接触氧化、生物流化床、A/O、SBR、MBR等工艺,尤以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居多。

中国专利CN201420497643公开了一种“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备”,该处理设备包括依次连通的厌氧池、接触氧化池、沉淀池和消毒池,其生化部分有填料,既有好氧处理又有厌氧微处理,并可对出水做消毒处理,但其前端未设格栅、均化池等预处理工艺,生化池部分上端进出水易短流,沉淀池沉淀效果差,斜板斜管易堵塞,外加消毒装置复杂,微生物活性较低且易流失,抗冲击负荷性较差,设备启动或恢复较慢;中国专利CN201220730482公开了一种“地埋式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备”,该处理设备包括包括调节池、水解酸化池、接触氧化池、竖流式沉淀池、产水池、电控箱,集缺氧、好氧、消毒于一体,运行稳定,但调节池与水解酸化池之间第一潜水排污泵略显多余,水解酸化池混合效果不好,附属设备较多,管路复杂,操作复杂,脱氮除磷效果不佳;中国专利CN201420604757公开了一种“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备”,该处理设备依次包括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和两个沉淀池、设备间,其好氧池添加悬浮性填料,强化了氮、磷去除效率,提高和稳定了处理效果,但其前端没有预处理易堵塞,出水未消毒,设备占地面积较大,回流泵等设备及各类管路较为复杂,不易控制,实用性较差。

综上,现有设备多未设预处理而易堵塞,水利条件不好易短流,针对高氮低碳的生活污水处理不能同时具备较好脱氮除磷能力、抗冲击负荷能力、简约实用、高效率低成本的特点,且难以做到针对场地拆分安装。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备,该设备应 用具有发明专利的微生物固定化载体和生物海绵铁,应用进口高效菌强化生化处理,改良传统A/O工艺,可拆分定制、灵活安装,集物化处理、生化处理与深度处理于一体,具有处理效率高、脱氮除磷效果好、抗冲击负荷、简约实用、造价与运行成本低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包括进水管、箱体及出水管,所述箱体左侧设置有格栅化粪槽,所述进水管开口端设置于箱体左侧上端并与格栅化粪槽连通,所述箱体内与格栅化粪槽依次相连的是厌氧池、好氧池和沉淀消毒槽,厌氧池和好氧池之间通过A/O系统厌氧好氧连接管相连,所述的出水管与沉淀消毒槽相连。

所述格栅化粪槽内进水管的后侧具有间隙为5mm的格栅,格栅化粪槽的上部设如排气孔,下部设有化粪槽排泥孔,所述进水管的入口端设置有污泥回流孔,该污泥回流孔和位于处理设备下端的污泥回流管相连。

所述厌氧池与格栅化粪槽通过栅化粪槽出水管相连,所述栅化粪槽出水管下端延伸至厌氧池内部,在厌氧池的下端设置有盘式曝气器,在厌氧池的上部设有排气孔,在厌氧池的下部设有厌氧池排泥孔。

所述厌氧池的中段为装有聚氨酯泡沫和海绵铁的厌氧段填料区。

所述好氧池和厌氧池、通过A/O系统厌氧好氧连接管相连,所述A/O系统厌氧好氧连接管下端延伸至好氧池内部,A/O系统厌氧好氧连接管的上端为三角堰结构,在好氧池的下端设置有盘式曝气器,盘式曝气器均与外部曝气泵以软管相连,曝气泵装于池体一侧,在好氧池的上部设有排气孔,在好氧池的下部设有好氧池排泥孔。

所述好氧池的中段为装有聚氨酯泡沫和海绵铁的厌氧段填料区,盘式曝气器均与外部曝气泵以软管相连,曝气泵装于池体一侧。

所述沉淀消毒槽与A/O系统好氧池相连,在沉淀消毒槽的上部设有排气孔,在沉淀消毒槽的下部设有沉淀消毒槽排泥孔,在沉淀消毒槽一侧的中上部具有出水管。

所述格栅化粪槽的上部设如排气孔,厌氧池的上部设有排气孔,好氧池的上部设有排气孔,沉淀消毒槽的上部设有排气孔统一用软管收集。

所述化粪槽排泥孔、厌氧池排泥孔、好氧池排泥和沉淀消毒槽排泥孔之间孔通过污泥回流管相连,污泥回流管的末端进入格栅化粪槽。

格栅化粪槽为格栅与化粪槽一体合建,格栅主要拦截较大的悬浮或漂浮物,化粪槽利用沉淀、厌氧发酵原理,沉淀杂质,使粪便等固化物在池底分解为小分子物质,格栅化粪 槽可调节水质、水量,确保管道、设备不堵塞。A/O系统厌氧池异养菌将污水中的有机物水解为有机酸,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经厌氧水解的产物进入好氧池进行好氧处理,提高其污水的可生化性及氧利用效率,实现有机物高效去除;厌氧反硝化作用、好氧硝化作用实现脱氮,聚磷菌厌氧释磷、好氧过量吸磷的作用可除磷;有机多孔聚氨酯泡沫固定化载体和海绵铁填料的添加,为微生物的富集生长提供充足的空间,使得微生物量大大增加并能纯化、保持高效菌种,菌种不易流失,同步硝化、反硝化能力强;在进水量减少甚至断流情况下,悬浮载体上的微生物不会短时间内死亡;海绵铁吸附表面积大、铁溶出速率快,在污水处理中存在电化学、氧化还原、吸附、混凝多种作用,能作为生物铁强化生化处理,更有很好的协同除磷的效果。进口高效菌具有微生物活性高、抗冲击能力强、繁殖速度快、能快速启动和恢复生化系统运行的特点,反应器启动或运行效果不好时,投加进口高效菌,可短时间迅速启动或恢复其处理效果。A/O系统经载体与高效菌的强化,缩小了反应器体积,同时以加大污泥回流量取代A/O内循环,降低能耗,简化设备。沉淀池泥水分离,可浓缩、回流、存储污泥。消毒池采用氯片消毒,保证出水水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生活污水经该设备处理后出水水质好,脱氮除磷作用显著;生化池微生物数量大,可纯化、保持高效菌,并且水量减少或断流情况下,悬浮载体上的微生物不会短时间内死亡,应用进口高效菌可短时间迅速启动或恢复生化池处理效果,极大的提高了反应器的处理效率、抗冲击负荷能力;由于载体与高效菌的应用,缩小了反应器体积,加大污泥回流量取代A/O内循环,降低了能耗、简化了设备;前端格栅化粪预处理不易堵,上下错流进出水不易形成短流;附属、主体设备一体安装,回流污泥、各处理单元放空及剩余污泥排放均利用同一台泵,臭气、污泥统一软管收集排放,设备、管路简单,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简约实用;处理流程基本采用无动力设计,可实现无人管理,污水处理成本低;设备可根据安装场地拆分定制,通过上下错流软管将各处理单元衔接,安装紧凑灵活。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污水处理流程图。

图2是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实施例的纵剖面构造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生活污水首先通过进水管进入格栅化粪槽,去除污水中较大的悬浮或漂浮物,沉淀杂质,厌氧水解;出水依次进入A/O系统厌氧段、好氧段进行微生物厌氧发酵、好养降解、释磷吸磷、反硝化硝化、生物铁协同除磷等作用,A/O系统厌氧段、好氧段填料区均填加纳米凹凸棒土复合亲水性聚氨酯泡沫微生物固定化载体和生物海绵铁填料以及进口高效菌;最后出水经沉淀消毒槽泥水分离,消毒处理后出水直接排入受纳水体。

如图2所示,一种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包括进水管14、箱体及出水管8,所述箱体左侧设置有格栅化粪槽2,所述进水管14开口端设置于箱体左侧上端并与格栅化粪槽2连通,所述箱体内与格栅化粪槽2依次相连的是厌氧池4、好氧池6和沉淀消毒槽7,厌氧池4和好氧池6之间通过A/O系统厌氧好氧连接管9相连,所述的出水管8与沉淀消毒槽7相连。

所述格栅化粪槽2内进水管14的后侧具有间隙为5mm的格栅13,格栅化粪槽2的上部设如排气孔1,下部设有化粪槽排泥孔12,所述进水管14的入口端设置有污泥回流孔15,该污泥回流孔15和位于处理设备下端的污泥回流管16相连。

所述厌氧池4与格栅化粪槽2通过栅化粪槽出水管11相连,所述栅化粪槽出水管11下端延伸至厌氧池4内部,在厌氧池4的下端设置有盘式曝气器10,在厌氧池4的上部设有排气孔,在厌氧池4的下部设有厌氧池排泥孔。

所述厌氧池4的中段为装有聚氨酯泡沫和海绵铁的厌氧段填料区3。好氧池6和厌氧池4、通过A/O系统厌氧好氧连接管9相连,所述A/O系统厌氧好氧连接管9下端延伸至好氧池6内部,A/O系统厌氧好氧连接管9的上端为三角堰5结构,在好氧池6的下端设置有盘式曝气器,盘式曝气器均与外部曝气泵以软管相连,曝气泵装于池体一侧,在好氧池6的上部设有排气孔,在好氧池6的下部设有好氧池排泥孔。

所述好氧池6的中段为装有聚氨酯泡沫和海绵铁的厌氧段填料区,盘式曝气器均与外部曝气泵以软管相连,曝气泵装于池体一侧。

所述沉淀消毒槽7与A/O系统好氧池6相连,在沉淀消毒槽7的上部设有排气孔,在沉淀消毒槽7的下部设有沉淀消毒槽排泥孔,在沉淀消毒槽7一侧的中上部具有出水管8。

格栅化粪槽2的上部设如排气孔1,厌氧池4的上部设有排气孔,好氧池6的上部设有排气孔,沉淀消毒槽7的上部设有排气孔统一用软管18收集。

化粪槽排泥孔12、厌氧池排泥孔、好氧池排泥和沉淀消毒槽排泥孔之间孔通过污泥回流管16相连,污泥回流管16的末端进入格栅化粪槽2。

生活污水经进水管14进入格栅化粪槽2栅前段,较大的悬浮或漂浮物经间隙为5mm的格栅13过滤,化粪槽有一定的水力停留时间,沉淀杂质,底层固化物初步厌氧水解,上清液经三角堰出水通过格栅化粪槽出水管11进入厌氧池4,盘式曝气器10进行微孔曝气,曝气量只起到混合搅拌作用,保证厌氧状态,污水通过装有聚氨酯泡沫和海绵铁的厌氧段填料区3,出水通过A/O系统厌氧好氧连接管9进入A/O系统好氧池6,盘式曝气器充氧曝气,污水通过装有聚氨酯泡沫和海绵铁的好氧段填料区。A/O系统所述盘式曝气器均与外部曝气泵以软管相连,曝气泵装于池体一侧。最后出水进入沉淀消毒槽7,经泥水分离、氯片消毒后出水通过出水管8直接排入受纳水体。

各处理单元出水均采用如三角堰5所示的出水堰出水;各处理单元上部均设如排气孔1所示的排气孔,排气孔可用于排气和溢流,臭气统一用软管18收集,通过沿河面漂浮、具有一定长度的导气管排出,各处理单元下部均设如排泥孔12所示的排泥孔,排泥孔口出口处设有阀门,用于排泥和放空,污泥用软管收集、定期排放。用一侧安装的回流泵17将污泥以200%回流量通过污泥回流管16进入格栅化粪槽2与进水混合后,进入A/O系统补充污泥。回流污泥、各处理单元放空及剩余污泥排放均利用同一台泵。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