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污水处理成套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49087阅读:45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污水处理成套设备。



背景技术:

现阶段,随着生活污水的不断增多,对污水处理设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现有的污水处理设备,对污水的处理效果还不够好,且污水处理设备寿命短,无法满足排放要求。

中国公开专利,专利号:CN 204714669 U,曾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成套设备,其特征在于,通过在设备中加入湿地模块对污水进行多级过滤,使得到的水质更佳。但是设备对能耗要求较高且功能较为单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污水处理成套设备,利用重力势能使污水自上而下进行流动,无需外界提供动力,节约资源和成本,且过滤效果好,获得水质佳,污水处理过程产生的沼气可做为燃料进行发电,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污水处理成套设备,包括污水罐、输水管、水泵、沉淀池、过滤器和清水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机架、电磁阀、控制面板、厌氧反应器和絮凝剂罐,所述的机架的左上角设有污水罐,污水罐的左侧通过输水管与水泵相连,污水罐的右侧通过输水管与沉淀池相连,沉淀池的上部设有絮凝剂罐,沉淀池的右侧通过输水管依次与过滤器、厌氧反应器和清水罐相连,机架中间的支架上设有控制面板。

作为本方案的优选实施例,所述的机架为矩形结构,其中间设有多个横向支撑杆。

作为本方案的优选实施例,所述的污水罐、沉淀池、过滤器、厌氧反应器和清水罐通过机架自高处依次以一定垂直断差向下排列安装固定。

作为本方案的优选实施例,所述的电磁阀设有多个,分布在输水管在污水处理设备的入口处。

作为本方案的优选实施例,所述的控制面板的表面设有可触摸电容显示屏。

作为本方案的优选实施例,所述的过滤器内部自上而下依次设有格栅、筛网、石英砂、滤布和微孔管多层过滤介质。

作为本方案的优选实施例,所述的厌氧反应器的中部设有聚丙烯弹性立体填料。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利用重力势能使污水自上而下进行流动,无需外界提供动力,节约资源和成本,且过滤效果好,获得水质佳,污水处理过程产生的沼气可做为燃料进行发电,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1、机架,2、污水罐,3、电磁阀,4、输水管,5、水泵,6、沉淀池,7、控制面板,8、过滤器,9、厌氧反应器,10、清水罐,11、絮凝剂罐。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污水处理成套设备,利用重力势能使污水自上而下进行流动,无需外界提供动力,节约资源和成本,且过滤效果好,获得水质佳,污水处理过程产生的沼气可做为燃料进行发电,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污水处理成套设备,包括污水罐2、输水管4、水泵5、沉淀池6、过滤器8和清水罐10,还包括机架1、电磁阀3、控制面板7、厌氧反应器9和絮凝剂罐11,所述的机架1的左上角设有污水罐2,污水罐2的左侧通过输水管4与水泵5相连,污水罐2的右侧通过输水管4与沉淀池6相连,沉淀池6的上部设有絮凝剂罐11,沉淀池6的右侧通过输水管4依次与过滤器8、厌氧反应器9和清水罐10相连,机架1中间的支架上设有控制面板7。

其中,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的机架1为矩形结构,其中间设有多个横向支撑杆,方便对不同垂直高度布置的污水处理设备进行固定。

其中,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的污水罐2、沉淀池6、过滤器8、厌氧反应器9和清水罐10通过机架1自高处依次以一定垂直断差向下排列安装固定,使得污水能够利用自身的重力自上而下依次流动,无需提供外动力。

其中,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的电磁阀3设有多个,分布在输水管4在污水处理设备的入口处,电磁阀3便于与控制面板7连接,对处理设备的进水量进行控制。

其中,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的控制面板7的表面设有可触摸电容显示屏,便于操作,以对整个污水处理过程进行控制。

其中,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的过滤器8内部自上而下依次设有格栅、筛网、石英砂、滤布和微孔管多层过滤介质,通过多层过滤保证获得的水质较佳。

其中,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的厌氧反应器9的中部设有聚丙烯弹性立体填料,采用聚丙烯弹性填料挂膜快,在自然水流作用下即可完成挂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