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野外现场复合污染土壤修复的电动力学‑渗透反应格栅装置及工艺流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69799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野外现场复合污染土壤修复的电动力学-渗透反应格栅(EK-PRB)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动力装置和PRB装置,所述的电动力装置包括电极和调压设备,所述电极长度为35-40cm且设置为高出污染土壤5~10cm,所述电极采用正多边形方式布置,所述PRB装置包括放置在所述电极周围的PRB活性反应材料(3),通过铁丝网(4)将所述PRB活性反应材料(3)与所述电极形成的复合电极围拢固定,待修复的污染土壤(5)填充在铁丝网(4)之间,所述电极分别布置在待修复的污染土壤(5)两侧,待修复的污染土壤(5)下方设置有防渗层,所述防渗层包括依次平铺布置的塑料膜(9)、5-7cm厚沸石(6)、5-7cm厚铸铁屑(7)和2-5cm厚活性炭(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包括阴极(1)、阳极(2),所述调压设备为直流变压器(10),所述阴极(1)采用正六边形方式布置,所述阳极(2)布置在正六边形中心,所述阴极(1)和/或所述阳极(2)之间的间距为30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包括阴极(1)、阳极(2),所述调压设备为直流变压器(10),所述阳极(2)采用正六边形方式布置,所述阴极(1)布置在正六边形中心,所述阴极(1)和/或所述阳极(2)之间的间距为30cm。

4.根据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电动力学装置采用太阳能供电为主、发电机或市电供电为辅,通过直流变压器输出区间为0~220V的直流电压。

5.根据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电动力学装置采用市电供电,通过直流变压器输出区间为0~220V的直流电压。

6.根据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为石墨棒电极,直径2-4cm,电压梯度1~2V/cm。

7.根据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污染土壤为重金属和有机氯污染污染土壤,所述PRB活性反应材料(3)为沸石、铸铁屑、凹凸棒土和活性炭。

8.根据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阴阳两极石墨电极的周围放置多种PRB活性材料,与石墨电极组合形成可渗透反应复合电极。

9.一种采用权利要求1-8中所述的用于野外现场复合污染土壤修复的电动力学-渗透反应格栅(EK-PRB)装置进行污染土壤修复的工艺流程,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提供PRB活性反应材料(3),并将所述PRB活性反应材料(3)填装在尼龙网中;

步骤二:在野外现场挖掘适当尺寸的基坑,依次平铺塑料膜(9)、5-7cm厚沸石(6)、5-7cm厚铸铁屑(7)和2-5cm厚活性炭(8);

步骤三:设置电极,并在以电极为中心在周围包覆铁丝网,每个铁丝网的直径为14cm,将填装有PRB活性反应材料(3)的尼龙网放置在电极与铁丝网的间隙中;

步骤四:将待处理的污染土壤填埋到铁丝网之间,将淋洗液喷射浇灌到污染土壤中,接通电源进行土壤修复;

步骤五:待修复完成后,将修复后的土壤挖掘至其他位置,继续进行下一次土壤修复。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工艺流程,其特征在于:在步骤四中,所述淋洗液为0.1M柠檬酸-柠檬酸钠和0.5g/L可生物降解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含水率保持30%左右。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