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离子活性氧多源在线监测与治理水质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74051阅读:56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离子活性氧多源在线监测与治理水质的装置。



背景技术:

为确保食品安全,消除食品流动环节的隐患与危害,政府严格要求对餐饮废弃油脂执行国务院2010(54)号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由于地沟油成分复杂,资源化利用处理成本相对太高,而且容易对大气、水及土壤产生二次污染,现有技术没有针对性地科学配置相关处理设备,更没有对这些关键节点进行有效监控,即使有在线监测,往往只是监测排出时的水质参数情况,而没有对运行环节进行有效控制,监管部门难以快速找到问题的源头,无法快捷地对出现的污染源采取有效措施。而且随着城市综合体不断增多,餐饮服务业不断壮大,餐饮业的排放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为改善现状,我们已着手研发采用离子活性氧促使油脂裂变的技术,通过降解油脂以改善水质的方案,存在的问题是,其一,为提高油脂裂变的效率,在油脂裂变过程中采纳曝气产生离子活性氧,由于离子活性氧对水温敏感,水温升高离子活性氧就发生衰减,从而降低处理能力,而一旦水温降低,离子活性氧可能出现过量而外溢,影响周边环境,为此,提高油脂裂变过程中的检测及控制能力就显得十分必要;

其二,由于餐饮服务业点多面广,检测监控难度大,如何充分利用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及计算机技术,对多点位实施网络监管,管理人员在终端即可掌控各个离散点位的排放情况,不仅可大幅提高工作效率,还将极大提高餐饮污水的处理效能,从而保证排放的达标率,对保护生态环境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的一种离子活性氧多源在线监测与治理水质的装置,本实用新型采用依次排列设置的固液分离装置、油脂裂变池、生物填料处理池、PAC助凝处理池及排放池,对餐饮业污水实施在线处理,将装置产生的离子活性氧,通过曝气技术强化废油脂的氧化,使之产生裂变降解成为酒石酸、甲醇和甲酸等亲水性降解物,最终为水中微生物分解,并采用数据采集与传输装置,对处理过程监控,对处理结果上传,具有处理效率高、效果好且便于网络化管理的优点。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具体技术方案是:

一种离子活性氧多源在线监测与治理水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一个设有液体料池、滤网、输送带及固体料筒的固液分离装置,且液体料池上设有进料口、固体物出口及出口阀门,输送带设于液体料池内,滤网设于输送带上;

一个设有离子发生器、曝气泵、微孔曝气管及第一水泵的油脂裂变池,且微孔曝气管设于曝气泵的出口端,氧离子发生器及微孔曝气管设于油脂裂变池内;

一个设有填料网格、生物填料及第二水泵的生物处理池,且生物填料设于填料网格内,填料网格设于生物处理池内;

一个设有搅拌器及第三水泵的PAC助凝处理池,且搅拌器设于PAC助凝处理池内;

一个设有第四水泵的排放池;

一个设有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粘度检测仪、水质仪及CPU处理器的数据采集与传输装置;

所述固液分离装置、油脂裂变池、生物填料处理池、PAC助凝处理池及排放池依次排列设置,第一水泵设于油脂裂变池与生物处理池之间,第二水泵设于生物处理池与PAC助凝处理池之间,第三水泵设于PAC助凝处理池与排放池之间;

所述数据采集与传输装置的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及粘度检测仪设于油脂裂变池内,水质仪为数台,依次设于生物填料处理池、PAC助凝处理池及排放池内。

本实用新型采用依次排列设置的固液分离装置、油脂裂变池、生物填料处理池、PAC助凝处理池及排放池,对餐饮业污水实施在线处理,将装置产生的离子活性氧,通过曝气技术强化废油脂的氧化,使之产生裂变降解成为酒石酸、甲醇和甲酸等亲水性降解物,最终为水中微生物分解,并采用数据采集与传输装置,对处理过程监控,对处理结果上传,具有处理效率高、效果好且便于网络化管理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包括:

一个设有液体料池11、滤网12、输送带13及固体料筒14的固液分离装置1,且液体料池11上设有进料口111、固体物出口112及出口阀门113,输送带13设于液体料池11内,滤网12设于输送带13上;

一个设有离子发生器21、曝气泵22、微孔曝气管23及第一水泵24的油脂裂变池2,且微孔曝气管23设于曝气泵22的出口端,氧离子发生器21及微孔曝气管23设于油脂裂变池2内;

一个设有填料网格31、生物填料32及第二水泵33的生物处理池3,且生物填料32设于填料网格31内,填料网格31设于生物处理池3内;

一个设有搅拌器41及第三水泵42的PAC助凝处理池4,且搅拌器41设于PAC助凝处理池4内;

一个设有第四水泵51的排放池5;

一个设有温度传感器61、压力传感器62、粘度检测仪63、水质仪64及CPU处理器65的数据采集与传输装置6;

所述固液分离装置1、油脂裂变池2、生物填料处理池3、PAC助凝处理池4及排放池5依次排列设置,第一水泵24设于油脂裂变池2与生物处理池3之间,第二水泵33设于生物处理池3与PAC助凝处理池4之间,第三水泵42设于PAC助凝处理池4与排放池5之间;

所述数据采集与传输装置6的温度传感器61、压力传感器62及粘度检测仪63设于油脂裂变池2内,水质仪64为数台,依次设于生物填料处理池3、PAC助凝处理池4及排放池5内。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使用的:

本实用新型以大型餐饮业污水处理为例,本实用新型在源头将装置产生的离子活性氧,通过曝气技术强化废油脂的氧化,使之产生裂变降解成为酒石酸、甲醇和甲酸等亲水性降解物,最终为水中微生物分解。现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进一步说明如下:

将餐饮业含有油脂的污水倒入液体料池11的进料口111,污水通过滤网12进行固液分离,固体落入滤网12并经输送带13传输落至固体料筒14内,液体流入液体料池11内,完成固液分离;

液体料池11内的液体经出口阀门113流入油脂裂变池2内,油脂裂变池2内的曝气泵22及氧离子发生器21工作,曝气通过微孔曝气管23产生离子活性氧,并强制向液体料池11内的液体转移,使液体获得足够的溶解氧,通过溶解氧与液体内的有机物及微生物的充分接触,实施对液体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形成酒石酸等亲水性降解物,完成液体内的油脂裂变;

完成油脂裂变的液体经第一水泵24注入生物处理池3,在生物处理池3内,液体与生物填料32产生流化碰撞,由于生物填料32具有高的表面积比,则单位容积内的生物量就高,使液体中的微生物处于高活性的对数增长,通过液体与生物填料3的微生物分解,去除液体内各种细菌以及由细菌引起的恶臭,改善排放的水质,实施高效处理;

完成生物处理的液体经第二水泵33注入PAC助凝处理池4,在PAC絮凝处理池4里加入PAC助凝剂,通过搅拌器41的搅拌,使液体中的微悬浮粒子和胶体粒子脱稳、聚集、絮凝及混凝,调节液体中的PH值,实现对液体的进一步净化处理;

完成PAC助凝处理的液体经第三水泵42注入排放池5,经水质仪64最后检测质量达标后,并在第四水泵51的控制下实施排放。本实用新型在充分分解油脂的同时,还有效改善了水质,可以直接排放进入城市下水管网。

为保障本实用新型的正常运行,既保证排水质量达标,又能将水质的排放数据进行在线监控,本实用新型还设置了数据采集与传输装置6,工作时,在油脂裂变池2中设置了温度传感器61、压力传感器62及粘度检测仪63,通过温度传感器61检测油脂裂变池2中液体的温度,压力传感器62检测微孔曝气管23的曝气压力,粘度检测仪63检测液体的粘度;通过有效的检测及控制液体温度,减缓离子活性氧发生衰减与离子活性氧可能出现的外溢,使油脂裂变的效率得以提高;

本实用新型在生物处理池3、PAC絮凝处理池4及排放池5内均设置了水质仪64,便于各个处理环节对水质的悬浮物SS化学需氧量COD、BOD及PH值等主要指标的检测,检测结果通过CPU处理器65的比对处理并经数据采集与传输装置6上传。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