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岛式生物膜藻菌净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29549阅读:382来源:国知局
浮岛式生物膜藻菌净化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体净化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浮岛式生物膜藻菌净化器。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人口的迅猛增长,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受到污染,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生态系统也会随之遭到破坏,环境问题已从地域性走向全球性,人类必须爱护地球,共同关心和解决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水污染主要是由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造成,它包括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三大部分。人类生产活动造成的水体污染中,工业引起的水体污染最严重。如:工业废水,它含污染物多,成分复杂,不仅在水中不易净化,而且处理也比较困难。

工业废水,是工业污染引起水体污染的最重要的原因。它占工业排出的污染物的大部分。工业废水所含的污染物因工厂种类不同而千差万别,即使是同类工厂,生产过程不同,其所含污染物的质和量也不一样。工业除了排出的废水直接注入水体引起污染外,固体废物和废气也会污染水体。

农业污染首先是由于耕作或开荒使土地表面疏松,在土壤和地形还未稳定时降雨,大量泥沙流入水中,增加水中的悬浮物。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农药、化肥的使用量日益增多,而使用的农药和化肥只有少量附着或被吸收,其余绝大部分残留在土壤和漂浮在大气中,通过降雨,经过地表径流的冲刷进入地表水和渗入地表水形成污染。

城市污染源是因城市人口集中,城市生活污水、垃圾和废气引起水体污染造成的。城市污染源对水体的污染主要是生活污水,它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各种污水的混合液,其中包括厨房、洗涤房、浴室和厕所排出的污水。

因此当前水体修复迫在眉睫。目前,水体污染修复一般采用曝气、添加化学除污剂、放养控藻型生物等,但是这些方法成本高、水体修复效果不佳,而且添加化学除污剂有可能造成水体二次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浮岛式生物膜藻菌净化器,旨在解决现有水体修复技术成本高、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所述浮岛式生物膜藻菌净化器包括植物浮岛、悬挂在所述植物浮岛下方的一个或多个人工水草生物带。

进一步的,所述人工水草生物带包括悬挂杆、下垂杆以及设置在所述悬挂杆下垂杆之间的多条生物膜带,所述悬挂杆两端向上弯折且固定在所述植物浮岛的两侧,所述下垂杆两端向下弯折。

进一步的,所述悬挂杆和下垂杆上均套有连接套,所述多条生物膜带设置在两条连接套之间,所述连接套与所述多条生物膜带一体成型。

进一步的,所述生物膜带的表面密植有细绒毛。

进一步的,所述植物浮岛包括浮岛框架,所述浮岛框架内排列有用于放置水生植物的多个盆栽筐,所述盆栽筐底部镂空,所述悬挂杆两端扣在所述浮岛框架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植物浮岛中,相邻的盆栽筐之间拼接为一体,与所述浮岛框架接触的盆栽筐的边缘设置有穿孔,所述穿孔内通过穿接固定绳固定至所述浮岛框架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浮岛式生物膜藻菌净化器是利用人工植物浮岛的水生植物根系产生的根系孢外酶加上人工水草生物带的微孔捕捉功能组成一体化的立体空间,使水体表面及一定深度的污染物得到有效消除,从而达到消除藻菌的功能,成本低廉,水污染修复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浮岛式生物膜藻菌净化器的主视图;

图2是浮岛式生物膜藻菌净化器的右视图;

图3是浮岛式生物膜藻菌净化器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说明。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浮岛式生物膜藻菌净化器包括植物浮岛1、悬挂在所述植物浮岛下方的一个或多个人工水草生物带2。

使用时,在植物浮岛的盆栽筐上放置水生植物,水生植物可以直接从水层和底泥中吸收氮、磷,并同化为自身的结构组成物质,从而加快了水体中氮、磷营养物质的去除。水生植物庞大的根系是吸收净化污染物的关键场所,利于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包括污染物),其根部细胞壁为生物半透性膜,分子量大、非离子化合物、大分子物质和胶体无法透过膜进入植物体,同时根上有菌根菌生长,菌根菌和植物共生具有独特的代谢途径;水生植物发达的根系与水体接触面积大,可以形成密集的过滤层,当水流通过时,可以过滤掉水体中的污染物质,在其表面进行离子交换、整合、吸附、沉淀等,不溶性胶体被根系黏附和吸附,凝集的菌胶团把悬浮性的有机物和新陈代谢的产物沉降下来,使周围水体污染物进行净化而变清。

水生植物和浮游藻类在营养物质和光能的利用上是竞争者,前者个体大、生命周期长、吸收和储存营养盐的能力强,能很好地抑制浮游藻类的生长;某些水生植物根系还能分泌出克藻物质,达到抑制藻类生长的作用。但是水生植物的根系入水深度有限,只能对30cm以内的水体产生良好作用,对水体净化空间有限制,而加上一定深度的人工水草生物带使之形成向水体纵深发展的立体空间,利用人工水草生物带特殊结构及入水深度调节,可以把入水深度范围内的污染物很好地捕捉、吸附从而被水生植物根系及净化器组成的微生物利用而去除,大大提高效率达到控制藻类生长。

作为所述人工水草生物带2的一种具体结构,包括悬挂杆21、下垂杆22以及设置在所述悬挂杆下垂杆之间的多条生物膜带23,所述悬挂杆21两端向上弯折且固定在所述植物浮岛1的两侧,所述下垂杆22两端向下弯折。这里所述下垂杆的作用是保证生物膜带展开,避免带间缠绕。并且下垂杆两端向下弯折,可以避免生物膜带脱落。图示中,所述悬挂杆21和下垂杆22上均套有连接套24,所述多条生物膜带23设置在两条连接套24之间,所述连接套24与所述多条生物膜带23一体成型,当然也可以将条生物膜带23缝制在所述连接套上。该连接套的作用是保证相邻生物膜带的间距,另外连接套与生物膜带构成一个生物带整体,结构更稳定。

所述悬挂杆固定在植物浮岛两侧,具体固定方式不做限定,比如可以直接卡扣在植物浮岛两侧,方便拆装。

进一步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生物膜带23的表面密植有细绒毛25。极大程度提升表面积,为微生物提供附着繁殖场所;而且由于细绒毛具备一定韧性,且细绒毛的比重接近1,在水中可呈舒展状态,细绒毛表面生长的微生物可与水充分接触。

作为所述植物浮岛的一种具体结构,所述植物浮岛1包括浮岛框架11,所述浮岛框架11内排列有用于放置水生植物的多个盆栽筐12,所述盆栽筐12底部镂空,所述悬挂杆两端扣在所述浮岛框架两侧。所浮岛框架起到固定作用,使得整个盆栽筐为一体,盆栽筐底部镂空,水生植物的根系从镂空部位进入到水中。相邻的盆栽筐12之间拼接为一体,这里不限定具体的拼接方式,比如采用卡扣方式:盆栽筐边缘设置有卡扣槽和卡扣块,盆栽筐的卡扣块插入相邻的卡扣槽内。又如采用尼龙扎带固定:盆栽筐四周均开有连接孔,用尼龙扎带穿入相邻盆栽筐的连接孔内,然后拉紧即可。

另外,对应与所述浮岛框架11接触的盆栽筐的边缘设置有穿孔13,图示中所述穿孔13位于盆栽筐的转角上,所述穿孔13内通过穿接固定绳固定至所述浮岛框架11上。所述固定绳可采用麻绳、铁丝、尼龙扎带等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