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产养殖与经济林人工湿地水循环利用设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29551阅读:64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产养殖尾水循环利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产养殖与经济林人工湿地水循环利用设施。



背景技术:

当前,我国水产养殖发展迅速,水产品排泄物及过量的饵料导致养殖环境恶化,尤其是池塘养殖,水体氮、磷及悬浮物浓度升高,溶解氧含量降低,对水产养殖品质影响较大,需要定期进行换水,以改善养殖生境。水产养殖排出尾水中富含的有机物质、过量的饵料及氮磷又是植物生长的养分,若不加以利用,不仅对外部水环境造成污染,而且形成极大的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水产养殖与经济林人工湿地水循环利用设施,该实用新型利用经济林人工湿地资源化利用水产养殖尾水中的养分,并净化养殖尾水,为水产养殖尾水提供循环利用途径,解决水产养殖尾水污染问题及资源化再利用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水产养殖与经济林人工湿地水循环利用设施,包括养殖鱼类的养殖池塘和种植植物的生态湿地单元,其特征是:所述的养殖池塘和生态湿地单元通过防水堤隔开,所述的养殖池塘一侧设置有若干个虹吸装置,所述的虹吸装置一端连接在养殖池塘中,另一端与生态湿地单元连接,所述的生态湿地单元远离虹吸装置的一侧固定有数个出水口,所述的出水口一端连接生态湿地单元,另一端连接出水渠,所述的出水渠一端封闭,另一端设置有第一溢流坝,所述的养殖池塘远离虹吸装置的一侧设置有用来测试水体质量的试水渠,所述的试水渠一端封闭,另一端设置有第二溢流坝,所述的第一溢流坝和第二溢流坝之间设置有用来改善提高水质的生态渠,所述的试水渠靠近养殖鱼塘的一侧安装有数个用来将试水渠中的水抽入养殖池塘中的水泵,所述的生态湿地单元、出水渠、生态渠和试水渠设置高度依次降低。

为优化上述实用新型,采取的具体措施还包括:

所述的养殖池塘为数个小型池塘并列排列组成。

所述的人工湿地单元靠近虹吸装置的一侧高度高于靠近出水口的一侧。

所述的出水口中安装固定有用来过滤水体的砂虑。

所述的虹吸装置进水端固定在养殖池塘中,出水端固定在生态湿地单元中。

通过虹吸装置将养殖池塘尾水排入生态湿地单元,通过多级生态湿地子单元中基质伊蒙土、凹土、膨润土等环境矿物材料对尾水中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的吸附,以及速生竹柳、杨树等经济类树种的根系对污染物的分解和吸收利用,大幅降低了养殖尾水中的污染物质和悬浮物质,同时给生态湿地速生经济类树种提供营养,经过出水口中的砂滤将清水排入出水渠,出水渠通过第一溢流坝排入生态渠,溢流坝通过物理方式对水体具有一定的增氧功能,生态渠中芦苇、苦草、茭白和菱角等构建的立体水生植物进一步对尾水进行净化,并通过植物光合作用提高水体的溶解氧,尾水通过第二溢流坝再进行复氧进入试水渠,试水渠中放养一定量与养殖池塘同样的鱼类,通过在线水质监测,以及鱼体在试水渠适应情况,检验水体符合养殖池塘的补水要求,满足要求后通过水泵抽入养殖池塘,实现养殖池塘尾水循环利用,零排放,该设施可实现连续运行,部分水体消耗后,可通过新鲜水源进行补充,整个过程通过重力流实现运行,仅试水渠到养殖池塘需要泵进行提水,节约了大量的能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水产养殖与经济林人工湿地水循环利用设施的结构原理图。

图例说明:1、养殖池塘;2、虹吸装置;3、生态湿地单元;4、出水口;5、出水渠;6、第一溢流坝;7、生态渠;8、第二溢流坝;9、试水渠;10、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优选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一种水产养殖与经济林人工湿地水循环利用设施,包括养殖鱼类的养殖池塘1和种植植物的生态湿地单元3,其特征是:所述的养殖池塘1和生态湿地单元3通过防水堤隔开,所述的养殖池塘一侧设置有若干个虹吸装置2,所述的虹吸装置2一端连接在养殖池塘1中,另一端与生态湿地单元3连接,所述的生态湿地单元3远离虹吸装置2的一侧固定有数个出水口4,所述的出水口4一端连接生态湿地单元3,另一端连接出水渠5,所述的出水渠5一端封闭,另一端设置有第一溢流坝6,所述的养殖池塘1远离虹吸装置2的一侧设置有用来测试水体质量的试水渠9,所述的试水渠9一端封闭,另一端设置有第二溢流坝8,所述的第一溢流坝6和第二溢流坝8之间设置有用来改善提高水质的生态渠7,所述的试水渠9靠近养殖鱼塘的一侧安装有数个用来将试水渠9中的水抽入养殖池塘1中的水泵10,所述的生态湿地单元3、出水渠5、生态渠7和试水渠9设置高度依次降低。

本实施例中,养殖池塘1为数个小型池塘并列排列组成。

本实施例中,人工湿地单元3靠近虹吸装置2的一侧高度高于靠近出水口4的一侧。

本实施例中,出水口4中安装固定有用来过滤水体的砂虑。

本实施例中,虹吸装置2进水端固定在养殖池塘1中,出水端固定在生态湿地单元3中。

通过虹吸装置2将养殖池塘1尾水排入生态湿地单元3,通过多级生态湿地子单元中基质伊蒙土、凹土、膨润土等环境矿物材料对尾水中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的吸附,以及速生竹柳、杨树等经济类树种的根系对污染物的分解和吸收利用,大幅降低了养殖尾水中的污染物质和悬浮物质,同时给生态湿地速生经济类树种提供营养,经过出水口4中的砂滤将清水排入出水渠,出水渠5通过第一溢流坝6排入生态渠7,溢流坝通过物理方式对水体具有一定的增氧功能,生态渠7中芦苇、苦草、茭白和菱角等构建的立体水生植物进一步对尾水进行净化,并通过植物光合作用提高水体的溶解氧,尾水通过第二溢流坝8再进行复氧进入试水渠,试水渠中9放养一定量与养殖池塘同样的鱼类,通过在线水质监测,以及鱼体在试水渠适应情况,检验水体符合养殖池塘1的补水要求,满足要求后通过水泵10抽入养殖池塘,实现养殖池塘1尾水循环利用,零排放,该设施可实现连续运行,部分水体消耗后,可通过新鲜水源进行补充,整个过程通过重力流实现运行,仅试水渠9到养殖池塘1需要泵10进行提水,节约了大量的能源。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