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联用污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00086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尤其是涉及一种联用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膜生物反应器一种强化生物膜的污水处理方法,其具有较好的污染物除去效果,但是其对污水内固体悬浮物的浓度要求较高,其极易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发生堵塞状况。故在采用膜生物反应器处理之前需要进行预处理,但是现有预处理方式不理想,依然导致膜生物反应器经常性发生堵塞。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提出一种联用污水处理系统,解决现有技术中膜生物反应器经常性堵塞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联用污水处理系统,包括预曝气调节池、水平三相流化床、中间水池、膜生物反应器、清水池、回流装置,所述水平三相流化床的进水端与所述预曝气调节池连接、出水端与所述中间水池连接,所述膜生物反应器的进水端与所述中间水池连接、出水端与所述清水池连接;所述回流装置包括第一回流管和第二回流管,所述第一回流管一端与所述水平三相流化床的出水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预曝气调节池连接,所述第二回流管一端与所述膜生物反应器的出水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预曝气调节池连接。

优选的,所述联用污水处理系统包括一反冲洗装置,所述反冲洗装置包括第一反冲洗泵,所述第一反冲洗泵的进水端与所述中间水池连接、出水端与所述水平三相流化床的反冲洗进水口连接。

优选的,所述反冲洗装置还包括一第二反冲洗泵,所述第二反冲洗泵的进水端与所述清水池连接、出水端与所述膜生物反应器的反冲洗进水口连接。

优选的,所述反冲洗装置还包括一过渡池及一第三回流管,所述过渡池与所述膜生物反应器的的反冲洗出水口连接,所述第三回流管上端与所述过渡池底部连接、下端与所述预曝气调节池上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反冲洗装置还包括一与所述过渡池连通的排水管,所述排水管高于所述第三回流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预曝气调节池的预处理和水平三相流化床的依次厌氧处理、兼氧处理和好氧处理能够较好的降低污水中COD、NH3-N、SS含量,从而有利于膜生物反应器的正常运行;同时设置回流装置,将水平三相流化床和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后的污水回流,其有利于各反应器内优势菌种的耐受性,提高整体反应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联用污水处理系统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联用污水处理系统,包括预曝气调节池1、水平三相流化床2、中间水池3、膜生物反应器4、清水池5、回流装置6,所述水平三相流化床2的进水端与所述预曝气调节池1连接、出水端与所述中间水池3连接,所述膜生物反应器4的进水端与所述中间水池3连接、出水端与所述清水池5连接;所述回流装置6包括第一回流管61和第二回流管62,所述第一回流管61一端与所述水平三相流化床2的出水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预曝气调节池1连接,所述第二回流管62一端与所述膜生物反应器4的出水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预曝气调节池1连接。

污水处理时,首先污水进入预曝气调节池1内进行预曝气处理以对污水进行初步氧化处理,同时可对污水进行pH、水质、水量的调节;然后污水进入水平三相流化床2进行一次生化处理,本实施例水平三相流化床2采用授权公告号为CN104030441B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的一种水平式三相生物流化床,其可依次进行厌氧处理、兼氧处理和好氧处理,从而降低污水中的COD、NH3-N、SS含量,进而有利于后续膜生物反应器4的生化处理;污水进入膜生物反应器4后可进行二次生化处理,进一步降低污水中的COD、NH3-N含量,其处理后可直接进入清水池5排出。而且,本实施例通过回流装置6将水平三相流化床2和膜生物反应器4处理后的污水回流至预曝气调节池1内,其有利于提高微生物的耐受性,进而提高主流工艺中各反应器内的优势菌种的耐受性,进而提高联用污水处理系统整体的生化反应效率。

其中,本实施例的授权公告号为CN104030441B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的一种水平式三相生物流化床为一种泥膜共生的污水处理装置,该水平式三相生物流化床具有曝气、载体(悬浮填料)、载体分离器等装置,使其成为“流动的生物膜”反应器,生物膜生长在流动的悬浮填料上,在悬浮填料的另外水体中,则有着无数游离的的微生物和细小的活性污泥,这些活性污泥有的是自然形成,但没有附着在悬浮填料的活性污泥,有的是悬浮填料上脱落的生物膜经水力、空气剪切形成的活性污泥,这种系统就是典型的泥膜共生污水系统,泥膜共生系统中,游离的微生物和活性污泥与附着在流动载体上的生物膜共同作用,从而可较好的降低污水中的COD、NH3-N、SS含量。

本实施例所述联用污水处理系统包括一反冲洗装置7,所述反冲洗装置7包括第一反冲洗泵71,所述第一反冲洗泵71的进水端与所述中间水池3连接、出水端与所述水平三相流化床2的反冲洗进水口连接。本实施例所述水平三相流化床2内设置有悬浮填料和载体分离器,悬浮填料易导致载体分离器堵塞,故可通过第一反冲洗泵71将中间水池3内的污水抽入水平三相流化床2内进行反冲洗,具体为对载体分离器进行反冲洗。由于中间水池3内污水表层的微生物具有更好的活性,故第一反冲洗泵71优选抽取中间水池3内的上层污水,其有利于提高水平三相流化床2内优势菌种的活性,提高生化反应效率。而且,水平三相流化床2的反冲洗出水可直接进入预曝气调节池1,其与第一回流管61能够达到相同的作用,即提高水平三相流化床2内优势菌种的耐受性。

进一步的,为了避免膜生物反应器4发生堵塞,本实施例所述反冲洗装置7还包括一第二反冲洗泵72,所述第二反冲洗泵72的进水端与所述清水池5连接、出水端与所述膜生物反应器4的反冲洗进水口连接,通过第二反冲洗泵72可周期性对膜生物反应器4进行反冲洗,以保证膜生物反应器4正常、流畅的进行生化反应。

其中,本实施例所述反冲洗装置7还包括一过渡池73及一第三回流管74,所述过渡池73与所述膜生物反应器4的的反冲洗出水口连接,所述第三回流管74上端与所述过渡池73底部连接、下端与所述预曝气调节池1上端连接,由于清水池5的污水已可正常排放,而膜生物反应器4反冲洗后的污水前期呈浑浊状态,不能正常排放,故设置一过渡池73收集上述浑浊污水并通过第三回流管74流回预曝气调节池1内,通过后续的生化反应进行再次处理。

而为了避免可正常排放的水再次处理导致能源的浪费,本实施例所述反冲洗装置7还包括一与所述过渡池73连通的排水管75,所述排水管75高于所述第三回流管74,当过渡池73内反冲洗的水处理澄清状态时,可关闭第三回流管74上的回流阀76,反冲洗水在过渡池73内积累至高于排水管75后即可正常排放。

而且,本实施例将预曝气调节池1设置为低于水平三相流化床2和膜生物反应器4,使第一回流管61和第二回流管62分别通过水平三相流化床2和膜生物反应器4溢流回流至预曝气调节池1,其有利于降低能源消耗;同时,过渡池73设置于高于预曝气调节池1而低于膜生物反应器4,从而有利于,膜生物反应器4的反冲洗出水溢流至过渡池73并流至预曝气调节池4内,其有利于水流在重力作用下流入预曝气调节池4内,避免了采用水泵导致能源消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预曝气调节池的预处理和水平三相流化床的依次厌氧处理、兼氧处理和好氧处理能够较好的降低污水中COD、NH3-N、SS含量,从而有利于膜生物反应器的正常运行;同时设置回流装置,将水平三相流化床和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后的污水回流,其有利于各反应器内优势菌种的耐受性,提高整体反应效率。

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所做出的各种其他相应的改变与变形,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