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淀粉基生产无盐染色棉纤维的工艺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100087阅读:34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工业无盐染色棉纤维的生产工艺,具体地说,是一种采用淀粉基为原料生产无盐染色棉纤维的工艺方法。



背景技术:

锦葵科棉属植物的种籽上被覆的纤维,又称棉花,简称棉。是纺织工业的重要原料。棉纤维制品吸湿和透气性好,柔软而保暖。棉花大多是一年生植物。它是由棉花种子上滋生的表皮细胞发育而成的。棉纤维的生长可以分为伸长期、加厚期和转曲期三个阶段。 棉纤维是我国纺织工业的主要原料,它在纺织纤维中占很重要的地位。

棉纤维的主要成份是纤维素,纤维素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纤维素的化学结构式由α葡萄糖为基本结构单元重复构成,其元素组成为碳44.44%、氢6.17%、氧49.39%。棉纤维的聚合度在6000~11000间。此外,棉纤维还附有5%左右的其他物质,称为伴生物,伴生物对纺纱工艺与漂练、印染加工均有影响。棉纤维的表面含有脂蜡质,俗称棉蜡,棉蜡对棉纤维具有保护作用,是棉纤维具有良好纺纱性能的原因之一,但在高温时,棉蜡容易熔融。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为纺织工艺提供一种无盐染色棉纤维,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淀粉基生产无盐染色棉纤维的工艺方法,采用湿法纺丝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原料混合:将棉花放置到75%的玉米淀粉水溶液中充分浸泡半个小时,然后投放至真空干燥机进行干燥,干燥后的棉花含水率保持在30ppm 以下;

(2)、原料溶解:将步聚(1)中干燥的混合原料溶解在体积浓度2~4%的稀乙酸溶液中,然后加入由浓硝酸和浓磷酸按体积比1~4:1构成的混合酸和亚硝酸钠,避光密闭,于20~60℃下轻微振荡反应1~24h得到纺丝原液;

(3)、纺丝:将步骤 (2) 所得纺丝原液倒入纺丝机中通过纺丝泵计量、过滤器过滤后进入喷丝头,喷丝头上规律排布着若干孔径为0.05~0.12mm的喷丝孔,从喷丝孔中压出的原液细流进入凝固浴成纤;

(4)、冷热成型:将步奏(3)中喷丝孔喷出的长丝,采用低温环吹风进行冷却成型,温度为20℃,风速为0.25m/s,成型的长丝经过导辊导丝时,利用导辊进行上油,然后给丝落筒,落筒后的长丝再经集束架集束30筒浸油,经水浴、油浴两道工序,经导辊和卷绕辊将纤维拉伸3.6倍,其中水浴温度为 604℃,油剂加入量为 6kg/T,导辊频率为 25HZ,卷绕辊频率为25HZ,将牵伸后的丝在张力架上调成100mm宽的丝带,以1000m/min速度卷绕,将卷绕的丝排在松弛的热定型机上,以 100m/min 的速度经切断机切断,风送打包。

本发明的进一步限定:步骤(1)中原料混合烘干的棉花与75%的玉米淀粉水溶液的质量比为1:2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原料来源广,棉花与玉米淀粉都属于植物,是再生资源, 生产过程绿色化,无属石油化;生产能耗低,其环境负荷特性显著;生物降解性好,不污染环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具体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发明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描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定。

实施例:一种采用淀粉基生产无盐染色棉纤维的工艺方法,采用湿法纺丝工艺,生产工具包括纺丝箱、计量泵、纺丝组件、喷丝板、凝固浴槽、牵伸机构、清洗槽、干燥箱、卷绕机,包括以下步骤:

(1)、原料混合:将棉花放置到75%的玉米淀粉水溶液中充分浸泡半个小时,然后投放至真空干燥机进行干燥,干燥后的棉花含水率保持在30ppm 以下,其中棉花与75%的玉米淀粉水溶液的质量比为1:25;

(2)、原料溶解:将步聚(1)中干燥的混合原料溶解在体积浓度2~4%的稀乙酸溶液中,然后加入由浓硝酸和浓磷酸按体积比1~4:1构成的混合酸和亚硝酸钠,避光密闭,于20~60℃下轻微振荡反应1~24h得到纺丝原液;

(3)、纺丝:将步骤 (2) 所得纺丝原液倒入纺丝机中通过纺丝泵计量、过滤器过滤后进入喷丝头,喷丝头上规律排布着若干孔径为0.05~0.12mm的喷丝孔,从喷丝孔中压出的原液细流进入凝固浴成纤;

(4)、冷热成型:将步奏(3)中喷丝孔喷出的长丝,采用低温环吹风进行冷却成型,温度为20℃,风速为0.25m/s,成型的长丝经过导辊导丝时,利用导辊进行上油,然后给丝落筒,落筒后的长丝再经集束架集束30筒浸油,经水浴、油浴两道工序,经导辊和卷绕辊将纤维拉伸3.6倍,其中水浴温度为 604℃,油剂加入量为 6kg/T,导辊频率为 25HZ,卷绕辊频率为25HZ,将牵伸后的丝在张力架上调成100mm宽的丝带,以1000m/min速度卷绕,将卷绕的丝排在松弛的热定型机上,以 100m/min 的速度经切断机切断,风送打包。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