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序批式三相流化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00073阅读:322来源:国知局
一种序批式三相流化床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尤其是涉及一种序批式三相流化床。



背景技术:

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过程中,需要定期通过滗水器对澄清水进行滗出。但是,在投料式活性污泥法过程中,反应池内存在较多的生物填料,生物填料在反应池内参与反应后,在出水过程中需要将生物填料与出水分离,而现有的滗水器则无法在出水时将生物填料分离,易导致生物填料的大量流失,其不利于后续的生化反应。虽然现有技术中设置网格状的拦截网将反应池分成有填料区域和无填料区域,然后在无填料区域进行出水,但是其易导致拦截网上累积较多生物填料,导致后续清理困难,而且也不利于反应池内填料后续参与反应。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提出一种序批次三相流化床,其能够避免生物填料的流失和累积,保证后续生化反应的正常性。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序批式三相流化床,包括,

反应池;

竖直设置于所述反应池内的隔墙,所述隔墙将所述反应池内的腔体分隔形成进水区和曝气区,且所述隔墙下端与所述反应池底部之间形成有连通所述进水区和曝气区的第一间隙;

设于所述曝气区底部的曝气装置;及

一浮筒滗水器,其包括一端固定于曝气区底部、另一端竖直向上延伸至曝气区外的固定导柱,一同轴套设于所述固定导柱并能够相对所述固定导柱作上下往返运动的浮筒,与所述浮筒的容纳腔下端连接的出水管,及与所述浮筒的容纳腔上端连接的多个载体分离器。

优选的,多个所述载体分离器沿所述浮筒周向均匀布置,且每个所述载体分离器均包括:

一分离筒,所述分离筒侧壁上设置有多个分离孔;

内置于所述分离筒的出水筒,所述出水筒与所述分离筒之间形成有分离腔体,所述出水筒一端穿过所述分离筒并与所述浮筒连通、另一端沿所述分离筒轴向延伸并与所述分离筒端部之间形成有与所述分离腔体连通的第二间隙。

优选的,所述序批式三相流化床还包括一反冲洗装置,所述反冲洗装置包括反冲洗进气管、与所述反冲洗进气管连接的反冲洗主管、及多个反冲洗分管,每个所述反冲洗分管均一端与所述反冲洗主管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分离腔体一一对应连通。

优选的,所述反冲洗主管盘设于所述浮筒上端的凹槽内,每个所述反冲洗分管均一端穿过所述浮筒侧壁延伸至凹槽内并与反冲洗主管连接。

优选的,所述序批式三相流化床还包括一气提装置,所述气提装置包括形成气提压缩空气的气提风机,设于所述曝气区的气提泵,连通气提泵和气提风机的气提进气管,一端与所述气提泵连接、另一端延伸至进水区上端的气提输出管。

优选的,所述曝气装置包括一曝气进气管、与所述曝气进气管连通的多个曝气分管及设于所述曝气分管上的多个曝气盘。

优选的,所述序批次三相流化床包括一与所述进水区连通的进水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一方面设置隔墙将进水区和曝气区分离,使进水时曝气区反应不受影响,另一方面设置浮筒滗水器,该浮筒滗水器包括避免生物填料进入浮筒的载体分离器,从而避免了浮筒滗水器出水时生物填料的流失。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序批式三相流化床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载体分离器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2,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序批式三相流化床,包括,

反应池1;

竖直设置于所述反应池1内的隔墙2,所述隔墙2将所述反应池1内的腔体分隔形成进水区11和曝气区12,且所述隔墙2下端与所述反应池1底部之间形成有连通所述进水区11和曝气区12的第一间隙13;

设于所述曝气区12底部的曝气装置3;及

一浮筒滗水器4,其包括一端固定于曝气区12底部、另一端竖直向上延伸至曝气区12外的固定导柱41,一同轴套设于所述固定导柱41并能够相对所述固定导柱41作上下往返运动的浮筒42,与所述浮筒42的容纳腔下端连接的出水管43,及与所述浮筒42的容纳腔上端连接的多个载体分离器44。

本实施例的序批次三相流化床工作时,可设置一与所述进水区11连通的进水管5,污水由进水管5进入进水区11,然后由隔墙2下端的第一间隙13进入曝气区12,反应过程中可通过曝气装置3进行曝气;反应完成后进行静置沉淀,上层的澄清水通过载体分离器44进入浮筒42内,载体分离器44可将污水内的生物填料分离开,避免其进入浮筒42内,进入浮筒42内的澄清水通过出水管43排出。出水过程中,可根据反应池1内的水位调节浮筒42相对反应池11底部的高度,具体的,根据反应池1内的水位,浮筒42沿固定导柱41上下运动,以保证浮筒42始终位于水位上层,进而将上层的澄清水排出。其中,为了便于浮筒42内的澄清水的排出,可将浮筒42下端设置为锥形。

为了避免浮筒42沿固定导柱41上下运动至过高或过低而损坏浮筒42,本实施例固定导柱41套设有靠近固定导柱41上下端的两个限位环45。

如图1、图2所示,为了增加滗水效率,可将多个所述载体分离器44沿所述浮筒42周向均匀布置,使多个载体分离器44可同时进水,其中,每个所述载体分离器44均包括分离筒441和出水筒442,所述分离筒441侧壁上设置有多个分离孔441a,分离孔441a的孔径小于生物填料的粒径即可,也可将分离孔441a的孔径设置为远小于生物填料粒径以提高分离效果,而为了增加分离孔441a的进水效率,可将分离孔441a设置成沿分离筒441周向布置的条状,多个分离孔441a可沿分离筒441轴向均匀布置。出水筒442内置于所述分离筒441且与所述分离筒441之间形成有分离腔体,所述出水筒442一端穿过所述分离筒441并与所述浮筒42连通、另一端沿所述分离筒441轴向延伸并与所述分离筒441端部之间形成有与所述分离腔体连通的第二间隙440,具体可将出水筒442与分离筒441同轴设置,出水筒442上端穿过分离筒441顶端与浮筒42连接,出水筒442下端沿分离筒441轴向向下延伸并靠近分离筒441下端面设置,同时将分离孔441a靠近分离筒441上端设置,使得澄清水由分离孔441a进入分离腔体后向下运动并通过出水筒442下端与分离筒441之间的第二间隙440进入出水筒442内,然后经由浮筒42排出。

由于出水时,生物膜和少量细微生物填料可穿过分离孔441a进入载体分离器44,其一方面易导致分离孔441a堵塞,另一方面易在出水筒442内累积、板结,进而导致载体分离器44的出水端堵塞,为了避免载体分离器44发生堵塞,本实施例所述序批式三相流化床还包括一反冲洗装置6,所述反冲洗装置6包括反冲洗进气管61、与所述反冲洗进气管61连接的反冲洗主管62、及多个反冲洗分管63,每个所述反冲洗分管63均一端与所述反冲洗主管62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分离腔体一一对应连通。具体可通过供气装置向反冲洗进气管61通入高压气体,高压气体依次经过反冲洗进气管61、反冲洗主管62、反冲洗分管63进入分离筒441内,然后对分离筒441的分离孔441a及出水筒442的出水端进行反冲洗,避免载体分离器44堵塞。具体连接时,反冲洗分管63连接于分离筒441靠近下端,从而便于高压气流分散分别对分离孔441a及出水筒442的出水端进行反冲洗。

由于浮筒42会随水位上下运动,故反冲洗主管62必须具有一定的可伸缩性,本实施例则将所述反冲洗主管62盘设于所述浮筒42上端的凹槽内,每个所述反冲洗分管63均一端穿过所述浮筒42侧壁延伸至凹槽内并与反冲洗主管62连接,即浮筒42侧壁向上延伸使其上端形成有环形凹槽,将多余的反冲洗主管62盘设于凹槽内,使得反冲洗主管62能够随浮筒42上下运动时具有结余量,对应的反冲洗分管63穿过浮筒42侧壁延伸部并与反冲洗主管62连接,其增加反冲洗分管63稳定性。

由于进水时,在水流作用下,大部分生物填料均进入曝气区12,而为了增加生物填料除氨氮效果,可将曝气区12内的生物填料输送至进水区11以延长生物填料与污水的反应时间,故本实施例所述序批式三相流化床还包括一气提装置7,所述气提装置7包括形成气提压缩空气的气提风机71,设于所述曝气区12的气提泵72,连通气提泵72和气提风机71的气提进气管73,一端与所述气提泵72连接、另一端延伸至进水区11上端的气提输出管74,具体通过气体风机作用于气提泵72,气提泵72将曝气区12内的富含生物填料的污水提取至进水区11内,从而促进生物填料与进水区11内的污水进行生化反应。

本实施例所述曝气装置3包括一曝气进气管31、与所述曝气进气管31连通的多个曝气分管32及设于所述曝气分管32上的多个曝气盘33,曝气盘33可设置成矩阵状以保证曝气区12曝气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一方面设置隔墙将进水区和曝气区分离,使进水时曝气区反应不受影响,另一方面设置浮筒滗水器,该浮筒滗水器包括避免生物填料进入浮筒的载体分离器,从而避免了浮筒滗水器出水时生物填料的流失。

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所做出的各种其他相应的改变与变形,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