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进样针外壁清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13608阅读:488来源:国知局
一种进样针外壁清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测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进样针外壁清洗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环境检测分析、医疗等行业中,经常需要使用自动进样器作为连续取样设备。在一批样品分析取样过程中,常常需要移动进样针来吸取不同样品,为了避免不同样品之间的交叉污染,进样针每取完一次样,必须先对其外壁和内壁都进行清洗,才能进行下一次取样。目前而言,进样针内壁的清洗技术比较成熟,但进样针外壁清洗装置的设计比较少,极大限制了该行业的发展。

实际操作中,常见进样针外壁清洗方式是采用清水淋洗,或者浸泡的方式,但是这种方式的清洗效果有限而且浪费清洗用水,尤其是针对于吸附性强的物质,比如血液等清洗次数要增多,而且难以清洗干净。申请号为201521049333.X的专利即公开了一种涡流式采样针清洗器,如图1所示,该涡流式采样针清洗器具有洗针器1,所述洗针器1包括上部上大下小的圆锥形腔体1a和下部竖直状的出液管1b,该圆锥形腔体1a的上端为敞口状,圆锥形腔体1a的内表面为抛光面,且设置有清洗液的进液孔1c贯穿侧壁,在所述进液孔1c外设置有水平倾斜的进液管1d,进液管1d倾斜的角度值为30-60°,圆锥形腔体1a的下端与出液管1b连通,且圆锥形腔体1a的轴心线与出液管1b的轴心线在一条直线上,在所述出液管1b的内壁设置有螺旋形的凹槽1e,该凹槽1d的深度随着螺旋方向从上往下逐渐增大。上述方案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进样针的清洗,但是清洗过程中,进样针外壁容易存在挂液,严重影响了进样针外壁的清洗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进样针外壁清洗装置,该进样针外壁清洗装置通过其结构设计,既能有效实现进样针外壁的清洗,又能消除进样针外壁的挂液现象,优化清洗效果。

一种进样针外壁清洗装置,用于进样针外壁的清洗,包括清洗池和导流管,所述清洗池底部设置有排液孔,所述排液孔的孔径与进样针的外径相匹配,当进样针插设在所述排液孔内时可以封闭所述排液孔,所述清洗池与所述导流管的首端连接,所述导流管的末端连接有水管与风管,所述水管用于进样针外壁清洗所需清洗液的导入,所述风管用于进样针外壁干燥所需气流的导入。

优选地,所述导流管、所述水管、所述风管的汇接处设置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用于控制所述导流管与所述水管导通或者控制所述导流管与所述风管导通,所述导流管中端连接有水气两用泵。

优选地,所述电磁阀为三通电磁阀。

优选地,所述清洗池为V形清洗池或U形清洗池。

优选地,所述水气两用泵为真空泵或隔膜泵。

优选地,所述清洗池的内表面设置有抛光层。

优选地,所述排液孔下方设置有密封环,所述密封环上设置有插孔,所述插孔内径小于进样针外径。

优选地,所述进样针外壁清洗装置还包括外筒,所述清洗池嵌设在所述外筒内部,所述外筒底板设置有排废管。

优选地,所述导流管的首端设置有喷嘴。

优选地,所述进样针外壁清洗装置所清洗的进样针直径从下往上逐渐增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该进样针外壁清洗装置通过其结构设计,既能有效实现进样针外壁的清洗,又能消除进样针外壁的挂液现象,优化清洗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一种涡流式采样针清洗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进样针外壁清洗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2,图2提供了本实用新型一种进样针外壁清洗装置的具体实施例,其中,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进样针外壁清洗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进样针外壁清洗装置,用于进样针2外壁的清洗,包括清洗池3,导流管4,排液孔5,水管6,风管7,电磁阀8及水气两用泵9。

清洗池3用于给进样针外壁的清洗提供空间,清洗池3的内腔可以承载进样针外壁清洗过程所需的清洗液。

导流管4用于进样针外壁清洗所需液流和气流的传导。

清洗池3底部设置有排液孔5,排液孔5的孔径与进样针2的外径相匹配,当进样针2插设在排液孔5内时可以封闭排液孔5。如此,当进样针2插设在排液孔5内时,清洗池3内部的清洗液无法从排液孔5流出;而当进样针2未插设在排液孔5内时,清洗池3内部的清洗液可以通过排液孔5流出。

清洗池3与导流管4的首端连接,导流管4的末端连接有水管6与风管7,水管6用于进样针外壁清洗所需清洗液的导入,风管7用于进样针外壁干燥所需气流的导入。风管7能使清洗液产生强烈的液体漩涡,在气体和清洗液的作用下对进样针2充分清洗,此外,进样针外壁清洗完成后,能及时通过风管7吹干,消除进样针外壁的挂液现象,优化清洗效果。

对于本实施例而言,进样针2可以经清洗池3底部与进样针2大小的匹配的排液孔5穿过清洗池2,清洗过程中可以根据进样针2的清洗区域段上下移动进样针2,进而使整个进样针2都可以清洗干净,从而可以在少量的清洗液的前提下,清洗到进样针2上端,极大节省了清洗液的用量。此外,由于排液孔5与进样针2匹配,排空清洗池3后,上下移动进样针,也能避免进样针外壁挂液。

本实施例中,导流管4、水管6、风管7的汇接处设置有电磁阀8,电磁阀8用于控制导流管4与水管6导通或者控制导流管4与风管7导通。如此,当导流管4与水管6导通时,水管6内的液流可以流向导流管4内;当导流管4与风管7导通时,风管7内的气流可以流向导流管4内。导流管4中端连接有水气两用泵9,水气两用泵9用于给液流或气流的流动提供动力输出。

本方案中,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进样针2取完样品之后,移至该进样针外壁清洗装置内进行清洗。进样针2下端缓慢穿过排液孔5,此时,排液孔5内壁紧密的贴合进样针2的外壁,从而保证当往清洗池3内加入清洗液(例如:清水)时,清洗液不会从清洗液3底部渗漏出去。

水气两用泵9打开,切换电磁阀8至导流管4与水管6导通抽清洗液(清水),在清洗池3中注入清洗液至相应的液面,电磁阀8切换至导流管4与风管7导通抽空气,控制水气两用泵9加大气量通入,产生强烈的液体漩涡,在气体和清洗水的作用下对进样针2充分清洗,一定时间后,关闭水气两用泵9。

缓慢的提起进样针2,至排液孔5不再密封,清洗废液从排液孔5排除,直至清洗池3排空,这时打开水气两用泵9,通入空气,将进样针2针头吹干,消除挂液现象,关闭水气两用泵9,清洗完成。

其中,上述整个清洗流程可以由外设控制单元控制完成,并控制取样针上下运动,如此,可以进一步增强清洗过程的自动化。

整体来说,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该进样针外壁清洗装置通过其结构设计,通过水气两用泵9控制水管6的液流速度和风管7的气流速度,能够有效实现进样针外壁清洗过程中水流速度的控制;同时,进样针外壁清洗完成后,能及时通过风管7吹干,消除进样针外壁的挂液现象,优化清洗效果。

本实施例中,为更方便电磁阀8对管路的切换控制,电磁阀8优选为三通电磁阀。

本实施例中,为防止使用过后的清洗液残留在清洗池3内壁,防止进样针2清洗过程出现交叉污染,清洗池3优选为V形清洗池或U形清洗池。图2中即采用了V形清洗池。

本实施例中,为进一步方便水气两用泵的动力输出,水气两用泵9优选为真空泵或隔膜泵。

本实施例中,为进一步防止使用过后的清洗液残留在清洗池3内壁,清洗池3的内表面设置有抛光层。

本实施例中,为进一步防止进样针2清洗时清洗液从排液孔5处泄露,排液孔5下方设置有密封环10,密封环10上设置有插孔,插孔内径小于进样针2外径。具体的,密封环10可以采用耐腐蚀弹性材料制成,如此密封性更好。

本实施例中,为方便清洗池3的固定支撑,同时为方便使用之后清洗液的收集排泄,进样针外壁清洗装置还包括外筒11,清洗池3嵌设在外筒11内部,外筒11底板设置有排废管12。

本实施例中,为进一步方便进样针外壁的清洗,控制清洗液流和气流的喷射,导流管4的首端设置有喷嘴。

本实施例中,为进一步防止进样针外壁挂液现象的产生,所述进样针外壁清洗装置所清洗的进样针直径从下往上逐渐增大。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进样针外壁清洗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