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直饮水处理设备的软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85796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直饮水处理设备的软化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用于直饮水处理设备的软化器,存在设备造价高、运行费用高,并且滤料使用寿命不长,软化效果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并且设备造价低、运行费用低、滤料寿命长、过滤效果好的用于直饮水处理设备的多介质过滤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用于直饮水处理设备的软化器,该软化器包括钠离子交换罐和盐箱,所述钠离子交换罐和盐箱通过管子连通,所述钠离子交换罐内设有中心管,所述中心管的上端设有上布水器,下端设有下布水器,所述钠离子交换罐的上方设有控制器,所述中心管与控制器连通,所述控制器上设有集中控制阀,所述集中控制阀上设有排污管,所述控制器上还设有出水口和输盐管,所述输盐管与钠离子交换罐连通,所述钠离子交换罐上设有进水口,所述盐箱内设有盐井,所述盐井上设有盐阀,所述盐箱内还设有过滤隔板。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防止水硬度的危害,将钙、镁等离子软化成钠离子,它是采用离子交换原理,去除水中的钙、镁等结垢离子,当含有硬度离子的原水通过交换器内树脂层时,水中的钙镁离子便与树脂吸附的钠离子发生置换,树脂吸附了钙、镁离子而钠离子进入水中,这样从交换器内流出的水就是去掉了硬度离子的软化水。随着交换过程的不断进行,树脂逐渐被钙、镁离子饱和,树脂的交换能力下降,直至失去软化交换能力,此时必须对树脂进行再生如用再生剂(饱和食盐水NaCl)中大量的钠离子将树脂吸附的钙、镁离子置换出来,树脂重新吸附了钠离子,恢复了软化交换的能力。

本实用新型通过钠离子交换罐,使得滤料经过再生,可多次使用,从而使得滤料寿命延长;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得设备造价低廉,还降低了运行费用。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并通过参考下面的详细描述,将会更容易地对本实用新型有更完整的理解并且更容易地理解其伴随的优点和特征,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

1—筒体,2—中心管,3—上布水器,4—下布水器,5—控制器,6—集中控制阀,7—排污管,8—出水口,9—进水口,10—输盐管,11—盐箱,12—盐井,13—盐阀,14—过滤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加清楚易懂,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作进一步说明。当然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该具体实施例,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所熟知的一般替换也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其次,本实用新型利用示意图进行了详细的表述,在详述本实用新型实例时,为了便于说明,示意图不依照一般比例局部放大,不应以此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下述的实施例中,利用图1的示意图对按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直饮水处理设备的软化器进行了详细的表述。在详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时,为了便于说明,示意图不依照一般比例绘制并进行了局部放大及省略处理,因此,应避免以此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直饮水处理设备的软化器,该软化器包括钠离子交换罐1和盐箱11,钠离子交换罐1和盐箱11通过管子连通,钠离子交换罐1内设有中心管2,中心管2的上端设有上布水器3,下端设有下布水器4,钠离子交换罐1的上方设有控制器5,中心管2与控制器5连通,控制器5上设有集中控制阀6,集中控制阀6上设有排污管7,控制器5上还设有出水口8和输盐管10,输盐管10与钠离子交换罐1连通,钠离子交换罐1上设有进水口9,盐箱11内设有盐井12,盐井12上设有盐阀13,盐箱11内还设有过滤隔板14。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防止水硬度的危害,将钙、镁等离子软化成钠离子,如下所是:

NaR+Ca2+(Mg2+,Fe3+)——→Ca2+(Mg2+,Fe3+)R+Na+

它是采用离子交换原理,去除水中的钙、镁等结垢离子,当含有硬度离子的原水通过交换器内树脂层时,水中的钙镁离子便与树脂吸附的钠离子发生置换,树脂吸附了钙、镁离子而钠离子进入水中,这样从交换器内流出的水就是去掉了硬度离子的软化水。随着交换过程的不断进行,树脂逐渐被钙、镁离子饱和,树脂的交换能力下降,直至失去软化交换能力,此时必须对树脂进行再生如用再生剂(饱和食盐水NaCl)中大量的钠离子将树脂吸附的钙、镁离子置换出来,树脂重新吸附了钠离子,恢复了软化交换的能力。

软化器广泛应用于水处理过程中,主要用于水处理中降低硬度,彻底杜绝浓水侧结垢而导致堵塞膜。一般进水条件硬度小于700mg/L,出水硬度可达到3mg/L以下。

本实用新型通过钠离子交换罐1,使得滤料经过再生,可多次使用,从而使得滤料寿命延长;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得设备造价低廉,还降低了运行费用。

可以理解的是,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披露如上,然而上述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对于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