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显示面板的漂洗机及其漂洗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673049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用于显示面板的漂洗机及其漂洗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显示面板的清洗领域,并且尤其涉及用于显示面板的漂洗机及其漂洗方法。



背景技术:

在显示面板的制造过程中,往往容易在显示面板上残留很多杂质或异物。该杂质包括有机物类杂质、诸如玻璃屑之类的固体杂质以及残胶类杂质。因而,在显示面板的制造过程中,需要对显示面板进行清洗,以清除其上残留的各种物质。在现有技术中,利用槽式清洗机对显示面板进行清洗。槽式清洗机具有漂洗槽。漂洗槽中的漂洗液为纯清洗剂或者清洗剂和去离子水按照一定比例混合的混合液,往往利用清洗剂对有机类杂质的乳化作用去除有机类异物。

槽式清洗机对粘附力一般的有机类异物和玻璃屑等固体杂质有较好的清洗效率,且清洗效率与漂洗液循环速率、更换频率、清洗剂消耗量等成正比。但对残胶类异物,由于槽式清洗机的结构和漂洗过程漂洗液自循环等,往往只能通过增大漂洗液循环量、全部更换漂洗液等措施来提升对残胶类异物的清洗去除效率。但是这造成能耗增大、产能减小、以及对清洗剂、去离子水(或超纯水)等的浪费。

如图1所示,在现有槽式清洗工艺中,为使异物尽快流出槽体,漂洗液保持自下而上单向溢流,即漂洗液液面保持溢动。但脱离产品后的残胶随液面波动而无规则运动,液面以下附近处聚集了较多的残胶。面板在漂洗完被移出相应槽体从而经过漂洗液液面时会带出一些残胶遗留在面板表面。这类似于挂壁现象,且表面张力的作用会加剧这种现象。因此,在清洗过程中,即使表面无残胶的面板经过槽式清洗机的清洗后反而会在表面出现一定的残胶,从而导致不良。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问题,本申请试图提出改进的漂洗机以及漂洗方法来满足需要。

在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用于清洗显示面板的漂洗机,包括主槽体、设置于所述主槽体的上缘周边的溢流槽、设置于所述主槽体中的搅拌机、用于储存待补充的漂洗液的漂洗液储存槽,所述漂洗液储存槽经由漂洗液补充阀与所述主槽体连通,所述主槽体还具有位于所述主槽体的底部的能够被开启或封闭的排出口。

利用上述漂洗机,一方面可通过溢流排出位于液面附近的杂质,另一方面可通过底部的排出口来排出底部附近的杂质,这可大幅度减小漂洗液的循环量,降低功耗并且节约成本。

在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溢流槽经由第一过滤器连通到所述漂洗液储存槽,并且所述排出口经由第二过滤器连通到所述漂洗液储存槽。通过两个分离的过滤器针对不同属性的杂质来过滤,可提供过滤效果,并且提高过滤器中的滤芯的寿命。

在进一步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漂洗液储存槽的设置位置高于所述主槽体的设置位置,并且所述漂洗液储存槽经由阀门连通到所述主槽体,并且所述溢流槽还经由第一水泵连通到所述漂洗液储存槽,并且所述排出口还经由第二水泵连通到所述漂洗液储存槽。

在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过滤器和所述第二过滤器分别设置有聚醚砜树脂(PES)滤芯,并且所述第一过滤器中的所述滤芯具有比所述第二过滤器中的所述滤芯更小的孔径。通过底部排出的杂质往往具有比顶部排出的杂质更大的颗粒尺寸,因此第二过滤器的滤芯的孔径可以更大。

在进一步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过滤器中的所述滤芯具有在1-1.5微米之间的范围内的孔径,并且所述第二过滤器中的所述滤芯具有在5-10微米之间的范围内的孔径。

在可选实施例中,所述主槽体的上缘处于水平位置,并且均朝向槽体的外侧弯曲。这可实现漂洗液从各个方向平稳溢流出,从而提高杂质排出的效果。

在可选实施例中,所述主槽体还设置有加热器。该加热器可以将漂洗液保持在清洗剂的活性温度处。

在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搅拌机经由设置于所述主槽体下方的电机驱动。

在可选实施例中,所述主槽体的底部设置有由气缸驱动的密封板,用于密封所述排出口。

在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漂洗机还设置有鼓泡气阀。鼓泡气阀可进一步提高漂洗的效果。

在可选实施例中,所述主槽体的底部具有渐缩的形状。例如,主槽体的底部可以大体具有圆锥的形状。具有该形状的主槽体可以利于杂质的沉淀和收集。

在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利用上文所述的漂洗机来漂洗显示面板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 利用运动机构将显示面板放入主槽体中的漂洗液以进行漂洗;

b) 在漂洗完成后,保持所述显示面板浸没于所述漂洗液内,打开漂洗液补充阀,使得位于液面附近的漂洗液经由所述主槽体的上缘溢流到溢流槽内;

c) 关闭所述漂洗液补充阀,并且由所述运动机构提起所述显示面板离开所述主槽体;

d) 启动搅拌机,以带动漂洗液进行离心旋转持续一定时间,然后关闭所述搅拌机;

e) 开启排出口以排出位于所述主槽体的底部的部分漂洗液,然后关闭所述排出口。

在可选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在漂洗完成后并且在打开漂洗液补充阀之前,将所述主槽体中的漂洗液静置一时间段。静置可使得漂洗液的液面保持平稳,从而利于杂质通过溢流排出。

在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时间段为大约20秒。当然,该时间段也可以大于20秒。

在可选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使所述溢流槽中的漂洗液经由第一过滤器流动到漂洗液储存槽,并且使经由排出口排出的漂洗液经由第二过滤器流动到漂洗液储存槽。

在可选实施例中,在步骤e之后,该方法还包括对主槽体中的漂洗液进行补充的步骤。

通过以上的漂洗方法,利用静置溢流和对杂质进行离心分离的原理,将漂洗过程中产生的杂质通过两个手段进行清除,并且可配合对应型号的过滤滤芯,大幅度提高清除效率,并且大幅度降低了漂洗液的循环量。

附图说明

包括附图以提供对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附图被并入本说明书中并且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附图图示了实施例并且与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将容易认识到其它实施例和实施例的很多预期优点,因为通过引用以下详细描述,它们变得被更好地理解。附图的元件不一定是相互按照比例的。同样的附图标记指代对应的类似部件。

图1示出了现有的槽式清洗工艺中存在的缺陷;

图2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漂洗机的大体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显示面板在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漂洗机的主槽体中的漂洗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漂洗机中的主槽体的上缘的细节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漂洗机的示意性工作流程图;

图6A-6F示出了如图2所示的漂洗机的在各个工作阶段的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以下详细描述中,参考附图,该附图形成具体实施方式的一部分,并且通过其中可实践本发明的说明性具体实施例来示出。

图2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漂洗机的大体结构示意图。由图2可看出,该漂洗机主要包括主槽体2、溢流槽1、搅拌机4、漂洗液储存槽9。主槽体2可被填充有漂洗液,用于对显示面板进行漂洗。溢流槽1被设置在主槽体2的上缘周边,用于收集经由主槽体2的上缘溢流出的漂洗液,以供循环使用。搅拌机4被设置于主槽体2的底部,用于对主槽体2中的漂洗液进行搅拌,以实现漂洗液的离心旋转。漂洗液储存槽9经由漂洗液补充阀与主槽体2连通,用于对主槽体2中的漂洗液进行补充。该漂洗液储存槽9与主槽体2连通的位置位于主槽体2的上缘以下的部位,优选位于主槽体2的中部。主槽体2的底部还设置有能够被开启或封闭的排出口6。排出口6位于主槽体2的中心底部,可用于排出位于主槽体2的中心底部附近的漂洗液。该漂洗液通常利用纯清洗剂或者清洗剂与去离子水(或超纯水)按照一定比例混合的混合液制成。

一方面,利用该漂洗机,可通过溢流槽1排出位于漂洗液的液面附近的漂洗液,从而在显示面板被清洗过后被提出主槽体之前排出漂浮于液面上的杂质(即利用所谓的静置溢流原理)。另一方面,利用该漂洗机,可以通过排出口6排出位于主槽体2的中心底部附近的漂洗液,从而排出位于槽底的杂质。进一步地,利用位于主槽体2中的搅拌机4对漂洗液进行搅拌,从而引起漂洗液的离心旋转。该搅拌机4可由位于主槽体2下方的电机7驱动。当然电机7也可以位于除了图2中所示的位置之外的位置。

通过离心旋转,可以使玻璃屑等密度比漂洗液大的固体物质快速沉淀在主槽体2的底部。而密度与漂洗液接近的悬浮物在该离心旋转的作用下容易被固体杂质捕捉,从而以固体杂质为凝结核形成团状杂质沉淀(即采用所谓的离心分离效应),从而进一步提高杂质清除效率。因而,在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漂洗机中,至少通过顶部溢流和底部排出两种方式排出漂洗液中的杂质,从而可以全面提高漂洗液中的杂质清除效率,相比于现有技术中仅通过溢流大幅度降低漂洗液的循环量,显著降低循环电机的功耗以及清洗剂、去离子水(或超纯水)的消耗量。

可选地,该溢流槽1可经由第一过滤器10连通到漂洗液储存槽9。该第一过滤器10可设置有聚醚砜树脂(PES)滤芯,以过滤漂洗液中的杂质。而由于经由溢流槽1排出的杂质通常是疏水的有机异物、表面残胶等密度比漂洗液小的杂质,因此该第一过滤器10的滤芯通过具有较小的孔径,例如在1-1.5微米的范围内的孔径。

另外,该排出口6可经由第二过滤器14连通到漂洗液储存槽9。该第二过滤器14同样设置有聚醚砜树脂(PES)滤芯,以过滤漂洗液中的杂质。由于经由排出口6排出的杂质通常是颗粒尺寸较大的固体杂质,因此第二过滤器14的滤芯可以具有比第一过滤器10的滤芯较大的孔径,例如在5-10微米的范围内的孔径。

由此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漂洗机通过针对性地采用两种过滤器来过滤经由不同方式排出的漂洗液,可克服现有的槽式清洗机中以下问题:仅利用孔径较大的滤芯所产生的过滤效果差;仅利用孔径减小的滤芯所产生的滤芯的易堵塞;以及使用较大和较小两种滤芯串联导致的维护成本上升、电机负荷增大的问题。

在可选示例中,经由该溢流槽1和该排出口6排出的漂洗液可在分别通过第一过滤器10和第二过滤器14后再次流入主槽体2,以直接循环使用。在另一可选示例(如图2所示)中,该溢流槽1和该排出口6可分别经由第一过滤器10和第二过滤器14连通到漂洗液储存槽9,而通过漂洗液储存槽9实现对主槽体2的补充。

如图2所示,漂洗液储存槽9可被设置在高于主槽体2的位置处,从而无需经由水泵连通到主槽体2,而仅通过漂洗液补充阀12来控制用于补充的漂洗液的流量,以间隔主槽体2中的液面保持在漂洗工作液位或者维持溢流。在该情况下,溢流槽1和排出口6进一步分别经由第一水泵11和第二水泵13连通到漂洗液储存槽9。当然,漂洗液储存槽9也可被设置在比主槽体2低的位置,并且进一步通过水泵实现漂洗液的补充。

另外,可以在主槽体2中设置加热器3,以维持主槽体2中的漂洗液的温度,特别是将漂洗液保持在清洗剂的主要成分的活性温度处(一般是40-60℃)。另外,可以在主槽体2中设置鼓泡气阀5,以在显示面板的漂洗过程中对漂洗液鼓入大量的小气泡从而提升清洗效率(由于小气泡在碰到显示面板的表面时能够产生微型爆破作用)。

图2中示出的排出口6可包括与顶起气缸8连动的密封活动板,实现排出口6的开启和关闭。另外,排出口6可进一步经由排出水泵13连通到第二过滤器14,以提高漂洗液的排出效率。

如图2所示,主槽体2可具有大体筒形形状,并且在底部可以具有减缩的形状,以促进对杂质的收集。而如图4所示,主槽体2的上缘可以整体朝向外侧弯曲,即其敞口形状为向外弯曲的圆弧,从而利于漂洗液的溢流。另外,该上缘整体处于同一水平面,由此可实现漂洗液在溢流时均匀向各方向流动,消除了漂浮在液面上的异物的上下波动。

总体上,对显示面板的清洗工艺可包括上料、进入漂洗槽、进入喷淋槽、进入清水槽、进入脱水槽、进入烘干部、下料等步骤。图3示出了显示面板在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漂洗机的主槽体中的漂洗过程。在对显示面板的漂洗过程中,首先在主槽体2中填充漂洗液31。然后将显示面板35插入洗篮33中,并且利用固定支撑条44固定显示面板35。接着,将洗篮33浸入主槽体2中的漂洗液31中,并且利用洗篮的抛动和漂洗液的自下而上的流动形成的冲刷作用来去除显示面板上的杂质。漂洗液的流动方向在图3中以虚线箭头32示出。而洗篮33在漂洗液中的运动方向以实线箭头36示出。

图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漂洗机的示意性工作流程图。该工作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A,利用运动机构将显示面板放入主槽体中的漂洗液以进行漂洗。其中可首先将显示面板插入洗篮中,由运动机构带动洗篮上下运动来完成漂洗。而在漂洗之前,可以利用加热器将漂洗液的温度维持在活性温度下,并且在漂洗过程期间,可开启鼓泡气阀。

在步骤B,在漂洗完成后,保持显示面板浸没于漂洗液内,打开漂洗液补充阀,使得位于液面附近的漂洗液经由所述主槽体的上缘溢流到溢流槽内。在漂洗完成后,停止运动机构的运动,并且在打开漂洗液补充阀之前,可以将鼓泡气阀关闭,并且将主槽体中的漂洗液静置一时间段,以使得漂洗液的液面恢复静止。该时间段可以是大约20秒。而在溢流的过程中,漂浮于液面上的杂质将流到溢流槽内。由此完成静置溢流的效果。

在步骤C,关闭漂洗液补充阀,并且由运动机构带动所述显示面板离开漂洗机。通过步骤B,漂浮于液面上的杂质已经被排出,从而在步骤C中,提取显示面板离开漂洗机这一过程将不会导致漂浮于液面上的杂质被挂在显示面板上。

在步骤D,启动搅拌机,以带动漂洗液进行离心旋转持续一定时间,然后关闭所述搅拌机。由于在显示面板的漂洗后,在漂洗液中存在一些悬浮的杂质,因此在漂洗后可以启动搅拌机以促进密度与漂洗液接近的悬浮杂质以固体杂质为凝结核形成团状杂质沉淀,并且使玻璃屑等密度比漂洗液大的固体物质快速沉淀在主槽体2的底部。而在离心旋转后,可以将漂洗机静置一段时间,以使得杂质完全沉淀。

在步骤E,开启排出口以排出位于所述主槽体的底部的部分漂洗液,然后关闭所述排出口。该排出过程可以进一步通过水泵的抽取来实现。由此快速排出已经沉淀在主槽体2底部的杂质。

经过以上步骤,主槽体中的漂洗液的净化过程已经完成。而为了使得漂洗机准备好下一次的漂洗,可通过打开补充阀来进一步补充主槽体中的漂洗液。另外,排出的漂洗液在经过特定的过滤器过滤之后,可被重新使用。

由此可见,利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漂洗机进行漂洗实现以少量的漂洗液回收实现高效的杂质清理,可大幅度降低漂洗液循环量,显著降低了功耗。

图6A-6F示出了如图2所示的漂洗机的在各个工作阶段的状态图。

图6A示出了对显示面板进行漂洗的工作状态。其中主槽体被填满漂洗液,并且第一水泵(溢流排出水泵)、第二水泵(底部排出水泵)和补充阀被关闭,离心电机(即电机7)被关闭,而顶起气缸升高,关闭排出口。而待漂洗面板被投入主槽体中被漂洗,同时可打开鼓泡气阀。

图6B示出了进行静置溢流的工作状态。在漂洗完成后,保持面板在漂洗液中静止不动,打开补充阀,关闭鼓泡气阀,使得漂洗液溢流到溢流槽。此时打开溢流排出水泵,使得溢流槽中的漂洗液可在过滤之后流到储存槽中。

图6C示出了将面板移走时的工作状态。在溢流完成后,关闭补充阀,并且将显示面板移出漂洗机。

图6D示出了进行旋转搅拌的工作状态。在面板被移走之后,打开离心电机,即打开搅拌机,从而进行搅拌,实现悬浮杂质与漂洗液的分离。在搅拌之后,可以使漂洗液静置一段时间,以使得杂质完全沉淀。

图6E示出了经由底部的杂质排放的工作状态。其中顶起气缸下降以打开排出口,同时可打开底部排出水泵,以排出位于底部的杂质混合物。排出的漂洗液在经过过滤之后被输送到储存槽。

图6F示出了对漂洗液进行补充以准备下一次漂洗的工作状态。其中顶起气缸升高,关闭底部排出口,打开补充阀。

以上描述了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措词‘包括’并不排除在权利要求未列出的元件或步骤的存在。元件前面的措词‘一’或‘一个’并不排除多个这样的元件的存在。在相互不同从属权利要求中记载某些措施的简单事实不表明这些措施的组合不能被用于改进。在权利要求中的任何参考符号不应当被解释为限制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