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解槽自动碱煮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90934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氧化铝生产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分解槽自动碱煮系统。



背景技术:

当前氧化铝生产当中分解槽的清理主要分为两种方式:碱煮或者人工清理,相比较于人工清理的高危险性、高劳动强度,碱液、结疤都可直接运用于氧化铝生产,不需要进行任何处理,碱煮清理具有物料浪费程度低、见效快、危险程度低等优势,以逐渐成为分解槽结疤的主要清理方式,当前分解槽碱煮方式较为原始,需要人工测量温度,碱液高度等数据,且碱煮进程不易确定,给生产造成很大的不便,轻则蒸汽浪费增加生产成本,重则分解槽体碱煮过度造成碱脆影响分解槽主体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分解槽自动碱煮系统,其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分解槽自动碱煮系统,包括分解槽、换热加热罐、液碱储槽和控制系统,所述分解槽内有搅拌装置,搅拌装置连接有电机,上部连通有碱液进入管道A,下部连通有碱液流出管道D,槽壁安装有温控装置,管道D上安装有自动阀门和碱液泵;管道A将分解槽和换热加热罐连通,管道A安装有流量计、压力装置和温控装置;所述换热加热罐上部连接有管道B,换热加热罐罐壁上设有压力装置和温控装置,换热加热罐管道B上安装有自动阀门和流量计,底部连接有管道E,中部连接有管道C,管道C将换热加热罐和液碱储槽连通,管道C上安装有自动阀门和碱液泵;所述控制系统控制电机、温控装置、自动阀门、流量计、压力装置、碱液泵。

优选地,所述电机位于分解槽顶盖上。

优选地,所述管道B和管道D上分别还安装有手动阀门。

优选地,所述分解槽外壁有移动式红外感温装置。

优选地,所述分解槽外壁上、下均有温控装置。

优选地,所述自动阀门为电磁阀。

优选地,所述控制系统包括DCS控制系统、变频器。

优选地,所述换热加热罐为管式换热加热罐。

优选地,所述温控装置内有温度探头。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具有物料浪费程度低,碱液、结疤都可直接运用于氧化铝生产,不需要进行任何处理,碱煮的温度、蒸汽量及压力均可控,见效快、危险程度低等优势,自动化程度高,达到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安全高效、节能降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 分解槽,11.搅拌装置,12.电机,2. 换热加热罐,3. 液碱储槽,41.管道A,42.管道B,43.管道C,44.管道D,45.管道E,5.流量计,6.温控装置,7.手动阀门,8.自动阀门,9.压力装置,10.碱液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的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分解槽自动碱煮系统,包括分解槽1、换热加热罐2、液碱储槽3和控制系统,所述分解槽1内有搅拌装置11,搅拌装置11连接有电机12,上部连通有碱液进入管道A41,下部连通有碱液流出管道D44,槽壁安装有温控装置6,管道D上安装有自动阀门8和碱液泵10;管道A41将分解槽1和换热加热罐2连通,管道A41安装有流量计5、压力装置9和温控装置6;所述换热加热罐2上部连接有管道B42,换热加热罐2管壁上设有压力装置9和温控装置6,换热加热罐2管道B42上安装有自动阀门8和流量计5,底部连接有管道E45,中部连接有管道C43,管道C43将换热加热罐2和液碱储槽3连通,管道C43上安装有自动阀门8和碱液泵10;所述控制系统控制电机12、温控装置6、自动阀门8、流量计5、压力装置9和碱液泵10。

优选地,所述电机12位于分解槽1顶盖上。

优选地,所述管道B42和管道D44上分别还安装有手动阀门7。

优选地,所述分解槽1外壁有移动式红外感温装置。

优选地,所述分解槽外壁上、下均有温控装置。

优选地,所述自动阀门8为电磁阀。

优选地,所述控制系统5包括DCS控制系统、变频器和自动控制连锁装置。

优选地,所述换热加热罐2为管式换热加热罐。

优选地,所述温控装置6内有温度探头。

实施例

以一个分解槽为例,实际生产中可根据需要建设若干个组群,在原有碱煮管道化的流程中添加一系列的温控装置6、压力装置9、流量计5,为碱液泵10添加变频器并将碱出口阀门更换为自动阀门8,换热加热罐2蒸汽进口阀门更换为自动阀门。

将上述温控装置6、压力装置9、流量计5的测点数据、自动阀门8、变频器控制数据统一引入分解控制系统内,并添加自动控制连锁装置。

增加一台红外线感温装置,以便于观察分解槽内结疤分布情况。

碱液经过管式换热加热罐2加热以后送入分解槽1,由分解槽搅拌装置11的带动下冲刷分解槽1槽壁上的结疤,根据分解槽内碱液温度控制管道B42上新蒸气的加入量,蒸汽通入管式换热加热罐2,碱液在内部的管道内,蒸汽在管道外加热管道内碱液,冷凝后由管道E45排走。

经红外线感温装置测定,分解槽碱煮完毕后,碱液泵10将分解槽1内废碱液送蒸发工序,分解槽1并入正常生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