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动力化粪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18396阅读:37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处理池,尤其是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化粪池,属于污水处理设施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化粪池作为生活排水系统中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利用沉淀和厌氧发酵作用去除水中的悬浮物等,对污水起到初步处理的作用。至今普遍使用的化粪池,由于其内部结构不够合理及所用的处理方式单一等一系列原因,致使其处理效果及效率较差。传统化粪池的内部结构上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每格之间采用管道或孔口连接,污水流态是处于直流泛水状态,容易造成短流及死水区现象,降低了池内的有效容积,影响整体的处理效果。另外,当前化粪池单一采用厌氧发酵工艺,而仅用厌氧工艺是无法符合直接排放或后续生态处理的有机物及氨氮指标要求的。对于尚未建设污水收集管网的农村及分散区域,现今的化粪池是难以满足需求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能够有效解决现有化粪池处理效果和处理效率低下、容易堵塞、池内存在短流死水区等问题的微动力化粪池。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微动力化粪池,包括化粪池本体,所述化粪池本体被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分别隔开成第一格、第二格和第三格;所述第一隔板位于所述第一格与第二格之间,所述第二隔板位于所述第二格与第三格之间;所述第一格与所述第二格之间通过连接口连通,所述第二格与所述第三格之间通过连接弯管连通,所述连接弯管位于所述第二格的部分开口垂直朝向第二格的底部;

所述第一格中设有入水口、格栅和曝气型过滤器,所述入水口设于所述第一格的上部;所述格栅连接于所述第一格的顶部和底部之间,所述曝气型过滤器设于所述连接口朝向第一格的一侧;

所述第二格中设有厌氧填料和调节堰,所述调节堰设于连接口朝向第二格的一侧;

所述第三格中通过第三隔板、第四隔板、第五隔板分别将第三格隔开成缺氧区、水流区、好氧区、沉淀区;所述缺氧区的下部与所述水流区连通,所述水流区的上部与所述好氧区连通,所述好氧区的下部与所述沉淀区连通;所述缺氧区包括缺氧填料和设于所述缺氧区底部的缺氧曝气头,所述缺氧填料的底部与所述缺氧区的底部之间设有用于水流的空间;所述好氧区包括好氧填料和设于所述好氧区底部的好氧曝气头,所述好氧填料与所述好氧区底部之间设有用于水流的空间;所述沉淀区的上方设有出水口。

作为本发明所述微动力化粪池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格中的格栅在所述第一格顶部和底部之间倾斜连接,且所述格栅与所述第一格底部之间朝向第二格方向的夹角小于90°。

作为本发明所述微动力化粪池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曝气型过滤器包括外壳、填充于所述外壳中的过滤填料和设于所述填料底部的曝气头,所述外壳为网状结构。

作为本发明所述微动力化粪池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曝气型过滤器为梯形结构,且所述梯形结构的曝气型过滤器的底部与所述连接口连接。

作为本发明所述微动力化粪池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二格中的厌氧填料底部固定在所述第二格的底部,所述厌氧填料的周边与所述第二格的侧壁之间设有用于水流的空间。

作为本发明所述微动力化粪池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三格中,缺氧区中的缺氧填料的周边紧贴所述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所述好氧区中的好氧填料的周边紧贴所述第四隔板和第五隔板。

作为本发明所述微动力化粪池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三隔板的底部与所述缺氧填料的底部持平,所述第三隔板的顶部高于所述连接弯管的高度。

作为本发明所述微动力化粪池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四隔板的底部固定在所述第三格的底部,所述第四隔板的顶部与所述好氧填料的顶部持平。

作为本发明所述微动力化粪池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五隔板的底部与所述好氧填料的底部持平,所述第五隔板的顶部高于所述连接弯管的高度。

作为本发明所述微动力化粪池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沉淀区的底部设有导流斜板,所述导流斜板的下端固定在所述沉淀区的底部,所述导流斜板的上端固定在所述第三格的侧壁上。

本发明的微动力化粪池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显著改善出水的水质。本发明将传统化粪池的单一厌氧发酵处理工艺改变为厌氧—兼氧—好氧处理的组合工艺,这三种不同特点的工艺互相补充,明显改善对污水有机物的处理效果和提升了处理效率。

2)显著降低化粪池堵塞的发生率。本发明在第一格通往第二格的连接口前倾斜安装一块格栅滤网,可以阻隔绝大部分的悬浮物接近第一二格的连接口,另外在连接口上还安装了曝气型过滤器,该过滤器的形状为梯形体,外壳由粗孔网格冲压而成,内部充满过滤填料,并且在填料底部设置有曝气头,令过滤器内部处于好氧状态。过滤填料不仅起过滤悬浮固体的作用,同时也给微生物提供赖以生存的良好环境,工作时填料充满好氧微生物和被截留下来的悬浮物,悬浮物正好作为好氧微生物的营养物被分解消化。因此,悬浮物不会造成过水口及化粪池系统的堵塞。

3)显著改善池内出现水流短路的死水区等现象,提高了池内的有效容积。第一二格连接口上的曝气型过滤器外壳为网格冲压而成的梯形立体,水流可以从多个方向进入过滤器内部,即第一格至第二格的水流是环流泛水形式流动的,不存在短流和死水区。第二三格内部设有导流通道,水流依赖落差势能推动由入口往出口移动,因而也不存在返流、短路和死水区等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微动力化粪池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第一格、2为第二格、3为第三格、10为第一隔板、20为第二隔板、30为第三隔板、40为第四隔板、50为第五隔板、11为入水口、12为曝气型过滤器、13为连接口、14为格栅、21为厌氧填料、22为连接弯管、23为调节堰、31为缺氧区、32为水流区、33为好氧区、34为沉淀区、310为缺氧填料、311为缺氧曝气头、330为好氧填料,331为好氧曝气头、340为导流斜板、341为出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好的说明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微动力化粪池的一种实施例,如附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微动力化粪池包括化粪池本体,所述化粪池本体被第一隔板10、第二隔板20分别隔开成第一格1、第二格2和第三格3;所述第一隔板10位于所述第一格1与第二格2之间,所述第二隔板20位于所述第二格2与第三格3之间;所述第一格1与所述第二格2之间通过连接口13连通,所述第二格2与所述第三格3之间通过连接弯管22连通,所述连接弯管22位于所述第二格2的部分开口垂直朝向第二格2的底部;

所述第一格1中设有入水口11、格栅14和曝气型过滤器12,所述入水口11设于所述第一格1的上部;所述格栅14连接于所述第一格1的顶部和底部之间,所述曝气型过滤器12设于所述连接口13朝向第一格1的一侧;

所述第二格2中设有厌氧填料21和调节堰23,所述调节堰23设于连接口13朝向第二格2的一侧;

所述第三格3中通过第三隔板30、第四隔板40、第五隔板50分别将第三格3隔开成缺氧区31、水流区32、好氧区33、沉淀区34;所述缺氧区31的下部与所述水流区32连通,所述水流区32的上部与所述好氧区33连通,所述好氧区33的下部与所述沉淀区34连通;所述缺氧区31包括缺氧填料310和设于所述缺氧区31底部的缺氧曝气头311,所述缺氧填料310的底部与所述缺氧区31的底部之间设有用于水流的空间;所述好氧区33包括好氧填料330和设于所述好氧区33底部的好氧曝气头331,所述好氧填料330与所述好氧区33底部之间设有用于水流的空间;所述沉淀区34的上方设有出水口341。

较佳地,如附图1所示,所述第一格1中的格栅14在所述第一格1顶部和底部之间倾斜连接,且所述格栅14与所述第一格1底部之间朝向第二格2方向的夹角小于90°。

较佳地,如附图1所示,所述曝气型过滤器12包括外壳、填充于所述外壳中的过滤填料和设于所述填料底部的曝气头,所述外壳为网状结构。

较佳地,如附图1所示,所述曝气型过滤器12为梯形结构,且所述梯形结构的曝气型过滤器12的底部与所述连接口13连接。

较佳地,如附图1所示,所述第二格2中的厌氧填料21底部固定在所述第二格2的底部,所述厌氧填料21的周边与所述第二格2的侧壁之间设有用于水流的空间。

较佳地,如附图1所示,所述第三格3中,缺氧区31中的缺氧填料310的周边紧贴所述第二隔板20和第三隔板30;所述好氧区33中的好氧填料330的周边紧贴所述第四隔板40和第五隔板50。

较佳地,如附图1所示,所述第三隔板30的底部与所述缺氧填料310的底部持平,所述第三隔板30的顶部高于所述连接弯管22的高度。

较佳地,如附图1所示,所述第四隔板40的底部固定在所述第三格3的底部,所述第四隔板40的顶部与所述好氧填料330的顶部持平。

较佳地,如附图1所示,所述第五隔板50的底部与所述好氧填料330的底部持平,所述第五隔板50的顶部高于所述连接弯管22的高度。

较佳地,如附图1所示,所述沉淀区34的底部设有导流斜板340,所述导流斜板340的下端固定在所述沉淀区34的底部,所述导流斜板340的上端固定在所述第三格3的侧壁上。

本实施例中,在第一格1通往第二格2的连接口13前倾斜安装一块格栅14;在第一格1通往第二格2的连接口13上安装一个曝气型过滤器12,该曝气型过滤器12的形状为梯形体,外壳由网格冲压而成,内部充满过滤填料,并且在填料底部设置有曝气头;连接口13朝向第二格2方向上安装调节堰23;第二格2内置有厌氧填料21,厌氧填料21与两边第一隔板10和第二隔板20保持适当距离,用作水流通道;第二格2和第三格3通过连接弯管22连通,连接弯管22的弯管部分朝向第二格2池底;第三格3共分四个区域,从左往右第一区域为缺氧区31,缺氧区31安装缺氧填料310及缺氧曝气头311,缺氧填料310与池底保留适当的距离以用作水流通道,缺氧填料310右侧紧贴安装第三隔板30,第三隔板30底部与缺氧填料310下边持平,第三隔板30顶部比连接弯管22的管顶略高,第三隔板30依靠前后池壁作支点固定;第三隔板30与第四隔板40之间为第三格3的第二区域,即水流区32,水流区32用作水流通道;第四隔板40与第五隔板50之间为第三格3的第三区域,即好氧区33,好氧区33安装好氧填料330及好氧曝气头331,第四隔板40底部紧贴池底,第四隔板40顶部与好氧填料330上边持平,好氧填料330紧贴第四隔板40安装,好氧填料330的底部与池底保留适当距离以用作水流通道;紧贴好氧填料330安装第五隔板50,第五隔板50的底部与好氧填料330下边线持平,第五隔板50的顶部比连接弯管22的管顶略高,第五隔板50与右池壁之间为第四区域,即沉淀区34,沉淀区34用作悬浮物的沉淀之用;沉淀区34底部安装一块向第三区域好氧区33倾斜的导流板。

本实施例所述微动力化粪池,使用时,具体处理过程如下:

1、生活污水由入水口11流入第一格1,经过沉淀和厌氧发酵后,污水分成三层:底层污泥沉淀物、中层混合液、上层粪皮悬浮物。格栅14阻止大颗粒悬浮物接近通向二格连接孔,因而能流入格栅14之后的只有中层混合液。这些混合液再流入曝气型过滤器12,颗粒被过滤填料截留,而过滤填料充满好氧微生物,这些好氧微生物正好利用这些颗粒悬浮物作为生长的营养物,因而截留的悬浮物得以分解清除。混合液通过曝气型过滤器12及调节堰23后进入第二格2。另外,第一格1及第二格2的连接口13朝向第二格2方向上安装一个调节堰23,将第一格1的混合液定量送至第二格2,生活污水的流量波动依靠第一格1作缓冲调节;

2、进入第二格2的混合液从侧面渗入厌氧填料21,而厌氧填料21布满了厌氧微生物,这些厌氧微生物对污水里面的有机物进行厌氧反应,经过厌氧处理后的混合液从厌氧填料21的另一侧流出,再经过连接弯管22进入第三格3;

3、进入第三格3的混合液先从上往下流过缺氧填料310,缺氧填料310丰富的兼氧微生物对污水的有机物进行缺氧降解,经过缺氧反应后,混合液在总出入落差势能的推动下,经缺氧填料310的底部和旁边的水流通道由下往上流至好氧填料330的上部。混合液再从上往下流过好氧填料330,好氧填料330丰富的好氧微生物对混合液的有机物进行好氧降解。经过厌氧—缺氧—好氧的组合降解工艺后,明显提高了有机物的总去除率和整个过程的反应效率。

4、流到好氧填料330底部的混合液通过沉淀区34的进入口进入沉淀区34,经沉淀后,上清液通过出水口341排走,污泥通过导流斜板340的导流作用下,再进入好氧填料330的底部,这些污泥被好氧曝气头331的气流再送至好氧填料330里面,用作菌种和微生物的营养物。

最后所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