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道生态恢复植被的构建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165827阅读:50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生态恢复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河道最优植被构建的方法,特别适合河道的退化河道及河岸带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利用多方位植被构建恢复生物多样性,净化水质,恢复健康稳定的河道生态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工业化的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增加,河道被大量占用,生态恶化,河道生物多样性和自净能力消失减退。河道是水陆交错带,在调节气候、保持水土、防洪方面具有重要的功能。人类的活动已经改变了河道原有的水文平衡和水循环模式,使河岸植被与水中生物完全丧失了栖息空间,生物多样性减少到最低,河道生态功能削弱,水体自净能力减退,加上大量工业与生活污水未经有效处理排入河道,使河道水体黑臭或富营养。河岸带生态系统由于受人类活动的干扰而严重退化,世界20%以上的河岸带植被已不复存在,剩余部分也在极迅速的消失。而当今社会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且趋向于天然,因此,加强水资源保护,改善河道环境,修复和构建生态型河道已是势在必行了。

传统河道治理使河道看起来整洁有序,但无法获得良好的亲水性,视觉美感消失,无法达到生态景观要求,生态破坏性大。自然河道治理是20世纪就开始形成的一种先进的治河理念,旨在通过各种生态修复方法使受损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恢复到受干扰前的自然状态,进而在遵循河流自身发展规律的条件下持续地满足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生物修复是河道生态修复中的重要手段是通过一系列的工程及植物措施将水体中的污染物质分解并转移出去,使河流生态系统处于一个稳定良性循环状态,并恢复其原有的自净功能的一项综合性河道整治技术。

河道生态建设中,植物措施可分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植物可将水、河道、堤岸、植被、水生生物等结合成一个完整的河流生态系统。所选植物要在某方面或某几个方面有独特的功能。如能够净化水质、巩固和改良土壤等。若选用经济效益高的植物组成群落,在植物措施实施后,既要对河道整治有尽可能多的生态和经济回报,同时要对改善当地河道景观有明显作用。因此,自然的河道生态修复,植物的选择及搭配即植被构建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河道生态恢复的植被构建方法,方法易行,操作简便,实现了多种陆生植物与水生植物的优化配置,分层次针对性的进行了河道生态恢复与重建。明显而有效的提高了河道及河岸带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多样性,促进了河道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发展。有效的解决了河道水质污染退化,河水自净能力弱,生物多样性锐减等生态问题,为河道的自然恢复与重建提供了可行而有效的生态修复措施。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措施:

本发明主要解决河道的生态系统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水污染、水质下降等问题。旨在利用多种陆生、水生植被的最优搭配对河道进行有效的生物多样性恢复以及水质净化。与此相辅相成,恢复了河道自然特性就可以恢复水陆交错带的植被,并为水生生物提供栖息地,提高河流的自净能力,因此成为改善水生生态系统的重要工程措施。河道植物一般用于浅水区、陆地以及水陆过渡地带,对河道具有固岸、涵养水源和净化水质的作用,同时可以丰富河道的生态型式和景观。植物构建搭配的选择,需结合当地特点,从本土性(即有较强的地域特征,能反映本土文化,适应本地的气候、土壤、水质,易生长,成活率高,尽量选择本地乡土树种和适生性植物资源,以体现本土性和大众化的绿化效果和生态效益)、经济性(即所选植被可能产生的一定的经济价值)、固土性(即对所选河滩地植被的基本要求,种植的植被要能够起到保持水土、稳定边坡的作用)、景观性(城市为人类聚居的地方,城市河岸的功能之一便是给居民提供茶余饭后休憩的场所,河道和河岸带植物需考虑季节性、观赏性及层次感)、无害性(护坡植物必须对水体无污染性、无物种扩张泛滥的可能性)等多方面综合予以考虑,同时也要考虑河道完建后期养护管理的方便与经济。通过资料的收集,调研,实地考察以及配置实验,根据河道植被的设计原则,即水力稳定性原则、生态和谐原则、因地制宜原则,在示范工程全区域归结出一套完整的植被构建体系,包括沉水植被恢复、滨水植物种植、河滩地植被恢复三种植被构建技术,相互协调搭配而成为一套合理有效的生态修复工程措施。

一种河道生态恢复植被的构建方法,所述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河道生境调查:对河道的周边环境、土壤环境,水位情况进行进一步的调查,确定预选水生植物种的生态习性;

b、水生植物筛选:在选择植物时,充分考虑河道及河岸带生态因子的复杂性,选择适合该地生长的植物,并且使植物种类多样化;

c、在河道上栽植沉水植被:在工程全区域,分散种植耐污能力较强的沉水植物,为金鱼藻、轮叶黑藻、苦草、大茨藻、眼子菜属、狐尾藻属、小叶眼子菜属或水盾草其中的一种或几种的任意组合,恢复与重建沉水植被;

d、在河道上种植滨水植物:在工程全区域河流坡岸处,分别种植耐污能力较强、耐水淹的挺水植物与扎根浮叶植物,为藨草、荆三棱、水葱、再力花、菖蒲、香蒲、刺果酸模、石龙芮、弯喙慈姑、水蓼、荷花、芦竹、茭白、荸荠、菱角、芡实、再力花、水生鸢尾、雨久花其中的一种或几种的任意组合;

e、在河道上植被恢复:在工程全区域,除部分建筑用地外,全面恢复滩地植被,根据不同的地形特征,配置不同的植物类群,为高大的芦苇、聚穗莎草、低矮的狗牙根、高羊茅、与介于两者的双穗雀稗、小香蒲、红花酌浆草、马蹄金、红叶紫荆、紫叶矮樱、紫叶风箱果、牛筋草或杞柳其中的一种或几种的任意组合;

f、河道植被的栽后管理:在水生植物恢复初期,整个水体初级生产者以藻类为主,整个水体环境达到稳态转换,在这一时期除了防止湖泊稳态转换过程的逆转外,要植物种间关系的调控、水生植物发展规模的控制。

作为优选,根据河道水位,植物构建搭配,形成以下水生植物群落:香蒲属植物群落,与菖蒲、水葱、慈姑、及蓼属植物混生;菖蒲群落,该群落为浅水沼泽型湿地植物群落,水深在60cm以内的水位;水葱群落:该群落为典型的挺水型植物群落,荆三棱群落:该群落亦为浅水:水深30cm以下沼泽型湿地植物群落,常与香蒲、芦苇群落镶嵌分布,另外还有弯喙慈姑、雨久花、水蓼、藨草群落,共同组成挺水植物组合群落。

作为优选,在河道上植被恢复:植被水生陆生皆有,喜壤土、喜沙土,根据河道不同情况进行不同植被构建,逐渐形成了芦苇群落、双穗雀稗群落、狗牙根群落,芦苇采用根茎种植法,利用芦苇的茎或柄形成种植的根瘤,采用高800-1200mm、5片叶的幼株进行种植;双穗雀稗采用根茎、匍匐茎繁殖,采用种子远途传播法;狗牙根采用根茎繁殖或者播种方式进行种植。

作为优选,在种植植物前,对河道水体喷洒含有水处理剂的溶液,喷洒量为5-15g/㎡,溶液中水处理剂的含量为12-15wt%。

作为优选,所述水处理剂包含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硅藻土50-70份、表面固定有净水复合酶的纳米粒子23-35份、珍珠岩30-45份、橙皮苷甲基查尔酮3-15份与益生菌液10-15份。

作为优选,所述益生菌液的制备方法为:将鱼腥草、甘草与营养液按质量比为2:7:12的比例混合,密封保存,在45℃下好氧发酵10天,过滤,滤液接种到发酵液中,接种量为发酵液体积的15%,在60℃下发酵36h后得到益生菌液。

作为优选,所述表面固定有净水复合酶的纳米粒子是先用纳米碳管包覆纳米氧化铝,然后将净水复合酶固定在纳米碳管包覆纳米氧化铝的表面,纳米氧化铝与净水复合酶的质量比为1:2-3.5。

作为优选,表面固定有净水复合酶的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是:将氧化铝溶于二甘醇得到反应体系,然后缓慢加入氢氧化钠,搅拌20-50min后在1-1.2h内升温至320-340℃,反应3-3.5h后冷却;离心得到的沉淀物依次用体积比1:4的乙酸甲酯与去离子水洗涤,真空干燥得到基核纳米氧化铝;然后将基核纳米氧化氯超声分散在无水乙醇中,加入含有纳米碳管的无水乙醇溶液,滴加浓氨水,40-50℃下搅拌反应1-1.5h,离心分离得到的沉淀物依次用无水乙醇、去离子水洗涤,真空干燥后得到纳米碳管包覆纳米氧化铝;将得到的纳米碳管包覆纳米氧化铝超声分散在去离子水中,加入生物酶和缓冲溶液,55℃下搅拌2h加入交联剂,在氖气氛围中,65℃下搅拌4h,离心分离得到的沉淀物用去离子水洗涤至无紫外吸收,真空干燥后得到生物酶固定化包覆纳米氧化铝;交联剂为质量分数5%的戊二醛水溶液。

本发明的与现有技术比较,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

沉水植被恢复、滨水植物种植、河滩地植被恢复中的植被构建涉及多种水生、陆生植被,对河道生物多样性恢复有显著的改善;

该技术中的所选植物在后期便于养护管理,管理期间不会耗费大量精力或增加养护成本,河道修复物种耐污能力均较强,能显著提高河道的自净能力,不会对生态环境有不利影响;

基于自然河道治理,利用生态修复的自然方法,打破传统的河道修复技术,在达到显著成效的同时,美化了生态环境,增加城市沿岸环境的审美度,达到了真正的生态和谐,具有环保、社会和经济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解释:

本发明中,若非特指,所采用的原料均可从市场购得或是本领域常用的,下述实施例中的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均为本领域的常规方法。

实施例1

一种河道生态恢复植被的构建方法,所述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河道生境调查:对河道的周边环境、土壤环境,水位情况进行进一步的调查,确定预选水生植物种的生态习性;

b、水生植物筛选:在选择植物时,充分考虑河道及河岸带生态因子的复杂性,选择适合该地生长的植物,并且使植物种类多样化;

c、在河道上栽植沉水植被:在工程全区域,分散种植耐污能力较强的沉水植物,为金鱼藻、轮叶黑藻、苦草、大茨藻、眼子菜属、狐尾藻属、小叶眼子菜属或水盾草的组合,恢复与重建沉水植被;

d、在河道上种植滨水植物:在工程全区域河流坡岸处,分别种植耐污能力较强、耐水淹的挺水植物与扎根浮叶植物,为藨草、荆三棱、水葱、香蒲、刺果酸模、水蓼、荷花、芦竹、茭白、荸荠、水生鸢尾、雨久花其中的组合;

e、在河道上植被恢复:在工程全区域,除部分建筑用地外,全面恢复滩地植被,根据不同的地形特征,配置不同的植物类群,为高大的芦苇、高羊茅、小香蒲、红花酌浆草、马蹄金、红叶紫荆、紫叶矮樱、紫叶风箱果、牛筋草或杞柳其中的组合;

f、河道植被的栽后管理:在水生植物恢复初期,整个水体初级生产者以藻类为主,整个水体环境达到稳态转换,在这一时期除了防止湖泊稳态转换过程的逆转外,要植物种间关系的调控、水生植物发展规模的控制。

根据河道水位,植物构建搭配,形成以下水生植物群落:香蒲属植物群落,与菖蒲、水葱、慈姑、及蓼属植物混生;菖蒲群落,该群落为浅水沼泽型湿地植物群落,水深在60cm以内的水位;水葱群落:该群落为典型的挺水型植物群落,荆三棱群落:该群落亦为浅水:水深30cm以下沼泽型湿地植物群落,常与香蒲、芦苇群落镶嵌分布,另外还有弯喙慈姑、雨久花、水蓼、藨草群落,共同组成挺水植物组合群落。

在河道上植被恢复:植被水生陆生皆有,喜壤土、喜沙土,根据河道不同情况进行不同植被构建,逐渐形成了芦苇群落、双穗雀稗群落、狗牙根群落,芦苇采用根茎种植法,利用芦苇的茎或柄形成种植的根瘤,采用高800-1200mm、5片叶的幼株进行种植;双穗雀稗采用根茎、匍匐茎繁殖,采用种子远途传播法;狗牙根采用根茎繁殖或者播种方式进行种植。

在种植植物前,对河道水体喷洒含有水处理剂的溶液,喷洒量为15g/㎡,溶液中水处理剂的含量为15wt%。

所述水处理剂包含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硅藻土70份、表面固定有净水复合酶的纳米粒子35份、珍珠岩45份、橙皮苷甲基查尔酮3份与益生菌液15份。

所述益生菌液的制备方法为:将鱼腥草、甘草与营养液按质量比为2:7:12的比例混合,密封保存,在45℃下好氧发酵10天,过滤,滤液接种到发酵液中,接种量为发酵液体积的15%,在60℃下发酵36h后得到益生菌液。

所述表面固定有净水复合酶的纳米粒子是先用纳米碳管包覆纳米氧化铝,然后将净水复合酶固定在纳米碳管包覆纳米氧化铝的表面,纳米氧化铝与净水复合酶的质量比为1:3.5。

表面固定有净水复合酶的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是:将氧化铝溶于二甘醇得到反应体系,然后缓慢加入氢氧化钠,搅拌50min后在1.2h内升温至340℃,反应3.5h后冷却;离心得到的沉淀物依次用体积比1:4的乙酸甲酯与去离子水洗涤,真空干燥得到基核纳米氧化铝;然后将基核纳米氧化氯超声分散在无水乙醇中,加入含有纳米碳管的无水乙醇溶液,滴加浓氨水,40-50℃下搅拌反应1-1.5h,离心分离得到的沉淀物依次用无水乙醇、去离子水洗涤,真空干燥后得到纳米碳管包覆纳米氧化铝;将得到的纳米碳管包覆纳米氧化铝超声分散在去离子水中,加入生物酶和缓冲溶液,55℃下搅拌2h加入交联剂,在氖气氛围中,65℃下搅拌4h,离心分离得到的沉淀物用去离子水洗涤至无紫外吸收,真空干燥后得到生物酶固定化包覆纳米氧化铝;交联剂为质量分数5%的戊二醛水溶液。

实施例2

一种河道生态恢复植被的构建方法,所述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河道生境调查:对河道的周边环境、土壤环境,水位情况进行进一步的调查,确定预选水生植物种的生态习性;

b、水生植物筛选:在选择植物时,充分考虑河道及河岸带生态因子的复杂性,选择适合该地生长的植物,并且使植物种类多样化;

c、在河道上栽植沉水植被:在工程全区域,分散种植耐污能力较强的沉水植物,为轮叶黑藻、苦草、大茨藻、眼子菜属、小叶眼子菜属或水盾草其中的一种或几种的任意组合,恢复与重建沉水植被;

d、在河道上种植滨水植物:在工程全区域河流坡岸处,分别种植耐污能力较强、耐水淹的挺水植物与扎根浮叶植物,为藨草、荆三棱、水葱、再力花、菖蒲、香蒲、石龙芮、弯喙慈姑、水蓼、荷花、芦竹、再力花、水生鸢尾、雨久花其中的组合;

e、在河道上植被恢复:在工程全区域,除部分建筑用地外,全面恢复滩地植被,根据不同的地形特征,配置不同的植物类群,为高大的芦苇、聚穗莎草、低矮的狗牙根、高羊茅、与介于两者的双穗雀稗、红花酌浆草、马蹄金、红叶紫荆、紫叶矮樱的组合;

f、河道植被的栽后管理:在水生植物恢复初期,整个水体初级生产者以藻类为主,整个水体环境达到稳态转换,在这一时期除了防止湖泊稳态转换过程的逆转外,要植物种间关系的调控、水生植物发展规模的控制。

根据河道水位,植物构建搭配,形成以下水生植物群落:香蒲属植物群落,与菖蒲、水葱、慈姑、及蓼属植物混生;菖蒲群落,该群落为浅水沼泽型湿地植物群落,水深在60cm以内的水位;水葱群落:该群落为典型的挺水型植物群落,荆三棱群落:该群落亦为浅水:水深30cm以下沼泽型湿地植物群落,常与香蒲、芦苇群落镶嵌分布,另外还有弯喙慈姑、雨久花、水蓼、藨草群落,共同组成挺水植物组合群落。

在河道上植被恢复:植被水生陆生皆有,喜壤土、喜沙土,根据河道不同情况进行不同植被构建,逐渐形成了芦苇群落、双穗雀稗群落、狗牙根群落,芦苇采用根茎种植法,利用芦苇的茎或柄形成种植的根瘤,采用高800-1200mm、5片叶的幼株进行种植;双穗雀稗采用根茎、匍匐茎繁殖,采用种子远途传播法;狗牙根采用根茎繁殖或者播种方式进行种植。

在种植植物前,对河道水体喷洒含有水处理剂的溶液,喷洒量为10g/㎡,溶液中水处理剂的含量为13wt%。

所述水处理剂包含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硅藻土60份、表面固定有净水复合酶的纳米粒子25份、珍珠岩39份、橙皮苷甲基查尔酮10份与益生菌液12份。

所述益生菌液的制备方法为:将鱼腥草、甘草与营养液按质量比为2:7:12的比例混合,密封保存,在45℃下好氧发酵10天,过滤,滤液接种到发酵液中,接种量为发酵液体积的15%,在60℃下发酵36h后得到益生菌液。

所述表面固定有净水复合酶的纳米粒子是先用纳米碳管包覆纳米氧化铝,然后将净水复合酶固定在纳米碳管包覆纳米氧化铝的表面,纳米氧化铝与净水复合酶的质量比为1:2.7。

表面固定有净水复合酶的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是:将氧化铝溶于二甘醇得到反应体系,然后缓慢加入氢氧化钠,搅拌40min后在1h内升温至335℃,反应3.2h后冷却;离心得到的沉淀物依次用体积比1:4的乙酸甲酯与去离子水洗涤,真空干燥得到基核纳米氧化铝;然后将基核纳米氧化氯超声分散在无水乙醇中,加入含有纳米碳管的无水乙醇溶液,滴加浓氨水,45℃下搅拌反应1.3h,离心分离得到的沉淀物依次用无水乙醇、去离子水洗涤,真空干燥后得到纳米碳管包覆纳米氧化铝;将得到的纳米碳管包覆纳米氧化铝超声分散在去离子水中,加入生物酶和缓冲溶液,55℃下搅拌2h加入交联剂,在氖气氛围中,65℃下搅拌4h,离心分离得到的沉淀物用去离子水洗涤至无紫外吸收,真空干燥后得到生物酶固定化包覆纳米氧化铝;交联剂为质量分数5%的戊二醛水溶液。

实施例3

一种河道生态恢复植被的构建方法,所述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河道生境调查:对河道的周边环境、土壤环境,水位情况进行进一步的调查,确定预选水生植物种的生态习性;

b、水生植物筛选:在选择植物时,充分考虑河道及河岸带生态因子的复杂性,选择适合该地生长的植物,并且使植物种类多样化;

c、在河道上栽植沉水植被:在工程全区域,分散种植耐污能力较强的沉水植物,为金鱼藻、轮叶黑藻、苦草、或水盾草的组合,恢复与重建沉水植被;

d、在河道上种植滨水植物:在工程全区域河流坡岸处,分别种植耐污能力较强、耐水淹的挺水植物与扎根浮叶植物,为藨草、荆三棱、水葱、再力花、菖蒲、香蒲、刺果酸模、石龙芮、弯喙慈姑、水蓼的组合;

e、在河道上植被恢复:在工程全区域,除部分建筑用地外,全面恢复滩地植被,根据不同的地形特征,配置不同的植物类群,为高大的芦苇、小香蒲、红花酌浆草、马蹄金、红叶紫荆、紫叶矮樱、紫叶风箱果、牛筋草或杞柳的组合;

f、河道植被的栽后管理:在水生植物恢复初期,整个水体初级生产者以藻类为主,整个水体环境达到稳态转换,在这一时期除了防止湖泊稳态转换过程的逆转外,要植物种间关系的调控、水生植物发展规模的控制。

根据河道水位,植物构建搭配,形成以下水生植物群落:香蒲属植物群落,与菖蒲、水葱、慈姑、及蓼属植物混生;菖蒲群落,该群落为浅水沼泽型湿地植物群落,水深在60cm以内的水位;水葱群落:该群落为典型的挺水型植物群落,荆三棱群落:该群落亦为浅水:水深30cm以下沼泽型湿地植物群落,常与香蒲、芦苇群落镶嵌分布,另外还有弯喙慈姑、雨久花、水蓼、藨草群落,共同组成挺水植物组合群落。

在河道上植被恢复:植被水生陆生皆有,喜壤土、喜沙土,根据河道不同情况进行不同植被构建,逐渐形成了芦苇群落、双穗雀稗群落、狗牙根群落,芦苇采用根茎种植法,利用芦苇的茎或柄形成种植的根瘤,采用高800-1200mm、5片叶的幼株进行种植;双穗雀稗采用根茎、匍匐茎繁殖,采用种子远途传播法;狗牙根采用根茎繁殖或者播种方式进行种植。

在种植植物前,对河道水体喷洒含有水处理剂的溶液,喷洒量为5g/㎡,溶液中水处理剂的含量为12wt%。

所述水处理剂包含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硅藻土50份、表面固定有净水复合酶的纳米粒子23份、珍珠岩30份、橙皮苷甲基查尔酮15份与益生菌液10份。

所述益生菌液的制备方法为:将鱼腥草、甘草与营养液按质量比为2:7:12的比例混合,密封保存,在45℃下好氧发酵10天,过滤,滤液接种到发酵液中,接种量为发酵液体积的15%,在60℃下发酵36h后得到益生菌液。

所述表面固定有净水复合酶的纳米粒子是先用纳米碳管包覆纳米氧化铝,然后将净水复合酶固定在纳米碳管包覆纳米氧化铝的表面,纳米氧化铝与净水复合酶的质量比为1:2。

表面固定有净水复合酶的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是:将氧化铝溶于二甘醇得到反应体系,然后缓慢加入氢氧化钠,搅拌20min后在1h内升温至320℃,反应3h后冷却;离心得到的沉淀物依次用体积比1:4的乙酸甲酯与去离子水洗涤,真空干燥得到基核纳米氧化铝;然后将基核纳米氧化氯超声分散在无水乙醇中,加入含有纳米碳管的无水乙醇溶液,滴加浓氨水,40℃下搅拌反应1h,离心分离得到的沉淀物依次用无水乙醇、去离子水洗涤,真空干燥后得到纳米碳管包覆纳米氧化铝;将得到的纳米碳管包覆纳米氧化铝超声分散在去离子水中,加入生物酶和缓冲溶液,55℃下搅拌2h加入交联剂,在氖气氛围中,65℃下搅拌4h,离心分离得到的沉淀物用去离子水洗涤至无紫外吸收,真空干燥后得到生物酶固定化包覆纳米氧化铝;交联剂为质量分数5%的戊二醛水溶液。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