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处理有机废水的反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82715阅读:39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水反应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处理有机废水的反应装置。



背景技术:

芬顿是为数不多的以人名命名的无机化学反应之一。1893年,化学家芬顿发现,过氧化氢(H2O2)与二价铁离子的混合溶液具有强氧化性,可以将当时很多已知的有机化合物如羧酸、醇、酯类氧化为无机态,氧化效果十分显著。但此后半个多世纪中,这种氧化性试剂却因为氧化性极强没有被太多重视。但进入20世纪70年代,芬顿试剂在环境化学中找到了它的位置,具有去除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高能力的芬顿试剂,在印染废水、含油废水、含酚废水、焦化废水、含硝基苯废水、二苯胺废水等废水处理中实现了很广泛的应用。当芬顿发现芬顿试剂时,尚不清楚过氧化氢与二价铁离子反应到底生成了什么氧化剂具有如此强的氧化能力。事实上,芬顿反应是无机化学反应,过程是,过氧化氢(H2O2)与二价铁离子Fe2+的混合溶液将很多已知的有机化合物如羧酸、醇、酯类氧化为无机态。目前国家对环保越来越重视,人们的环保意识也在不断加强,但是随着工业的发展,污水的产生必然是越来越多的,如何处理这些污水就成了一个社会难题。现有技术中,对有机废水的处理效率低下,无法大批量处理,无法实现持续高效的处理。在专利号为CN201620310629的专利文件中,公开了一种用于有机废水处理的复合反应装置,主要内容为:所述第一水泵右端与废水箱连接,第一水泵右端与定量原水箱连接,第一电磁阀左端与定量原水箱连接,中隔板、右隔板和左隔板都安装在反应器中,中隔板、右隔板和左隔板将反应器分成四部分,第一电磁阀右端与反应器中生物选择区连接,加热管安装在左水浴区内,温控仪与加热管连接,第二水泵左端与反应器中生物选择区连接,第二水泵右端与反应器中主反应区底部连接,反应器中生物选择区中安装有挡板,空压机与第二电磁阀连接,第二电磁阀与反应器中主反应区连接,反应器中右水浴区底部与排水箱连接,反应器中主反应区底部与第三电磁阀连接,第三电磁阀与排污箱连接。

上述专利文件采用循环式活性污泥法,工艺流程简单、无污泥膨胀之隐患,且具有脱氮除磷功能和抗冲击负荷能力等优点。但是对于如何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处理效果更好,可实现温度控制,兼具减震功能的用于处理有机废水的反应装置目前仍缺少技术性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处理有机废水的反应装置,用于解决如何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反应效果更好,可更好的混合催化剂,且间距减震功能的用于处理有机废水的反应装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用于处理有机废水的反应装置,包括反应釜、出水口、入水口和液体催化剂入口,所述出水口、入水口和液体催化剂入口均与所述反应釜联通,还包括中心转轴、联动杆、旋转台、固体催化剂槽、波轮和减震部分,所述中心转轴和所述波轮均与电机输出转轴相连,所述中心转轴设置在所述反应釜内部中心位置,所述波轮设置在所述反应釜内部底面上,所述电机设置在所述反应釜底部,所述联动杆一端与所述中心转轴相连、另外一端与所述旋转台相连,所述固体催化剂槽设置在所述旋转台上,所述反应釜设置在所述减震部分上,所述电机外接开关和电源。

优选的,所述固体催化剂槽外表面设有均匀的孔,所述固体催化剂槽以所述旋转台中心为中心点圆形分布在所述旋转台上。

优选的,所述联动杆分为三组,每一组联动杆均在同一水平面上,且每一组联动杆之间的角度为120°。

优选的,所述的每一组联动杆之间的距离是20厘米、25厘米和30厘米中的任意一个。

优选的,所述减震部分包括减震弹簧、安装座和底座板,所述减震弹簧一端通过安装座与所述反应釜底部相连、另外一端通过安装座与所述底座板相连。

优选的,所述减震部分以所述反应釜中心为中心点圆形分布在所述反应釜底部。

优选的,所述反应釜内还设有液位变送器,所述液位变送器与显示屏相连。

优选的,所述出水口位于所述反应釜顶部,所述入水口和液体催化剂入口均位于所述反应釜底部,所述出水口、入水口和液体催化剂入口均设有水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在反应釜内设置中心转轴,在中心转轴上设置联动杆,联动杆上设置旋转台,旋转台上设置固体催化剂槽,在使用时,将固体催化剂放入槽内,打开电机中心转轴旋转带动联动杆,固体催化剂槽圆形分布在旋转台上,此时由于水流的作用,旋转台也会发生转动,实现联动杆的大方向转动和旋转台的小方向位置转动,可实现固体催化剂与有机废水的充分接触,进而催化有机废水中的毒害物质,当需要使用液体催化剂的时候,可通过液体催化剂入口将液体催化剂注入反应釜内,打开电机带动波轮转动,波轮会使得反应釜内产生水流旋涡实现液体催化剂与污水的充分融合,达到更好的反应效果以至实现更好处理效果,减震部分圆形分布在反应釜的底部,可比较均匀的缓冲反应釜所受到的冲击力,保证反应釜的稳定,液位变送器可将反应釜内的液位情况通过显示屏显示,方便出水口出水。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反应效果更好,可更好的混合催化剂,且间距减震功能,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内部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内部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内部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内部底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标号分别代表:

1、反应釜;2、出水口;3、入水口;4、液体催化剂入口;5、中心转轴;6、液位变送器;7、波轮;8、联动杆;9、固体催化剂槽;10、旋转台;11、安装座;12、减震弹簧;13、底座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一种用于处理有机废水的反应装置,包括反应釜、出水口、入水口和液体催化剂入口,所述出水口、入水口和液体催化剂入口均与所述反应釜联通,还包括中心转轴、联动杆、旋转台、固体催化剂槽、波轮和减震部分,所述中心转轴和所述波轮均与电机输出转轴相连,所述中心转轴设置在所述反应釜内部中心位置,所述波轮设置在所述反应釜内部底面上,所述电机设置在所述反应釜底部,所述联动杆一端与所述中心转轴相连、另外一端与所述旋转台相连,所述固体催化剂槽设置在所述旋转台上,所述反应釜设置在所述减震部分上,所述电机外接开关和电源。

具体的,固体催化剂槽外表面设有均匀的孔,所述固体催化剂槽以所述旋转台中心为中心点圆形分布在所述旋转台上。

联动杆分为三组,每一组联动杆均在同一水平面上,且每一组联动杆之间的角度为120°。

每一组联动杆之间的距离是20厘米、25厘米和30厘米中的任意一个。

减震部分包括减震弹簧、安装座和底座板,所述减震弹簧一端通过安装座与所述反应釜底部相连、另外一端通过安装座与所述底座板相连。

减震部分以所述反应釜中心为中心点圆形分布在所述反应釜底部。

反应釜内还设有液位变送器,所述液位变送器与显示屏相连。

出水口位于所述反应釜顶部,所述入水口和液体催化剂入口均位于所述反应釜底部,所述出水口、入水口和液体催化剂入口均设有水阀。

本实用新型在反应釜内设置中心转轴,在中心转轴上设置联动杆,联动杆上设置旋转台,旋转台上设置固体催化剂槽,在使用时,将固体催化剂放入槽内,打开电机中心转轴旋转带动联动杆,固体催化剂槽圆形分布在旋转台上,此时由于水流的作用,旋转台也会发生转动,实现联动杆的大方向转动和旋转台的小方向位置转动,可实现固体催化剂与有机废水的充分接触,进而催化有机废水中的毒害物质,当需要使用液体催化剂的时候,可通过液体催化剂入口将液体催化剂注入反应釜内,打开电机带动波轮转动,波轮会使得反应釜内产生水流旋涡实现液体催化剂与污水的充分融合,达到更好的反应效果以至实现更好处理效果,减震部分圆形分布在反应釜的底部,可比较均匀的缓冲反应釜所受到的冲击力,保证反应釜的稳定,液位变送器可将反应釜内的液位情况通过显示屏显示,方便出水口出水。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反应效果更好,可更好的混合催化剂,且间距减震功能,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