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养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96060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河道养护装置。



背景技术:

河流以有机污染为主,主要污染物是氨氮、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和挥发酚等;湖泊以富营养化为特征,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总氮、化学需氧量和高猛酸盐指数等;近岸海域主要污染指标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重金属。这些因素构成了水环境问题影响范围广,危害严重,治理难度大等特征。目前也有各种各样的治污装置,要么养护效果较差,要么结构复杂、成本较高。

现有的河道养护装置,一般如果要为河水注入氧气,都是采用气泵的方式,这种方式需要使用气泵,而且需要电能驱动,浪费能源,增加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通过自由运动实现氧气注入,又能种植水体植物,改善河道环境、河水水质的河道养护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河道养护装置,包括第一浮体以及第二浮体,第一浮体与第二浮体之间设置有一个送气装置,第一浮体与第二浮体的上端均设置有两个集风装置,所述送气装置包括设置于第一浮体侧面上的一个以上的送气筒,所述第二浮体上正对每个送气筒对应设置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均伸入于送气筒内,每个送气筒内形成一个送气腔,送气腔内均安装有一活塞,活塞伸入于送气腔内与活塞密封,所述活塞密封整个送气腔,送气筒的底部均设置有一根送气管,送气管插入于河道中。

作为优选,所述送气管一端与送气腔相通,底部设置有一个送气头,送气头伸入于河道内将送气腔内的气输送至河道中。

作为优选,所述送气筒的上端设置有两个单向阀,一个为进气单向阀,另一个为出气单向阀。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浮体与第二浮体上均设置有一个用于种植水体植物用的种植腔,其底部设置有过滤网。

作为优选,所述集风装置包括设置于浮体上端的两个集风板,两个集风板上相对面设置有集风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将自由漂浮的两块浮体在河面上自由移动,使得两者相对移动时,产生的挤压力通过送气腔从送气管送入到河道中,无需使用气泵即可为河道送入适量的氧气,并可种植水体植物吸附水中的杂质,又能美化河道,节能环保。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第一浮体,2为第二浮体,3为集风槽,4为集风板,5为种植腔,6送气管,7为送气头,8为送气筒,9为送气腔,11为活塞,12为活塞杆,13为进气单向阀,14为过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河道养护装置,包括第一浮体1以及第二浮体2,第一浮体1与第二浮体2之间设置有一个送气装置,第一浮体1与第二浮体2的上端均设置有两个集风装置,送气装置包括设置于第一浮体1侧面上的一个以上的送气筒8,第二浮体2上正对每个送气筒8对应设置有活塞杆12,活塞杆12均伸入于送气筒8内,每个送气筒8内形成一个送气腔9,送气腔9内均安装有一活塞11,活塞11伸入于送气腔9内与活塞11密封,活塞11密封整个送气腔9,送气筒8的底部均设置有一根送气管6,送气管6插入于河道中。

本实施例中,送气管6一端与送气腔相通,底部设置有一个送气头7,送气头7伸入于河道内将送气腔内的气输送至河道中。

送气筒的上端设置有一个进气单向阀13,当第二浮体2相对第一浮体1运动时,活塞杆12会带动活塞在送气腔内左右移动,进气单向阀主要用于活塞杆往往运动时,吸入空气使用,防止送气管吸入河道中的水,当活塞杆向内移动时,进气单向阀不能进气,此时送气腔内的空气通过送气管输入到河道中,注入微量的空气,虽没有气泵充氧量大,但是可在河道内设置多个本装置,有效增加输氧量。

本实施例中,第一浮体1与第二浮体2上均设置有一个用于种植水体植物用的种植腔5,其底部设置有过滤网14,通过种植水体植物,一方面可以通过水体植物改善河道环境,另一方面可吸附河水中的漂浮物,改善河道环境。

本实施例中,集风装置包括设置于浮体上端的两个集风板4,两个集风板4上相对面设置有集风槽3,通过设置集风板4和集风槽3,因此如果河道上有风时,能够通过集风槽搜集,进而将两浮体实现相对运动,完成活塞运动输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将自由漂浮的两块浮体在河面上自由移动,使得两者相对移动时,产生的挤压力通过送气腔从送气管送入到河道中,无需使用气泵即可为河道送入适量的氧气,并可种植水体植物吸附水中的杂质,又能美化河道,节能环保。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