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污染河流水体生态修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39992阅读:476来源:国知局
微污染河流水体生态修复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体修复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微生物河流水体生态修复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江河湖库的水体污染日益严重,对受污染的江河湖库水体进行修复,已是社会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建设的迫切需要。而人工浮床技术是以水生植物为主体,运用无土栽培技术原理,以高分子材料等为载体,应用植物吸收水体中污染物质,以削减水体中的污染负荷,同时美化环境。所述的微污染河流是指河流水体的COD浓度为35~50mg/l,氨氮浓度为3~7mg/l。

目前,公开号为CN204625317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生态浮床,包括浮筒、床体、承托层和生态层,所述浮筒支撑所述床体,所述床体与所述承托层固接,所述承托层支撑所述生态层,所述生态层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层叠设置的网层、陶粒层、培养层和保温层,该生态浮床具有能灵活移动、有利于水生植物生长和寿命延长及合理利用资源的优点,同时,具有成本低和质量轻的优点。

但是,该生态修复装置在水位波动大的水库和单个浮床的飘动范围不一致,使浮床产生移位,抗水流冲击能力变差,长时间下去会对生态浮床造成一定损伤,缩短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微污染河流水体生态修复装置,具有抗水流冲击能力良好且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微污染河流水体生态修复装置,包括浮床本体,所述浮床本体包括若干个拼接板,所述拼接板拼接呈正方形结构,所述拼接板靠近中心的一侧向下均凹陷有凹槽,所述凹槽拼接形成凹环,所述浮床本体内设有套接在凹环内且与其配合的圆环,所述浮床本体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透水种植槽,所述透水种植槽中种植有挺水植物,挺水植物的根系透过透水种植槽伸入水面下部,所述浮床本体的下部设有竖向的连接绳,连接绳伸入水体内下部,连接在置于水体底部的砾石上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浮床本体由多个拼接板拼接而成,运输方便、易于拼接安装、运行简便、可自由组合;凹环和圆环的配合,使得浮床本体的稳固性和抗冲击力强;挺水植物的植物根部释放氧气进入水体中,提高水体中的溶解氧浓度,给微生物提供了一个好氧的环境,对微生物降解起到明显的辅助作用,能有效地降低污染负荷,高效地去除水中氨氮和磷等污染物,逐步改善河道生态系统,使黑臭水体逐渐恢复到受污染前的水平;能够使得微污染水体得到全方位区域净化、景观效果好,有利于景观布局的生态修复,有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优选的,所述凹槽的槽底设有向上的凸起,所述圆环的底端设置有供凸起插接的插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凸起和插腔的配合,使得凹环和圆环的配合更具有稳定性,通过插腔能够限制凸起径向方向的移动,而且凸起的表面紧密贴合在插腔的内壁,使凸起不易从插腔内脱出。

优选的,所述凸起呈等腰梯形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呈等腰梯形的凸起便于其插接到插腔内,从而便于将圆环安装在凹环内,对拼接板起到固定的作用。

优选的,所述凸起的端部与插腔的底部均设有磁铁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磁铁块的设置,凸起插接在插腔内,能够借助磁铁块的磁力来增加凸起的插接牢固性,凸起不易从插腔内脱出,而需要拆分拼接板时,只需要外力克服磁力将圆环拆卸下来即可,非常简单快捷。

优选的,所述浮床本体上自下而上依次铺设有人工合成的基质层和细砂层,所述细砂层上种植有湿地矮生耐寒植物,湿地矮生耐寒植物和挺水植物交错分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耐寒植物在冬季亦能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湿地矮生耐寒植物和挺水植物共生,营造近自然植物生长群落,不仅降低水中污染物含量,改善水质,增加了水中溶解氧浓度,给微生物提供了一个好氧的环境。

优选的,所述拼接板远离中心的一侧设有用于加强的固定法兰。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固定法兰进一步对拼接板进行固定,使浮床本体的稳固性更好,使得浮床本体的抗冲击力强。

优选的,所述浮床本体为聚乙烯泡沫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聚乙烯泡沫板具有耐腐蚀,防冻环保,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浮床本体由多个拼接板拼接而成,运输方便、易于拼接安装、运行简便、可自由组合;凹环和圆环的配合,使得浮床本体的稳固性和抗冲击力强;挺水植物的植物根部释放氧气进入水体中,提高水体中的溶解氧浓度,给微生物提供了一个好氧的环境,对微生物降解起到明显的辅助作用,能有效地降低污染负荷,高效地去除水中氨氮和磷等污染物,逐步改善河道生态系统,使黑臭水体逐渐恢复到受污染前的水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中浮床本体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中拼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施例中圆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浮床本体;11、拼接板;12、凹环;13、圆环;14、透水种植槽;15、凸起;16、插腔;17、磁铁块;18、固定法兰;2、挺水植物;3、连接绳;4、砾石;5、基质层;6、细砂层;7、湿地矮生耐寒植物。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一种微生物河流水体生态修复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浮床本体1,浮床本体1呈正方形结构,由聚乙烯泡沫板制成,聚乙烯泡沫板具有耐腐蚀性,防冻环保,延长浮床本体1在河流中的使用寿命;河流的底部放置有砾石4,浮床本体1的下部固定螺栓固定有竖向的连接绳3,连接绳3伸入水体内,且连接在置于砾石4上固定,减少浮床本体1飘走的情况。

浮床本体1上自下而上依次铺设有人工合成的基质层5和细砂层6,细砂层6上种植有若干株挺水植物2和湿地矮生耐寒植物7,湿地矮生耐寒植物7和挺水植物2交错分布,其中挺水植物2的根系透过浮床本体1伸入水面下部,挺水植物2的植物根部释放氧气进入水体中,提高水体中的溶解氧浓度,给微生物提供了一个好氧的环境,对微生物降解起到明显的辅助作用,能有效地降低污染负荷,高效地去除水中氨氮和磷等污染物,逐步改善河道生态系统,使黑臭水体逐渐恢复到受污染前的水平;耐寒植物在冬季亦能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且地矮生耐寒植物和挺水植物2共生,营造近自然植物生长群落。

如图2至4所示,浮床本体1包括八个径向拼接的拼接板11,八个拼接板11拼接成正方形结构,每个拼接板11呈三角形,拼接板11上开有若干个透水种植槽14,挺水植物2种植在透水种植槽14中,挺水植物2的根系透过透水种植槽14伸入水面下部。

拼接板11靠近中心的一侧向下均凹陷有凹槽,八个凹槽能够拼接形成一个凹环12,其中,每个凹槽的槽底中间一体成型有凸起15,凸起15呈上小下大的等腰梯形,凸起15的顶端安装有磁铁块17,磁铁块17通过固体胶固定在凸起15上;浮床本体1还包括套接在凹环12内的圆环13,借助圆环13套住拼接板11的圆环13实现对拼接板11径向的限位,圆环13的下表面开有插腔16,插腔16与凸起15凹凸配合,其中,插腔16的腔底安装有磁铁块17,磁铁块17通过固体胶固定在插腔16的腔底,凸起15插接在插腔16内,能够借助磁铁块17的磁力来增加凸起15插接的牢固性,凸起15不易从插腔16内脱出;同时拼接板11远离中心的一侧安装有固定法兰18,通过固定法兰18将相邻的两个拼接块固定在一起,进一步对拼接板11进行固定,使浮床本体1的稳固性更好,使得浮床本体1的抗冲击力强;拆分拼接板11时,施加外力克服磁铁块17的吸引力将圆环13拆卸下来即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