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列悬浮态反应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42383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列悬浮态反应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工业污泥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列悬浮态反应器。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而人们对生存环境的保护和改善意识不断加强,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废水的排放标准也有着严格的规定,各个生产企业、工厂普遍建立相应的废水处理设施。废水处理设施的增多势必使工业污泥的产量增多。工业污泥是工业废水经过污水处理后,产生的沉淀聚集物。工业污泥中一般都含有有毒、有害成分。刚产生的污泥都呈黑色或黑褐色,呈粘滞状,而且颗粒很细,含水一般在30%~70%左右。如果不经处理,随处堆放或直接填埋,占用大量场地,而且将会对地下水、生态环境等造成二次污染,给企业带来沉重的压力;如果合理地开展综合利用,工业污泥将变成宝贵的二次资源。

工业污泥处理过程中高含水率及其中有害不稳定成分是其资源化利用的最大瓶颈之一。

目前污泥处理设备,均将烘干及有害成分稳定化作为不同设备,分开处理,流程复杂,倒运次数多,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列悬浮态反应器,克服了现有工业污泥处理设备存在的不足,实现了物料的外循环烘干及烘干稳定一体化,简化处理流程,提高了热效率和反应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双列悬浮态反应器,包括:

烘干器Ⅰ,包括本体一8,本体一8下部设有物料分散器一1,本体一8底端通过整流管3接进风弯头一4,进风弯头一4的下方设置有集灰仓一5;

循环分离器30,与烘干器Ⅰ顶端连接,循环分离器30的顶端设有出风口一15,底部出口通过下料管一11回接本体一8;

旋风分离器一16,与所述出风口一15连接,旋风分离器一16的顶端设有出风口二20,底部出口接下料管二17;

热处理器Ⅱ,包括与下料管二17连接的本体二21,本体二21底端接进风弯头二23,进风弯头二23的下方设置有集灰仓二24;

旋风分离器二27,与热处理器Ⅱ顶端连接,旋风分离器二27顶端设有出风口三31,底部出口接下料管三28。

所述本体一8的底端设置有下喷腾缩口一2,上部设置有上喷腾缩口一9。

所述本体一8内设置有分散锥10。

所述集灰仓一5的下部连接有带锁风阀四6的下料管四7。

所述下料管一11中依次设置有锁风阀一13、物料打散机12和分料分散器14,其中分料分散器14位于下料管一11的尾端。

所述下料管二17中依次设置有锁风阀二18和物料分散器二19,其中物料分散器二19位于下料管二17的尾端。

所述集灰仓二24的下部连接有带锁风阀五25的下料管五26。

所述下料管三28中设置有锁风阀三29。

所述本体二21的底端设置有下喷腾缩口二22,上部设置有上喷腾缩口二32。

本实用新型中,出烘干器Ⅰ的含尘气体切向进入循环分离器30,出循环分离器30的含尘气体切向进入旋风分离器一16,出热处理器Ⅱ的含尘气体切向进入旋风分离器二27。

所述烘干器Ⅰ,入口风速15~30m/s,内部风速5~20m/s,入口风温150~600℃。

所述循环分离器30,其分离效率10~90%。

所述热处理器Ⅱ,入口风速20~30m/s,反应器内部风速5~25m/s,其入口风温200~1000℃。

本实用新型中,外部打散后的污泥在烘干器内污泥以悬浮态和热气体进行换热,进行脱水反应,出烘干器的含尘(污泥)废气,在循环分离器内大颗粒被收集返回烘干器继续烘干,小颗粒被废气带出;来自循环分离器的小颗粒,在旋风分离器一内进行收集,通过下料管喂入污泥热处理器,在热处理器内污泥与高温烟气发生反应,达到性质稳定,能够资源化利用的效果;含尘气体进入旋风分离器二,颗粒被作为处理后成品收集,废气由顶部排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烘干器与循环分离器共同组成,外循环烘干系统,在与普通烘干器相同容积的情况下,能够大幅提升物料烘干量。

2)循环分离器下料管设置打散机,有效避免物料的多次循环。

3)烘干和热处理一体化,简化处理流程。

综上,本实用新型具有诸多优点及使用价值,其不论在结构及功能上皆有较大的改进,在技术上有显著的进步,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一种双列悬浮态反应器,包括:

烘干器Ⅰ,烘干器Ⅰ包括本体8,本体8下部设有物料分散器一1,底端有下喷腾缩口一2,整流管3,进风弯头一4,集灰仓一5,内部设置分散锥10,顶端设置上喷腾缩口一9,在烘干器Ⅰ中,被外部设备分散后的污泥与热烟气中其中进行悬浮态传热传质反应。

循环分离器30,与烘干器Ⅰ顶端连接,含尘气体切向进入循环分离器30,循环分离器30顶端设有出风口一15,循环分离器30底部出口连接下料管一11,下料管一11中设置有锁风阀一13、物料打散机12,尾端设有分料分散器14,循环分离器30的分离效率10~90%,能够将大颗粒污泥分离出来,并循环回烘干器Ⅰ,大颗粒污泥在回烘干器Ⅰ的同时被物料打散机12打散成为细颗粒避免多次循环。

旋风分离器一16,与循环分离器30顶端的出风口一15连接,含尘气体切向进入旋风分离器一16,旋风分离器一16顶端设有出风口二20,底部出口连接下料管二17,下料管二17中设置有锁风阀二18,尾端设有物料分散器二19,具有分离含尘气流中粉尘的功能,气固分离后的物料自排料口进入热处理器Ⅱ,废气排出系统。

热处理器Ⅱ,热处理器Ⅱ包括本体二21,本体二21下部设有物料分散器二19,下喷腾缩口二22,进风弯头二23,集灰仓二24,上部设置上喷腾缩口二32,烘干后污泥在热处理器Ⅱ内与高温气体反应达到稳定化处理目的。

旋风分离器二27,与反应器Ⅱ顶端连接,含尘气体切向进入旋风分离器二27,旋风分离器二27顶端设有出风口三31,底部出口连接下料管三28,下料管28中设置有锁风阀三29,具有分离含尘气流中粉尘的功能,气固分离后的物料自排料口成为成品,废气排出系统。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

在烘干器Ⅰ上部取消了上喷腾缩口一9,在某些低水分污泥处理过程中可不设在此缩口,减小系统阻力,其余各部分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

实施例三

如图3所示,在烘干器Ⅰ上部取消了上喷腾缩口一9,在某些低水分污泥处理过程中可不设在此缩口,在热处理器Ⅱ上部取消了上喷腾缩口32,在某些不需要过大停留时间的污泥可不设此缩口,其目的均为减小系统阻力,将烘干器Ⅰ与循环分离器一16的连接方式采用鹅颈管连接,便于系统布置,其余各部分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

以上实例并不是发明较佳的穷举,本实用新型的设备形式还可以有多种形式。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而已,并非本对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任何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的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