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洗煤污水净化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48595阅读:46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洗煤污水净化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洗煤废水是煤矿湿法洗煤加工工艺的工业尾水,洗煤废水中包含有煤泥颗粒、矿物质、粘土颗粒等杂质。洗煤废水一般含有重金属、悬浮物、氨氮和COD,且细煤泥颗粒、粘土颗粒等粒度非常小,不易静沉,故煤泥水具有悬浊液的性质,这些性质决定了该类废水污染重、处理难度大。

目前,处理洗煤废水的方法主要有化学絮凝沉淀法和压滤机过滤法。化学絮凝沉淀法是在洗煤废水中加入絮凝剂,静置一段时间,使悬浮的煤粉等杂质絮凝成大的团聚物,然后再沉淀下来;这种方法不但需要使用大量的絮凝剂,增加了处理成本,而且处理效果较差,处理周期较长,上清液不能达到直接排放的标准,还需进一步再处理,而且由于需要添加化学药剂,增加了二次污染。压滤机过滤法能耗较高,处理成本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洗煤污水净化处理系统,它具有设备投资少,占地面积小,运行成本低,维修保养方便等特点。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洗煤污水净化处理系统,它依次包括污水池、砂滤器、中间水池、多个并联的陶瓷过滤单元和消毒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污水池的出水口通过管路和砂滤高压泵连通至砂滤器的进水口,砂滤器的出水口通过管路连通至中间水池;每个陶瓷过滤单元包括一个陶瓷膜过滤器和一个陶滤高压泵,陶瓷膜过滤器的罐体设有进水口、出水口、冲洗进水口和冲洗出水口,陶滤高压泵的进水口通过管路连通中间水池,陶滤高压泵的出水口通过三通阀分别连通陶瓷膜过滤器的进水口和冲洗进水口,陶瓷膜过滤器的出水口通过阀门连通至消毒沉淀池的进水口,陶瓷膜过滤器的冲洗出水口通过阀门连通至污水池;消毒沉淀池包括进水口和出水口,在消毒沉淀池内进水口对应位置设置阻流板,在消毒沉淀池内出水口对应位置设置溢流堰,在消毒沉淀池的上部设置若干紫外灯,每个紫外灯都设有弧形反光罩。

进一步,所述的砂滤器为石英砂过滤器。

进一步,陶瓷膜过滤器内部的滤芯包括隔板,在隔板上设有若干空心柱形的陶瓷过滤管。

进一步,在石英砂过滤器和陶瓷膜过滤器都设有排污口,在排污口设有阀门。

进一步,所述的阀门为球阀。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设置了一个污水池,它具有收集洗煤污水的功能,同时具有沉淀作用,来自洗煤厂的污水首先在污水池存储和沉淀,可以去除大部分比重大的颗粒杂质。

2)由污水池泵出的上层污水进入到砂滤器里进行初步过滤,滤出煤渣等颗粒杂质,然后进入到中间水池。

3)本实用新型设置了多个并联的陶瓷过滤单元,每个陶瓷过滤单元都设置了反冲洗通道,反冲洗污水返回到污水池里。这种设计一方面增加了污水处理总流量,同时可以轮换对单个陶瓷膜过滤器进行反冲洗,可以保证系统始终保持高效率的过滤和连续工作。

4)在消毒沉淀池的上部设置若干紫外灯,可以对经过砂滤和陶瓷膜过滤的水进行消毒处理。

5)整个过程中,不需添加任何化学药剂,经处理的废水能达到排放的标准,不对环境造成任何污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洗煤污水净化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污水池,2-砂滤器,3-中间水池,4-消毒沉淀池,5-砂滤高压泵,6-陶瓷膜过滤器,7-陶滤高压泵,8-进水口,9-出水口,10-冲洗进水口,11-冲洗出水口,12-三通阀,13-阻流板,14-溢流堰,15-紫外灯,16-弧形反光罩,17-隔板,18-陶瓷过滤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洗煤污水净化处理系统,它依次包括污水池1、砂滤器2、中间水池3、3个并联的陶瓷过滤单元和消毒沉淀池4,污水池1的出水口通过管路和砂滤高压泵5连通至砂滤器2的进水口,砂滤器2的出水口通过管路连通至中间水池3;每个陶瓷过滤单元包括一个陶瓷膜过滤器6和一个陶滤高压泵7,陶瓷膜过滤器6的罐体设有进水口8、出水口9、冲洗进水口10和冲洗出水口11,陶滤高压泵7的进水口通过管路连通中间水池3,陶滤高压泵7的出水口通过三通阀12分别连通陶瓷膜过滤器6的进水口8和冲洗进水口10,陶瓷膜过滤器6的出水口9通过阀门连通至消毒沉淀池4的进水口,陶瓷膜过滤器6的冲洗出水口11通过阀门连通至污水池1;消毒沉淀池4包括进水口和出水口,在消毒沉淀池4内进水口对应位置设置阻流板13,在消毒沉淀池4内出水口对应位置设置溢流堰14,在消毒沉淀池4的上部设置若干紫外灯15,每个紫外灯15都设有弧形反光罩16。

本实施方式所述的砂滤器2为石英砂过滤器。本实施方式陶瓷膜过滤器6内部的滤芯包括隔板17,在隔板17上设有若干空心柱形的陶瓷过滤管18。本实施方式在石英砂过滤器2和陶瓷膜过滤器6都设有排污口,在排污口设有阀门。本实施方式所述的阀门都是球阀。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的简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