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核电站循环水过滤系统的防海生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70475阅读:31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核电站循环水过滤系统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核电站循环水过滤系统的防海生物装置。



背景技术:

核电站循环水过滤系统是核电站冷源系统中重要的一部分,负责执行核电站冷却水的取水和过滤等功能。常规的粗格栅是循环水过滤系统对冷却水进行过滤的第一道屏障,粗格栅起到拦截较大的杂物和海生物的作用。因为循环水过滤系统与外海直接相连,所以受海生物的影响较大。尽管电站在取水明渠中设置了多道渔网拦截,但大修期间,粗格栅上依旧附着了大量的海生物,尤其是贝类等爬行类海生物。大量的海生物附着在粗格栅上,导致粗格栅的有效冷却水通流面积大幅度减少,严重影响冷源海水作为冷却水的正常供给,威胁核电站的正常稳定的运行。

目前核电站对粗格栅的防海生物设计,主要是在粗格栅上涂装防海生物涂层。涂层采用A/F Seaquantum Ultra系列产品,该产品一般用于远洋船舶,主要依靠较高的海水流速对其进行冲刷,通过摩擦使涂层逐层剥落,从而起到防止海生物附着的作用。但核电站粗格栅所处的海水流速较低,海水对粗格栅冲刷效果差,达不到涂层的应用条件,最终导致大量贝类附着在粗格栅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常规的粗格栅容易附着了大量的海生物,导致有效冷却水通流面积大幅度减少,严重影响冷源海水作为冷却水的正常供给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有效防止海生物黏着于格栅,并且能有效过滤阻止海生物进入循环水过滤系统的用于核电站循环水过滤系统的防海生物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用于核电站循环水过滤系统的防海生物装置,包括作为第一层阻挡海生物随海水冲向核电站循环水过滤系统的防海生物坑池,所述防海生物坑池包括第一倾斜面、底面、第二倾斜面、倒坡面和第三倾斜面。

优选地,还包括作为第二层阻挡海生物随海水冲向核电站循环水过滤系统的网状格栅,所述网状格栅设置在防海生物坑池的第三倾斜面顶部后面的位置,用于进一步阻挡海生物。

优选地,所述第一倾斜面和底面的表面分别为粗糙面,所述第一倾斜面和底面之间的夹角大于90度,小于180度。

优选地,所述第二倾斜面、倒坡面和第三倾斜面的表面分别涂覆有光滑涂层。

优选地,所述底面和第二倾斜面之间的夹角大于75度,小于105度;所述第二倾斜面和倒坡面之间的夹角大于90度,小于135度;所述倒坡面和第三倾斜面之间的夹角大于180度,小于270度。

优选地,所述第二倾斜面、倒坡面和第三倾斜面表面的光滑涂层分别包括第一层底漆层、第二层连接漆层、第三层连接漆层和第四层表面防污漆层。

优选地,所述第一层底漆层的干膜厚度为45~55μm,第二层连接漆层的干膜厚度为145~155μm,第三层连接漆层的干膜厚度为145~155μm,第四层表面防污漆层的干膜厚度为175~185μm。

优选地,网状格栅的表面涂覆有防黏着涂层,所述防黏着涂层包括第一层底漆保护层、第二层连接漆连接层、第三层连接漆连接层和第四层表面防污漆光滑层。

优选地,所述第一层底漆保护层的干膜厚度为145~155μm,第二层连接漆连接层的干膜厚度为145~155μm,第三层连接漆连接层的干膜厚度为145~155μm,第四层表面防污漆光滑层的干膜厚度为175~185μ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该防海生物装置能够有效防止海生物黏着于格栅,并且能有效过滤阻止海生物进入循环水过滤系统,因此确保了冷却水通流面积不会随着运行时间长而大幅度减少,保障了冷源海水作为冷却水对核电站的正常供给。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用于核电站循环水过滤系统的防海生物装置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用于核电站循环水过滤系统的防海生物装置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用于核电站循环水过滤系统的防海生物装置包括作为第一层阻挡海生物随海水冲向核电站循环水过滤系统的防海生物坑池1,防海生物坑池1包括第一倾斜面11、底面12、第二倾斜面13、倒坡面14和第三倾斜面15。

该防海生物装置还包括作为第二层阻挡海生物随海水冲向核电站循环水过滤系统的网状格栅2,网状格栅2设置在防海生物坑池1的第三倾斜面15顶部后面的位置,用于进一步阻挡海生物。

第一倾斜面11和底面12的表面分别为粗糙面,第一倾斜面11和底面12之间的夹角大于90度,小于180度。第二倾斜面13、倒坡面14和第三倾斜面15的表面分别涂覆有光滑涂层。

底面12和第二倾斜面13之间的夹角大于75度,小于105度,这样的角度设计确保了海生物爬到第二倾斜面13后会因为自身重力的原因而下落到底面12,使海生物难以继续在第二倾斜面13上爬行。第二倾斜面13和倒坡面14之间的夹角大于90度,小于135度,第二倾斜面13和倒坡面14之间的夹角为钝角的角度设计使海生物在倒坡面14上根本无法爬行,彻底阻止了海生物继续爬到网状格栅2。而倒坡面14和第三倾斜面15之间的夹角大于180度,小于270度,第三倾斜面15作为最后的一道保障,通过倒坡面14和第三倾斜面15之间大于180夹角的角度变化,使得任何海生物无法顺利地从倒坡面14转换到第三倾斜面15继续爬行。

对于第一倾斜面11与底面12的粗糙面,海生物可在上面爬行;而第二倾斜面13、倒坡面14和第三倾斜面15上涂覆的光滑涂层表面十分光滑,不利于海生物附着,也不利于海生物在上面爬行。贝类等爬行类海生物首先会随着缓慢的海水流速以及自身的重力而进入防生物坑池1。一旦进入,如要进入到网状格栅2,则需爬约3至5米高的表面极度光滑的第二倾斜面13。本实用新型中应用的光滑涂层的光滑表面极不利于海生物爬行。再加上第二倾斜面13上设置的倒坡面14,海生物在倒坡面14上爬行通过时容易因为重力作用跌落至底面12。具有光滑表面的第二倾斜面13、倒坡面14和第三倾斜面15以及角度结构设置能够有效地达到阻拦贝类等爬行类海生物爬至网状格栅2的目的。

第二倾斜面13、倒坡面14和第三倾斜面15表面的光滑涂层分别包括第一层底漆层、第二层连接漆层、第三层连接漆层和第四层表面防污漆层。

第一层底漆层的干膜厚度为45~55μm,第二层连接漆层的干膜厚度为145~155μm,第三层连接漆层的干膜厚度为145~155μm,第四层表面防污漆层的干膜厚度为175~185μm。

网状格栅2的表面涂覆有防黏着涂层,防黏着涂层包括第一层底漆保护层、第二层连接漆连接层、第三层连接漆连接层和第四层表面防污漆光滑层。

第一层底漆保护层的干膜厚度为145~155μm,第二层连接漆连接层的干膜厚度为145~155μm,第三层连接漆连接层的干膜厚度为145~155μm,第四层表面防污漆光滑层的干膜厚度为175~185μm。

该防海生物装置相对于原有核电站循环水系统仅仅依靠常规格栅的设计,利用针对性强的防海生物坑池1可有效地过滤掉海生物,极大地减少海生物对循环水系统的影响,而且能够减少贝类等爬行海生物进入循环水过滤系统取水口时附着在网状格栅2上,造成网状格栅2的进水孔堵塞,进而严重影响核电站冷源取水安全。

目前已对该防海生物装置进行试验验证,在测试使用一年后,该装置阻挡了绝大多数的海洋生物,包括贝类爬行类生物。因此该装置降低了爬行类海生物对核电站循环水过滤系统造成堵塞的风险,提高电站冷源可用性,而且该装置耐用性强,无需经常性的修补和检查,大大节约了大修期间检修的时间及费用。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