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率的污泥脱水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81949阅读:698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率的污泥脱水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脱水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效率的污泥脱水机。



背景技术:

污泥是污水处理厂以及污水处理站污水处理后的不然产物,未经处理的污泥排入环境中,将会对水气带来二次污染,同时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的活动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污泥的处理非常必要,但是现有的污泥脱水机脱水方式单一,效率不高,现有技术为专利公告号为CN204752505U的污泥脱水机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机架、驱动马达、脱水腔、转动电机和转动排水装置,所述机架的上方设有滤液回收槽,滤液回收槽的底端设有滤液排出口,所述滤液回收槽的上方固定有脱水腔,脱水腔的底部位于滤液回收槽内,所述脱水腔底部的脱水腔腔壁上开有排水孔,所述脱水腔的尾端安装有驱动马达,所述驱动马达与脱水腔内部的螺杆连接,螺杆上安装有螺旋叶片,所述脱水腔的底端设有进泥口,脱水腔的上端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的下方设有集料斗,集料斗安装在集水箱的上方,所述集水箱内安装有转动排水装置,转动排水装置与集水箱的外侧的转动电机电连接,所述转动排水装置的内部安装有推动板,推动板与集水箱底部的推动电机电连接,所述转动排水装置的底部设有出泥口,所述集水箱的一侧的底端安装有排水管,具有不仅脱水效率高,而且污泥的下料方便的优点。但是,现有的污泥脱水机存在着不方便移动,工作效率低,浪费水资源的问题。

因此,发明一种高效率的污泥脱水机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不方便移动,工作效率低,浪费水资源的问题而提供一种高效率的污泥脱水机。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效率的污泥脱水机包括第一进泥口,脱水机,推手,分离器和调节支架,所述的第一进泥口开设在脱水机的左上部,所述的脱水机设置在分离器的上部,所述的推手通过螺钉安装在分离器的右上部,所述的分离器安装在调节支架的上部。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措施。

所述的脱水机包括脱水机外壳,螺旋叶片,出口,驱动马达和螺杆,所述的脱水机外壳安装在设置在分离器的上部,所述的螺旋叶片通过螺杆安装在脱水机外壳的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出口开设在脱水机外壳的下部中间位置,所述的驱动马达设置在脱水机外壳,并与螺杆连接。

所述的分离器包括分离器外壳,电机,脱水齿轮,吸水齿轮,排水齿轮,吸水轴,排水轴,阀门,水管,储水盒,过滤网,排水转轴,吸水转轴,脱水转轴,支撑杆,第二进泥口,脱水轴,吸水结构,弹簧和主动齿轮,所述的分离器外壳通过螺钉固定在调节支架的上部,所述的电机设置在分离器外壳的右侧内壁上,所述的主动齿轮安装在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的脱水齿轮和主动齿轮啮合并安装在脱水转轴的右侧,所述的脱水齿轮通过键连接安装在脱水转轴的右侧,所述的吸水齿轮和脱水齿轮啮合并安装在吸水转轴的右侧,所述的吸水齿轮通过键连接安装在吸水转轴的右侧,所述的排水齿轮和吸水齿轮啮合并安装在排水转轴的右侧,所述的排水齿轮通过键连接安装在排水转轴的右侧,所述的吸水轴通过键安装在吸水转轴的中间位置,所述的排水轴通过键安装在排水转轴的中间位置,所述的阀门设置在水管的右侧,所述的水管安装在储水盒的下部,所述的储水盒设置在分离器外壳的内侧底部,所述的过滤网设置在储水盒的内侧底部,所述的排水转轴、吸水转轴和脱水转轴从下向上依次排列安装在分离器外壳的两侧壁上,所述的支撑杆安装在脱水转轴的上部左右两侧,所述的第二进泥口开设在分离器外壳的上部中间位置,所述的脱水轴通过键安装在脱水转轴的中间位置,所述的吸水结构套接在吸水轴的外部,所述的弹簧套接在支撑杆的外部。

所述的调节支架包括支撑杆,连接杆,滚轮,底座,安装杆和安装孔,所述的支撑杆安装在分离器的下部左右两侧,所述的滚轮通过连接杆安装在支撑杆的右侧,所述的底座设置在安装杆的下部,所述的安装杆通过安装孔螺纹安装在支撑杆的下部。

所述的螺旋叶片具体采用不锈钢叶片,先将污泥搅碎,有利于更加方便的给污泥脱水。

所述的吸水结构具体采用高密度海绵,有利于提高脱水效果。

所述的弹簧具体采用压缩弹簧,有利于对脱水轴起到缓冲作用,保护脱水轴,防止脱水轴因为污泥内的杂质出现卡顿。

所述的过滤网具体采用活性炭过滤网,有利于将排出的水进行过滤,可再次使用,防止浪费水源。

所述的滚轮具体采用尼龙万向轮,有利于方便移动。

所述的底座具体采用锥形不锈钢底座,有利于提高稳定效果。

所述的主动齿轮、脱水齿轮、吸水齿轮和排水齿轮采用相互啮合的直齿轮。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螺旋叶片、驱动马达和螺杆的配合设置,有利于更加方便的给污泥脱水;通过吸水结构的设置,有利于提高脱水效果;通过弹簧的设置,有利于对脱水轴起到缓冲作用,保护脱水轴,防止脱水轴因为污泥内的杂质出现卡顿;通过过滤网的设置,有利于将排出的水进行过滤,可再次使用,防止浪费水源;通过滚轮和推手的设置,有利于方便移动;通过底座的设置,有利于提高稳定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脱水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调节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第一进泥口,2-脱水机,21-脱水机外壳,22-螺旋叶片,23-出口,24-驱动马达,25-螺杆,3-推手,4-分离器,41-分离器外壳,42-电机,43-脱水齿轮,44-吸水齿轮,45-排水齿轮,46-吸水轴,47-排水轴,48-阀门,49-水管,410-储水盒,411-过滤网,412-排水转轴,413-吸水转轴,414-脱水转轴,415-支撑杆,416-第二进泥口,417-脱水轴,418-吸水结构,419-弹簧,420-主动齿轮,5-调节支架,51-支撑杆,52-连接杆,53-滚轮,54-底座,55-安装杆,56-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4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效率的污泥脱水机包括第一进泥口1,脱水机2,推手3,分离器4和调节支架5,所述的第一进泥口1开设在脱水机2的左上部,所述的脱水机2设置在分离器4的上部,所述的推手3通过螺钉安装在分离器4的右上部,所述的分离器4安装在调节支架5的上部。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措施。

所述的脱水机2包括脱水机外壳21,螺旋叶片22,出口23,驱动马达24和螺杆25,所述的脱水机外壳21安装在设置在分离器4的上部,所述的螺旋叶片22通过螺杆25安装在脱水机外壳21的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出口23开设在脱水机外壳21的下部中间位置,所述的驱动马达24设置在脱水机外壳21,并与螺杆25连接。

所述的分离器4包括分离器外壳41,电机42,脱水齿轮43,吸水齿轮44,排水齿轮45,吸水轴46,排水轴47,阀门48,水管49,储水盒410,过滤网411,排水转轴412,吸水转轴413,脱水转轴414,支撑杆415,第二进泥口416,脱水轴417,吸水结构418,弹簧419和主动齿轮420,所述的分离器外壳41通过螺钉固定在调节支架5的上部,所述的电机42设置在分离器外壳41的右侧内壁上,所述的主动齿轮420安装在电机42的输出轴上,所述的脱水齿轮43和主动齿轮420啮合并安装在脱水转轴414的右侧,所述的脱水齿轮43通过键连接安装在脱水转轴414的右侧,所述的吸水齿轮44和脱水齿轮43啮合并安装在吸水转轴413的右侧,所述的吸水齿轮44通过键连接安装在吸水转轴413的右侧,所述的排水齿轮45和吸水齿轮44啮合并安装在排水转轴412的右侧,所述的排水齿轮45通过键连接安装在排水转轴412的右侧,所述的吸水轴46通过键安装在吸水转轴413的中间位置,所述的排水轴47通过键安装在排水转轴412的中间位置,所述的阀门48设置在水管49的右侧,所述的水管49安装在储水盒410的下部,所述的储水盒410设置在分离器外壳41的内侧底部,所述的过滤网411设置在储水盒410的内侧底部,所述的排水转轴412、吸水转轴413和脱水转轴414从下向上依次排列安装在分离器外壳41的两侧壁上,所述的支撑杆415安装在脱水转轴414的上部左右两侧,所述的第二进泥口416开设在分离器外壳41的上部中间位置,所述的脱水轴417通过键安装在脱水转轴414的中间位置,所述的吸水结构418套接在吸水轴46的外部,所述的弹簧419套接在支撑杆415的外部。

所述的调节支架5包括支撑杆51,连接杆52,滚轮53,底座54,安装杆55和安装孔56,所述的支撑杆51安装在分离器4的下部左右两侧,所述的滚轮53通过连接杆52安装在支撑杆51的右侧,所述的底座54设置在安装杆55的下部,所述的安装杆55通过安装孔56螺纹安装在支撑杆51的下部。

所述的螺旋叶片22具体采用不锈钢叶片,先将污泥搅碎,有利于更加方便的给污泥脱水。

所述的吸水结构418具体采用高密度海绵,有利于提高脱水效果。

所述的弹簧419具体采用压缩弹簧,有利于对脱水轴417起到缓冲作用,保护脱水轴417,防止脱水轴417因为污泥内的杂质出现卡顿。

所述的过滤网411具体采用活性炭过滤网,有利于将排出的水进行过滤,可再次使用,防止浪费水源。

所述的滚轮53具体采用尼龙万向轮,有利于方便移动。

所述的底座54具体采用锥形不锈钢底座,有利于提高稳定效果。

所述的主动齿轮420、脱水齿轮43、吸水齿轮44和排水齿轮45采用相互啮合的直齿轮。

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先将污泥从第一进泥口1内倒入脱水机2内,通过驱动马达24带动螺杆25和螺旋叶片22先将污泥搅碎,污泥通过出口23和第二进泥口416运送到分离器4内,通过电机42带动主动齿轮420逆时针转动同时带动脱水齿轮43顺时针转动,脱水齿轮43将带动吸水齿轮44逆时针转动同时带动排水齿轮45顺时针转动,通过脱水轴417与吸水轴46进行碾压,同时吸水结构418不断吸水,再通过排水轴47与吸水轴46进行碾压将水排到储水盒410内,最后通过水管49和阀门48将水排出。

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