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饮水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20359阅读:470来源:国知局
一种饮水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饮水设备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饮水过滤器。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饮水安全也越来越看重,不论是在室内或者室外,人们大多会饮用经过处理过的纯净水。

户外活动日渐盛行,如户外穿越、徒步、登山、骑行、探险等,需要在户外呆较长时间,因为要考虑负重方面,从而随身携带的饮用水是有限的,多数都会考虑就地取材,而饮用未处理过的水资源是非常危险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饮水过滤器,其结构简单、体积小,可方便携带,采用多层过滤,过滤性能佳,安全可靠。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饮水过滤器,包括过滤器壳体,所述过滤器壳体上设有入水口、出水口,其中,所述入水口到所述出水口之间依次设有陶瓷过滤滤芯、活性炭棉层,所述陶瓷过滤滤芯中填充有活性炭颗粒层,所述活性炭颗粒层上方设有银离子抗菌过滤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活性炭棉层与所述出水口之间设有间隔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活性炭棉层为2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活性炭颗粒层为椰壳活性炭颗粒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入水口上设有进水件,所述进水件上设有进水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进水口内侧设有止回球。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止回球的直径大于所述进水口的口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饮水过滤器,其结构简单、体积小,可方便携带,采用多层过滤,过滤性能佳,安全可靠,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饮水过滤器也可适用于室内,在室内时,入水口可直接与水龙头连接或者与水管连接,进而通过水泵等加压装置或者直接通过水压即可获取安全的饮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饮水过滤器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饮水过滤器的截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过滤器壳体的截面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1、入水口;12、出水口;13、陶瓷过滤滤芯;14、活性炭棉层;15、活性炭颗粒层;16、银离子抗菌过滤层;17、间隔件;

2、进水件;21、进水口;22、止回球。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除非另外定义,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一”或者“该”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实施例

请参阅图1和图2,一种饮水过滤器,包括过滤器壳体,所述过滤器壳体上设有入水口11、出水口12,其中,所述入水口11到所述出水口12之间依次设有陶瓷过滤滤芯13、活性炭棉层14,所述陶瓷过滤滤芯13中填充有活性炭颗粒层15,所述活性炭颗粒层15上方设有银离子抗菌过滤层16。

由上述描述可知,具体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饮水过滤器,水资源可从入水口11中进入,而后依次经过银离子抗菌过滤层16、活性炭颗粒层15过滤,进而从陶瓷过滤滤芯13的周壁、底部析出,而后再经过活性炭棉层14到达出水口12,进而用户可以从出水口12获取到干净的饮水资源,其结构简单、体积小,可方便携带,采用多层过滤,过滤性能佳,安全可靠。

具体的,由上述描述可知,银离子抗菌过滤层16采用粒径在20nm以下、呈球形的银粒子经特殊工艺与过滤网相结合生产而成,可用于杀菌消毒等。纳米银具有广谱强效抗菌、除臭、防静电及导电功能,对包括细菌、真菌、滴虫、支原体在内的多种有害细菌都有很好的抑制或杀灭作用,对耐药菌具有同等杀灭力;具有使用安全、环保,抗菌率达99.9%以上等优点。

进一步的,活性炭颗粒层15可以采用椰壳活性炭颗粒,椰壳活性炭颗粒是以椰壳为原料,经高温活化、碳化处理,同时负载光触媒、碳纤维而成的一种新型活性炭。其对有机气体吸附能力比普通活性炭高5倍至以上,吸附速率更快椰维炭具有发达的比表面积,丰富的微孔径。比表面积可达1000-1600m2/g,微孔体积90%左右,其微孔孔径为5μm,具有比表面积大、孔径适中、分布均匀、吸附速度快、杂质少等优点,可有效吸附水中的游离氯、有机化学物质、酚、硫、油、胶质、农药残留物和其他有机污染以及有机溶剂。且还具脱色、除杂、除臭、去异味、净化、可有效去除水中的铁锈、沙石、淤泥等固体悬浮物等功能。

陶瓷过滤滤芯13具有特殊微孔结构,进而其具有较强的吸附和过滤效果,当水通过微孔陶球时,利用其特有的微孔结构和强吸附功能可有效去除水中有机物、重金属等杂质,通常能够去除63%-86%胶体物质、50%左右的铁以及47%-60%的有机物质。可充分去除水中的杂质(如细菌、微生物、重金属离子、余氯、有机化学物质等)、颜色与异味等,并且还具有抗菌、杀菌防霉功能。同时陶瓷过滤滤芯13采用硅藻土材料制成,该材料不会二次释放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可除去水中杂质、细菌、微生物、重金属离子等,并具有抗菌、杀菌防霉功能。

活性炭棉层14采用高分子材料将优质活性炭粉粘附在纤维状过滤棉基材上精制而成,可以有效的吸附杂质、有毒物质等以及去除有害气体等。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请参阅图2和图3,所述活性炭棉层14与所述出水口12之间设有间隔件17。

由上述描述可知,用户由出水口12获取饮水,进而在活性炭棉层14与所述出水口12之间设有间隔件17,可使得出水口12与活性炭棉层14之间留有一定的空隙,可充分利用活性炭棉层14,可增大活性炭棉层的出水面,进而可方便用户获取饮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活性炭棉层14为2层。

具体的,2层活性炭棉层14可充分吸附杂质、有毒物质等,去除有害气体等,在其它实施例中,活性炭棉层14也可以是其它层数,具体的可根据实际需求和实际情况而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请参阅图1、图2,所述入水口11上设有进水件2,所述进水件2上设有进水口21。

由上述描述可知,为了方便用户使用该饮水过滤器获取外界的水资源,可在入水口11上设有进水件2,进而用户可直接通过水管与进水件2连接,进而由水管获得外界的水资源,或者直接通过进水件2与外界的哦水龙头等连接获取水资源,例如,在野外时,用户可以直接通过水管将水资源与进水件2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请参阅图1和图2,所述进水口21内侧设有止回球22。

由上述描述可知,具体的,当用户直接从出水口12上吸取饮水时,此时若用户需要饮用多次,用户若不吸取,则会出现饮水倒流的情况,进而出现用户需要一直吸取或者需要多次吸取的情况,费时费力,为了避免上述情况,在入水口21内侧设有止回球22,即进水件2上设有进水口21,进而在进水口21内侧设有腔体,腔体内设有止回球22,进而用户在直接吸取饮水时,用户吸取,止回球22从进水口21内口处脱离,水资源从进水口21中进入;而用户一次吸取完成后,此时用户不若吸取,止回球22回落,堵住进水口21(堵在进水口21内口处),防止水回流,可方便用户继续吸取饮水。而当用户无需饮水后,只需翻转该饮水过滤器,从出水口12中倒出内部余留的水即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止回球22的直径大于所述进水口21的口径。

由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饮水过滤器使用多层过滤,集拦截、物理吸附、化学吸附、杀菌、除臭多种功能于一体,做到过滤无死角,不形成流道、其陶瓷过滤滤芯中迂回曲折的微孔通道使每滴水都得到彻底的过滤。

同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饮水过滤器,在户外时,可随身携带,在使用时不需安装于水龙头上,无需增加水压,仅需人力就能立即将户外的雨水、溪水、河水、湖水等天然水净化灭菌,过滤掉悬浮污染物等有害物质,达到可直接饮用的安全饮用水的标准,可免于随身携带大量饮水,且可以避免饮用不洁饮水导致的腹泻、呕吐、发烧等疾病,同时还能在紧急情况(如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发生时保障人们的饮水安全。

同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饮水过滤器也可适用于室内。在室内时,入水口11可直接与水龙头连接或者与水管连接,进而通过水泵等加压装置或者通过水压即可获取安全的饮水。

有以下几点需要说明:

(1)除非另作定义,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附图中,同一标号代表同一含义。

(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附图中,只涉及到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

(3)为了清晰起见,在用于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附图中,层或区域的厚度被放大。可以理解,当诸如层、膜、区域或基板之类的元件被称作位于另一元件“上”或“下”时,该元件可以“直接”位于另一元件“上”或“下”,或者可以存在中间元件。

(4)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同一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