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流曝气生物滤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70719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工艺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导流曝气生物滤池。



背景技术:

曝气生物过滤技术于80年代初出现在欧洲,其突出的特点是在一级强化处理的基础上,将生物氧化和过滤结合在一起,滤池后不设沉淀池,通过反冲洗再生实现系统的周期性运行,由于曝气生物过滤技术具有良好的性能,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在经历了80年代中、后期的较大发展后,90年代初这种工艺已基本成熟。在污水的二级或三级处理中,曝气生物过滤技术体现出处理负荷高、出水水质好、占地面积省等特点,90年代以后,曝气生物过滤技术发展很快,派生出多种工艺型式。

我国在污水处理中采用的工艺技术繁多,也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不少污水处理项目建成后并不能正常运转,较长期地处于停机或半停机状态。其主要原因是:工艺技术或设备运转不过关,不能保证污水处理后各项指标全面达到排放标准;建成后的项目运行费用高,使用单位无力承受昂贵的运行费用。这样的结果不但不能获得应有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保效益,相反造成国家在污水处理项目上资金投入的严重损失。面对这种情况,2003年国家发改委、国家环保局在珠海组织了污水处理新工艺、新技术的遴选工作,并拨专款在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设立课题,在国家发改委项目评审中心监督下,从国内和国外污水处理工艺、技术和设备中,经反复对比,多次审查、现场认定,最后认定出污水处理过程具有创新性、技术水平具有前瞻性、工程应用具有可靠性、地域应用具有代表性、实际操作具有稳定性、工程建设与运行具有经济性的新工艺、新技术七项,这七项技术被国家发改委列为今后污水处理国债项目和国家项目的必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点提供一种导流曝气生物滤池。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导流曝气生物滤池,包括导流曝气生物过滤系统,所述导流曝气生物过滤系统一端设置有导流处理沉淀分流系统和废气处理系统,所述导流处理沉淀分流系统一侧设置有废水池,所述废气处理系统上设置有尾气排放口,所述导流曝气生物过滤系统另一端设置有消毒池和污泥无害化处理池,所述消毒池另一侧设置有二氧化氮消毒系统。

所述废水池一端设置有格栅池,所述格栅池一端设置有化粪池,所述化粪池另一端设置有污水入口。

所述污泥无害化处理池上设置有污泥消毒干化系统,所述污泥无害化处理池通过上清液回流继续处理系统与废水池连接在一起,所述污泥无害化处理池另一侧设置有污泥外运口。

所述消毒池一端设置有脱氧池,所述脱氧池上设置有脱氧系统,所述脱氧池另一端设置有达标排放口。

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在污水的二级或三级处理的实际应用中,充分地显示出其处理效果好、负荷高、占地面积少、基建投资低、运行费用少的优点,且采用一定工艺及流程制作而成,处理后的污水各项指标可达到回用标准。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对本实用新型做以下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导流曝气生物过滤系统12,所述导流曝气生物过滤系统12一端设置有导流处理沉淀分流系统5和废气处理系统6,所述导流处理沉淀分流系统5一侧设置有废水池4,所述废气处理系统6上设置有尾气排放口7,所述导流曝气生物过滤系统12另一端设置有消毒池9和污泥无害化处理池11,所述消毒池9另一侧设置有二氧化氮消毒系统8;所述废水池4一端设置有格栅池3,所述格栅池3一端设置有化粪池2,所述化粪池2另一端设置有污水入口1;所述污泥无害化处理池11上设置有污泥消毒干化系统14,所述污泥无害化处理池11通过上清液回流继续处理系统10与废水池4连接在一起,所述污泥无害化处理池11另一侧设置有污泥外运口13;所述消毒池9一端设置有脱氧池15,所述脱氧池15上设置有脱氧系统17,所述脱氧池15另一端设置有达标排放口16。

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将污水通过污水入口1进入,通过化粪池2和格栅池3到达废水池4,再将废水池4内的废水流入导流处理沉淀分流系统5,然后流入导流曝气生物过滤系统12内过滤完后一部分流入消毒池9和废气处理系统6,而另一部分流入污泥无害化处理池11,消毒池9通过脱氧池15达标后通过达标排放口16排放,流入废气处理系统6的转成尾气通过尾气外排口7释放,而流入污泥无害化处理池11的一部分污泥通过污泥消毒干化系统14处理后可用作肥料,另一部分污泥通过污泥外运口13运出即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