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网隔板及采用该网隔板的网格絮凝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52493阅读:541来源:国知局
一种网隔板及采用该网隔板的网格絮凝池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设备,具体涉及一种网隔板及采用该网隔板的网格絮凝池。



背景技术:

絮凝池是水处理常规工艺不可缺少的重要处理单元。絮凝效果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后续处理单元的负荷与效果。网格絮凝池是通过变孔径网格调整均化通道内流量和流速的分布,使过网水流在全通道范围内形成大量高比例,高强度的微涡旋,增加水中颗粒的碰撞几率,提高反应效率,同时为了充分反应,传统设计方案的网格絮凝池的每格均配备搅拌机。颗粒物较少时,每个网格中间结构采用孔洞结构,网格上容易滋生藻类,堵塞网眼;当颗粒物较大时,每隔中间无其他结构,污水在网格絮凝区的停留时间短,颗粒物与絮凝剂的碰撞几率小造成絮凝效果不佳。并且维修时必须停止进水,放空池体才能进行检修维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絮凝池污水在网格絮凝区的停留时间短以及颗粒物与絮凝剂的碰撞几率小所造成的絮凝效果不佳的问题,而提供了一种网隔板及采用该网隔板的网格絮凝池。

为了完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网隔板,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竖直设置在池体内的隔板以及倾斜固定在隔板一侧或两侧的多个斜板,所述斜板的长边与隔板相交并且与隔板呈30°-150°的夹角。

进一步地,所述斜板的长边与隔板的夹角为45°或135°。

进一步地,所述斜板的长边延伸至隔板的两个侧边。

进一步地,所述斜板沿竖直方向均匀的分布在隔板上。

为了进一步增大颗粒物与絮凝剂的碰撞几率,多个斜板也可以交错分布在隔板上。

采用上述网隔板的一种网格絮凝池,包括两侧分别设置入水口和出水口的池体,其特殊之处在于:一个或多个网隔板竖直设置在池体内,将池体内腔分割为多个S形的水流通道,所述池体内的两个侧壁上设有多个斜板,所述斜板的长边与池体内壁相交并且与池体内壁呈45°或135°的夹角。

进一步地,所述池体内上下壁设置多个平行于侧壁的卡槽,所述网隔板插设在卡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池体内还设有曝气系统,所述曝气系统由设置在池体内的曝气管以及池体外与曝气管连通的风机组成。

进一步地,所述曝气管包括设置在池体内底部的横管和设置在网隔板间与横管连通的多根竖管,多根竖管相互平行且对称设在隔板的两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在隔板一侧或两侧倾斜固定多个斜板,使污水与絮凝剂充分反应,水流从紊流变为涡流,增大颗粒物与絮凝剂的碰撞机率,停留时间增大。

2、斜板与隔板的角度以及斜板的布局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效果进行调整,以便达到更好的絮凝效果。

3、池体内上下壁设置多个平行于侧壁的卡槽,所述网隔板插设在卡槽内,可以根据不同情况设置网隔板的数量,当网隔板出现问题时,可以拆卸检修和更换。

4、在池底及网格池壁增加鼓风曝气系统,起到充分搅拌和防止池底积泥的作用,不需要每格均配备搅拌机,减少控制模块,降低成本,方便维修和控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网隔板的焊接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网隔板的铆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网格絮凝池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池体,2-入水口,3-出水口,4-网隔板,5-曝气管,6-风机,41-隔板,42-斜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网隔板4,包括竖直设置在池体内的隔板41以及倾斜焊接或铆接在隔板两侧的多个斜板42,所述斜板42的长边与隔板41相交,所述斜板42的长边与隔板41的上下边平行,斜板42的长边延伸至隔板41的两个侧边,所述斜板42的长边与隔板41的夹角为45°或135°,斜板42沿竖直方向均匀的分布在隔板41上。为了进一步增大颗粒物与絮凝剂的碰撞几率,多个斜板42也可以交错分布在隔板41上。

如图3所示,采用上述网隔板的一种网格絮凝池,包括池体1,池体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入水口2和出水口3,池体1内上下壁设置多个平行于侧壁的卡槽,多个网隔板4竖直插设在池体1内卡槽内,将池体1内腔分割为S形的水流通道,所述池体1内的两个侧壁上也设有多个斜板42,所述斜板42的长边与池体1内壁相交并且与池体1内壁呈45°或135°的夹角。

所述池体1内还设有曝气系统,所述曝气系统由设置在池体内的曝气管5以及池体1外给曝气管5送风的风机6组成,所述曝气管5包括设置在池体1内底部的横管和设置在网隔板4间与横管连通的多根竖管,多根竖管相互平行且对称设在隔板41的两侧。

污水从入水口流入,由交替布置在池体1内壁的隔板41隔开形成一个“S”形的水流方向,在污水流经设置在池体1内壁和隔板41两侧的斜板42时与其碰撞,水流从紊流变为涡流状态,污水在网格絮凝区的停留时间较长,增强了絮凝效果。污水流入的同时打开风机6,风机6给曝气管5通气起到充分搅拌的作用,解决池底积泥,进一步提升絮凝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