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异形折板的厌氧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06933阅读:34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带有异形折板的厌氧池。



背景技术:

高浓度有机废水的性质和来源不一样,其治理技术也不一样。通常根据高浓度有机废水的性质和来源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为不含有害物质且易于生物降解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如食品工业废水;第二类为含有有害物质且易于生物降解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如部分化学工业和制药业废水;第三类为含有有害物质且不易于生物降解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如有机化学合成工业和农药废水。

要想有效的解决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的问题,首先必须了解高浓度有机废水的水质特点,这样才能针对不同的水质选用不同的处理方法。

高浓度有机废水水质特点:

一是有机物浓度高。COD一般在2 000mg/L以上,有的甚至高达几万乃至几十万mg/L,相对而言,BOD较低,很多废水BOD与COD 的比值小于0.3。

二是成分复杂。含有毒性物质废水中有机物以芳香族化合物和杂环化合物居多,还多含有硫化物、氮化物、重金属和有毒有机物。

三是色度高,有异味。有些废水散发出刺鼻恶臭,给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四是具有强酸强碱性。

针对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的问题,厌氧法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具有以下优点:①剩余污泥量少,污泥易于脱水,需营养少;②不需曝气所需的能量;③甲烷作为产物,是一种有用的终产物;④能在较高的负荷下运行;⑤活性厌氧污泥能保存几个月。

厌氧生物处理法是利用兼性厌氧菌和专性厌氧菌来降解有机物。大分子的有机物首先被水解成低分子化合物,然后被转化成CH4和 CO2等。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在研究和开发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厌氧水解、厌氧消化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其优点是运行费用低。厌氧水解法、厌氧接触法、厌氧生物滤池、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厌氧流化床等已被广泛用于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

但现有的厌氧水解法多出现占地并没有减少、运行费用没有降低的局面,最重要的处理效率不是很高。因此提供一种既能占地少又运行费用低的带有异形折板的厌氧池是十分必要的。

本发明的优点是异形折板能够有效延长污水在厌氧池的停留时间,而且可以保障污水在厌氧池的均匀分配,从而提高厌氧池的污水处理效率,大大减轻后续生化过程的污染负荷,进而提高系统的耐冲击负荷能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有异形折板的厌氧池,其优点是异形折板能够有效延长污水在厌氧池的停留时间,而且可以保障污水在厌氧池的均匀分配,从而提高厌氧池的污水处理效率,大大减轻后续生化过程的污染负荷,进而提高系统的耐冲击负荷能力。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带有异形折板的厌氧池,包括包括进出水区、厌氧区和污泥区,进出水区包括进水管和出水管,厌氧区包括池体、过水孔洞、异形折板和直折板,污泥区包括排泥管和控制阀,异形折板位于厌氧区的下部,排泥管位于厌氧区的下端;排泥管连接控制阀;其特征是:还包括配备过水孔洞,促进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从而保障废水的正常流动,具有调节水位等优点。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原水从进水管进入厌氧区,与活性污泥混合,在这个区进行厌氧反应,达到有机物大分子的降解。在厌氧区中设置了上下折流板而在水流方向形成依次串联的隔室,从而使其中的微生物种群沿长度方向的不同隔室实现产酸和产甲烷相的分离,在单个反应器中进行两相或多相的运行。也就是说,厌氧池可在一个反应器内实现一体化的两相或多相处理过程。同时,厌氧后的废水从厌氧区的上端进入下一个处理构筑物,污泥从排泥管排出。排泥管的污泥根据污泥浓度通过控制阀来操作,达到污泥的及时排出要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厌氧区配置异形折板和直折板。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实现改进后的厌氧中一方面采用了上向流室加宽、下向流室变在窄的结构形式,由于上向流室中水流的上升流速较小而可使大量微生物固体被截留在各上向流室内;另一方面在上向流室的进水一侧折流板的下部设置了一个角度约为45度的转角以避免水流进入该室时产生的冲击作用,起到缓冲水流和均匀布水的作用,从而利于对微生物固体的有效截留利用、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并保证处理效果。这种构造形式的反应器能在各个隔室(主要是上向流室) 中形成性能稳定、种群配合良好的微生物链,以适应于流经不同隔室的水流水质情况,有机物被不同隔室中的不同类型微生物降解。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污泥区包括排泥管和控制阀。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污泥区的污泥可以通过排泥管和控制阀进行有效的污泥排放,以保障系统的稳定运行。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泥管位于厌氧区的下端,便于及时排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及时排出厌氧区的老化污泥,实现污泥的更新换代,保证污泥的更新,同时避免污泥随出水流出,从而影响出水效果。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排泥管连接控制阀。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通过控制阀来控制污泥的排放,可以实现老化污泥因为活性不足而导致污泥生长不好的改进。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异形折板的设置可以有效延长污水在厌氧池的停留时间,而且可以保障污水在厌氧池的均匀分配,从而提高厌氧池的污水处理效率。

2.可以大大减轻后续生化过程的污染负荷,进而提高系统的耐冲击负荷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进出水区;11、进水管;12、出水管;2、厌氧区;21、池体;22、过水孔洞;23、异形折板;24直折板;3、污泥区;31、 31、排泥管;32、控制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种带有异形折板的厌氧池,如图1所示,包括进出水区1、厌氧区2和污泥区3,进出水区1包括进水管11和出水管12,厌氧区2包括池体21、过水孔洞22、异形折板23和直折板24,污泥区3包括排泥管31和控制阀32,异形折板23位于厌氧区2的下部,排泥管31位于厌氧区2的下端;排泥管31连接控制阀32;其特征是:还包括配备过水孔洞22,促进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从而保障废水的正常流动,具有调节水位等优点。

工作过程:原水从进水管11进入厌氧区2,与活性污泥混合,在这个区进行厌氧反应,达到有机物大分子的降解。在厌氧区2中设置了上下折流板23而在水流方向形成依次串联的隔室,从而使其中的微生物种群沿长度方向的不同隔室实现产酸和产甲烷相的分离,在单个反应器中进行两相或多相的运行。也就是说,厌氧池可在一个反应器内实现一体化的两相或多相处理过程。同时,厌氧后的废水从厌氧区3的上端进入下一个处理构筑物,污泥区3的污泥从排泥管31 排出。排泥管的污泥根据污泥浓度通过控制阀32来操作,达到污泥的及时排出要求。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本实用新型专利保护范围应由权利要求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