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泥连续浓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42590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分离污泥中污水的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污泥连续浓缩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污水排放量呈现迅速递增趋势。据不完全统计,从1990年至2003年14年时间期间,我国城市污水排放量增加100亿m3,2003年为460亿m3;从2004年至2014年只11年时间,我国城市污水排放量增加到1250亿m3,增加了790亿m3。截至2014年底,我国城镇生活污水设施处理能力达到1.5亿m3/d,污水处理率达80wt.%。随着“十二五” 节能减排目标的推进,我国对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的标准不断提高,《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排入国家和省确定的重点流域及湖泊、水库等封闭、半封闭水域时,执行一级A标准。早期建设的城市污水处理厂虽然去除有机物、悬浮物的效果较好,但对氮、磷的去除效果并不明显,已经达不到目前我国对于城市污水的排放标准,基于传统活性污泥法为主要处理工艺的早期投建的城市污水处理厂迫于政策和环境压力,对污水处理厂进行提标改造势在必行。因此,我国污水处理事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1)建设资金缺乏,建设污水处理厂需要很大的资金投入,资金缺乏就成了限制污水治理的一大障碍;(2)污水处理厂运行费用高,导致污水处理厂的很多设备成为摆设;(3)沉降污泥不但浓度低,只有1~2wt.%,而且难于脱水,因此,脱水过程需要大量脱水设备,不但设备投资大,还占用土地,另外,脱水处理后的污泥含水率高,达到75~80wt.%,污泥体量大,年产生污泥量达到3000万吨以上,需要占用大量土地填埋,污泥中含有害细菌,填埋后会产生二次污染,这种填埋产生的地下污染很难修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污泥连续浓缩装置,以提高污泥的脱水浓缩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污泥连续浓缩装置,包括依次串接的污泥混合池、第一污泥泵、静态混合机构和第一折流脱水塔,所述第一污泥泵和静态混合机构之间设有第二折流脱水塔,第二折流脱水塔的污泥进口与第一污泥泵的出料口连通,第二折流脱水塔的污泥出口与静态混合机构的进料口连通。

采用这样的结构设计,第一污泥泵将污泥从污泥混合池中抽出,污泥先被送入第二折流脱水塔,依靠重力作用沉降脱水,初步脱水后,污泥体量减小,约可缩减至原污泥体量的一半;随后经过初步脱水的污泥沿管道进入静态混合机构,在静态混合机构内,初步脱水后的污泥与混凝剂混合,并絮凝,变成絮凝态;然后沿管道进入第一折流脱水塔,再次在重力作用下,进一步脱水。对污泥进行初步脱水后再加药混凝,污泥浓度增大,体量减小,此时只需添加较少量的混凝剂即可满足絮凝要求,从而降低混凝剂的需求量,混凝剂需求量可减少20-30%,有利于降低污泥最终体量并降低污泥处理成本;此外,两次脱水均依靠污泥自重,未采用搅拌等操作,脱水过程不会损坏污泥的絮凝体结构,污泥的脱水性能得到保持,方便后续的压滤处理。申请人试验发现,对浓度为1-2wt%的污泥进行处理时,经过第二折流脱水塔的初步脱水处理,污泥浓度可提升至2-4wt%,加药后,再经过第一折流脱水塔的再次脱水处理后,污泥浓度可提升至6-8wt%,大大减小后续通过压滤机脱水的压力,提升压滤脱水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静态混合机构包括依次串接的第一静态混合器和第二静态混合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静态混合器上设有第一侧口,所述第二静态混合器上设有第二侧口。第一侧口和第二侧口的设置可以方便地加入混凝剂,第一侧口和第二侧口用来分别加入液体的无机混凝剂(如聚氯化铝PAC等)和液体的有机絮凝剂(如聚丙烯酰胺CPAM等)。

进一步地,还包括与第一折流脱水塔污泥出口连通的第二污泥泵。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污泥泵选自砂浆泵、潜污泵、螺杆泵和柱塞泵中的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污泥泵选自砂浆泵、潜污泵、螺杆泵和柱塞泵中的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折流脱水塔的顶部设有溢流口,所述第二折流脱水塔内设有锥形内筒,锥形内筒的横截面从上至下逐渐增大,所述锥形内筒的顶部连接有直管,所述直管内设有污泥导流板,使得污泥在重力和静压的双重作用下,继续向下流动并进一步脱水,提高污泥的浓度,直至达到折流脱水塔的底部,最终从污泥出口处流出。优选地,污泥出口设置于锥形结构的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折流脱水塔的外侧连接有集水槽,所述集水槽上设有出水口。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折流脱水塔的底部为锥形结构,该锥形结构的口径从上至下逐渐减小。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折流脱水塔与静态混合机构之间设有第三污泥泵,以将污泥泵入静态混合机构并顺利进入第一折流脱水塔。第三污泥泵设置在静态混合机构前端,第三污泥泵不会破坏加药后形成的污泥絮凝体。

作为另一种方案,所述第二折流脱水塔的污泥出口高度大于第一折流脱水塔的污泥入口高度,这样经第二折流脱水塔处理后的污泥可在重力作用下依次流入静态混合器和第一折流脱水塔,无需外加输送力,保证形成的污泥絮凝体的不被外力破坏。

优选地,第一折流脱水塔的结构与第二折流脱水塔的结构相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采用本装置,经初步脱水后,再加药混凝,在保证絮凝效果的同时,可大大降低混凝剂的添加量,降低处理成本,也有利于污泥最终体量的减小;

2)脱水效果好,可实现高倍数连续脱水,克服了现有污泥预处理设备技术上存在只能低倍数浓缩脱水的不足之处,不但能满足后续压滤机脱水对污泥絮凝要求,而且可将污泥浓度从1~2wt%提高至6~8wt%,保证后续压滤机在最佳进泥浓度下进泥,提高压滤机的脱水效率;

3)适应性广,可适用于各种污水产生的污泥预处理;

4)自动化程度高,本装置不但可以实现自动排泥和排水,还可采用DCS控制。

5)本装置可制成各种规格,在污泥处理领域有重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污泥连续浓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为叙述方便,下文中如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污泥连续浓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地,1. 一种污泥连续浓缩装置,包括依次串接的污泥混合池1、第一污泥泵2、静态混合机构和第一折流脱水塔5,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污泥泵2和静态混合机构之间设有第二折流脱水塔6,第二折流脱水塔6的污泥进口与第一污泥泵2的出料口连通,第二折流脱水塔6的污泥出口与静态混合机构的进料口连通。

其中,静态混合机构包括依次串接的第一静态混合器3和第二静态混合器4。第一静态混合器3上设有第一侧口31,所述第二静态混合器4上设有第二侧口41。

还包括与第一折流脱水塔5污泥出口连通的第二污泥泵7。

第二污泥泵选自砂浆泵、潜污泵、螺杆泵和柱塞泵中的一种。

所述第一污泥泵选自砂浆泵、潜污泵、螺杆泵和柱塞泵中的一种。

第二折流脱水塔6的顶部设有溢流口66,所述第二折流脱水塔6内设有锥形内筒65,锥形内筒65的横截面从上至下逐渐增大,所述锥形内筒65的顶部连接有直管63,所述直管63内设有污泥导流板64。第二折流脱水塔6的外侧连接有集水槽67,所述集水槽67上设有出水口68。第二折流脱水塔6的底部为锥形结构69,该锥形结构69的口径从上至下逐渐减小。第二折流脱水塔6的污泥出口高度大于第一折流脱水塔5的污泥入口。所述第二折流脱水塔6与静态混合机构之间设有第三污泥泵8。

锥形内筒65将第二折流脱水塔6分隔成两个污泥减速固液分离区,即第一污泥减速固液分离区61和第二污泥减速固液分离区62,污水通过第一污泥减速固液分离区61后折流向上,再通过第二污泥减速固液分离区62后从塔上部溢流口66流到集水槽67,再从集水槽67的出水口68自流出去。

本装置虽然对设置高度有一定要求,但是总体来说占地面积较小,有益于节省工业用地。

下面以浓度为1~2wt%的污泥的处理为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污泥浓缩装置的运行过程。首先,第一污泥泵2从污泥池1抽送浓度为1~2wt%的污泥,通过污泥管道先进入第二折流脱水塔6顶部的直管63进入塔内,通过污泥导流板64分散到第一污泥减速固液分离区61,在第一污泥减速固液分离区61内,絮凝污泥流速突然减少,由于污泥比重大于污水,流速快于污水,污泥与污水由于流速不同脱稳,实现固液分离,到锥形内筒65下端处时,污水带着少量污泥折流突然加速向上流动,进入第二污泥减速固液分离区62,在第二污泥减速固液分离区62内,污水及其所带的少量污泥流动速度不断减小,污水继续向上,污泥则在重力作用下折流向下流动,实现进一步的分离,随着絮凝污泥不断进入到第二折流脱水塔内,第二污泥减速固液分离区62内会积累一定量的污泥并形成过滤层,对流过的污水起到过滤作用,致使污水带泥量不断减少,当污水上升到溢流口66时水已变清,并从溢流口66进入集水槽67,再从出水口68自流出去。同时,浓缩污泥在重力作用下不断下沉,到达塔底锥形结构69处,污泥在重力和静压的双重作用继续向下流动并脱水,直至到达塔底部污泥出口60处,污泥浓度增大至2-4wt%;随后,污泥依次进入第一静态混合器3和第二静态混合器4处,在第一侧口31处加入氧化铝含量为5~6wt%的液体聚氯化铝PAC(加入量为污泥量的1~2wt%),在第二侧口41处加入固含量为0.1~0.2wt%的液体聚丙烯酰胺CPAM,得到絮凝态的污泥;絮凝态污泥进入第一折流脱水塔5,重复污泥在第二折流脱水塔6中的过程,污泥被进一步脱水,从第一折流脱水塔5污泥出口处的污泥浓度被提升至6~8wt%,塔底污泥被第二污泥泵7抽出,进行后续处理;后续通过压滤机进行进一步处理时,压滤时间可减少30-50%。

一般的现有脱水设备,对于浓度为1-2wt%的污泥,往往只能脱水获得浓度为4-6wt%的污泥,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可将脱水效果提升50-66%。

上述实施例阐明的内容应当理解为这些实施例仅用于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入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