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漂浮湿地的氧间性水下生态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89865发布日期:2018-08-17 20:25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库、大型湖泊等水体的生态修复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漂浮湿地的氧间性水下生态床。



背景技术:

作为水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沉水植物在净化水质,改善水生环境,维持水生态系统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近年来,由于诸多人类活动的干扰,水体富营养化日益严重,导致湖泊中的水生植物大量消失,逐渐由草型向藻型转变。越来越严重的水环境恶化和富营养化问题将会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不利因素。

水位波动是自然水体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水文因素,是一个动态因子。在自然环境下,许多水库、湖泊河流都会出现这种短期内显著的水位波动。但是水位是影响水生植物,特别是沉水植物生长和繁殖的一个重要生态因子,主要是因为伴随着水位的变化,会引起光照和气体交换等因子的强烈变化。对于沉水植物,水下的可利用光照多少是影响其正常生长的一个重要因子。

实用新型的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克服上述缺陷,通过构建一种基于漂浮湿地的氧间性水下生态床,就可以保证沉水植物的生长水深,保证充足的光照和氧气,另外水下生态床的厌氧状态,有利于亚硝态氮的吸收转化,达到水质净化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漂浮湿地的氧间性水下生态床,其特征在于:包括生态床本体、重力机构和浮力机构;

其中,上述生态床本体上布置有水生植物;

上述重力机构安装于生态床本体的底部,给生态床本体提供向下的重力;

上述浮力机构安装于生态床本体的顶部,给生态床本体提供向上的浮力。

根据不同的水生植物的深长习性,通过调整向下的重力大小和向上的浮力大小之间的关系来实现,将带有水生植物的生态床停滞在植物的最佳生长深度和环境的结果。从而通过保证沉水植物的生长水深,来保证充足的光照和氧气,另外,水下生态床的厌氧状态,有利于亚硝态氮的吸收转化,达到水质净化的目的。

同时,由于该生态床的结构决定了其在水下的深度为固定深度的结果,故而,当生态床所处的河体发生水波震荡的情况下,也能使生态床随水波的高度自动的进行调整。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的一种基于漂浮湿地的氧间性水下生态床,还具有这样的结构特点:即、上述生态床本体包括生态床架体、填充基质和水生植物;

其中,上述生态床架体为中空结构;

上述填充基质填充的设置于生态床架体内部;

上述水生植物布置于生态床架体上。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的一种基于漂浮湿地的氧间性水下生态床,还具有这样的结构特点:即、上述生态床架体包括底面、顶面和边围;即、生态床架体由底面、顶面和边围合围而成,该生态床架体可以为任意的形状。

其中,上述底面、顶面和边围均为可容纳流体通过的结构。如:网孔造型、栅栏造型等等。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的一种基于漂浮湿地的氧间性水下生态床,还具有这样的结构特点:即、上述顶面为可降解的网状生物材料;或在上述顶面增设一层可降解的网状生物材料;从而能将填充基质和水生植物的根部等锁紧于其内。

其中,上述水生植物布置于网状生物材料上。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的一种基于漂浮湿地的氧间性水下生态床,还具有这样的结构特点:即、上述填充基质为漂浮陶粒(如:普通陶粒或多孔悬浮陶粒);

上述水生植物为沉水植物。如:苦草、轮叶黑藻、微齿眼子菜、伊乐藻等冬夏交替型植物。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的一种基于漂浮湿地的氧间性水下生态床,还具有这样的结构特点:即、上述填充基质内填充有厌氧微生物。从而能保持生态床在水下的厌氧环境,把水中亚硝酸态氮转化成氮气排入大气。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的一种基于漂浮湿地的氧间性水下生态床,还具有这样的结构特点:即、上述重力机构由至少一个承重件和连接件组成;

其中,上述承重件为重量可调的结构,其上设有至少一个固定部;如锚、可叠加重量的类杠铃片的结构、可叠加重量的类秤砣的结构。

上述连接件的一端可拆卸的安装于生态床架体上,另一端可拆卸的安装于承重件的固定部上。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的一种基于漂浮湿地的氧间性水下生态床,还具有这样的结构特点:即、上述浮力机构由至少一个浮力件和接连件组成;

其中,上述浮力件为在水中具有浮力的结构,其上设有至少一个悬挂部;

该浮力件为泡沫板、浮力球、充气球等等可浮于水面上的结构;

上述接连件的一端可拆卸的安装于生态床架体上,另一端可拆卸的安装于浮力件的悬挂部上。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的一种基于漂浮湿地的氧间性水下生态床,还具有这样的结构特点:即、上述接连件上设有标尺。从而能直接读取水的深度。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的一种基于漂浮湿地的氧间性水下生态床,还具有这样的结构特点:即、上述生态床本体上还设有扣接结构;

上述生态床之间通过扣接结构进行相互拼接。

该扣接结构可以为分别安装在生态床本体边围上的U字形钩扣的结构,在安装的过程中,通过将钩扣扣锁住另一生态床的栅栏或网孔位置,从而能将两个生态床连接起来。

此外,该扣接结构可以为分别安装在两个生态床相对应位置的公头和母头结构,当将公头和母头通过插扣或相互锁紧后同样能实现拼接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作用和效果:

本实用新型根据漂浮湿地的过滤和氧化作用,通过制作一个悬浮在水中的生态床,并能根据水位波动进行水深的自动调节,同时,还通过填充基质、厌氧菌和水生植物的作用,通过发生厌氧、好氧反应,达到净化水体中亚硝态氮和氨氮的作用。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将床体并排连接起来还可形成一片生态净化床,床体所在区域通过锚固等固定装置调节具体水深位置等,使生态床能够见到光线,良好的生长,从而起到增加沉水植物生长面积,进行生态修复,净化水质。

附图说明

附图1、本实施例提供的基于漂浮湿地的氧间性水下生态床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本实施例提供的生态床拼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漂浮湿地的氧间性水下生态床,由生态床本体、重力机构和浮力机构组成;

该生态床本体由生态床框架110、轻质漂浮陶粒120和水生植物130组成;

该生态床框架110为不锈钢材质构筑成的长方形框架,该框架的四周和底部均由不锈钢网覆盖成型一个可载物的框体;

该轻质漂浮陶粒120填充的设置于上述框体内;

该轻质漂浮陶粒120中填充有厌氧菌;

该生态床框架110顶部由可降解的生物网状材料140覆盖;

该水生植物130布置于该生物网状材料140的网孔间;

该重力机构由锚210和钢丝绳索220组成,锚210通过钢丝绳索220被固定悬浮在生态床框架110的底板上;为该生态浮床提供一个向下的重力,

该浮力机构由浮球310和钢丝绳索320组成,在本实施例中,分别布置了6个浮球,该6个浮球通过钢丝绳索320被分别安装于在框体的四个角和中段,从而使生态浮床能够保持平衡的同时,为其气筒一定的浮力。

根据生态浮床的水深要求,对浮力和重力进行调整后如水,使浮床能根据水位波动进行水深的自动调节。

浮床的安装方法:

1、生态床体的制作:床体底层和周边为10-20mm的镀锌防腐钢丝网,网的孔径20-25mm,在离底部10cm厚度的范围内,填充容重在100-300kg/m3的漂浮陶粒,陶粒中间填充厌氧微生物,保持生态床在水下的厌氧环境,把水中亚硝酸态氮转化成氮气排入大气。

床体边缘用不锈钢丝或绳子固定在长方形的不锈钢管上。床体上面覆盖可降解的网孔径在25-45mm的网状生物材料,起到固定陶粒和植物根系的作用。

2、床体植物的栽植:在表层可降解网状生物材料上植入各种沉水植物(苦草、轮叶黑藻、微齿眼子菜、伊乐藻等冬夏交替型),每丛2-5株,每丛间距25-30cm,自然繁殖生长。

3、床体组装:在岸上制作1m*1m的床体,用镀锌防腐钢丝网将漂浮陶粒和可降解网状生物材料组装完成,并在床体四角安装固定水底的不锈钢丝和锚;通过,利用不锈钢丝或绳索将生态床的四角链接在浮球体上,将浮球体和床体连接起来,当生态床安装于适当的水体深度后,该深度应当能够使水生植物处于具有一定透明度的水域中,此时,用于悬挂浮球的钢丝或绳索的长度应当预留一定的伸缩空间。

4、床体安装:整个床体安装在距离岸边5-8m的位置。

如图2所示,根据环境的需要,还可将上述单体生态床进行拼接后使用,可以在岸边形成圆形、方形、椭圆形等布置,一个整体锚固一个,后期其它地方需要也可以移动到其它地方。

本实施例的作用和效果:

本实施例通过漂浮湿地的过滤和氧化作用,制作一个悬浮在水中的生态床,并能根据水位波动进行水深的自动调节,将生态床安装在距离岸边5m的区域,内设轻质漂浮陶粒层,该层主要用于固定沉水植物根和发生厌氧、好氧反应,达到净化水体中亚硝态氮和氨氮的作用,当床体并排连接起来形成一片生态净化床,床体所在区域通过锚固等固定装置调节具体水深位置等,使生态床能够见到光线,良好的生长,从而起到增加沉水植物生长面积,进行生态修复,净化水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