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循环三相生物流化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89857发布日期:2018-08-17 20:25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内循环三相生物流化床,属于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三相生物流化床以气体为动力使覆盖着生物膜的载体流化,废水、载体及空气三相同步混合循环,是一种将传统活性污泥法与生物膜法有机结合并引入流态化技术,应用于污水处理的新型高效生物反应器。传统的三相生物流化床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反应区、三相分离区、沉淀区。曝气装置设在床体底部,空气从底部进入。废水也从底部进入,与载体、空气在反应区内剧烈的混合、搅动,从而实现传质和生物降解;固液气在三相分离区内分离。近年来,国内外开始广泛关注应用于三相生物流化床反应器的床型结构、内构件、传质性能分析等方面的设计研究。但目前的内循环三相生物流化床反应生物净化反应效率不高,反应时间短暂,无法充分对废水中的污染物彻底净化处理,且排出的水质无法控制,可能导致污水误排,带来不必要的环境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内循环三相生物流化床,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内循环三相生物流化床,包括外筒体和内筒体,其特征是,所述外筒包括下筒体和上筒体,所述下筒体的直径小于上筒体的直径,所述下筒体与上筒体之间由喇叭口形结构相连,所述内筒体设置在下筒体的内部,所述内筒体分为若干段,每段所述内筒体的内部均设有引流装置,所述内筒体的内部形成升流区,所述内筒体与下筒体之间形成降流区,所述上筒体的内部设有导流筒,所述导流筒的下端直径大于上端直径,所述导流筒的内部形成分离区,所述导流筒的外部设有隔离筒,所述隔离筒的下部为喇叭口形结构,所述导流筒与隔离筒之间形成回流区,所述隔离筒与上筒体之间形成沉淀区,所述沉淀区的内部设有沉淀强化装置,所述沉淀强化装置的上部设有出水过滤装置,所述导流筒的下端外部设有贮泥筒,所述贮泥筒与上筒体之间形成贮泥槽,所述贮泥槽上连接有排泥管,所述上筒体的上部设有出水筒,所述出水筒与上筒体之间形成出水槽,所述出水槽一侧连接有出水管,所述下筒体的底部设有曝气装置,所述曝气装置包括旋转轴和螺旋叶片,所述螺旋叶片的上部设有曝气盘,所述曝气盘上设有若干曝气孔,所述曝气盘的内部设有反渗透膜,所述下筒体的底部连接有进水管,所述引流装置的内部设有若干升流管,所述升流管的内部设有若干超声波发生器,所述升流管的内部上设有若干反应凹槽。

作为优选:所述下筒体的内部设有若干温度控制器。

作为优选:所述出水管上设有水质检测装置。

作为优选:所述进水管上设有流量计。

作为优选:所述沉淀强化装置为旋转叶轮。

作为优选:所述出水过滤装置的内部设有初滤网板、纤维过滤网和活性炭过滤网。

该装置具体实施时,内循环三相生物流化床的内部装满待处理的废水,在下筒体的内部填充若干适合的细小颗粒载体;开启外部气源,向曝气装置通气,气体从曝气盘上的曝气孔均匀排出,通过设置反渗透膜,反渗透膜能防止下筒体内部的污泥杂质进入曝气盘将其堵塞;同时螺旋叶片转动,将下部的水往上推,由于水流的推动和气泡的浮力,下筒体底部的水从升流区向上运动经过引流装置,引流装置的内部的多个升流管能流体和颗粒载体之间的反应面积,通过在升流管的内部上设置若干反应凹槽,能进一步增加流体与颗粒载体之间的反应面积,同时超声波发生器能定时产生超声波发生器,将流体内夹杂的气泡分散震碎成为小气泡,增加了好氧生物净化效率;通过设置多段内筒体,每段间有一定间距的环流缝隙,各段均设有进水口,污水分段进入,在环流缝隙间形成多重循环流动,强化了流体混合,液体在气流作用下于环缝处形成高速紊流剪切区,把气泡分散成细小气泡,增加了其在反应区中的停留时间,增强了氧的传递;通过在下筒体的内部设置多个温度控制器,温度控制器能对下筒体的内部均匀控制,使下筒体内部温度适宜生物净化反应;当流体向上运动到达内筒体顶部的分离区时,部分流体继续向上运动,而部分流体从降流区下降回流;上流的流体到达导流筒的顶部其中夹杂的部分气泡从导流筒的顶部跑出,流体密度增加从回流区下降回流循环,部分流体从贮泥筒与导流筒之间缝隙进入降流区下降回流,部分流体则从导流筒下端与贮泥筒之间的缝隙进入沉淀区内部,通过出水过滤装置的过滤部分清水从沉淀区流入出水槽当中,经过水质检测装置检测合格后从出水管流出;沉淀区内部的颗粒杂质逐渐沉淀进入贮泥槽底部,并从排泥管排出,通过设置沉淀强化装置,沉淀强化装置能沉淀区内部的流体缓慢向下推加快水中悬浮颗粒物的沉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内循环三相生物流化床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引流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出水过滤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曝气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曝气盘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下筒体;2、上筒体;3、内筒体;4、引流装置;5、导流筒;6、隔离筒;7、出水筒;8、贮泥筒;9、曝气装置;10、降流区;11、升流区;12、分离区;13、回流区;14、沉淀区;15、出水槽;16、出水过滤装置;17、沉淀强化装置;18、贮泥槽;19、排泥管;20、出水管;21、水质检测装置;22、进水管;23、流量计;24、温度控制器;25、初滤网板;26、纤维过滤网;27、活性炭过滤网;28、升流管;29、超声波发生器;30、螺旋叶片;31、曝气盘;32、旋转轴;33、曝气孔;34、反渗透膜。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5对本实用新型一种内循环三相生物流化床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内循环三相生物流化床,包括外筒体和内筒体3,其特征是,所述外筒包括下筒体1和上筒体2,所述下筒体1的直径小于上筒体2的直径,所述下筒体1与上筒体2之间由喇叭口形结构相连,所述内筒体3设置在下筒体1的内部,所述内筒体3分为若干段,每段所述内筒体3的内部均设有引流装置4,所述内筒体3的内部形成升流区11,所述内筒体3与下筒体1之间形成降流区10,所述上筒体2的内部设有导流筒5,所述导流筒5的下端直径大于上端直径,所述导流筒5的内部形成分离区12,所述导流筒5的外部设有隔离筒6,所述隔离筒6的下部为喇叭口形结构,所述导流筒5与隔离筒6之间形成回流区13,所述隔离筒6与上筒体2之间形成沉淀区14,所述沉淀区14的内部设有沉淀强化装置17,所述沉淀强化装置17的上部设有出水过滤装置16,所述导流筒5的下端外部设有贮泥筒8,所述贮泥筒8与上筒体2之间形成贮泥槽18,所述贮泥槽18上连接有排泥管19,所述上筒体2的上部设有出水筒7,所述出水筒7与上筒体2之间形成出水槽15,所述出水槽15一侧连接有出水管20,所述下筒体1的底部设有曝气装置9,所述曝气装置9包括旋转轴32和螺旋叶片30,所述螺旋叶片30的上部设有曝气盘31,所述曝气盘31上设有若干曝气孔33,所述曝气盘31的内部设有反渗透膜34,所述下筒体1的底部连接有进水管22,所述引流装置4的内部设有若干升流管28,所述升流管28的内部设有若干超声波发生器29,所述升流管28的内部上设有若干反应凹槽。所述下筒体1的内部设有若干温度控制器24。所述出水管20上设有水质检测装置21。所述进水管22上设有流量计23。所述沉淀强化装置17为旋转叶轮。所述出水过滤装置16的内部设有初滤网板25、纤维过滤网26和活性炭过滤网27。

该装置具体实施时,内循环三相生物流化床的内部装满待处理的废水,在下筒体1的内部填充若干适合的细小颗粒载体;开启外部气源,向曝气装置9通气,气体从曝气盘31上的曝气孔33均匀排出,通过设置反渗透膜34,反渗透膜34能防止下筒体1内部的污泥杂质进入曝气盘31将其堵塞;同时螺旋叶片30转动,将下部的水往上推,由于水流的推动和气泡的浮力,下筒体1底部的水从升流区11向上运动经过引流装置4,引流装置4的内部的多个升流管28能流体和颗粒载体之间的反应面积,通过在升流管28的内部上设置若干反应凹槽,能进一步增加流体与颗粒载体之间的反应面积,同时超声波发生器29能定时产生超声波发生器,将流体内夹杂的气泡分散震碎成为小气泡,增加了好氧生物净化效率;通过设置多段内筒体3,每段间有一定间距的环流缝隙,各段均设有进水口,污水分段进入,在环流缝隙间形成多重循环流动,强化了流体混合,液体在气流作用下于环缝处形成高速紊流剪切区,把气泡分散成细小气泡,增加了其在反应区中的停留时间,增强了氧的传递;通过在下筒体1的内部设置多个温度控制器24,温度控制器24能对下筒体1的内部均匀控制,使下筒体1内部温度适宜生物净化反应;当流体向上运动到达内筒体3顶部的分离区12时,部分流体继续向上运动,而部分流体从降流区10下降回流;上流的流体到达导流筒5的顶部其中夹杂的部分气泡从导流筒5的顶部跑出,流体密度增加从回流区13下降回流循环,部分流体从贮泥筒8与导流筒5之间缝隙进入降流区10下降回流,部分流体则从导流筒5下端与贮泥筒8之间的缝隙进入沉淀区14内部,通过出水过滤装置16的过滤部分清水从沉淀区14流入出水槽15当中,经过水质检测装置21检测合格后从出水管20流出;沉淀区14内部的颗粒杂质逐渐沉淀进入贮泥槽18底部,并从排泥管19排出,通过设置沉淀强化装置17,沉淀强化装置17能沉淀区14内部的流体缓慢向下推加快水中悬浮颗粒物的沉淀。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