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滤芯和净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80842发布日期:2018-06-12 22:13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复合滤芯和净水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净水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复合滤芯和净水器。
背景技术
:饮水问题是民众非常关注的问题,水中有很多不利于健康的物质已是不争的事实,这也是老百姓健康饮水意识得到加强的主要原因,也是净水设备市场火爆的根源。现有的净水器为了缩小体积通常会采用复合滤芯,该复合滤芯包括滤壳、安装于滤壳内的初级滤芯以及安装于初级滤芯内的次级滤芯,初级滤芯的进水端与滤壳上的进水口连通,初级滤芯的出水端与次级滤芯的进水端连通,并且次级滤芯的出水端与滤壳上的出水口连通。需要说明的是,次级滤芯过滤时需要一定的水压,这就需要在初级滤芯和次级滤芯连通的水路上需要增加一个增压装置,为了方便将增压装置串接至连通初级滤芯和次级滤芯的水路上,通常会在滤壳上设置一个接头,在初级滤芯对应一个接头,初级滤芯上的接头插至滤壳上的接头内并与滤壳上的接头同轴设置(即初级滤芯上的接头与滤壳上的接头呈内外间隔设置),并且初级滤芯上的接头和次级滤芯上的接头通过转接头与增压装置连通,这就使得增压装置串接于连通初级滤芯和次级滤芯的水路上。为了避免转接头从复合滤芯上拆卸下来时,复合滤芯内部的水从滤壳的接头内流出,一般会在第二接头上套设于一密封圈,该密封圈在转接头与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分离时,将第一接头封堵,在转接头与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分离时,密封圈将第一接头关闭。但是,密封圈通常是采用硅胶、橡胶等柔性材料制成的,这就使得密封圈受力时容易产生形变,当转接头与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装配在一块时,虽然第一接头此时处于打开状态,但是密封圈若受到较大的水的作用力时会产生形变,一旦密封圈的形变量过大就会导致第一接头关闭,进而影响复合滤芯的正常工作。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复合滤芯,旨在保证复合滤芯的第一接头在工作时不被封堵。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复合滤芯,其包括:滤壳,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并且所述滤壳设有连通其内腔的第一接头,所述第一接头的内壁面凸设有沿第一接头的周向延伸的第一环形抵接部;滤芯组件,安装于所述滤壳内,所述滤芯组件包括初级滤芯和次级滤芯,所述次级滤芯的出水端与所述出水口连通,所述初级滤芯的进水端与所述进水口连通,所述初级滤芯的出水端与所述第一接头连通,并且所述初级滤芯设有与所述次级滤芯的进水端连通并伸入所述第一接头内的第二接头;密封圈,套设于所述第二接头上,并与所述第一环形抵接部密封抵接;以及,转接头,与所述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插接配合上,并推动所述密封圈与所述第一环形抵接部分离,以使所述第一接头打开;所述密封圈与所述第一接头之间设置有第一限位结构,以使得所述密封圈与所述第一接头的内壁面间隔设置。优选地,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包括凸设于所述第一接头的内壁面,并沿着所述第一接头的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凸筋;和/或,凸设于所述密封圈外壁面,并沿着所述密封圈的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凸筋。优选地,所述初级滤芯包括呈筒状设置的端盖,所述端盖具有插至所述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之间的插接部,所述第一限位结构设于所述插接部和所述密封圈之间。优选地,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包括凸设于所述插接部的内壁面多个第三凸筋,多个所述第三凸筋沿着所述插接部的轴向延伸并沿着所述插接部的周向间隔设置。优选地,所述第二接头邻近所述第一环形抵接部的外壁面凸设有沿所述第二接头的周向延伸的第二环形抵接部;所述密封圈与所述第二接头之间设置有第二限位结构,以使得所述密封圈与所述第二接头的外壁面间隔设置。优选地,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包括凸设于所述第二接头的外壁面并沿着所述第二接头的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四凸筋;和/或,凸设于所述密封圈内壁面,并沿着所述密封圈的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五凸筋。优选地,所述密封圈的硬度为30~40A。优选地,所述复合滤芯还包括安装于所述滤壳内的弹性复位件,所述弹性复位件与所述密封圈抵接,以使所述密封圈与所述第一环形抵接部和密封抵接。优选地,所述密封圈面对所述滤芯组件的表面凸设有沿其周向延伸的环形限位筋;所述弹性复位件为压簧,所述压簧套设于所述第二接头上,并且所述压簧的一端与所述滤芯组件抵接,所述压簧的另一端伸入所述环形限位筋内,并与所述密封圈抵接。优选地,所述环形限位筋的高度为所述压簧直径的1~3倍。优选地,所述转接头包括由外向内间隔设置的第一插接头和第二插接头,所述第一插接头与所述第二插接头相互连通,所述第一插接头用于与所述第一接头插接配合,所述第二插接头用于与所述第二接头插接配合,并且所述第二插接头与所述第二接头插接的端部设置有抵顶凸起,所述抵顶凸起用于抵顶所述密封圈。优选地,所述转接头还设有与所述第一插接头连通的第一对接头、以及与所述第二插接头连通的第二对接头,并且所述第一对接头和第二对接头均沿着所述第一插接头或所述第二插接头的径向延伸设置。优选地,所述第二接头内安装有单向阀。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净水器,所述净水器包括复合滤芯,所述复合滤芯包括:滤壳,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并且所述滤壳设有连通其内腔的第一接头,所述第一接头的内壁面凸设有沿第一接头的周向延伸的第一环形抵接部;滤芯组件,安装于所述滤壳内,所述滤芯组件包括初级滤芯和次级滤芯,所述次级滤芯的出水端与所述出水口连通,所述初级滤芯的进水端与所述进水口连通,所述初级滤芯的出水端与所述第一接头连通,并且所述初级滤芯设有与所述次级滤芯的进水端连通并伸入所述第一接头内的第二接头;密封圈,套设于所述第二接头上,并与所述第一环形抵接部密封抵接;以及,转接头,与所述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插接配合上,并推动所述密封圈与所述第一环形抵接部分离,以使所述第一接头打开;所述密封圈与所述第一接头之间设置有第一限位结构,以使得所述密封圈与所述第一接头的内壁面间隔设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复合滤芯的滤壳上设置进水口、出水口以及第一接头,并且所述第一接头的内壁面设有沿其周向延伸的第一环形抵接部;所述复合滤芯的滤芯组件安装于所述滤壳内,其包括由外向内依次设置的初级滤芯和精细滤芯,所述初级滤芯设有伸入所述第一接头内的第二接头;所述复合滤芯的密封圈套设于第二接头上,并与所述第一环形抵接部抵接;所述复合滤芯的转接头分别与所述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插接配配合,并推动所述密封圈与所述第一环形抵接部分离,以将所述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连通,并且所述第一密封圈与所述第一接头之间设置有第一限位结构,以使得所述密封圈与所述第一接头的内壁面间隔设置。如此设置,确保了所述密封圈不会因其产生的形变过大,而导致所述密封圈与所述第一环形抵接部分离时也将所述第一接头密封的问题出现,从而确保了所述复合滤芯能够正常工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复合滤芯一实施例的剖视图;图2为图1滤壳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复合滤芯的局部示意图;图4为图1中初级滤芯的端盖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中密封圈的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1中密封圈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1中转接头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复合滤芯1111第一密封筋100滤壳212端盖a进水口2121插接部b出水口2121a第三凸筋c废水口2111第二环形抵接部d储水口310第二密封筋110第一接头500弹性复位件111第一环形抵接部410第一插接头200滤芯组件420第二插接头210初级滤芯421抵顶部220次级滤芯430第一对接头221反渗透膜滤芯440第二对接头222活性炭滤芯450安装板211第二接头451通孔300密封圈600单向阀400转接头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复合滤芯,所述复合滤芯可以应用于净水器中,也可以单独使用,所述复合滤芯可以将水中的泥沙、铁锈、细菌、异味等消除,为用户提供干净、安全的纯水。请参照图1,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复合滤芯一实施例的剖视图,该复合滤芯10包括:滤壳100,设有进水口a和出水口b,并且所述滤壳100设有连通其内腔的第一接头110,所述第一接头110的内壁面凸设有沿第一接头110的周向延伸的第一环形抵接部111;滤芯组件200,安装于所述滤壳100内,所述滤芯组件200包括初级滤芯210和次级滤芯220,所述次级滤芯220的出水端与所述出水口b连通,所述初级滤芯210的进水端与所述进水口a连通,所述初级滤芯210的出水端与所述第一接头110连通,并且所述初级滤芯210设有与所述次级滤芯220的进水端连通并伸入所述第一接头110内的第二接头211;密封圈300,套设于所述第二接头211上,并与所述第一环形抵接部111密封抵接;以及,转接头400,与所述第一接头110和第二接头211插接配合上,并推动所述密封圈300与所述第一环形抵接部111分离,以使所述第一接头110打开;所述密封圈300与所述第一接头110之间设置有第一限位结构,以使得所述密封圈300与所述第一接头110的内壁面间隔设置。请一并参照图2,所述滤壳100的形状有很多种,其可以是圆柱体、方体、多边形体等等,在此对所述滤壳100的形状不做具体的限定,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滤壳100的形状通常与安装其内部的滤芯形状有关,由于现有的滤芯通常呈圆柱体设置,这使得由多个滤芯集成的滤芯组件200也呈圆柱体设置,因此,所述滤壳100的形状通常也设定为圆柱体。所述滤壳100上通常会设置进水口a和出水口b,进水口a与水源连通,以供原水(即未过滤的水)进入到所述滤壳100内,所述出水口b用于供纯水(即经过滤芯组件200过滤后的水)排出,以供用户取用。通常,所述滤壳100还会设置废水口c和储水口d,其中,所述废水口c用于供所述滤芯组件200过滤水时产生的废水排出,所述储水口d可以与储水装置(例如压力罐、储水袋等等)连接,以使得所述复合滤芯10产生的纯水能够通过所述储水口d暂存于所述储水装置中,并且在用户取用纯水时,储存于所述储水装置中的纯水能够回流至所述滤壳100中,并从所述出水口b排出以供用户取用,这样就加快了所述复合滤芯10出纯水的速度,缩短了用户取水时所需要等待的时间,进而有利于提高用户的体验。所述滤芯组件200包括初级滤芯210和次级滤芯220,其中,所述初级滤芯210设置有安装腔以及连通所述安装腔的第二接头211,所述次级滤芯220安装于所述初级滤芯210的安装腔内,并且所述次级滤芯220的进水端与所述第二接头211连通,这样就使得所述初级滤芯210和所述次级滤芯220集成于一体而形成所述滤芯组件200,同时,所述次级滤芯220与所述初级滤芯210呈内外排布,这样有利于缩小整个滤芯组件200的体积,进而也就可以缩小整个复合滤芯10的体积。所述初级滤芯210主要用于去除水中的铁锈、泥沙、异味等,其可以是PAC复合滤芯10(即PP棉和活性炭的复合滤芯10),也可以是由无纺布和活性炭纤维层构成的复合滤芯10,当然,还可以是其他滤材制造形成的滤芯,在此就不一一列举。所述次级滤芯220主要用于除去水中的细菌、钙镁离子等杂质,所述次级滤芯220通常包括反渗透膜滤芯221和活性炭滤芯222,所述反渗透膜滤芯221可以去除水中的细菌、重金属、钙镁离子以及其他溶解于水中的杂质,所述活性炭滤芯222可以去除水中的异味、余氯等。在所述初级滤芯210和所述次级滤芯220组装时,所述次级滤芯220是安装于所述初级滤芯210的下游(即所述初级滤芯210的出水端),这样就避免了水中的铁锈、泥沙等大颗粒物质积累于所述次级滤芯220中,而导致所述次级滤芯220被堵塞的问题发生,同时还能够延长所述次级滤芯220的使用寿命。所述转接头400主要用于将所述第一接头110和第二接头211连通,并且所述转接头400还可以将所述复合滤芯10与增压泵等连通,以使经过所述初级滤芯210过滤后的水增压后再流入所述次级滤芯220中,这样一方面便于所述复合滤芯10与增压泵或者其他增压装置连通;另一方面还有利于提高所述次级滤芯220的过滤速度。考虑到所述复合滤芯10更换滤芯组件200时,需要将所述转接头400从所述滤壳100上拆卸下来,若所述滤壳100内还剩有水的话,水则会从所述第一接头110中流出,进而影响用户正常操作,鉴于此,在所述第一接头110和所述第二接头211之间设置一密封圈300,所述密封圈300套设于所述第二接头211上,并且所述第一接头110的内壁面凸设有沿其周向延伸的第一环形抵接部111,以与所述密封圈300密封抵接。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密封圈300是与所述第二接头211密封连接的,即所述密封圈300与所述第二接头211紧配合设置,这样就确保了所述密封圈300与所述第一环形抵接部111抵接时,能够将所述第一接头110进行封堵。在所述转接头400与所述第一接头110和第二接头211插接配合时,所述密封圈300被所述转接头400推动而与所述第一环形抵接部111分离,这样就使得所述第一接头110处于打开状态,水经过所述初级滤芯210过滤后可以通过所述第一接头110流入增压泵内增压,再回流至所述第二接头211内以进入到所述反渗透膜滤芯221内;在所述转接头400从所述滤壳100上拆卸下来时,所述密封圈300受水的冲击而沿着所述第二接头211的轴向移动,并在所述密封圈300与所述第一环形抵接部111抵接时,将所述第一接头110进行封堵,这样就避免所述滤芯壳内部的水从所述第一接头110流出。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密封圈300通常是采用橡胶、硅胶等柔性材料制成,当其受到较大压力时,会产生形变,当所述第一接头110处于打开状态时,并且水压较大时,密封圈300会受到较大冲击而产生形变,从而使得所述密封圈300将所述第一接头110封堵,进而使得所述复合滤芯10没法正常工作,鉴于此,在所述密封圈300与所述第一接头110之间设置有第一限位结构,以使得所述密封圈300与所述第一接头110的内壁面呈间隔设置。这样就确保了所述密封圈300在转接头400与所述第一接头110和第二接头211插接配合后,所述密封圈300不会将所述第一接头110密封掉,进而确保了所述复合滤芯10能够进行正常工作。此外,所述初级滤芯210上的第二接头211伸入所述滤壳100的第一接头110中时,其可以与第一接头110同轴设置,也可以与所述第一接头110非同轴设置,为了方便密封圈300密封第一接头110以及转接头400与第一接头110和第二接头211的配合,第一接头110与第二接头211优选为同轴设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复合滤芯10的滤壳100上设置进水口a、出水口b以及第一接头110,并且所述第一接头110的内壁面设有沿其周向延伸的第一环形抵接部111;所述复合滤芯10的滤芯组件200安装于所述滤壳100内,其包括由外向内依次设置的初级滤芯210和精细滤芯,所述初级滤芯210设有伸入所述第一接头110内的第二接头211;所述复合滤芯10的密封圈300套设于第二接头211上,并与所述第一环形抵接部111抵接;所述复合滤芯10的转接头400分别与所述第一接头110和第二接头211插接配配合,并推动所述密封圈300与所述第一环形抵接部111分离,以将所述第一接头110和第二接头211连通,并且所述第一密封圈300与所述第一接头110之间设置有第一限位结构,以使得所述密封圈300与所述第一接头110的内壁面间隔设置。如此设置,确保了所述密封圈300不会因其产生的形变过大,而导致所述密封圈300与所述第一环形抵接部111分离时也将所述第一接头110密封的问题出现,从而确保了所述复合滤芯10能够正常工作。此外,在更换所述复合滤芯10内的滤芯组件200时,可以直接将所述转接头400从所述滤壳100上拆卸下来,此时所述密封圈300受所述滤壳100内水的作用而将所述第一接头110封堵,这样就避免了所述滤壳100内的水从所述第一接头110流出而影响用户的操作。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包括凸设于所述第一接头110的内壁面,并沿着所述第一接头110的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凸筋;和/或凸设于所述密封圈300外壁面,并沿着所述密封圈300的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凸筋。如此设置,使得所述密封圈300始终能够与所述第一接头110的内壁面之间留有间隙,进而确保了所述密封圈300不会因为受水的冲击而产生较大的形变,进而导致其将第一接头110封堵的状态发生。需要说明的是,当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为凸设于所述第一接头110的内壁面的第一凸筋时,所述第一凸筋是沿着所述第一接头110的轴向延伸设置的,如此设置,使得所述第一凸筋不仅能够使所述第一接头110的内壁面与所述密封圈300间隔设置,同时所述第一凸筋还能够导引密封圈300沿着所述第二接头211的轴向运动,这样就使得所述密封圈300能够更平稳的沿着所述第二接头211的轴向运动。另外,当所述第一接头110的内壁面设置有多个第一凸筋,并且所述密封圈300的外壁面设置有多个第二凸筋时,任意相邻两第一凸筋沿着所述第一接头110的周向的间距要大于任意一个第二凸筋沿密封圈300的周向的宽度,任意相邻两第二凸筋沿着所述密封圈300的周向的间距要大于任意一个第一凸筋沿着第一接头110的周向的间距,这样就保证了所述密封圈300被所述转接头400推动并与所述第一环形抵接部111分离时,所述密封圈300与所述第一接头110的内壁面之间始终保持有足够大的间隙。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凸筋远离所述第一接头110的内壁面的表面为弧面,即所述第一凸筋远离所述第一接头110的内壁面的表面为凸型弧面或者凹型画面,这样能够减小所述第一凸筋与所述密封圈300之间的摩擦力,进而便于所述密封圈300沿着所述第二接头211滑动;当然,所述第二凸筋远离所述密封圈300的表面也可以设置成弧面,即所述第二凸筋远离所述密封圈300的表面为凸型弧面,这样可以减小第二凸筋与所述第一接头110的内壁面之间的摩擦力,进而便于所述密封圈300沿着所述第二接头211滑动。显然,所述第一限位结构还可以是分设于所述密封圈300和所述第一接头110上的磁性组件,即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包括设于所述第一接头110上的第一磁吸件以及设于所述密封圈300上的第二磁吸件,并且所述第一磁吸件与所述第二磁吸件的磁性相异,也即所述第一磁吸件与所述第二磁吸件之间是相互排斥的,这样就使得所述密封圈300安装套设于所述第二接头211上时,所述密封圈300受所述第二磁吸件与所述第一磁吸件之间的磁吸作用而始终与所述第一接头110的内壁面间隔设置,这样就确保了在所述转接头400与所述第一接头110和第二接头211插接配合时,所述密封圈300不会因为其形变过大而导致第一接头110被封堵的问题出现。当然,所述第一限位结构还可以是呈格栅状设置的结构件,其安装于所述第一接头110的内壁面与所述密封圈300的外壁面之间,当所述密封圈300与所述第一环形抵接部111分离时,所述密封圈300与呈格栅状设置的结构件抵接,这样就使得所述密封圈300与所述第一接头110的内壁面之间存在间隙,这样同样可以保证在所述转接头400与所述第一接头110和第二接头211插接配合时,所述密封圈300不会因为其形变过大而导致第一接头110被封堵的问题出现。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限位结构有很多种,在此对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就不一一列举。为了使所述密封圈300与所述第一环形抵接部111之间密封更好,请参照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环形抵接部111面对所述密封圈300的表面凸设有沿所述第一接头110的周向延伸的第一密封筋1111。在所述密封圈300与所述第一环形抵接部111抵接时,所述第一密封筋1111与所述密封圈300抵接,并且所述密封圈300受所述滤壳100内水的冲击而与所述第一密封筋1111贴合的更紧密,这就使得所述第一密封筋1111可以抵顶所述密封圈300而使所述密封圈300产生形变,进而保证了所述密封圈300与所述第一环形抵接部111之间的密封性。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密封筋1111的宽度自所述第一环形抵接部111向远离所述第一环形抵接部111的方向逐渐缩小,也就是说,所述第一密封筋1111沿其轴向的横截面呈三角形或者梯形设置,这就使得所述密封圈300与所述第一密封筋1111接触时,更容易产生形变,从而使得所述密封圈300能够更好的与所述第一密封筋1111密封配合。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密封筋1111沿所述第一环形抵接部111的轴向的高度不宜过大,若过大,则会导致所述密封圈300无法与所述第一环形抵接部111贴合,若过小,则所述第一密封筋1111起不到密封的作用,鉴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筋1111的高度设定为0.5~1.5mm,这样既可以保证所述密封圈300与所述第一环形抵接部111贴合时,所述第一密封筋1111能够抵顶所述密封圈300产生形变,进而有利于提高所述密封圈300与所述第一环形抵接部111之间的密封性。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3和图4,所述初级滤芯210包括呈筒状设置的端盖212,并且所述端盖212具有插至所述第一接头110和所述第二接头211之间的插接部2121,所述第一限位结构设于所述插接部2121和所述密封圈300之间。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可以是凸设于所述密封圈300和所述插接部2121之间的凸筋,即所述凸筋可以设于所述密封圈300上、或者所述凸筋可以设于所述插接部2121的内壁面、或者所述凸筋可以同时在所述密封圈300和插接部2121的内壁面上同时设置;所述第一限位结构还可以是设于所述密封圈300和所述插接部2121之间的磁性组件,即由两个磁性相异并且相互排斥的两个磁铁构成;当然,所述第一限位结构还可以是设于所述插接部2121和所述密封圈300之间的网状结构,即可以过水的结构件,在此,对设于所述第一插接部2121和所述密封圈300之间的第一限位结构就不一一列举。具体的,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为凸设于所述插接部2121的内壁面并沿着所述插接部2121的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三凸筋2121a,所述密封圈300被所述转接头400推动而与所述第一环形抵接部111分离时与多个所述第三凸筋2121a抵接,这样就确保了所述密封圈300与所述端盖212的插接部2121之间存在间隙,从而确保了所述转接头400与所述第一接头110和第二接头211插接配合时,所述密封圈300不会将所述第一接头110密封,进而确保了所述复合滤芯10能够正常工作。为了使所述密封圈300能够更好的将所述第一接头110进行密封,请参照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接头211邻近所述第一环形抵接部111的外壁面凸设有沿所述第二接头211的周向延伸的第二环形抵接部2111,这就使得所述第一环形抵接部111面对所述滤芯组件200的表面与所述第二环形抵接部2111面对所述滤芯组件200的表面是共面的。当所述转接头400从所述滤壳100上拆卸下来时,也即所述转接头400与所述第一接头110和所述第二接头211分离时,所述密封圈300此时与所述第一环形抵接部111和所述第二环形抵接部2111分别抵接,如此设置,保证了所述密封圈300能够将所述第一接头110密封严实,从而避免了因所述密封圈300沿着所述第二接头211来回滑动而受损,进而导致所述密封圈300与所述第二接头211之间密封不严的问题出现。进一步地,请参照图5,所述密封圈300面对所述第二环形抵接部2111的表面凸设有沿所述密封圈300的周向延伸的第二密封筋310。当所述密封圈300与所述第二环形抵接部2111抵接时,所述密封圈300上的第二密封筋310受挤压而产生形变,这样就使得所述密封圈300能够更好的与所述第二环形抵接部2111抵接,进而有利于提升所述密封圈300与所述第二环形抵接部2111之间的密封性。为了方便所述密封圈300沿着所述第二接头211滑动,所述密封圈300与所述第二接头211之间还设置有第二限位结构,以使得所述密封圈300与所述第二接头211的外壁面间隔设置。具体的,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包括凸设于所述第二接头211的外壁面并沿着所述第二接头211的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四凸筋;和/或,凸设于所述密封圈300内壁面,并沿着所述密封圈300的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五凸筋。如此设置,减小了所述密封圈300与所述第二接头211的外壁面之间的接触面积,这样就减小了所述密封圈300与所述第二接头211之间的摩擦力,进而便于所述密封圈300沿着所述第二接头211滑动。另外,当所述第二接头211的外壁面设置有多个第四凸筋或所述密封圈300的内壁面设置有多个第五凸筋时,此时,所述密封圈300与所述第二接头211之间会存在间隙,而所述密封圈300和所述第二接头211之间的间隙可以过水,这样就还可以增大了所述第一接头110的过水面积,进而有利于加快所述滤壳100内水的流动。此外,当所述第二接头211的外壁面设置有多个第四凸筋,并且所述密封圈300的内壁面设置有多个第五凸筋时,任意两个相邻的第四凸筋沿所述第二接头211的周向的间距要大于任意一所述第五凸筋沿着所述密封圈300的周向的宽度,并且任意两个相邻的第五凸筋沿所述密封圈300的周向的间距要大于任意一所述第四凸筋沿着所述第二接头211的周向的宽度。如此设置,避免了相邻两所述第四凸筋夹持第五凸筋,或者相邻两所述第五凸筋夹持第四凸筋,而使得所述密封圈300与所述第二接头211之间的摩擦力增大,进而影响密封圈300沿着所述第二接头211的轴向滑动的问题出现。此外,所述第四凸筋和所述第五凸筋之间存在间隙,这样就增大了所述第一接头110的出水面积,进而有利于加快所述滤壳100内水的流动。进一步地,所述第四凸筋远离所述第一接头110的内壁面的表面为凸型弧面,这样能够减小所述第一凸筋与所述密封圈300之间的摩擦力,进而便于所述密封圈300沿着所述第二接头211滑动;所述第五凸筋远离所述密封圈300的表面可以设置为凸型弧面或者凹型弧面,这样同样可以减小第五凸筋与所述第二接头211的外壁面之间的摩擦力,进而便于所述密封圈300沿着所述第二接头211滑动。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密封圈300的硬度影响着其形变的能力,若所述所述密封圈300的硬度比较大,则其形变能力越弱,这样就会影响所述密封圈300的密封效果,若所述密封圈300的硬度比较小,则其形变能力越强,但是所述密封圈300形变过大的话,就会将所述第一接头110封堵。鉴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中,所述密封圈300的硬度为~,优选地,所述密封圈300的硬度为,这样一方面保证了所述密封圈300与所述第一环形抵接部111和所述第二环形抵接部2111抵接时,能够将所述第一接头110较好的密封;另一方面还保证所述密封圈300的强度,避免了所述密封圈300受水冲击时产生较大的变形的问题发生。为了方便所述密封圈300复位并与所述第一环形抵接部111密封抵接,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所述复合滤芯10还包括弹性复位件500,所述弹性复位件500安装于所述滤壳100内,其与所述密封圈300抵接。当所述转接头400与所述第一接头110和所述第二接头211插接配合时,所述密封圈300在所述转接头400的推动下而与所述第一环形抵接部111分离,此时所述弹性复位件500随着所述密封圈300的运动而产生形变;当所述转接头400与所述第一接头110和所述第二接头211分离时,所述密封圈300此时不受所述转接头400的抵顶,而在所述弹性复位件500以及水流的冲击下向靠近所述第一环形抵接部111的方向移动,这样就便于所述密封圈300在所述转接头400与所述第一接头110和第二接头211分离时与所述第一环形抵接部111密封抵接。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弹性复位件500可以是压簧、拉簧、弹片等等,在此就不一一列举。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复位件500优选为压簧,所述压簧安装于所述密封圈300邻近所述滤芯组件200的一侧。具体的,所述压簧的一端与所述滤芯组件200抵接,所述压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密封圈300抵接,这样有便于所述压簧的安装。进一步地,请一并参照图6,所述密封圈300面对所述滤芯组件200的表面凸设有沿其周向延伸的环形限位筋,所述压簧与所述密封圈300抵接时,伸入所述环形限位筋内,这样就便于所述压簧与所述密封圈300的组装。进一步地,所述环形限位筋的高度为所述压簧直径的~倍,若所述环形限位筋的高度过小,所述环形限位筋受水的冲击而会产生较大的形变,而向外翻折,进而导致所述密封圈300将所述第一接头110密封;若所述环形限位筋的高度过大,则会影响所述密封圈300沿着所述第二接头211滑动同时还会造成材料的浪费,而将所述环形限位筋的高度设置为所述压簧直径的~倍,既能够保证所述环形限位筋受水冲击时不会产生较大的形变,同时还确保了所述环形限位筋不会影响所述密封圈300沿着所述第二接头211正常滑动。为了方便所述转接头400与所述第一接头110和第二接头211连通,请一并参照图7,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转接头400具有由外向内间隔设置的第一插接头410和第二插接头420,所述第一插接头410用于与所述第一接头110插接配合,所述第二插接头420用于与所述第二接头211插接配合,插接配合具有装配快捷、方便的优点,这样就便于所述转接头400与所述第一接头110和第二接头211的组装和拆卸。为了方便所述转接头400推动所述密封圈300运动,也即推动所述密封圈300与所述第一环形抵接部111分离,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插接头420与所述第二接头211插接的端部设置有抵顶部421,所述抵顶部421可以是一个凸台、或者多个沿着所述抵顶部421的周向间隔排布的凸台,优选地,所述抵顶部421为多个沿着所述抵顶部421的周向间隔排布的凸台。在所述转接头400与所述第一接头110和第二接头211插接配合时,多个所述凸台一同抵顶所述密封,以推动所述密封圈300运动,从而使得所述密封圈300与所述第一环形抵接部111分离,进而使得所述第一接头110在所述转接头400与所述第一接头110和第二接头211插接配合时处于打开状态。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多个凸台可以与所述转接头400一体注塑成型,这样就减少了所述转接头400的生产工序,进而有利于提高所述转接头400的生产效率。为了方便所述转接头400与所述滤壳100固定连接,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转接头400还包括两安装板450,两所述两安装板450分设于所述第一插接头410的两相对侧,并且两所述固定板均贯穿设有通孔451;所述壳体设有位于所述第一接头110周缘的固定孔;两所述固定板分别由穿过所述通孔451并与所述固定孔固定连接的紧固件(螺钉、螺栓)与所述壳体连接固定。如此设置,便于所述转接头400与所述滤壳100的固定安装。为了方便管路的布置,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转接头400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插接头410连通的第一对接头430、以及与所述第二插接头420连通的第二对接头440,并且所述第一对接头430和第二对接头440均沿着所述第一插接头410或所述第二插接头420的径向延伸设置。如此设置,使得与所述转接头400连通的水管可以沿着所述转接头400的径向延伸设置,这样就便于与所述复合滤芯10连通的水管的设置。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所述复合滤芯10还包括单向阀600,所述单向阀600安装于所述第二接头211内。由于所述单向阀600是单向导通的,这就使得所述第二接头211只能够进水,从而保证了所述转接头400与所述第一接头110和第二接头211分离时,所述次级滤芯220内的水都不会流出。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净水器,该净水器包括复合滤芯,该复合滤芯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净水器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