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二元供水的天然饮用水净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06502发布日期:2018-06-30 03:52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净水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适用于二元供水的天然饮用水净化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迅速提升,饮用水质量问题也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在2011年的水利普查中,全国800多个监测井中有超过76.8%的水源不符合地下饮用水水源标准,饮用水在源头即面临“一次污染”的问题。其次,我国自来水出水标准要求管道游离余氯含量不得低于0.05mg/L,这使得管道内余氯含量维持在较高水平,管道内余氯会与水中有机物反应生成氯仿、三氯甲烷等致癌物质,形成自来水的“二次污染”。同时我国一些中老旧城区,管道多为铸铁管,管道内“结垢”,管垢内滋生了大量的微生物,管道沉积物和微生物成为自来水的“三次污染”。自来水从源头到龙头的“三重污染”导致无法达到新自来水标准,会对城镇居民的饮水安全造成威胁。

为了喝到安全健康的饮用水,人们开始选择桶装水、终端净水机或售水机。然而,很多桶装水的水质并不能得到保证,在2016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山西省桶装水检测报告显示,有66.7%的桶装水存在微生物超标的问题。现阶段,多数家用终端净水机过滤技术为反渗透技术,经过反渗透处理后,水中的矿物质元素基本都被除去,所产出的水为纯净水,这种纯净水长期饮用对身体无益。同时,反渗透净水机产水率低,排水量大,水资源浪费严重。对于小区等人口密集的地方存在的售水机,很多都疏于管理,部分饮水机出水存在细菌总数超标的问题。此外,不管是家用终端净水机还是集中供水的直饮水机,所用原水均为市政自来水,而其预处理和过滤技术对自来水中的消毒副产物并不能完全去除。

随着水源污染速度的加快,我国传统的自来水处理工艺,难以使自来水水质达到饮用水卫生标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国已在上海、广州、包头等地小区实施了“分质供水”工程。“分质供水”能显著提高出水水质,但是也存在一些弊端。例如,分质供水小区为了提高供水质量,改善水质口感采用反渗透技术,其出水为不适宜人们长期饮用的纯净水;消毒工艺中仍以二氧化氯、臭氧、三氯异氰尿酸等化学物质为主要消毒剂,难以避免消毒副产物及消毒剂本身对人体的威胁;输水管路重新铺设,施工难度大,成本高;同时,建设单位各行其是,缺乏统一的管理,自身检测手段缺乏,供水质量难以保证。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二元供水的天然饮用水净化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用于二元供水的天然饮用水净化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原水箱、净化装置和净水箱,所述原水箱上设置有进水口,所述净水箱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出水口;

所述净化装置内包括预处理单元和膜过滤单元,所述预处理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过滤器、第二过滤器和第三过滤器,所述第三过滤器与所述膜过滤单元连接;

所述净水箱内设有杀菌器。其中,所述净水箱设有多个出水口,其作用是在特定的时间段,人们取水比较集中时,可以从不同的出水口取水,提高取水效率。

优选地,所述第一过滤器和第二过滤器均为PP棉过滤器,且所述第一过滤器中PP棉的孔径大于第二过滤器PP棉的孔径。第一过滤器和第二过滤器作用是除去原水中的泥沙、悬浮物、杂质及微小颗粒物。第一过滤器中PP棉的孔径大于第二过滤器PP棉的孔径的目的是第一过滤器未过滤掉的泥沙、悬浮物、杂质及微小颗粒物等物质由第二过滤器过滤掉。

优选地,所述第三过滤器为活性炭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的作用是除去原水中的化学物质和异味。

优选地,所述膜过滤单元采用超滤膜过滤。其作用是除去原水中的病毒、细菌及大分子物质等,但是水中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能透过膜。同时,超滤膜过滤技术基本不产生废水,产水率高,所需过滤压力小,耗能小。

优选地,所述杀菌器为紫外杀菌器,所述紫外杀菌器为螺旋结构,所述紫外杀菌器的一端设置在净水箱的底端,另一端与出水口连接。净水经过螺旋紫外杀菌器流出,增加了饮用水与紫外光的接触时间,起到更好的杀菌效果。净水从紫外杀菌器的底部流入,更利于水流湍动,无流水死角。与此同时,紫外杀菌相比于其他化学杀菌方法,无消毒副产物的产生。

优选地,所述净水箱内还设有液位控制器,所述液位控制器分布在净水箱的内壁上。所述净水箱内液位控制器包括高、中、低三点液位控制,其作用是在取水量少时,净水箱水位控制在中、低液位,在取水量大时净水箱水位控制在高液位。

优选地,所述原水箱与净化装置之间设置有第一增压泵,所述第一增压泵与第一过滤器连接;

所述净化装置和净水箱之间设置有第二增压泵,所述第二增压泵的一端与膜过滤单元连接,另一端与净水箱的底端连接。

优选地,所述净化装置中管路的走向为下进上出。

优选地,所述原水箱、净水箱的材质均为304-2B不锈钢;所述进水口、出水口以及净化装置中所有管路均采用食品级高分子管或不锈钢管。

优选地,所述净化系统还包括槽罐车运输装置,所述槽罐车运输装置包括运输车和槽罐;所述槽罐车运输装置出水管与所述进水口连接,通过车载自吸式增压泵输水。所述槽罐车运输装置罐体材质为304-2B不锈钢。

本实用新型净化系统的原水取水深度为水面下10~50米处。原水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一类水质标准。取水深度设置在10~50米的原因是,该深度为蓝绿藻不能繁殖的光学环境,水温不受气温影响,而主要受地温影响,一年之中较为稳定。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规定,对于水质良好的一类水,地下水只需消毒处理,地表水经简易净化处理(如过滤)、消毒即可供生活饮用。

本实用新型天然饮用水净化系统所用原水为远郊深层优质水,由所述槽罐车运输装置运输至净化装置;该天然饮用水净化系统过滤、杀菌采用纯物理工艺,中间不添加任何化学物质。出水口饮用水质量可达到GB5749-2006标准。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二元供水”包括“饮用水供水”和“常规供水”两种独立的供水形式。其中前者是满足城市市民符合国家新饮用水标准或较国家新自来水标准更为高品质的饮水需求,后者是满足城市市民“常规供水”的洗澡、冲厕及杂用水功能的供水需求。“饮用水供水”系统又分为城市集中管道供水系统和区域分散供水系统,本天然饮用水净化系统适用于净水站、净水屋等分散供水区域。

本净化系统所用原水为远郊深层优质水,由槽罐运输车将原水运输到供水区域,优良的水源和食品级运输车有效避免了“一次污染”问题;本净化系统为纯物理净化工艺,最后出水经过螺旋式紫外杀菌器后流出,既达到了杀菌目的,又无消毒副产物的生成,避免了净化过程中化学物质及消毒副产物“二次污染”问题;槽罐运输车、净化装置、储水装置等所用材料均为不锈钢或食品级高分子管材,水从运输到储存过程有效避免了老旧管网中管垢、微生物等“三次污染”问题。

相比于城市自来水供水系统,尤其是正在改造的城市老旧自来水供水系统,“二元供水”的区域分散供水模式能够大大降低建设投资,且工程实施速度快,净水站、净水屋等设施能够快速投入使用。同时,食品级槽罐运输车使原水输送为灵活,原水更新速度快,保证饮用水的新鲜品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所用原水为远郊深层水,净化工艺为膜过滤技术和紫外杀菌技术,无消毒副产物的产生。

(2)本实用新型核心过滤工艺为超滤技术,在充分截留细菌、病毒和部分污染物的同时能保证水中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不流失。同时超滤技术耗能小,产水率高,节约水资源。

(3)本净化系统中杀菌器呈螺旋结构,增加了水与紫外光的接触时间,杀菌效果明显;净水由螺旋底部流入,促进水流湍动,避免出现流水死角。

(4)本系统所有装置材材质为不锈钢或食品级高分子管,从进水到出水阶段能有效避免饮用水的细菌污染。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天然饮用水净化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中:2-进水口;3-原水箱;4-第一增压泵;5-净化装置;6-第二增压泵;7-净水箱;8-出水口;9-预处理单元;10-膜过滤单元;11-杀菌器;12-液位控制器;13-第一滤器;14-第二滤器;15-第三过滤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天然饮用水净化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依次连接的原水箱3、净化装置5和净水箱7,所述原水箱3上设置有进水口2,所述净水箱7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出水口8;所述净化装置5内包括预处理单元9和膜过滤单元10,所述预处理单元9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过滤器13、第二过滤器14和第三过滤器15,所述第三过滤器15与所述膜过滤单元10连接;所述净水箱7内设有杀菌器11。

所述第一过滤器13和第二过滤器14均为PP棉过滤器,所述第三过滤器15为活性炭过滤器。其中第一过滤器、第二过滤器的作用是除去原水中的泥沙、悬浮物、杂质及微小颗粒物;活性炭过滤器的作用是除去原水中的化学物质和异味。

且所述第一过滤器13中PP棉的孔径大于第二过滤器14的PP棉的孔径。目的是第一过滤器未过滤掉的泥沙、悬浮物、杂质及微小颗粒物等物质由第二过滤器过滤掉。

所述膜过滤单元10采用超滤膜过滤。其作用是除去原水中的病毒、细菌及大分子物质等,但是水中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能透过膜。同时,超滤膜过滤技术基本不产生废水,产水率高,所需过滤压力小,耗能小。

所述杀菌器11为紫外杀菌器,所述紫外杀菌器为螺旋结构,所述紫外杀菌器的一端设置在净水箱7的底端,另一端与出水口8连接。紫外杀菌器为螺旋结构,净水经过螺旋紫外杀菌器流出,增加了饮用水与紫外光的接触时间,起到更好的杀菌效果。净水从紫外杀菌器的底部流入,更利于水流湍动,无流水死角。与此同时,紫外杀菌相比于其他化学杀菌方法,无消毒副产物的产生。

所述净水箱7内还设有液位控制器12,所述液位控制器12分布在净水箱7的内壁上。所述净水箱内液位控制器包括高、中、低三点液位控制,其作用是在取水量少时,净水箱水位控制在中、低液位,在取水量大时净水箱水位控制在高液位。

所述原水箱3与净化装置5之间设置有第一增压泵4,所述第一增压泵4与第一过滤器13连接;所述净化装置5和净水箱7之间设置有第二增压泵6,所述第二增压泵6的一端与膜过滤单元10连接,另一端与净水箱7的底端连接。

所述净化装置5中管路的走向为下进上出。

所述原水箱3、净水箱7的材质均为304-2B不锈钢;所述进水口2、出水口8以及净化装置5中所有管路均采用食品级高分子管或不锈钢管。由于不锈钢极稳定,不易生锈,因此在运输、净化和储水的过程中不会产生新的污染物,同时304-2B不锈钢为内壁抛光材质,不利于微生物附着,能有效控制微生物污染。

所述净化系统的原水取水深度为水面下10~50米处,原水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一类水质标准。取水深度设置在10~50米的原因是,该深度为蓝绿藻不能繁殖的光学环境,水温不受气温影响,而主要受地温影响,一年之中较为稳定。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规定,对于水质良好的一类水,地下水只需消毒处理,地表水经简易净化处理(如过滤)、消毒即可供生活饮用。

本实用新型一种天然饮用水净化系统中还包括槽罐车运输装置,所述槽罐车运输装置包括运输车和槽罐;所述槽罐车运输装置出水管与所述进水口2连接,通过车载自吸式增压泵输水。所述槽罐车运输装置罐体材质为304-2B不锈钢。

所述净水箱设有多个出水口8,其作用是在特定的时间段,人们取水比较集中时,可以从不同的出水口取水,提高取水效率。所述出水口8饮用水质量可达到GB5749-2006标准。

本实用新型天然饮用水净化系统所用原水为远郊深层优质水,由所述槽罐车运输装置运输至净化装置;该天然饮用水净化系统过滤、杀菌采用纯物理工艺,中间不添加任何化学物质。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化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任意相互组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