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四内循环改良A/O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07277发布日期:2018-07-24 21:34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四内循环改良A/O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置利用中间隔板(8)将其装置分隔成缺氧区(1)、好氧区(2)和澄清区(3)三区域,区域内部包括进水管(4)、出水管(5)、新型微孔曝气软管(6)、塑料支架(7)、中间隔板(8)、高效填料(9)、气提回流装置(10)、过水孔(11)和污泥排放口(12);

进水管(4)位于缺氧区(1)左侧顶部;出水管(5)位于澄清区(3)右侧顶部;

缺氧区(1)底部中间集中布置4根新型微孔曝气软管(6),布置高度b为150~200 mm,相邻两根新型微孔曝气软管间距a为120~180 mm,采用塑料支架(7)进行固定,塑料支架间距e为400mm;好氧区(2)底部均匀排布12根新型微孔曝气软管(6),布置高度b为150-200 mm,相邻两根新型微孔曝气软管间距a为120~180 mm,采用塑料支架(7)进行固定,塑料支架间距e为400mm;

距离缺氧区(1)、好氧区(2)和澄清区(3)底部1200 mm处向上布置4层高效填料(9),布置高度f共计600~800 mm,其中缺氧区(1)内高效填料(9)左右两边对称布置,布置宽度c均为900 mm,缺氧区(1)中间留有空缺的宽度d 为700 mm;所述的高效填料(9)为多孔菱形向上膨大波纹状,相邻两层高效填料(9)呈交错排布状;

在好氧区(2)末端与缺氧区(1)进水端之间设置三套气提回流装置(10),其中两套气提回流装置(10)经好氧区(2)上方左右对称处放置;同时在好氧区(2)上方中间设置有一套气提回流装置(10);所述的气提回流装置(10)的垂直管与好氧区(2)底板距离g为410 mm,水平管高出液面距离h为50 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四内循环改良A/O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新型微孔曝气软管(6)的管径为50~70 mm,曝气孔的直径为0.3~0.5 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四内循环改良A/O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提回流装置(10)的管径为100~120 mm。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